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6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是金融!”徐渭坚定道:“你组建大明储蓄银行,把朝廷的税收交给银行打理,经营辽东,开发远东,抢占倭国银山,开垦吕宋矿产……都是为了保证金银铜的充足供应,金融就是国家的血液,就是蒸汽机的煤炭,离开金融,一个国家就要完蛋!”

唐毅微微颔首,“文长兄,金融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所有人都捏合到了一起,让整个天下,士农工商,真正做到了荣辱与共,形成了一个整体,金融系统建立起来,皇权败落,就是必然!”

唐毅不是说假话,眼下万历的作为,和他祖父嘉靖对待大礼议的时候,差别真的不大,至少万历还没有举起廷杖,把满朝文武打个半死,但是万历却忽略了,眼下的大明,和六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金银货币大量涌入,传统的小农经济被冲垮,价格革命,促使工商业集团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力量,大量的投资采购,水泥的发明,促使交通条件越来越好。

哪怕是中原地方,最传统的村落也摒弃了男耕女织的传统,人们种田,做工,赚取银元,然后通过交换,拿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相比而言,这是一个高效的系统,但是也产生了另一个效果,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了。

还是拿嘉靖来说,他赶走了杨廷和,打了好几百大臣,只是激起士林的不满,至于底层百姓,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这也是两朝元老惨败收场的原因所在。

但是万历想要复制祖父的成功,却没有料到,今非昔比的金融系统,快速把伤害传递到了每一个人头上!

大明储蓄银行遭到挤兑,不得不向企业收回贷款,应付危机。

工厂作坊失去了资本,经营不下去,或是减少采购,或是裁员解散,失业潮随之而来。原本为工厂提供原料的农民眼看着成堆的货物卖不出去,急得痛哭流涕,走投无路的人们投井自杀,上吊悬梁……更多的人加入了到了护法总会的行列,各地的代表不顾地方官吏的阻挠,冲破重重险阻,赶到了苏州。

大家同仇敌忾,把矛头对准了万历,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把皇帝陛下给撕碎了。

第1139章唐郎妙计

大明储蓄银行,用了十年时间,像是章鱼一般,布满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可是这个大家伙又是脆弱的,区区一千三百万元,就让大明储蓄银行土崩瓦解,到处都是挤兑的浪潮,好几处的分行已经被百姓给冲垮了,一片哀嚎之声,全都汇集到了京城,一切怨气都倾泻到了万历的头上。

“明白了,终于明白了!”

首辅值房中,王家屏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一阵黑,一阵白,肌肉不停颤抖,准确说是在抽搐。

十几年过去了,旧事历历在目,他还是忘不了。

曾经呼啸朝堂,实力雄厚的晋商一夕之间,几乎土崩瓦解,积累的上亿两财富顷刻被剥夺干净,一点不剩。

多少人承受不住,选择自杀,其中不乏王家屏的好友亲朋。

从此之后,王家屏恨唐毅入骨,和唐毅斗法的时候,百般小心,就是担心重蹈覆辙。可是直到今日他总算醒悟了,不知不觉间,唐毅又挖了一个坑,只是这一次的手笔比上次还大,直接把万历给埋了!

上一次唐毅故意抛出货币发行权,引诱晋商扑上来,一举全歼。

这一次,唐毅主动致仕,留下了一个战斗力不怎么强的申时行,让万历窥见夺回权力的机会。

不只是万历,包括王家屏,包括千千万万的保皇党,他们毫不犹豫跳了出来,为了抢班夺权,无所不用其极。脑袋发烧之下,竟然捅了金融马蜂窝,现在好了,无数的马蜂飞了出来,一个个沾满毒药的刺针,对准了他们,疯狂刺下来,叮得保皇党满头包。

其实想一想,为什么大明储蓄银行要拿官员的退休金也购买债券,摆明了就是一个坑!甚至说现在的挤兑狂潮,没准背后就是唐毅怂恿的。

狠,真是太狠了!

不知不觉,唐毅已经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说来可笑,昔日他还以聪明之士自诩,现在一看,他简直和白痴差不多,被唐毅耍得团团转,根本不在一个级数上。

要说唐毅的计策有多高明吗?其实未必,关键是他抓到了最好的时机,当他致仕之后,万历和保皇党一定拼命要夺权,在他们的眼中,内阁的大印,议政会议,京中的各部……这些看得见的都远比银行来的重要。

仓促,草率,糊涂,掉入了唐毅的陷阱,还不自知。眼下就算他们满世界去说,向所有人控诉唐毅的毒辣,也没人相信。

逼着银行买债券的是你们,掌权的也是你们,弄得天怒人怨,你们就要承担一切后果!

王家屏枯坐在太师椅上,杨俊民进来了足足一刻钟,他都没有发现。杨俊民脸色凄苦,跟吃了一百斤苦瓜似的,无从说起。

好容易恢一丝元气的晋商票号,在这一轮的浩劫当中,已经基本灰飞烟灭,连最后一点家当也赔了进去。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大到让人绝望!

“完了,全都完了!我们成了千古罪人啊!”

杨俊民和王家屏满心绝望,痛苦哀嚎。

身在崇明的唐毅却十分轻松,他没事就拿着一根鱼竿,跑到岸边钓鱼,一坐就是一整天。

“行之,你该高兴了,又让你赌赢了!”徐渭嬉皮笑脸道。

唐毅迎着夕阳,摇了摇头,把钓竿放下。

“文长兄,用这种方式赢得胜利,没有一丝一毫值得夸耀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年师父教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今坐视万历残害百姓,我非但不出手,还作壁上观,甚至推波助澜。要是师父还活着,还不把我开除门户了?”

徐渭一愣,苦笑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撼动深埋在百姓心中的皇权根基。受苦是暂时的,只要再拖延一年半载,大明的经济崩解,自然会有无数的人风起云涌,去推翻万历,我们的理想也就实现了。”

“错了!”

唐毅毫不犹豫摇头,“我们错了,限制皇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富民裕民,治国平天下,这才是真正的目的——人在一个位置久了,就容易忘了初心,忘了根本。这一年多,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炼心!”

唐毅负着手,夕阳落在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金光,显得十分神圣庄重。

“文长兄前些日子问我,变法轻易被万历推翻,是不是我的变法失败了?这些日子,我苦心焦思,其实你说的没错。一个全新的国家,应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我只是完成了上层的改造,没有底层作为根基,就像是浮萍一样,脆弱无比,自然扛不住风浪。”

徐渭迷茫道:“行之,那你以为要如何呢?”

“自然是要补课,从下而上,大破大立,把根基梳理好,才算是真正变法成功了!”唐毅嘴角微微弯起,“文长兄,我们要从头开始了。”

……

就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朝廷陷入内斗,无暇顾及的关头,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当世圣贤,唐毅唐阁老的身上。

所有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希望唐毅能够拿出一个办法来。

而唐阁老他在做什么呢?

崇明岛大约有二三百户,其中三分之一的百姓都靠着打渔为生,随着挤兑成风,市面上的金银一下子就消失了。辛辛苦苦打来的鱼没了销路,小渔村整个一片哀嚎,几乎陷入了绝望。

这一天,突然有人来到了村子,给绝望中的百姓提出了一个方法。

首先,他们公推出三个年富力强的人,负责全村的事务,所有人都要听从他们的安排。接着,由他们进行估算,全村每天能产出多少,需要多少货币,然后给每个参与劳动的百姓发放贝壳,作为村子计价的工具。

有了“钱”之后,村子就好像拥有了血液,重新运作起来。村民之间能够互通有无,你家多余的粮食卖给我,我家多余的鱼肉卖给你……可是这么一个小村子,没法自给自足,他们需要外面的商品,可是人家不认他们的贝壳。

根据“高人”指点,他们把各自的鱼获进行整合,分门别类,制定标准,保证新鲜,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

别看百业萧条,可毕竟还要吃喝,还要活着。数量充足,质量又好,小村子的鱼重新卖了出去。

有了钱之后,自然能采购别的东西回来,村子重新恢复了生机,大家干劲十足,竟然发觉他们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也比以前好了。

要说差别,唯一的就是以往大家手里拿的是银元、铜圆,现在变成了贝壳。

这些村民们又发现,其实贝壳和银元没什么差别,都是不能吃的东西,他们并不需要贝壳本身,需要的只是贝壳代表的财富!

此时的百姓们突然醒悟过来,去崇拜金银,完全没有道理,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想想也是,一个大活人,去崇拜一把锄头,一个簸箕,不是很可笑吗?

“行之,如果我没记错,当年你安顿难民的时候,好像就发行过劳动券!”王世懋拿着一个贝壳,思索道:“这个贝壳和劳动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大家伙不是挤兑银行,把金银藏起来,造成货币短缺,金融崩解吗?如果能用贝壳做货币,代替金银,不就天下太平了!”

王世懋说完之后,没有得到赞叹,反而招致一大堆的白眼。

“王敬美,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有一点进步!”徐渭不客气道:“拿贝壳做货币,可一点都不新鲜,上古之时就是这么干的,你没注意,凡是和金钱生意有关的字,多数都是贝字旁吗?”

还真是,怎么忘了这个茬儿!

王世懋老脸一红,他故意瞪圆了眼睛,“徐文长,你光会挑毛病,可能想出办法?”

“我是没注意,不过行之一定有,是吧?”

唐毅没有卖关子,笑道:“也算不得什么办法,贝壳被淘汰,是因为价值低,而且来源广泛,不好控制。一个渔村,几百号人,谁家里劳动得到了多少贝壳,大家都有数,谁想随便捡几个充数,立刻会被识破。可是偌大的国家,用贝壳就行不通了。所有,我想到了这个!”

唐毅一伸手,掏出了几张最新印制的纸币样品。

围在他周围的兄弟拿起来,大家都不陌生,这些年大额的交易除了走银行之外,就是使用银行券,最大的一张有一千元,拿到银行,就可以兑换成银元。

这一次唐毅拿出来的银行券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兑换银元,只能充当交换的手段,和财富的符号,跟后世的纸币相同。

“想必大家看得出来,只要是在内部交易,使用纸币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要和外面的人贸易,就必须用双方都接受的货币。眼下东南金流崩解,货币不足,就连百姓之间的生意都做不了。我准备让交通行立刻发行这种不能兑换的纸币,用在内部交易上面,至于对外贸易,继续用金银结算。”

哪怕是和唐毅最亲近的人,也被他的奇思妙想打败了。想靠着一张不能兑换的纸币,拯救东南的经济,未免异想天开了吧?

面对着质疑的目光,唐毅摊了摊手,“死马当活马医,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效果?”

第1140章立宪和罪己诏

万历倒行逆施,疯狂废除新政,已经彻底激怒了东南,大批致仕官员,久负盛名的鸿儒名流,士绅巨贾,悉数聚集到了崇明。

光是致仕的大学士,就包括诸大绶、陶大临、曹大章、谭纶、陆光祖、张守直等六位,其余包括国子监祭酒徐渭,大明储蓄银行提督吴天成,文坛盟主王世贞,税务部尚书王世懋等等,全都是久负盛名,才干不俗。

另外还有李贽等心学名宿,周沁筠等超级商贾,大家都跑到了唐毅的身边,希望他出山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诸公,心学起自南宋,进阳明公之后,大行其道,取代理学,成为当世显学,人人奉行。在场诸公,多有功劳。我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个学说,一个流派,何以深入人心,长盛不衰?就以儒家为例,历代儒士都维护正统,维护君主纲常,甘做皇帝手中的工具,故此深得皇帝喜爱,儒家才能大行其道,不管如何改朝换代,哪怕是蛮夷外族,依旧打着儒家的旗号,统御天下,这是儒家长盛不衰的秘密,也是最可耻的!不论是非,不论对错,只论上下尊卑,愚忠愚孝,损万民以奉一人。纵观一两千年的历史,儒家士人很多时候,都充当了为虎作伥的无耻角色!”

“心学要长久,要兴旺发达,必须有我们的根基所在,趋奉皇帝,妄图和皇帝共治天下,是最愚蠢的想法。我们心学应该把根基深深扎在百姓中间,真正以百姓之心为心。替百姓排忧解难。真正的心学士人,应当能深入到最底层,能够忍得寂寞,甘守清贫,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替百姓做事,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学问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关键,从古至今,有太多才不配德的欺世盗名之徒,酸诗烂词,就像是屋内的摆设,可有可无。心学应该吸收真正有本事的,肯于做事,能够做事的人才,心学不再是读书人案头的玩物,而是每一个百姓生活的必须。”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心学上下,解民倒悬的机会。报国救民,就在今朝!”

……

唐毅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把他的设想和所有人沟通。

使用不能交换的信用货币,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由于和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加上天下纷乱,还有保皇党和万历添乱,贸然发行,必定会惨败收场,甚至一个不小心,心学一脉就要像历史上一样,昙花一现,盛极而衰。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能冲过这一道关口,心学,还有唐党,都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态势。心学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学派,而是成为帝国的真正主导者。

唐毅向所有阳明学会,心学弟子发出了呼吁,要求所有人深入乡镇农村,去帮着百姓重新恢复经济,恢复生产。

以每一个县为单位,选拔推举代表,吸纳优秀人才加入阳明学会。选贤举能,解决金融困局,重塑信心。

议政大会被万历废除,由平凡挑头,组建了护法总会,唐毅和各方沟通之后,改组为立宪会议。

并且以立宪会议的名义,向交通行、南洋公司、北洋公司、东印度公司、长江航运等,十余家超级银行公司提出两亿元贷款。

这一笔钱作为组建东南警卫军之用。

立宪!

唐毅花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一点点推进,终于到了正式亮出底牌的一刻,大半生的努力,成败就在此一举!

从王阳明算起,心学准备了一个甲子,从阳明学会算起,心学也埋头苦干了二十多年。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培养出来,有的进入朝廷,成为官吏,更多的是散布民间,充斥每一个行业。心学门下,普遍思维开阔,脑筋灵活,经过唐毅的提倡和灌输,他们拥有务实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

相比以往高高在上的理学中人,完全不同。

越来越多的心学门人,他们对于传统的官僚系统已经忍无可忍,就好像肥壮的蚕宝宝,已经万事俱备,唐毅的命令一下,立刻吐出丝线,准备化蛹成蝶。

首先是各地方按照人口比例,每一万人,推举出一名代表,之前选拔咨议局成员的时候,已经是轻车熟路。

只不过这一次阳明学会强力介入,以往会有大批的士绅,旧官僚混入其中,这回全然不同,不问资历,只问贤德与否。可以是阳明学会成员,也可以不是,一旦当选,则立刻加入阳明学会。

以一个二十万人的县为例,选拔出二十位代表,这二十位代表首先要对县衙官吏进行审核,凡是老派的官吏,昏庸贪墨,因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