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护儿望着一队队赤身下山投降的高句丽士兵,不由捋须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想起了张铉在他临出征前说的话,‘公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辽东半岛,我必封公为上将军。’

此时卑奢城被拿下,也就意味着辽东半岛落入了隋军的手中。

。。。。。。。。

平壤城,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在数十名骑兵护卫下驶入了皇宫,在一座大殿前停下,有侍卫上前开了车门,扶着莫离支渊太祚从马车里下来,渊太祚披着一件黑色的大氅,皮肤苍白,一双细长的眼睛里闪烁着慑人的冷光。

他手中拿着权杖,在几名侍卫的引领下快步向大殿内走去。

高句丽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在持续,渊太祚、权桓、乙支文德三个实权重臣的关系时合时分,不断在高句丽国内搅起风浪,但由于渊太祚得到百济和契丹的支持,使他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不过,虽然高句丽内部权力倾轧,但在对隋朝的态度上却取得了惊人的一致,三人都认为隋末大乱是他们夺取辽东的契机,如果他们能将军队部署到北平郡临榆关一线,那么他们就有了争夺中原的资本。

而此时,传统盟友高烈兵败来投,使他们找到了一个进军中原的绝好借口,支持北齐复国。

“莫离支大人到!”

随着侍卫的一声高喝,渊太祚快步走进大殿,坐在殿内的几名大臣纷纷站起身,除了乙支文德和权桓外,还有两名年轻的皇族将领,高延寿和高惠真,他们二人是渊太祚和高元妥协的结果,将守卫京城的军队分出一半给皇族统帅。

婴阳王高元高高坐在王位,他的脸庞依然和从前一样臃肿,眼睛就仿佛睁不开,只露出一条细缝,肥胖的身躯使他难以起身。

“莫离支大人行走如风,似乎带来了重要消息?”高元低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渊太祚上前躬身施一礼,“回禀国王陛下,微臣确实带来了两个重要消息,就在半个时辰前,微臣接到卑奢城送来的鹰信,隋军开始大举进攻卑奢城。”

这个消息让大殿内一片哗然,高延寿高声问道:“请问莫离支大人,哪里来的隋军?”

渊太祚‘嗤!';的一声冷笑,“看来高将军刚从深山打猎回来,竟然不知道现在的隋军就是张铉军队的别称!”

高延寿长得高大英俊,是高句丽出了名的美男子,而且勇猛善战,和渊太祚的儿子渊盖苏文并称为高句丽年轻一代的英杰,他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脸一红,连忙申辩道:“我当然知道是张铉的军队,我只是想问有多少军队进攻卑奢城?”

“有多少军队我也不知,但宁寒义既然发鹰信过来,就说明不是简单的试探,而应该是大举进攻,兵力至少在两万以上。”

“请问莫离支大人,我们该怎么应对?”另一名年轻将领高惠真问道。

渊太祚瞥了一眼权桓,只见他闭着眼处于一种入定状态,仿佛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无关,渊太祚不由暗骂了一声,‘混帐东西!’

渊太祚当然知道权桓态度冷漠的原因,因为辽东半岛是他渊太祚的封地,上面的士兵都是他的军队,而权桓的势力范围在东部,所以权桓从来不过问辽东半岛之事,表明他置身事外的态度。

但权恒置身事外有个前提,就是不能损害他的利益,一旦渊太祚的所作所为损害了他权桓的利益,那他同样也会不依不饶。

渊太祚的目光又投向了乙支文德,渊太祚既然来向高元汇报此事,就意味着他希望由朝廷来解决此事,而不是完全耗费他的资源,渊太祚干笑一声问道:“乙支大人有什么建议呢?”

乙支文德淡淡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隋军攻打辽东半岛,派军队去支援就是了,不过我更关心辽东的情况,现在已经开春,我们应该可以进兵辽东了。”

这时,权桓睁开眼睛问道:“莫离支大人的第二个重要消息,应该就和辽东有关吧!”

渊太祚见两人对辽东半岛都浑不关心,他心中暗骂一声,只得无奈地暂时放下辽东半岛之事,躬身对高元道:“启禀君上,微臣要说的第二个重要消息就是辽东,微臣得到最新消息,恐怕契丹也在打辽东的主意。”

“什么!”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契丹居然在打辽东的主意,那岂不是和他们的计划冲突了吗?

高元终于忍不住问道:“莫离支说‘恐怕’,难道这个消息还没有确定吗?”

“回禀君上,因为契丹还没有出兵,所以不能说一定发生,但微臣是从契丹内部得到的情报,我想应该属实,微臣至少有九成把握认为这件事会发生。”

高延寿和高惠同时向乙支文德望去,乙支文德是这次西征辽东主将,他当即立断道:“君上,我们不能在拖延,必须立刻出兵辽东,辽东关系到我们挺进中原的大局,我们绝不能让契丹抢在前面。”

高元却不着急,他了解渊太祚,既然渊太祚来汇报此事,他必然已有了定计,高元摆摆手,示意乙支文德不要激动,他注视着渊太祚问道:“莫离支应该有方案了吧!”

渊太祚不慌不忙道:“辽东对我们很重要,但对张铉也很重要,我听说他已经放弃燕城,将兵力集中于柳城,又派工部侍郎李春在柳城修筑防御工事,所以夺取辽东的关键就在于柳城,我们就算夺下柳城,也必然会死伤惨重,如果契丹愿意替我们打第一仗,微臣觉得这未必是坏事。”

众人顿时明白了渊太祚的意思,让契丹替他们削弱柳城的防御,然后他们来捡便宜,乙支文德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道:“如果契丹攻下了柳城怎么办?”

渊太祚淡淡道:“我想张铉不会坐视柳城失守,他一定会让进攻辽东半岛的隋军赶去援助柳城,或许这就是我们能保住辽东半岛的唯一机会。”

高延寿立刻反应过来,“莫离支大人是说围魏救赵?”

“正是!不过我们也不能束手旁观,一旦辽东半岛隋军支援柳城之时,也就是我们出兵辽东之际。”

。。。。。。。。

众人一直商议到很晚才各自散去,大殿内只剩下权桓和婴阳王高元两人,权桓之所有重要,是因为他的势力范围是高句丽的税赋重地,权桓同时出任高句丽的大对卢,也就是宰相,掌控着高句丽的财权。

权桓同时也是高元的心腹,渊太祚控制了高句丽的大部分军权,包括京城的三万防御军队,使高元对他十分忌惮,而深知圣意的权桓卡住了渊太祚的军粮供给,迫使渊太祚让出三成的京城守军,由高延寿和高惠真掌管,这一点让高元十分感激权桓。

“君上觉得渊太祚今晚到底是什么意思?”权桓不解地问高元道。

高元冷笑一声,“你不觉得契丹出兵很蹊跷吗?”

权桓若有所悟,“君上的意思是说,其实是渊太祚让契丹出兵辽东?”

“这件事是明摆着的,按照计划,乙支大人这几天就要出兵辽东了,就在这关键之时,突然冒出契丹染指辽东一事,很明显是渊太祚暗中指使,他是想阻止乙支大人出兵辽东,然后由他率军入侵辽东,此人是想把辽东据为已有。”

权桓想了想道:“可契丹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顺势而为,一但占领柳城,我想契丹绝是不会把辽东让出来,只怕那时候渊太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高元冷冷道:“他现在不就是在做赔本买卖吗?他一心想要辽东半岛,我就给他,现在张铉出兵辽东半岛,我倒要看看他怎么收场!”

690。第690章 风起辽东

马车内,渊太祚疲惫地按着太阳穴,辽东半岛的危机让他现在确实有点焦头烂额,宁寒义在信中说,回龙镇的三千军队已被全歼,目前只有五千人守卑奢城,辽东半岛已全面失守,恳求他派兵救援。

这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张铉便在辽东半岛全歼他的一万军队,这一次又要把他的八千军队吃掉了,辽东半岛就像一个漩涡,不断吞噬他的资源,但他却无法利用,没有税赋,没有人口,拿着这个半岛当势力范围又有什么意义?

几年前当隋朝结束第三次东征从高句丽撤军后,他和高元便达成了一个协议,由他负责收复辽东半岛,高元同意将辽东半岛作为他的领地,同时,渊太祚也答应将来高句丽攻占辽东后,他放弃辽东的一切利益,当时他认为辽东可望而不可及,他便放弃了辽东,而选择辽东半岛这个可以立刻兑现的利益。

现在渊太祚开始后悔了,辽东半岛耗费他太多的资源,却没有半点收益,更重要是现在攻取辽东已经成为现实,所以高元任命乙支文德为征西大将军,准备率军三万攻打辽东,明摆着是把他渊太祚撇在一边了,所以渊太祚暗中指使契丹抢先下手,就是想引入契丹这个搅局者,最终迫使高元不得不让他插手辽东。

虽然渊太祚对辽东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但辽东半岛的局势却让他无可奈何,高元不肯表态,权桓和乙支文德态度冷漠,显然是不想过问辽东半岛之事,让自己去解决,可他现在的利益目标已转为辽东,他哪里还能分出军队去支援卑奢城?

马车在渊太祚的府门前缓缓停下,侍卫扶他下了马车,长子渊盖苏文连忙迎了上来,渊太祚问道:“卑奢城那边有消息吗?”

渊盖苏文摇摇头道:“父亲,孩儿特地问过鹰奴,得知卑奢城那边只有三只信鹰,宁寒义已经全部放出报信,三只信鹰目前都在我们府中,也就是说卑奢城那边不会再有消息传来。”

渊太祚一怔,顿时怒道:“宁寒义这个蠢货,为什么不一只一只放,非要一起放出来。”

“或许他是担心我们收不到消息。”

渊盖苏文解释了一下,又关切地问道:“父亲,君上同意派兵去救援卑奢城了吗?”

“他们都在装聋作哑,不肯管辽东半岛之事,非要让我自己出兵,可一旦我出兵辽东半岛,辽东这边怎么办?”

渊盖苏文想了想道:“父亲,孩儿觉得辽东半岛那边暂时不用管它,就像隋军东征,最后隋军败退后,辽东半岛便自然落回我们手中,我想只要我们拿下辽东,辽东半岛迟早会回来。”

这个解释虽然有点牵强,不过也算是一个解决方案,暂时不去考虑辽东半岛之事,先集中兵力夺取辽东,反正卑奢城粮食充足,但愿宁寒义能坚持到最后吧!

渊太祚转念又一想,或许真如自己所言,进攻辽东半岛的隋军去救援柳城,半岛之危就解了,那时宁寒义就能退兵返回乌骨城。

渊太祚略略解开心头之结,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他对长子渊盖苏文道:“明天乙支文德要赶去辽东城,你也率四万军队出发去新城,权桓已同意将国内城的十万石粮食调去新城,你以新城为根基,准备进攻辽东。”

.....

五更时分,一名年轻官员便奔进了驿馆,用力敲打关闭的房门,“侍郎!侍郎!”

半晌,门吱嘎一声打开了,露出一张略微疲倦的脸庞,正是工部侍郎李春,李春来柳城已经近半年了,半年来每天早出晚归,殚精竭虑指导城内军民进行各种防御措施的建设,甚至连除夕之夜也在铁匠坊内度过,半年来,他变得更加黑瘦,脸上的胡须也长得如乱草一般,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如果不是他穿着一身又旧又脏的官服,他和挑菜来卖的老农没有任何区别。

“什么事?”李春困倦地问道。

“启禀侍郎,铁门已经浇筑完成了。”

李春精神顿时一振,满脸的困倦一扫而光,眉开眼笑问道:“不是还有两天吗?”

“昨晚李江头找到了浇筑之法,很快便完成了。”

“走!看看去。”

李春回屋披了一件衣服,跟着从事快步向铁匠坊走去。

铁匠坊位于城西,原是社庙后院,李春集中了全城一百余名铁匠,在这座占地五亩的后院中打造一些铸铁大件,主要是投石机、石砲底座,这些都已经完成。

他们最困难是打造两扇铸铁大门,李春已将北城门用巨石封死,只剩下南城门,有人提议用数层巨石堵住大门即可,但这样他们自己也无法进出,遇到一些紧急事件,他们也需要开城门,所以大家达成共识,浇筑双扇铸铁大门。

大门高两丈,厚达两尺,重两万余斤,他们用辽东各地寺庙里收集来的铁佛、铸铁大钟等等大件熔化后浇筑,但浇铸这种大门难度极大,近百名铁匠足足用了一个多月,反复熔解浇铸,终于获得了成功。

李春匆匆赶到铁匠坊,只见空地上摆放着两扇黑黝黝的铸铁大门,体型巨大,铁匠头领李江头见李侍郎到来,连忙上前喜滋滋道:“昨晚我们用石膏为模子,原以为难以成功,没想到居然成功了,侥幸啊!”

李春上前看了一下大门,笑问道:“上次不是用石膏失败了吗?这次怎么就成功了?”

“我们昨晚讨论了一下,觉得上次石膏应该能成功,只是模子太薄了,被铁汁的重量压裂了,所以又做了一个厚模子,果然浇筑成功了。”

“太及时了!”

李春回头对从事道:“去把杨太守请来!”

虽然天还没有亮,但柳城郡太守杨善会已经早早起床了,杨善会在几年前曾被宇文智及打断四肢,虽然后来慢慢康复,但左腿却瘸了,加上他为人刻薄,执法严厉,整天板着一张脸,辽东官名都不喜欢他,背后唤他为杨瘸子。

杨善会虽然官誉不太好,但他却十分精明能干,出任柳城太守后便立刻组建民团,规定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子都要参加民团,又令郡丞卢赤峰严厉操练,而且时不时跑来监督,操练到半夜是家常便饭,使民团士兵叫苦不迭,背后个个诅咒他,他杨瘸子的外号就是这时候得来。

从事刚刚走出大院,便正好遇到了杨善会,杨善会也听说铁门已经铸成,连忙赶过来查看。

“太守这么早就来了?”李春笑着上前拱手道。

“睡不着啊!”

杨善会虽然为人刻薄,不过对李春却很客气,毕竟李春是工部侍郎,官职和他平级,又是齐王派来助他加强防御,杨善会也十分感激李春这半年的辛劳。

两人走到铁门前,杨善会蹲下仔细看了看铁门,问铁匠道:“这铁门能承受多大的冲击?”

几名铁匠战战兢兢答不出来,他们只负责干活,具体设计却和他们无关,李春笑道:“它是整体浇铸,我测算过,估计能抵御万斤的冲击力,最大的攻城槌也就万斤冲击力。”

他们之所以重视大门防御,主要是高句丽人擅长于用攻城槌,这半年来,李春将柳城的城墙重新修砌,加厚了两倍不止,就算最大的攻城槌也击不垮它。

这时,杨善会低声对李春道:“李侍郎,请借一步说话。”

李春见杨善会表情凝重,心中有点诧异,便跟随他走出了大院,大院外便是上城甬道,两人走上城头,杨善会凝视着北方依旧黑沉沉的夜空,半晌道:“我得到确实消息,契丹已经出兵了。”

691。第691章 血战柳城(一)

李春愣住了,“怎么会是契丹?”

“是啊!我们把敌人考虑为高句丽,却怎么也想不到契丹会横插一脚。”杨善会目光里十分忧虑,他是担心高句丽和契丹联合攻打辽东,那柳城就真的守不住了。”

“契丹有多少军队,现在到哪里了?”李春又问道。

“我是从燕城那边得到的消息,大概有四五万人,据说是他们酋长亲自率军南下,他们已经攻破燕城,将城内洗劫一空,现应该正在朝我们柳城过来的路上。”

虽然燕城大部分军民已经迁入柳城,但那边还有数千老弱之民以及三百军队没有来得及迁徙,估计已被屠杀殆尽,杨善会心中十分沉重,他又对李春道:“从距离上来算,契丹铁骑应该在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