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陇贵族在过去几年大肆兼并关中和陇右土地,地方官府不敢制止,同时也知情不报,导致自耕农锐减,另外对庄园的税也收不上来,正是关陇地区的税赋大跌才导致整个税赋跌了五成。

萧瑀踌躇良久,他最终还是决定要把真实原因告诉圣上,毕竟涉及关陇贵族,不是税赋减少那么简单,萧瑀也匆匆向自己官房走去。

。。。。。。。。

裴矩在御书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陪笑道:“裴公,圣上有请!”

裴矩微微一笑,“以后别说‘请’字了,就说圣上宣我进见便可,免得让人听了笑话。”

“呵呵!裴公说得对,是咱家考虑不周,裴公,请吧!”

裴矩摇摇头,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杨广刚从早朝回来,正在细品一碗燕窝粥,裴矩上前深施一礼,“老臣参见陛下!”

“裴公来得正好,今天的燕窝炖得不错。”

杨广笑着吩咐左右,“给裴相国也盛一碗燕窝。”

“老臣多谢陛下!”

一名宦官给裴矩呈上一碗燕窝,裴矩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圣上只是客气,他哪能真的喝个底朝天。

杨广又品了两口燕窝,便将碗放在一旁,沉吟一下对裴矩道:“朕在考虑让张铉出任齐郡通守,裴仁基调为荥阳郡通守,裴卿觉得如何?”

裴矩脸色微变,他就是害怕出现这个结果,才想千方百计给裴仁基找兵败原因,没想到圣上这么快就拿出方案了,还好,现在只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并没有真的实施,他一定要想极力阻止圣上实施这个决定。

“老臣能理解陛下的心情,但陛下想过没有,张铉资历还是太浅了一点,这么快提升他会让军方不服,对他也没有好处,微臣上次反对提升他为虎贲郎将,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请陛下三思。”

杨广微微点头,“裴公说得是有道理,但琅琊郡不收复,青、徐两州就无法连为一片,使江都北部没有足够的安全支撑,朕更担心徐州那边,一旦东海郡和琅琊郡的乱匪联手攻打徐州,中原乱匪再度爆发,江都就会失去北方屏障,甚至会断绝江都和洛阳的联系,裴公明白朕的担心吗?”

“老臣完全明白琅琊郡剿匪失利造成的恶劣影响,但老臣认为这次征讨琅琊郡失利是有很多原因造成,并不完全是裴仁基个人能力不足,这一点希望陛下能明鉴。”

“你说说看,朕愿意一听。”

杨广当然很清楚裴矩要替裴仁基辩护,尽管他对裴仁基感到异常失望,但毕竟裴矩、裴蕴都是朝廷高官,他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想法。

“陛下,裴仁基进攻琅琊郡失利,老臣认为是有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孙宣雅和王薄的老巢都在琅琊郡南部,而琅琊郡北部山势连绵起伏数百里,交通不便,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不利于从北方攻打琅琊郡,所以琅琊郡虽然属于青州,但还是要由徐州的驻军来攻打就是这个缘故,这是一个原因,上次陛下也表示赞同,但这不是裴仁基兵败的真正原因。”

“哦?那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杨广也有了几分兴趣。

“陛下,真正的原因是在两军对峙的重要关头,清河郡的王世充趁齐郡兵力空虚,率军南下,抢掠了齐郡的十几万人口,导致前方军心混乱,裴仁基被迫撤军,贼军趁机追杀,才导致飞鹰军死伤惨重,这才是真正的原因,陛下!”

其实裴矩也明白裴仁基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未必是这个原因,但裴矩也需要找到一个充分理由来说服杨广,继续让裴仁基留在齐郡。

更重要是,裴矩相信杨广也知道了王世充之事,但有虞世基替王世充说情,杨广未必会追究这件事,这就让裴矩抓到了把柄,如果杨广不追究王世充跨界抢人,那同样也不能追究裴仁基兵败琅琊郡,不能厚此薄彼。

这就是帝王之术中的平衡之策,既不能让一方独占利益,也不能让一方独担罪责,作为天子,当然可以处罚裴世基,但也必须处罚王世充,否则杨广就无法在虞世基和裴矩之间平衡。

杨广半晌没有说话,他也接到了王世充写来的报告,报告中述说清河郡的千里赤野,没有足够的民力,使他无法对高士达和窦建德发动进攻。

同时王世充还控诉裴世基和张铉阻挠清河郡的民众返回故土,他为了及早平息窦建德和高士达,不得不强行迁回了清河郡民众。

加上虞世基用详实的数据说清了清河郡目前的凄凉境况,极力替王世充辩解,杨广最终决定不处罚王世充这种跨郡抢人行为,只是要求他下不为例。

但现在问题就来了,裴矩指出裴仁基兵败琅琊郡就是因为王世充的背后袭击,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杨广都必须给裴矩一个说法,要么王世充和裴仁基一起处罚,要么都不处罚,这让杨广感到很为难。

沉思良久,杨广终于点了点头,“也罢!如果是这个原因,那裴仁基兵败琅琊郡也情有可原,朕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希望他下次不要让朕感到失望。”

杨广随手取过封张铉为齐郡通守的诏书,在上面画了个叉,扔进了废弃文卷之中。

裴矩暗暗松了口气,终于保住了裴仁基。

“老臣谢陛下宽容!”

336。第336章 面授机宜

裴矩告辞而去,杨广闷闷不乐地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走到窗前,目光阴郁地望着远方。

这时,坐在旁边一直沉默的燕王杨倓低声道:“王世充率军入齐郡和裴仁基在琅琊郡兵败,两件事几乎是同一天发生,天下哪有这么快的报信,皇祖父不觉得有点蹊跷吗?”

“这只是裴矩找的一个理由罢了!”

杨广叹了口气,“其实朕心里明白,但朕又能怎样,不给裴矩面子,坚决把裴仁基调离齐郡吗?”

“孙儿能理解皇祖父的难处,可皇祖父居然放过王世充,孙儿真的想不通,堂堂的大隋官兵居然和乱匪一样掳人北归,这会引起民愤的!”

杨广沉默不语,杨倓又继续道:“孙儿也知道是虞世基恳请皇祖父放过王世充,但他不是为了公义,而是为了一己之私,孙儿听说王世充就是他的人——”

“够了!”

杨广一声低沉的怒喝,杨倓吓得不敢再说下去。

良久,杨广缓缓道:“你既然要人替你做事,你就得学会容忍,王世充小节或许令人不齿,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替朕剿匪,替朕匡扶社稷,这才是最重要,倓儿,作为社稷的继承人,朕希望你学会平衡。”

“平衡?”杨倓低低地自言自语。

“对,平衡!”

杨广拍拍孙子的肩膀,凝视着他道:“就像朕刚才平衡虞世基和裴矩一样,只有学会平衡,大隋的社稷才能稳定,有些事情该装傻还是要装傻,王世充做了什么朕很清楚,将来朕会收拾他,而现在不行。”

杨倓轻轻点头,“孙儿明白了。”

“而且王世充扰乱齐郡只是一面之辞,朕还要继续了解,等萧监军的正式调查报告来了再说吧!”

。。。。。。。。。

中午时分,裴矩回到了自己府中,刚进府他便对裴行俭道:“去把你父亲找来!”

裴行俭慌忙跑去东院找父亲,裴矩回到外书房,侍女替他脱去外袍,又换了一件宽松的衣服,这时,门外传来裴行基的声音,“二叔,侄儿来了。”

“进来吧!”

裴仁基忐忑不安地走了进来,他昨晚一夜未睡好,就是担心圣上对琅琊兵败之事不依不饶,不过二叔一回来就找自己,估计情况不会太坏。

他连忙上前行一礼,裴矩摆摆手,“坐下吧!”

裴仁基坐了下来,低声问道:“二叔,情况怎么样?”

“情况还不坏,圣上答应再给你一次机会。”

裴仁基顿时长长松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就说只要事出有因,圣上不会不讲情面。”

“哼!”

裴矩冷冷哼了一声,“你想得太多了,圣上是因为要平衡我和虞世基才饶你一次,你以为是因为你的那点理由吗?”

裴仁基浑身一震,慢慢抬起头,“二叔的意思是说,圣上不打算追究王世充吗?”

裴矩对裴仁基的反应还算满意,他点了点头,“他是个很能干的人,又有虞世基替他说情,圣上不会为这点小事处罚他。”

“小事!”

裴仁基顿时怒道:“他杀入齐郡,纵兵奸淫抢掠,将两个县数万民众掳掠而去,二叔竟然说这是小事,如果圣上不追究他,他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甚至会成第二个张金称,这个后果难道圣上看不到吗?”

“不准在我这里妄议天子!”裴仁基冷冷说道。

裴仁基忽然意识到自己失态,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不敢再说下去,裴矩看了他良久,才继续道:“这次我力保你过了关,但下次我恐怕就保不住你了,圣上饶你这次是有条件,半年之内,你必须剿灭琅琊郡的乱匪,明白吗?”

裴仁基渐渐冷静下来,王世充掳掠齐郡虽然让他愤怒,但那毕竟和他的仕途无关,只是让他颜面难看,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打不下琅琊郡,那就意味着他的仕途终结,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沉默良久,裴仁基沉声道:“这次攻打琅琊郡,飞鹰军损失惨重,我担心半年内难以恢复,期限能否放宽到一年?”

裴矩摇摇头,“我说半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还有两个月圣上就要去江都了,琅琊郡关系到江都北面的稳定,他比任何时候都关心琅琊郡的情况,所以你最好在两三个月内夺取琅琊郡。”

裴仁基知道自己的情况,要他两三个月内夺取琅琊郡,几乎不可能,还有一个王世充在北面虎视眈眈,如果齐郡再次兵力空虚。。。。。

裴仁基不敢再想下去。

“如果王世充再乘虚而入怎么办?”裴仁基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裴矩也知道,既然圣上不追究王世充掳掠齐郡,等于就是纵容王世充,那么一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裴矩沉思一下道:“等圣上到江都后,我会劝说圣上把王世充召回江都述职,那时你便可出兵攻打琅琊郡。”

停一下裴矩又道:“如果你实在没有把握击败敌军,可以让张铉为主力,你为接应,明白我的意思吗?”

“可是功劳怎么算?”

“张铉是你的属下,他剿灭乱匪,圣上还是认你的主帅功劳,你担心什么?”裴矩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侄儿明白了。”

裴矩对这个侄儿报以极大的厚望,可以说,裴仁基是裴氏家族从地方士族走向天下贵族的关键,关键就是军队,在天下乱世到来之时,裴家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拥有军队的名门世家,才有将来和新君主讨价还价的本钱。

裴仁基正是裴家的核心军队,裴仁基将来是要驻兵并州,另外裴矩还考虑建立外围军方势力,张铉原本就是裴矩看中的外围势力,等裴仁基调走后,张铉将接替裴仁基继续驻军青州。

可惜因为张铉婉拒了裴家的联姻要求,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至今也难以弥补,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从前那样紧密了。

裴矩明显感觉到张铉正在脱离自己的控制,他虽然对张铉很不满,但也无能为力。

“现在张铉情况如何?”裴矩喝了一口茶,又淡淡问道。

说到张铉,裴仁基登时想起一事,低声对裴矩道:“二叔,侄儿感觉张铉颇有野心。”

裴矩一怔,停住茶杯问道:“此话怎讲?”

“侄儿发现张铉在北海郡大量种植牧草,他有养战马的企图,侄儿由此推断他心怀野望。”

裴矩半晌沉思不语,好一会儿他才凝神对裴仁基道:“你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现,但要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他有任何非分之举都要及时向我汇报!”

裴矩忽然发现,或许自己可以捏住张铉的把柄,让他不得向自己低头。

.......

自从张铉和王世充达成了战俘交换后,王世充再也没有渡河南下的迹象,一则他没有了船队,无法运兵到黄河南岸,其次他已得知圣上不追究他掳掠齐郡,但虞世基却警告他,暂时不准他再轻举妄动,否则会真的触怒圣上。

王世充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饭要一口口吃,吃得太快太猛会被噎住,他便按耐住了继续抢掠齐郡的**,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到来。

时间渐渐到了五月,北海郡进入了初夏,这一个多月,从齐郡陆续涌来了近十万人口,使北海郡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安置移民,发放粮食物资。

虽然移民的涌入使北海郡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劳力,但同样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短短一个多月,他们便额外支出了两万石粮食,如果不是剿灭张金称获得的大量粮食,他们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庞大的移民。

随着人口向各县疏散,郡治益都县的人口已经迅速减少到不足二十万,而寿光、北海、都昌、下密、营丘等县人口也都开始恢复,大片大片荒芜数年的良田被重新开发,废弃的村庄又重新燃起了炊烟。

各座县城内,县衙开始恢复,关闭的店铺又重新开门营业,尽管还是人口稀少,但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总有一天,北海郡必然会重新出现县县繁华的旧日景象。

这天上午,张铉率领一行人来到了距离益都县约百余里的寿光县。

337。第337章 寿光船场(上)

寿光县位于巨洋河下游,面临莱州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森林茂盛,人杰地灵,宽达数十丈的巨洋河从城西流过,直接注入渤海湾,水深而平缓,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内,寿光县一直是北海郡造船第一大县。

北海郡因为濒临黄河入海口和莱州湾,自古造船业便十分发动,造船业鼎盛之时,全郡至少有两成人口参与到造船业之中。

不过在三次高句丽之战中,数万北海郡的造船工匠被抽调到北平郡参与造船,劳役繁重,损失惨重,最后回到家乡的工匠不到二三成,给北海郡的造船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再加上乱匪肆虐,各县民众纷纷逃到益都和临淄,其余县城都成了空城,短短几年时间,北海郡的造船业几乎完全荒废了。

寿光县城不大,城墙周长约十五里,一度被废弃了三年,和北海郡的其他县城一样,从今年入春开始,陆陆续续有民众迁回了寿光县,县城内开始出现了炊烟和人影走动,南城门旁甚至还有一家杂货铺和一家小酒肆重新开张了。

寿光县的县令姓蒋,原来是寿光县丞,原来县令因战乱逃回老家后再也没有了消息,而这个蒋县令是临淄县人,在张铉驻兵北海郡后,他是第一批回来报道的官员,被张铉临时任命为寿光县令。

蒋县令年约四十岁,留一撮小胡子,做事总是一本正经,他身材不高,略显偏瘦,不过精神却很好,听说将军到来,他特地骑着一匹骡子,出城十里来迎接张铉。

“将军,那片良田刚刚被重新被开垦出来!”

张铉顺着他手指的大片农田望去,只见远处田地里有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忙碌着,便笑道:“人好像不多啊!”

“回禀将军,很多人在益都县和临淄县附近还租种土地,他们是抽时间来这边垦荒,要先施肥熟地,到明年才能重新种粮食,这种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说得有道理!”

张铉又笑问道:“那土地是谁的?”

“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土地,现在开垦耕种的土地都已明确了地契,但还是有大量无主之地,比如那边!”

蒋县令一指远方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足有上万顷之多,靠近巨洋河,灌溉十分便利。

他苦笑一声道:“那边都是上田,目前都暂时收为官田,等主人回来后在确认地契,不过我估计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无主之地了,我准备租给清河郡移民开垦,以最低的租子先把地租赁出去,这几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