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人脉都太浅,使他遭到了卢明月旧部的普遍抵制,数支军队先后策反,或投降窦建德,或投降渤海会,使得宋金刚的地位遭到严重挑战,他不得不放弃魏郡北撤,仅仅控制着博陵、恒山和上谷三郡,兵力不过三万。

就在一个月前,宋金刚还暗暗庆幸张铉没有针对自己,但随着窦建德和渤海会先后被剿灭,张铉大军进入了博陵郡,宋金刚遭遇空前挑战,覆灭的危机威胁着宋金刚的每一个部下,加上宋金刚根基不稳,没有人愿意替他卖命,宋金刚在鲜虞县和新乐县两战皆败,军队被迫撤退到恒山郡的九门县。

此时,恒山郡治真定县已被王辩军队占领,截断宋金刚军队南下退路,张铉亲率数万大军已抵达九门县东北,宋金刚的军队只剩下不足一万人,困守九门小县,覆灭在即。

612。第612章 金刚入晋

城头上,宋金刚的心情绝望到了极点,眼看刘武周、梁师都、翟让等人混得风声水起,声势浩大,而他却只能等候最后灭亡一刻的到来,命运何其不公。

这时,军师姚铠出现在他身后,低声道:“军心有点不稳,将军最好还是去安抚一下。”

宋金刚叹了口气,“灭亡在即,这时候还有什么可安抚,生死在天,随便他们吧!”

“将军还不必如此悲观!”

姚铠安慰他道:“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将军愿意,我们完全可以从头再来!”

宋金刚蓦地转身,不解地问道:“军师何出此言?”

“将军,我们毕竟还有八千人,如果将军真的觉得河北无法立足,我们还可以撤退去并州。”

“你是说。。。。。。井陉?”宋金刚终于明白了姚铠所指。

姚铠缓缓点头,“正是!”

宋金刚心中燃起一线希望,他沉思片刻,又有点犹豫了,“就怕我们已四面楚歌,张铉截断了我们所有退路,我们去不了土门关了。”

姚铠微微一笑,“现在北线、东线和南线都有隋军重兵,唯独西面没有,难道张铉想不到我们会从井陉逃走吗?我觉得张铉就是故意放开西面,暗示我们从井陉去并州。”

“张铉会做这种放虎归山之事吗?”宋金刚有点不太相信。

姚铠笑道:“张铉是深谋远虑之人,在他眼中,我们算不上什么虎,也就谈不上放虎归山,他在意之人是李渊,所以他两战击败我们,却不派骑兵将我们彻底歼灭,我才刚刚明白他的用意,他命王辩截断我们南下退路,又让罗士信守住北面上谷郡的去路,这就分明将我们向西驱赶,把我们赶去并州,让我们变成李渊的麻烦,我想只要我们走井陉,他绝对不会阻拦我们。”

“我们在并州又怎么立足?”宋金刚追问道。

“很简单,李渊主力在关中,并州之军主要防御北面的刘武周,南面必然空虚,我们可占据上党和长平二郡,这是并州的软肋,只要我们不越过太行山,张铉不会干涉我们,甚至还会暗中支持我们,将军便可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根基。”

姚铠的一番话使宋金刚如拨云见日,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他心中的忧闷之气也一扫而光,转身走到城墙前厉声喝道:“传令全军立刻集结!”

。。。。。。。

一个时辰后,宋金刚率领八千军队离开了九门县,向百里外的土门关疾奔而去。

土门关也就是井陉的东入口,井陉是太行八陉中最具有战略价值的一条穿越太行山的捷径,关键是井陉可以行走运输粮草的骡马,而且直达太原郡南部,在此之前,井陉是控制在卢明月手中,卢明月被剿灭后,宋金刚也顾不上井陉,使井陉暂时还没有人控制。

次日中午,宋金刚的八千军队终于抵达了土门关,离土门关数里外的一座丘陵上,一万隋军骑兵列队整齐,如一片乌云般分布在低缓的丘陵之上,裴行俨位于队伍的最前面,他横槊立马,冷冷注视着宋金刚的八千军队正狼狈不堪向土门关方向奔来。

只要裴行俨一声令下,宋金刚和他的八千军队将全部死在土门关前,裴行俨慢慢握紧了槊杆,就在这时,一名骑兵疾速奔来,手举令箭大喊:“大帅有令,裴将军不得攻击匪军,放他们离去!”

裴行俨重重哼了一声,接过令箭和主帅的手令,果然是让他放宋金刚西去,张铉军令如山,裴行俨不敢违抗,只得喝令道:“收军!”

一万骑兵调头向东奔去,气势惊天动地,仿佛大地在颤抖,宋金刚和他的士兵吓得目瞪口呆,呆呆望着无边无际的隋军骑兵从他们北面疾奔而去,宋金刚看了一眼姚铠,长叹一声,“果然被军师说中了。”

姚铠笑道:“我们可以安心上路了。”

“走!”

宋金刚催马奔行,带着八千士兵向崇山峻岭中进军而去。

宋金刚进入并州后不久,盘踞在上谷郡北部的匪首王拔须畏惧青州大军,也率一万军队从飞狐陉向雁门关逃去,投奔了势力强劲的刘武周。

宋金刚和王拔须的离去,意味着张铉已经统一了除幽州三郡以外的河北各郡,而此时,李渊特使温大雅也抵达了蓟县。

......

恒山郡真定县隋军大营内,房玄龄快步来到张铉大帐前,几名亲兵向他躬身行礼,房玄龄指了指大帐笑问道:“大帅在吗?”

“大帅在和李司马说话。”

一名士兵已经先一步进去禀报了,片刻出来道:“先生请吧!”

房玄龄点点头,走进了中军大帐,大帐内,张铉正和李靖在商讨军功录案一事,李靖作为军中司马,负责行军扎营、记录军功等事务,也参与重大军政决策,这次张铉找他,主要是希望他能建一卷暗簿,一本秘而不宣的军功记录簿。

张铉主要是考虑到记录像程咬金等人的功绩,这次瓦岗军转而去攻打洛口仓,使青州军扫荡河北没有了后顾之忧,程咬金的功劳就很大,但又不能明着记录,所以最好建立一卷暗簿,将来论功行赏时也有依据,让众人心服口服,否则大家会猜疑程咬金的提升,对他的名声不利。

李靖明白了张铉的用意,点点头道:“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回去安排。”

张铉笑了笑,却没有让他离去的意思,这时,房玄龄走进了大帐,躬身行一礼,“参见大帅!”

“军师请坐!”

张铉笑着请房玄龄坐下,亲兵进来上了茶,张铉对房玄龄道:“我在和李司马商议建立功劳暗簿之事,给一些不宜公开的人和事建立功劳簿,这其中也包括李清明等人的功绩,军师觉得如何?”

像江都、洛阳等情报机构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有功绩,只是这些功绩都是由房玄龄评判,但房玄龄同时也负责管情报机构,这就显得有点权责不分,缺乏监督制衡,这件事张铉也给房玄龄提过,现在张铉想转为司马来负责评判情报部门的功绩,其实也是一种制衡。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上次大帅建议设立给事或者判官,卑职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给事是政务稽核,而判官是军队稽核,卑职支持设立这两种职务。”

房玄龄说得很含蓄,但他的意思就是反对把情报机构的功劳记录交给司马,其实房玄龄并不是贪恋权力,只是他认为由司马来干涉军师的做法不妥,他的意思还是由情报署自己记录,但可以设一个判官来稽核,防止权力舞弊。

说到这,房玄龄向李靖微微欠身,“在下对事不对人,请李司马千万不要介意。”

李靖当然明白房玄龄的意思,就是不希望自己插手情报部门之事,他点了点头对张铉道:“大帅,房军师说得有道理,记录军功是卑职份内之事,但军功以外的记录卑职就不好越权了,卑职支持房军师的方案,设立判官和给事一职,由他们负责监督稽核。”

张铉也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怎么能让司马干涉军师的事情,这就像让鸭子去监督母鸡下蛋一样,难怪房玄龄略有不满。

张铉歉然道:“事情太多,我一时考虑不周,这件事让我再考虑一下吧!暂时不急于施行。”

房玄龄笑道:“其实大帅说到关键之处了,现在我们可不是管辖青州六郡了,除了青州六郡外,还有辽东三郡,徐州东海郡以及河北十五郡,以前的职官署衙就显得太单薄,什么事情都要大帅来考虑处置,毕竟人的精力有限,疏忽和考虑不周就难免了。”

张铉默默点头,房玄龄说得对,他做事太过于束手束脚,形势发展到了今天,他不应该再顾及朝廷的意见,建立一套完整机构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时,房玄龄转开了话题,笑道:“我刚刚得到消息,温大雅从信都郡进入河间郡,很明显是要去涿郡,大帅要不要拦截?”

这个消息让张铉略略一怔,但他立刻便反应过来,李渊想收降罗艺,这让张铉不由暗骂了一声,李渊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刚刚进占长安,他的手便伸进河北了,不用说,李渊肯定早就在打河北的主意了。

旁边李靖笑道:“大帅,其实这是好事!”

张铉明白李靖的意思,一旦罗艺投降了李渊,他攻打罗艺就出师有名了,否则双方都是隋将,他还真不好翻脸。

张铉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不仅要考虑罗艺,还要考虑镇守潞水仓的李景,当初是他建议杨广派大将进驻潞水仓,就是为了防止罗艺得到潞水仓的粮草盔甲而坐大,杨广很明显也是想用李景来牵制罗艺。

如何才能把李景招入麾下,如何把潞水仓收入囊中,如何才能占领幽州,张铉一直在考虑这几个问题,现在随着宋金刚西撤,他便不得不面对幽州的局面了。

613。第613章 大雅西来

这时,张铉又向房玄龄望去,只见他似笑非笑望着自己,张铉顿时醒悟,既然房玄龄来向自己汇报此事,他肯定心中已有定计,自己竟然还在这里冥思苦想。

张铉坐下,笑问道:“军师就不要卖关子了,说说看!”

房玄龄捋须笑道:“大帅有没有想过,李渊为何如此急切地派温大雅来收降罗艺?”

张铉略一沉吟,若有所悟说:“难道他们之前早就有勾结?”

“这只是其一。”

房玄龄微微一笑,“罗艺既然能接受渤海会的拉拢,当然也会接受武川府的笼络,李渊未必和罗艺有勾结,但罗艺一定和关陇贵族有密切关系,但现在李渊急切拉拢罗艺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为了对付我们?大帅能想到李渊现在最担心什么吗?”

不等张铉开口,李靖便脱口而出,“刘武周!”

张铉顿时恍然大悟,李渊是想让罗艺去抄刘武周的老巢,以缓解刘武周对太原的压力,罗艺完全可以通过飞狐陉杀到马邑郡,一念疏通,张铉的思路顿时活跃起来,其实从河套地区也可以杀到马邑郡,但一来会受到突厥军队的干涉,其次梁师都也不会让李渊军队北上借道,所以走飞狐陉前往马邑郡确实是一条捷径。

刘武周也担心这一点,所以他才招降王拔须,让王拔须替他挡住幽州军西进,这着实有趣了。

张铉笑道:“军师的意思呢?”

“卑职觉得有李景在,罗艺未必会去马邑郡,不过只要他投降了李渊,幽州的局势就会风云激荡了,大帅可以先安抚罗艺,然后回兵北海郡,耐心等待幽州的局势变化。”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罗艺不肯投降李渊怎么办?”

房玄龄淡淡一笑,“大帅可以逼一逼他,让他不得不考虑寻找后援。”

张铉沉思良久,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逼而不打,上策也!”

就在李渊使者进入涿郡的同时,张铉下令青州军以清剿上谷郡余匪为借口,大举杀进了上谷郡,上谷郡虽然不属于幽州都督府,但它却是幽州的西大门,是幽州军的势力范围,青州军杀入上谷郡,也就意味着青州军开始对幽州势力的挑衅了。

消息迅速传到蓟县,罗艺心中大恨,却又有口难言,上谷郡确实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但又是他的势力范围,张铉明显不给他面子了。

内堂上,罗艺满脸怒气地对幽州司马温彦博道:“我就知道他让我联手攻打宋金刚其实不怀好意,此人野心极大,占了辽东也就罢了,还想图谋我的幽州,简直岂有此理!”

温彦博微微笑道:“都督也不必紧张,张铉只是做个姿态罢了,他现在还真没有攻打幽州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

罗艺不解地望着温彦博,温彦博不慌不忙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饭需要一口一口吃,如果吃的太快太多就会噎着、撑着,人非但不会长胖,反而会生大病,张铉攻打河北也是一样,在短短三个月内,他灭了卢明月,灭了高士达,灭了窦建德,灭了渤海会,赶走宋金刚和王拔须,统一了大半个河北,他现在需要做什么,应该是停下来慢慢消化这些地盘,如果他不停息,继续攻打幽州,如果攻下也就罢了,如果攻不下来,河北各郡必然会生变,就算张铉不懂这个道理,房玄龄会不提醒他吗?所以我说张铉攻打上谷郡只是在做势,他绝对不会再攻打幽州。”

罗艺半晌道:“可就算他不攻打幽州,我也不希望他进兵上谷郡,那等于就是用一把匕首顶住我的腹部,他必须从上谷郡退兵。”

温彦博却没有办法让张铉从上谷郡退兵,沉思片刻,他叹了口气道:“张铉很明显要谋幽州,完成统一河北的大业,虽然不是现在,但也会在几个月后,上谷郡就是他攻打幽州的跳板,他虽然只是做势攻打幽州,但要他从上谷郡撤兵,可能性也不大,如果都督实在不甘心,不妨派人去和他谈一谈,说不定他会给都督一点面子,先撤出上谷郡。”

罗艺想了想,只得无奈地叹息一声,“那就试一试吧!”

。。。。。。。。

温彦博的家位于蓟县城南,是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宅,家中只有妻儿和几名丫鬟仆从,温彦博对物资条件要求不高,生活过得十分清俭,傍晚时分,温彦博返回了自己家中,刚到家门口,他妻子裴氏便迎了出来,低声说了两句,温彦博一怔,便快步走进家门,直接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走到书房门口,却见长兄正坐在桌前翻阅一卷书,温彦博着实奇怪,长兄大雅是李渊的记室参军,他怎么会来蓟县?难道是。。。。。。。

温彦博心中有点明悟,便笑道:“兄长怎么来了?”

温大雅是温彦博的长兄,年约三十余岁,长得稍微壮实,身材也比兄弟矮半个头,但他和温彦博一样,都是并州出了名的才子,李渊特地上门请温大雅来协助自己,并任命他为自己的记室参军,待遇很厚。

温大雅站起身笑道:“来得突然,没有事先写信告之,望贤弟见谅!”

“兄长不是来找我的吧!”温彦博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温大雅。

温大雅笑了笑,“我们坐下说。”

兄弟二人坐了下来,裴氏进屋给他们重新上了茶,温大雅感谢了弟媳,又对温彦博道:“其实你很清楚我来幽州的原因,罗都督可是接受了独孤家族的资助,否则他也不可能有今天,李公进了长安,被封为唐王、丞相、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独孤家族也成为李公的附庸,所以……。。”

“所以独孤顺也希望罗都督归降李公,是吧!”

温大雅感觉兄弟的语气有些不悦,他觉得有些话要和兄弟说清楚才行,他沉吟一下道:“李公之所以派我来幽州,而且我先来见你,都是因为你是我兄弟的缘故,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温彦博正要开口,温大雅摆手打断他的话头,“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会给你说话的机会。”

温彦博苦笑一声,“兄长请继续说!”

“我不认为罗艺投降李公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毕竟代王成了天子,李公只是丞相,退一步说,就算李公成了天子,建立新朝,我觉得也是天命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