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崇古和刚赶到的刘焘大惑不解,唐毅解释道:“家父和小侄在这边和面剁馅,卢将军带着人包饺子,两位知府大人赶来,咱们一起吃饺子!”

王崇古和刘焘互相看了眼,都露出了欣喜神色,笑道:“说得好,吃饺子好啊!”说完,一起哈哈大笑,心中暗说:唐毅这小子真上道啊!

第135章有困难,找师父

什么叫一起吃饺子,就是功劳大家分!

王崇古和刘焘哪能不高兴,这功劳等于是天下掉下来的,斩首上千,俘虏上千,还击毙了倭首陈思盼,唐毅和老爹不在官场,不知道内情,以为没有什么,这二位都是在北方和蒙古人真刀真枪拼过的。

近些年来,明军一次斩首过百的战斗都不多,虽然有些奏报说什么大捷,大胜,实际上都是糊弄人的,让他们拿首级作证,是一个也交不出。就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仇鸾,就是谎报军功的能手,最后落了个开棺戮尸的结果。

眼前可不一样,实打实的功劳,加上是抗倭以来的首胜,搞不好皇帝都要激动地去太庙烧纸,向老祖宗报功。能分一点功劳,就是好大的肥肉啊!

王崇古和刘焘虽然经验丰富,可面对如此大胜,还是有些凌乱,王崇古就说道:“诸位,我以为眼下当务之急就是保护战场,尽快通知各方,先把功劳确定下来,免得被污蔑杀良冒功!”

“没错!”刘焘咧着嘴说道:“这么大的胜利,总有些王八羔子叽叽歪歪的,不堵上他们的嘴可不行!”

唐毅和老爹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的,反正仗都是他们打的,功劳谁也抢不走,这两位看了一圈伤员之后,干脆找个屋子没心没肺地大睡起来,小呼噜打得和二重奏似的,活活羡慕死个人。

到了下午时分,爷俩爬起来,巡按御史潘炳忠赶了过来,到了晚上,监军太监苏宜也赶来了,另外锦衣卫的江南千户也到了。

潘炳忠一见战场,看着满地的尸体嘴巴都能塞进去鹅蛋,当听说明军死伤不到二百人,更是大呼不可思议!

用惊骇的眼神,不停打量唐慎,斯斯文文的一个人,没什么特别啊,他哪来的这么大本事!

潘炳忠不由得感叹:“国家遭难,必有将才出,唐大人有周郎风范,让人佩服!”

唐秀才连忙说不敢,潘炳忠却坚持道:“为国举贤,是我等的职责,本官一定要保荐唐大人统帅大军,荡平倭寇!”

“潘大人,你可不能专美,算上我们吧!”刘焘和王崇古一起说道。

大家开怀大笑,唐毅听到耳朵里,突然有些皱眉头,怎么感觉有些跑偏了啊!

不管唐毅眉头紧锁,各方齐聚,由王崇古纸笔,详细写下战场的情况,由各方共同签字确认,然后再清点尸首,每确定一个,就用利斧砍下脑袋,加生石灰处理,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江中的尸体也趁着被鱼吃掉之前,赶快捞起来,打碎的也尽量拼好。

至于俘虏,更是挨个盘问,确定身份,为什么要如此煞有介事,就是功劳太大,斩获太多,别说上面,就连他们自己也不信。必须小心再小心,要是有一点失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大家伙能郁闷死。

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最终的结果清点出来,毙杀倭寇共计1473名,俘虏1780名,另有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者二百余名,主要是被火药炸死。

当陈思盼的尸体放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众人高兴地手舞足蹈。

“此獠为祸东南,荼毒嘉定,罪不容诛,今日命丧,是苍天有眼!”潘炳忠由衷感慨。

苏公公尖声笑道:“诸位大人,赶快写报捷奏折,把喜讯告诉主子吧!”

提到写文书,大家互相看了看,目光都落在了王崇古身上,王崇古当然知道奏折的分量,可是他哪能无耻抢夺功劳,只能说道:“咱们还是让唐大人来写吧!”

“好,唐大人的确是最合适的,对了,唐大人哪去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唐秀才竟然消失了。

要问唐慎跑哪去了,原来是被唐毅拉到了刚刚休息的房间,进去之后,把门一锁,屋里就剩父子俩个,唐毅神情凝重,小脸铁青,吓得唐秀才一跳。

“毅儿,你怎么了,有病了?”

“爹,我没病,是咱们有麻烦了!”

“什么麻烦?”唐秀才没心没肺地说道:“咱们立了大功,不是挺好吗?”

唐毅跺了跺脚,怒道:“功劳是好,可是功劳太大,要出麻烦了!”

唐秀才吓得站起来,惶恐问道:“什么麻烦?”

“爹,你没听潘炳忠潘大人的话吗?他要保荐你!”

“哪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他让你当武将啊!”唐毅痛心疾首地说道。刚听到潘炳忠的话,唐毅只当他高兴糊涂了,可是仔细一想,他说的才是最有可能,甚至理所当然的!

东南数省都面临倭寇,朝廷缺兵少将,疲于应付,突然冒出了一场大胜,冒出了领兵的行家——至少朝廷这么看的,岂能不用!

如果唐秀才有进士功名,立刻就会被加封巡按御史,甚至兵备道,领兵抗倭,不在话下,偏偏他只是一个秀才,根本不够破格提拔的资格,最多只能当一当幕僚参事一类的。

可是大敌当前,谁又能甘心让歼敌数千的将才退居幕后?

算来算去,只剩下一条可能的路,那就是真正从军,走武将的路线!

不只是潘炳忠这么看,怕是其他人也是这个心思,而老爹总不能不识抬举,拒绝人家的好意吧!

等到奏本上去,咱们的嘉靖皇帝没准一高兴,赏唐秀才一个千户、游击之类的,唐家也从书香门第,变成了武将之家。在外人看来是破格提拔,天大的恩赐,可是对老爹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

放在后世,有个带兵的爹,唐毅绝对会兴奋死,军政两条腿走路,简直求之不得,可是在大明朝,唐毅只有浓浓的惶恐!

大明朝的文贵武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不说那位比窦娥还冤的毛文龙,就说大名鼎鼎的戚继光,给张居正写信的时候,要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更是为了得到首辅的支持,献上海狗肾和美姬。

唐毅并不认为有损戚继光的形象,相反,还能让人看到盖世英雄真正的辛酸!明明为国效力,还要走门路,送厚礼,只能说大明朝对武夫的压制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流血,流汗,还要赌上尊严,简直就是摧残人啊!

一想到这里,唐毅的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这就好比本想中个三百万的奖,结果中了三个亿,直接被绑票的盯上了,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唐秀才也被惊动了,一问之下,唐慎一阵错愕,他本以为能捞一个通判一类的官职,管管粮草,筹划军事行动,最多练练兵,一点没有想过要真正当一员武将,疆场拼杀。

转念一想,又爽朗地笑道:“毅儿,别任性了,当武将就当武将!咱们家也算得起家大业大,你还要几年才能考进士。你爹要是不撑起一片天,咱们家随时都有危险,打盐铁塘主意的可不止一个徐邦阳!武夫就武夫,虽然听起来不好听,可是握着几千强兵,谁敢小瞧?让爹替你撑几年,等到毅儿长大了,爹就回家含饴弄孙,你说好不好?”说到了最后,唐秀才语气中竟带着祈求,眼中闪烁着泪花。

唐毅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从理智上讲,老爹说的一点错没有,的确需要他顶门立户,新练成的军队也不能落入别人的手里。可是一想到老爹要顶风冒雪,出生入死,唐毅就一万个不情愿!

说到底,唐毅只是一个自私的凡人。

“不行,绝对不行。”唐毅愤怒地走来走去,大声说道:“爹,如果光是累点,危险点,孩儿就不管了。可是一旦做了武将,有了错要担着,有了功要归别人,随便一个小进士,就敢指手画脚,吆五喝六,您能忍,孩儿可不能忍!”

唐秀才沮丧地叹道:“那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和他们说不要举荐你爹吧?再有赏罚都要看圣上的意思,谁能左右皇帝的想法?”唐秀才一副认命的架势,唐毅烦躁地走了两圈,喃喃说道:“要是魏师父在就好了,他是老江湖,一定……啊!”唐毅大叫一声,一蹦三尺高,懊恼地吼道:“该死,我怎么把师父忘了!朱山,快,准备马匹,我要去南京!”

唐秀才吓了一跳,急忙问道:“毅儿,你发什么疯啊?”

“孩儿可不是发疯,我要去找师父,他一定有办法!”说话之间,唐毅上了战马,一溜烟儿消失在了视线里……

第136章唐荆川的妙策

南京六部的衙门基本上就是养老的地方,无权无势,十天半个月不来办公,也没人管。就比如偌大的兵部衙门,只剩下唐顺之和几个小官书吏撑着。唐顺之刚刚在后花园看了会儿鲤鱼跃龙门,又打了一趟长拳,然后斜眼望苍天,云卷云舒,别提多悠闲了。

背后的书吏看得直皱眉,战战兢兢提醒道:“大人,您的弟子可是等了半个时辰了。”

“才半个时辰啊,时间过得也太慢了!”唐顺之伸了伸懒腰,貌似还要折腾,看到书吏写满焦急的小脸,不经意道:“红包不少吧?”

“是不少,足有二……”书吏吓得连忙捂住了嘴巴,硬把后半截话吞了回去,唐顺之冷哼了一声,“死性不改!”

也不知说书吏,还是说唐毅。

“算了,我去见见那个臭小子。”

唐顺之说的轻松,似乎浑不在意,可一说走,他两脚生风,书吏小跑着都跟不上。这位荆川先生早就乐开了花,他之所以让唐毅等着,无非想熬鹰而已。可是无论他装得如何潇洒,心里头的煎熬是骗不过自己的,他迫切想要见到创造了奇迹的小子!

急匆匆赶到了签押房,隔了几个月,师徒再度见面,四目相对,竟然恍如隔世。

“弟子拜见恩师!”

唐毅起身要行大礼,可是两腿腿根传来剧烈的疼痛,他在马背上骑了一天一夜,两条腿都成了面条,斑斑血迹从腿根渗透出来,稍微一动,头上满是汗水。

“唉,你我师徒还讲什么虚礼。”唐顺之语带责怪,把唐毅连忙扶了起来,按在椅子上。盯着唐毅看了又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行之,黑了不少,可也有了男人味,不错,不错!”

唐毅直翻白眼,我巴巴跑来,就是为了让你看看啊,“师父,咱们还是说正事吧,家父和弟子在沙洲打了一场胜仗……”

唐顺之一摆手,拦住了唐毅,眯缝着眼睛笑道:“为师怎么也是兵部侍郎,沙洲一战结束,就有密报传来,比你还早了半天呢!”

“啊!”唐毅小脸顿时变得煞白,拳头紧张地攥紧。

唐顺之看着他的神色,幽幽说道:“小子,知道错了吗?”

“弟子知道了!”唐毅几乎从牙缝里吐出这句话。

唐顺之能接到密报,那就代表着在报捷奏折之前,就会有密报送给皇帝。不用问,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

一旦让嘉靖知道了战况,老爹的命运就在嘉靖的一念之间了,谁知道那位道君皇帝会玩什么花样啊?

唐毅鬓边不由得流下了汗水,说到底还是他经验少了。本以为打了大胜仗,功劳就跑不掉。可是就像一块五花肉有无数种吃法一样,一桩功劳,也有多少的赏赐方法,全看上面的心思。

不光要会打仗,还要会争功,貌似戚继光就是其中的高手。刚打胜的时候,就该立刻来找老师,讨一个对策,哪知道竟然浪费了宝贵时间,唐毅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师父,他们要保荐我爹当武官,您老可要帮忙啊!”唐毅苦兮兮哀求道。

唐顺之满不在乎地说道:“武官也不错,你爹外柔内刚,能撑得下来。”

“不行!绝对不行,我不会让我爹吃苦挨累背黑锅的!”唐毅怒吼道。

怎么听着朝廷对武将猪狗不如啊!唐顺之翻了翻白眼,呵呵一笑:“不行,你有办法吗?”脸上的神色要多气人有多气人!

“我没有,但是……”唐毅突然拉长了声音,嘿嘿笑道:“我可以参军,上阵父子兵,和我爹并肩作战!”

噗!

唐顺之一口茶水喷到了唇外,眼睛里怒火熊熊燃烧,破口大骂道:“小混蛋,为师教你学文练武,用心栽培,是让你小子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内阁拜相,致君父为尧舜,解黎民之倒悬。不是让你呈匹夫之勇,大明的病根不在海疆,而在中枢,你懂不懂?”

唐顺之慷慨激昂地说着,猛地回头,好吗,唐毅这小子竟然低着头,打起了小呼噜,一番高论成了催眠曲,唐顺之这个郁闷啊!

反正他也看得出来,唐毅耍起无赖是吃定了自己。唐顺之气得直咬牙,却拿他没辙!

“上辈子欠了你的,这辈子给你当师父!拿去看吧。”

说着,唐顺之抽出一份文书,扔到了唐毅面前。

唐毅不敢装睡,连忙翻看,只见开头就写着锦衣卫江南千户所的字样,竟然是锦衣卫的密报,不由得一阵心惊胆战。连忙展开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上面详细记录着沙洲战斗的经过,还写了大致的斩获,看样子战斗刚刚结束,锦衣卫的密报就上去了,比起捷报还要快很多。

不愧是天下第一的特务机关,真是有些本事!

感叹之余,唐毅却发现上面有好些涂改的痕迹,墨笔一行行的抹掉,看得触目惊心!

“师父,这,这是怎么回事?”唐毅傻愣了。

唐顺之叹口气,感叹地笑道:“多亏了你,为师和锦衣卫结了善缘,本来他们的密报是不会让外人知道的。可是你小子是我的徒弟,又对锦衣卫有恩,加之是普通的捷报,没什么妨碍。他们破例送过来,让我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唐顺之欣慰地拍了拍唐毅,由衷赞许道:“不愧是我唐荆川的徒弟,仗打得漂亮!”

唐毅关心的可不是赞美,小脸发苦地问道:“师父,您涂改了这么多,究竟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行之,你找为师来干什么?”

“我是为了家父的事!”

“那我改的也是为了你爹,咱们师徒还真有默契!”

“为了我爹?师父您都能未卜先知了?”唐毅惊叹道,再看改动的部分,顿时豁然开朗。涂掉的都是描写英勇作战的,比如什么“毙杀真倭无数”,“昼夜鏖战,人人效死”,“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看得出来,锦衣卫的人对这场战斗十分欣赏,好听的话像是不要钱一般。

可是越是夸奖,唐毅的心就越冰凉,没准密报上去,真的会赐给老爹一个武官。心惊胆战,再看唐顺之的涂改,保留的则是运筹帷幄,激励士气,巧妙安排,火烧战船……

一番改动,老爹武将的一面被彻底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有智谋,会领兵的文官形象,唐毅担心的正是老爹会被保荐为武官,没想到老师竟然提前察觉了,真是神了,莫非便宜老师还会算命不成?

看着唐毅一脸崇拜的傻样,唐顺之别提多舒服了。

“小子,佩服你师父了吧?”

“岂止佩服,简直五体投地!”唐毅激动说道:“师父,您老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唐顺之斜眼望着天棚,撇嘴嘴角,轻笑道:“为师精通先天易数,河图洛书,你难道不知?”

我知道个大头鬼儿!

看得出来,老师不想说实话,唐毅眼珠转了转,隐隐有了丝猜测……

其实事情的源头还在唐毅身上,唐顺之进京之后,正愁没有落脚的地方。突然有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找来,领着唐顺之到了一处幽静的四合院,里面装修简约,和他在太仓的住处简直一模一样,家奴佣人都配置齐全。

当他来到书房的时候,一个红木匣出现在面前,展开之后,整整二十万两的银票,外加唐毅的一封亲笔信。

原来唐毅知道京城居不易,可老师又不是能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