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铺上毯子,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沈林他们也都是如此,就在大家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外面人喊马嘶,冲进来几位,都成了落汤鸡。

和唐毅他们打了声招呼,这几位更加干脆,把窗户都给拆了,烤干了衣服,他们啃了几块干粮,也找地方休息,没一会儿鼾声四起,睡得别提多香甜了,结果唐毅反而睡不着了,他只好披衣而起,看着外面的雨景,心里头却想着京城的老爹。自己一走,怕是他的婚事又没法愉快了。

两年的时间了,从陌生到熟悉,从友情到亲情,不管前生如何,他们都是真正的父子,打折骨头连着筋的亲人!

唐毅突然觉得自己说走就走,太自私,太不孝顺……

“年轻人,想家了吗?”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唐毅回头,只见一个中年的帅哥站在身后,三四十岁的样子,三缕胡须,风度翩翩。

唐毅微微点头,没有说什么。

这家伙不甘心,继续挑起话头,“年轻人,你这是往哪里去?”

“江南。”

“巧了,我也是去江南。小兄弟是哪的人?”

“苏州,太仓。”

“呦,咱们还算得上是乡党,我是徽州绩溪人。”

“哦?”唐毅打量了一下此人,笑道:“怎么听口音不像啊?”

“是啊,宦游多年,从南到北,乡音早就变了。”此人负手而立,面对着雨景,长叹一口气,随即恢复了从容。

“小兄弟,既然你是太仓人,应该熟悉倭寇吧?在下想要讨教几个问题。”

还真会找人,唐毅心说这世上比我更了解倭寇的绝对不会超过一巴掌。

“先生是何许人?为何关心倭寇?”

此人看了看唐毅,笑道:“警惕心挺高的,不妨告诉你,我叫胡宗宪,字汝贞,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

瞬间唐毅脑中轰的一声,此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戚继光的大名无人不知,而戚继光只是一员武将,按照大明朝以文御武的传统,真正抗倭的统帅另有其人,戚继光只不过是干活的,不是掌舵的。

那掌舵的是何许人?就是眼前这家伙,胡宗宪,胡汝贞!

从抗倭来说,他是实打实的民族英雄,没有他的天才统御,抗倭大业根本不会那么快完成,东南的百姓还要受更多的苦。可是这样一位人物,却仿佛被历史给淡忘了,究其原因,胡宗宪归附严党,名声不佳,严党倒台之后,他也就黯然收场,竟然惨死狱中。

复杂而争议的人物就活生生在自己的面前,唐毅见过那么多名人,此刻古井不波的心强烈地翻腾起来。

胡宗宪哪里知道唐毅想什么,只见这个年轻人皱着眉头,脸色不停变幻,他好奇问道:“小兄弟,莫非你听说过胡某?”

“没,我被徽商骗过,听说绩溪来的,小心肝就怕怕的!”

“哈哈哈!”胡宗宪哈哈大笑:“哪里不是好人坏人都有,你还担心我骗你不成?”

唐毅憨笑道:“那倒不会,大人去浙江上任,又怎么有闲工夫骗小子。”

这回轮到胡宗宪吃惊了,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去浙江?”

“你刚刚说的,要去江南为官,你又是南直隶人,只能去浙江,还有什么可说的。”

胡宗宪以手击额,大笑道:“是我糊涂了,那你能猜得出来我做什么官职吗?”

“应该是巡按御史。”唐毅笑道:“官小权大,从此浙江上下都要看大人脸色行事,恭喜恭喜。”

“小小年纪,还挺熟悉官场的。”

胡宗宪笑了笑,外面的雨水渐渐弱下去,可是天也黑了,只能在破庙里过夜。胡宗宪突然自嘲地笑道:“胡某入仕十五年,先后担任过益都知县,余姚县令,又当过宣府大同的巡按,接着又调到湖广当巡按。小兄弟,你可知道胡某是何等心思?”

还能是什么心思,郁闷呗!

县令七品,巡按御史也是七品,要是没政绩也就算了,胡宗宪每一任都是政绩斐然,比他晚一科的王忬都当了总督,他还在芝麻官混,换成唐毅,只怕早就郁闷自杀了!

“胡大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您翻身的机会来了,东南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唐毅笑道。

“说得好,胡某也是这么想的,小兄弟,你有兴趣给胡某当幕僚吗?等着我官居极品的时候,一定会重用小兄弟。”

第183章狼士兵

骤雨初歇,唐毅和胡宗宪两伙人都打点行囊,一同南下,大路上满是泥水,走的并不快,没出来多远,迎面走过了几驾马车,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

双方正好走一个对头儿,唐毅主动退到了道边,胡宗宪暗暗点头,从一个小小的举动就看打出来,这个少年并不骄纵,家教极好,又才学过人,绝对值得拉拢。

对面的车队刚刚走过去,突然拉住了牲口,车夫猛地跳了下来,撒腿跑了上百步,一边跑,一边大喊着。

“胡大老爷,胡大人,是您吗?”

胡宗宪勒住了马,回头看了看。

车夫已经到了胡宗宪的面前,仰着脸看了看,突然激动地跪在泥水里,砰砰磕头,眼泪都流出来了。

“大人,小的没想到还能见到您,小的真是高兴啊!”

胡宗宪看了半晌,突然眼前一亮,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你可是周,周……”

“周大牛!”

车夫咧着大嘴笑了起来,胡宗宪终于想了起来,这家伙正是他在益都当县令的时候,遇上的一个刺儿头。

周大牛人如其名,生得壮实,从小就到处打架,十六七岁愣是聚集一帮闲汉,守着大道,抢劫来往客商。按照他的说法,考秀才是没本事了,就干出点大事,等着朝廷招安,不也就光光宗耀祖了吗!

周大牛的梁山好汉梦刚刚开始,就遇上了胡宗宪,被官差抓起来不说,胡宗宪派人严加训练,然后驱动新军,去对付其他的匪徒,一面招降,一面围剿,一年多下来,危害地方多少年的盗匪痼疾竟然被胡宗宪解除了。

他将招降的盗匪编成了一千名义军,周大牛没有选上义军,胡宗宪也没有放弃他们,而是鼓励开荒,提供耕牛,帮着找出路,找营生,他在益都一任,做的比其他人几任都多。现在路上巧遇,周大牛的表现也就不意外了。

胡宗宪上下看了看,周大牛穿戴虽然不咋样,可是满脸红光,看起来日子不错。

“你小子不会又学宋江了吧?”

“小的哪能啊!”周大牛挠了挠头,陪笑道:“大人对小的天高地厚,要还走错路,都对不起大人的恩德。”

胡宗宪大笑道:“是比以前会说话了,现在干什么呢?”

“实不相瞒,大人当初赏了小的十亩田,可是小的觉得种地累死也填不饱肚子,就把田租了出去,拿着五两银子,先是贩卖山楂,柿饼,桃子啥的,几年下来,有了点本钱,又卖布,卖粮食,总算攒了点银子,俺还娶媳妇哩。”

周大牛说着,两眼冒光,自豪道:“跟俺差不多大的,好些个都娶不到媳妇,就算娶到,也是身体有毛病的,俺和他们不一样,俺媳妇漂亮,还给俺生了两个娃娃。俺琢磨着,还要多挣钱,送娃娃读书识字,以后要是能考上进士啥的,让他们和大人学,做一个大清官!”

“哈哈哈,有志气。”胡宗宪高兴之下,从马背上取下了几本书,塞到了周大牛的怀里。

“没有别的,拿去给孩子们看看。”

“多谢大人!”周大牛捧着书,浑身激动的乱颤,掉头跑到车队,翻出了一袋子柿饼,送到了胡宗宪的手里。

“大人,别的东西小的也没有,这个您拿着尝尝吧!”

胡宗宪笑着收下了礼物,又勉励周大牛几句,让他路途小心,双方在依依惜别。

……

“没想到胡大人这么得人心,真是令在下佩服,不知道胡大人治理地方多年,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胡宗宪呵呵一笑,“体会谈不上,老百姓只要能吃饱,就不会闹事。所以胡某当官,就想尽办法,给百姓田地,田地不够用,就鼓励经商做工,要想经商顺畅,就要地方安宁,剿灭土匪,整顿课税,不准盘剥往来,压榨商贾,商贸繁荣,衙门有了余钱,再修桥补路,如此而已。”

他说的随便,可是唐毅听在耳朵里,却大为赞许。

“胡大人,你这么干,百姓过了十几年,还都记着你的好,可是想过没有,为何迟迟不能高升?”

这话触到了胡宗宪的软肋,他眉头紧锁,半晌摇头道:“胡某不知。”

“那在下就试着说说,大凡地方官吏,多半是随波逐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些有为的干吏也不过是清理沉积的冤案,替百姓伸冤,抑制兼并,整肃吏治,兴办教育,这些事情做起来见效容易,而且也符合士林的胃口,互相传颂吹捧,名声打出去,自然就能高升,大人以为然否?”

胡宗宪面无表情,紧握的拳头却显示出心中的激动,他哪里不知道当世的风气,清官只喜欢做表面功夫,赃官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少小休勤学,钱财可立身。君看严宰相,必用有钱人。

如此下去,不解决实际问题,对老百姓又有多少益处,天下又岂能平定!胡宗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鬓角发白,他一生追求,既不是清官,也不是贪官,他要立功,要立不世功勋!

“小兄弟洞若观火,只是胡某以为身为男儿大丈夫,不该如女子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名声,更不该忘掉做人的根本,贪得无厌。胡某此次南下,已经发了誓,不破倭寇决不罢休。我以为破解倭寇的关键,就在于让百姓有活路,我做过余姚知县,东南的倭寇十成有七成是汉民百姓,如果有活路,谁愿意剃发易服,装成倭寇,就算死都没法葬在桑梓之地!”

唐毅听完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对胡宗宪投以赞许的目光,难怪此人能成为倭寇的克星,的确是见识不凡。

唐毅发现胡宗宪至少有两大优点,第一他务实,把倭寇产生的原因看得清楚,不会天真的以为光凭着军事就能解决倭寇的问题,懂得利用经济手段,这在大明官员之中,绝对是佼佼者。

第二,胡宗宪有执行能力,又有强烈的建功热情,不计毁誉,勇往直前。在这一点上,就算老师唐顺之都比不上他。

“胡大人,朝廷算是选对了人,看来东南的百姓有救了。”唐毅由衷赞道。

胡宗宪轻笑道:“胡某不过区区七品巡按,能有多大的作用?不过正因为胡某官职还不大,正好是小兄弟烧冷灶的时候,你可想好了?”

还有这么不要脸的家伙吗?唐毅顿时哭笑不得,抱拳说道:“求之不得!”

……

他们结伴之后,从山东快速南下,半个月的时间,总算赶到了浙江杭州。

胡宗宪先找到了馆驿下榻,准备转过天去拜见王忬,正式走马上任。至于唐毅,他倒是没急着露面,正好躲在胡宗宪的后面,把浙江上下都看个通透,等老爹上任的时候,也容易一些。

作为胡宗宪的师爷,唐毅尽心尽力,帮着他搭理各种琐事,忙了天黑,才休息下来,没有躺多大一会儿,突然听到外面人喊马嘶,吵吵嚷嚷。

唐毅豁然坐起,急忙披衣出来,胡宗宪此时也走了出来,两个人向外面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有很多人向着总督衙门那边冲过去。

“怎么回事?”胡宗宪大惑不解。

驿丞急匆匆跑过来,看胡宗宪和唐毅手里都拿着灯笼,吓得腿都麻了。

“祖宗,二位祖宗啊,快把灯笼灭了,别让他们看见。”

“他们?他们是谁,倭寇不成?”唐毅淡淡问道。

“哎!”驿丞急得直跺脚,低低声音说道:“比倭寇还凶呢,他们是狼士兵!”

唐毅脸色一变,他早就听卢镗说过,朝廷从西南调来了很多土司狼兵,深受王忬的信任和重用。唐毅当时就感到了不妙,哪怕到了后世还有文明冲突呢,西南的狼士兵和江南格格不入,早晚会出问题。

看驿丞的样子,似乎问题已经爆发了。

“他们经常这么闹吗?”

“嗯,最近更邪乎了,听说是朝廷拖欠了粮饷,结果总督府说都如数发了,已经闹了一两个月了。”驿丞苦着脸道:“二位千万别多嘴,赶快把灯笼熄了,进屋睡觉吧,把他们都引过来,咱们可就麻烦了!”

胡宗宪眉头挑了挑,看了眼唐毅,笑着问道:“先生困吗?”

“困,不过有热闹岂能错过。”

“说得好,来人,更衣,本官要去会一会狼士兵!”

说话之间,有从人拿过官服,胡宗宪穿戴整齐,带着人就往外面走。驿丞吓得脸都绿了。

“大人,大人,您可别胡来啊,引火烧身啊!”

胡宗宪不屑地一甩袖子,冷笑道:“都是大明的疆土,我看谁敢放肆!”

唐毅紧紧跟随,一前一后,出了馆驿,走没有多远,就来到了总督衙门,此时衙门外面站满了人,他们穿着与汉人不同,手里拿着短刀长盾,把总督衙门围得水泄不通,大声呼喊,惊天动地。

为首的是一位高壮的头人,年纪在二十出头的样子,指着大门,破口大骂:“姓王的,你给我滚出来,不把粮饷给我们算了,就杀进总督府,砍了你的脑袋!”

府门里面一点动静没有,只有门楼上面探出一颗脑袋,正是事业杨文钰。

“彭大人,总督大人不在,还请你暂等几天……”

“还想骗我们,老子不上当,往里冲!”

狼士兵纷纷举刀,就要杀进去,千钧一发,胡宗宪突然大吼一声,“别动,本官在此!”

第184章你们都是貔貅吗

胡宗宪高声断喝,中气十足,身后的唐毅耳朵听得嗡嗡的。周围的狼士兵也是一愣,纷纷闪开道路,胡宗宪迈着大步,向里面走去。

还真别说,有些人就是有一股子气质,虽然穿着蓝袍,一样千万人吾往矣,立刻就镇住了场面。

其实唐毅不知道,胡宗宪在宣大的时候,就遇到过闹饷的时候,同样是他单人独骑解决的,绝对指甲盖儿长毛……老手!

走到了中间,胡宗宪停住了脚步,朗声说道:“你们谁是管事的,让他来见我!”

领头的年轻人眉头一皱,他虽然不太清楚官制,好歹知道这位穿着蓝袍,不像个大人物,就难免轻视,嘴角一撇,轻蔑地说道:“你能说了算吗?我是找掌权的大官,找总督的!”

胡宗宪微微一笑,“大官解决大事,小官解决小事,你还没说出什么事情,没准芝麻绿豆大的,何必惊动总督大人。”

“好大的口气!”头人几步走到了胡宗宪的面前,从上到下,打量了他几眼,胡宗宪凛然不惧,同样盯着对方。

好一会儿,年轻的头人终于笑了出来。

“自从到了江南,还没遇到你这么有种的官!好,我就把事情告诉你,弟兄们杀了好几百的倭寇,人头送上去三四个月,赏银还没下来,粮食也没了,你让我们怎么活!”

胡宗宪不动声色,笑道:“本官乃是新任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有监督浙江百官之权。凡是为国效力的将士,一定要善加对待,粮草绝对不能短缺。”

“说得好听,晚饭就断顿了,今天不给粮食,我们就自己取。”

胡宗宪依旧声音平静地问道:“你想怎么取?”

“那还不简单,你们汉人不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皇帝老子不给,朝廷不给,我们就找杭州的百姓要,孩儿们都看到了,大粮商的家里头都是粮食,不差我们几千人的吃喝,大家伙说对不对?”

“对,太对了,抢他娘的!”

上千士兵挥舞着手里的刀剑,喊声震天,胡宗宪头皮发麻,脑门冒出了一层汗珠。

这些狼士兵比想象的还要暴力凶悍,而且还认死理,要是惹恼了他们,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住口!”胡宗宪突然大喝一声,冲着年轻头人厉声说道:“胡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