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占据西平关和壶关,这样会引发我们不适,最终导致我们攻打壶关,张铉不是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为他进攻并州做准备,他在这封信中——”

李建成扬了扬张铉的短信,又继续道:“晋南粮足,从他说出的这四个字,便可看出隋军最大的软肋,那就是粮食不足,他现在能支撑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是因为他从高句丽战争的获得的红利,可战争红利迟早会用完,那时他又该怎么办?

未雨绸缪,夺取产粮重地便是他的下一步的计划了,从对颍川郡的占领便可看出他的产粮地的渴望,所以我能肯定,张铉下一步的战争计划必然是江淮和晋南,这是两个产粮重地。”

李建成的分析合情合理,见解深刻,众人一致赞同,这时,李世民沉吟一下道:“皇兄认为他会两线开战,但我却觉得不太可能,以他现在的实力还支撑不起两线开战。”

“问题就在这里!”

李建成笑道:“我也认为他支撑不起两线作战,比如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一面是高句丽,一面是我们,这种两线作战张铉确实支撑不起,但杜伏威就不一样了,皇弟觉得他会举倾国之军去攻打杜伏威吗?显然不会,但他又不可能同时进攻杜伏威和并州,所以他占领上党和长平,继而采取守势,只要他不大举进攻并州,那么两线作战还是能办到,这就是张铉派尉迟恭和魏文通进驻上党、长平两郡的原因,这两员大将都以擅守而著称。”

李世民沉思片刻又问道:“那兄长认为蒲津关和河东城危机怎么解决?”

“派人去中都谈判,既然两地危机不是一回事,那么蒲津关和河东城通过谈判就应该能拿回来。”

“如果张铉提出归还蒲津关与河东城的条件是承认上党、长平两郡归隋,那我们该怎么办?”李世民一针见血地问道。

李建成缓缓道:“我们是希望谈判解决问题,如果谈判解决不了,那就该军队上场了,相信皇弟已经做好了准备。”

。。。。。。。。。

朝议的最终结果是陈叔达提出的折中方案,一方面派使者去中都要求隋军撤出蒲津关和河东城,另一方面唐军积极备战,一旦谈判破裂,唐军随即大举进攻蒲津关,用武力收回失地。

李渊接受了这个方案,他随即任命黄门侍郎温大雅为特使,前往中都谈判隋军从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撤退。

虽然找到了解决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方案,但李渊还是为隋军西扩并州而感到忧心忡忡,返回御书房,他随即令人把两个儿子找来。

不多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匆匆赶到了御书房。

“你们两个不必多礼了,坐下说话。”

兄弟二人行一礼,便坐了下来,李渊缓缓道:“在朝议上,朕怕你们兄弟二人争吵,所以暂停了后续商议,但朕还是很担心上党郡和长平郡的收复,这里只有我们父子三人,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世民先说吧!朕看你后来一直沉默,估计你有保留意见。”

李世民连忙道:“世民和大哥争议归争议,那是公事,但不会影响我们兄弟的感情。”

李建成也道:“二弟说得对,父皇不要为我们担心。”

“那就好!”

李渊欣慰地点点头,“既然你们兄弟这样说,那朕也就放心了,世民继续吧!”

李世民又继续道:“儿臣认为,大哥之前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河东城和上党二郡确实是两件事,但那只是儿臣还在中原的状态,状态是会变化的,当儿臣率军撤回关中后,状态就已经变化,儿臣敢肯定河东城和上党郡已经变成了一件事,就是张铉要在并州站稳脚跟。”

“你的意思是说,张铉要一直控制蒲津关和河东城吗?”李渊不解地问道。

“他当然想控制蒲津关,但能不能守住,还是要我们军队的实力,儿臣的意思是说,河东和和蒲津关已经是隋军能否守住上党二郡的一部分,他们必然会死守蒲津关和河东城,阻止我们去攻打上党郡和长平郡,派使臣去中都谈判其实没有半点意义。”

“怎么没有意义!”

李建成有些不悦道:“张铉违反了我们去年签署的停战协议,我们当然应该派人去中都指责,或许张铉这种枭雄对协议不屑一顾,但中都的大臣未必这样想,这些大臣都是要脸皮的人,况且协议上还有苏威和裴矩的签名,儿臣相信我们的文攻会让苏裴二人向张铉施压,会取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

李渊对李建成的一番话大为赞赏,他又对李世民温和的笑道:“世民,你大哥毕竟经历了在瓦岗山的多年磨砺,人情世故和政治上都要比你成熟得多,在打仗上,父皇承认你比常人厉害,但在政治上,你还是应该多听听大哥的建议。”

李世民无奈,只得欠身道:“父亲教训得对,儿臣考虑问题确实不周。”

这时,李建成又笑道:“说到瓦岗山,我又忍不住动了旧情,二弟能否把翟让的军队交给我,我实在难以割舍这支军队。”

李世民沉默片刻,“不瞒大哥说,我打算让瓦岗军去巴东镇守,为了我们将来第二次南征做准备!”

李建成顿时脸色大变,“不可!”他厉声反对这个方案。

783。第783章 帝王心术

长子的严厉态度让李渊不解,“建成为何如此失态?”

李建成急道:“父皇,儿臣非常了解翟让为人,他绝不会甘于人下,他是没有办法才投靠我们,如果让他入巴蜀,就像龙入大海,他迟早会占据巴蜀,那时我们就追悔莫及了。”

李渊也觉得长子说得有理,他目光严厉地向李世民望去。

李世民却冷冷道:“兄长为何如此激动,我只是说让瓦岗军去巴东部署,并没有说让翟让一同去,我知道翟让是什么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中箭不治而亡。”

李建成也拉长了脸,“那二弟决定任命谁来担任这支瓦岗军的新首领?”

“我打算任命骠骑将军张亮接管这支军队,不过我需要提醒大哥,瓦岗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它现在改名叫巴东军。”

“不妥!”

李建成摇头道:“张亮只是骠骑将军,以他的资历怎么能统领一万五千军队,而且这种坐镇一方的军队,必须由李氏皇族来统领,父皇觉得呢?”

李渊点点头,“建成说得有理,世民,朕也以为,张亮可为大将,但不能独镇一方,我们不能忘记张铉独镇青州的教训。”

李世民的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他仿佛知道兄长会这样说,他连忙道:“回禀父皇,让张亮去统领这支军队只是儿臣最初的想法,但屈突老将军已经及时劝阻了儿臣,正如兄长所言,这种独镇一方的机会不能交给外人,所以儿臣在进京路上又改变了主意,儿臣把军队交给孝恭,请他兼任巴东军统领,我觉得有孝恭率坐镇,父皇应该放心了!”

李渊对侄儿李孝恭是绝对信任,何况李孝恭现在就在巴蜀坐镇,他便对长子笑道:“让孝恭兼任领兵,朕也觉得没有问题。”

李建成心中有点苦涩,他没想到二弟心机如此深,先用张亮来挖一个坑,让自己落入坑中,随即又推出李孝恭,让李建成彻底无话可说了,是他自己提出要皇族的统领,李孝恭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李建成心中叹了口气,无奈道:“既然父皇同意,那儿臣没有意见。”

其实李渊并非看不出兄弟二人在争夺瓦岗军,他也能理解长子对瓦岗军的感情,但李渊有一个原则,军队交给次子世民和四子元吉,朝政交给长子建成,所以他支持李建成的出使方案,但又接受李孝恭坐镇巴东,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

李建成郁郁不乐地回到了东宫,虽然率军南征北战是由二弟和四弟负责,但并不是说李建成绝对没有军权。

事实上,李建成也有一支由他间接控制的军队,就是他当初从瓦岗军带出来的三万军队,虽然东征使他军队损失惨重,但现在还有一万余人,目前就驻扎在并州离石郡,名义上是由楚王李元吉统一率领,但实际上是李建成的心腹王伯当统帅。

李建成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效忠自己的军队恢复到三万人,但父皇始终不肯给他补充兵源,当然,李建成心知肚明,这是他和父皇之间的一个默契,父皇只想将效忠他的军队维持在一万人规模,历朝历代的帝王和太子之间都会有那么一点防范。

而翟让投降唐朝使李建成看到了一线扩军机会,瓦岗军和别的军队不一样,和他李建成渊源极深,只要自己提出来,尽管父皇会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会把这支军队给自己,因为他有充分理由,父皇也不好拒绝。

只是李建成没有想到二弟李世民先下手了,把这支军队直接派去了巴东,又把它交给了李孝恭,分明是不想把这支军队给自己,父皇也顺水推舟,使自己眼睁睁地失去了这个机会,这让李建成怎么不恼火万分。

李建成回到自己书房,便坐在桌前发呆,他只觉一阵阵心烦意乱,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烦什么,就像一个巨大的威胁站在他身边,但他又看不见、看不清。

这时,一双雪白纤细的手将一碗参茶放在他眼前,紧接着他头部感到一阵暖意,一个温暖的胸膛靠上了他,“夫君在烦什么呢?”轻柔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

李建成将头依偎在温暖而柔软的胸脯上,同时握住了妻子的手,虽然心烦意乱,但妻子却给了他一种说不出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另一面,除了权力之外,他的人生还有生活,还有家庭和妻儿。

这时,门外有侍卫禀报,“启禀殿下,魏先生求见!”

妻子郑氏笑道:“臣妾先回避一下吧!”

李建成点点头,郑氏施一礼便退下去了,这时李建成心中的烦恼已经消退了很多,他端起碗喝了口参茶,“请他进来!”

不多时,魏征快步走进了朝房,躬身施一礼,“参见殿下!”

“先生免礼,请坐!”

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幕僚,也是李建成的军师,他听说李建成从武德殿回来心情不好,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赶来见李建成。

魏征见李建成笑得很勉强,笑容难掩眉眼间的失落,便低声问道:“殿下,出了什么事?”

李建成苦笑一声,便将今天朝堂和御书房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魏征,最后道:“其实翟让的龙武军和我关系并不大,是我离开瓦岗后他才创建,得不到它我也无所谓,我只是感到很遗憾,毕竟我在瓦岗寨呆了多年,对瓦岗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皇却不能理解。”

魏征心细如发,他立刻发现了这里面的一个漏洞,“一万五千军队,秦王竟然能擅自把它们交给李孝恭,不用得到天子的许可便能任命主将,殿下不觉得奇怪吗?”

李建成霍然一惊,他竟然忽略了这个问题,三千人以上的跨军调动必须得到天子的许可,并且要在兵部备案,而二弟将一万五千军队交给李孝恭,父皇似乎今天才知道,这不符合情理啊!

难道是。。。。。。。

李建成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顿时明白了,二弟肯定之前已经报告了父皇,并且得到父皇的同意,他才敢把军队交给李孝恭,那么父皇今天的表现竟然是装出来的,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还故意同意自己非皇族不得任主将的建议。

李建成只觉得一阵心寒,他不愿意没有根据地揣测父皇,但如果真是这样,那父亲也太伤他的心了。

魏征明白李建成的心情,便安慰他道:“殿下也不必太难过,其实这很正常,圣上虽是殿下的父亲,但同时他也是帝王,只要是帝王,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一些帝王心术,对大臣如此,对儿子其实也一样。”

“什么帝王心术?”李建成有些不解地问道。

魏征没有明着告诉李建成,而是委婉地说:“殿下没有看出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吗?有时甚至在圣上面前争论,那种剑拔弩张的敌视,圣上居然没有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令人费解,不过历史上很多帝王刻意制造重臣间的矛盾,帝王居中平衡这就是帝王常用之术,微臣绝非指圣上,只是谈谈历史。”

尽管魏征否认,但李建成还是明白了魏征的意思,父皇是刻意在制造自己的二弟间的矛盾,然后平衡自己和二弟的关系,可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

李建成看出魏征心中还有话未说,他起身关了门窗,令侍卫站到远处,这才压低声音道:“先生与建成是患难之交,也是建成最信任之人,现在我对父皇的态度非常困惑迷茫,俨如黑暗中不知方向,恳请先生坦言相告,建成对天发誓,今天之言只在你我心中,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魏征叹了口气,“殿下对魏征有知遇之恩,魏征宁可被上天惩罚也不会隐瞒殿下,微臣以为,圣上的问题是即位太晚,圣上五十四岁才品尝到帝王之酒的甘醇,而殿下却已经三十有一了,圣上身体健朗,保养有术,在位二十年应该没有问题,可十年后殿下就已经四十一岁了,虽然殿下无心,但圣上的压力很大啊!”

魏征的话如一根针一样刺穿了李建成的内心,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784。第784章 恩威相济

张铉在正式签署了和王世充划界而治的协议文书后,便随即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了谯郡,此时,杜伏威因粮道被断而不得不退回了江淮,而另一方面,唐军撤回关中也给了杜伏威狠狠一击,他知道自己的危机将至,但他绝不会束手就擒,无论如何,江淮是他杜伏威的根基,他绝不会拱手交给张铉。

五万精锐大军在官道上浩浩荡荡行军,他们已经进入谯郡,距离郡治谯县还有三十里。

张铉位于队伍的最前面,头顶上飘扬着他的金边赤底的青龙王旗,周围簇拥着数百名亲卫骑兵,官道两边的粟田已经收割完毕,光秃秃的原野一望无际,远处青山如黛画,绿水似碧带,尽管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张铉却没有心思欣赏,他一直在思虑着破杜伏威之策。

作为主帅,他不用考虑具体每一场仗该怎么打,但需要考虑战略,考虑战争方向,对杜伏威是剿灭还是安抚?或者是恩威相济,他还要考虑周围的大环境,林士弘的长江水军会不会支援杜伏威,江南孟海公和江南会的内战会不会出现戏剧性的转折等等。

攻打杜伏威,只是他南方战略的第一步,但它却是关键一步,为后面的南方攻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在思考时,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奔来一队骑兵,张铉一挥手喝令道:“大军停止行军!”

队伍缓缓停下,亲卫骑兵纷纷催马上前,挺槊列队成数排,警惕地注视着前方骑兵的到来。

片刻,一队骑兵飞驰而至,有士兵大喊:“是裴将军!”

张铉也看清楚了,为首之将正是裴行俨,后面还有一名大将,却是罗成。

张铉已得到裴行俨写来的军报,罗成在临涣县险些被杜伏威暗算,最后突围而走,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军报中裴行俨大力夸奖罗成胆识过人,明知涣水道路不通,但依然强行东撤,躲过了杜伏威在城西布下的埋伏。

骑兵瞬间奔至张铉面前,裴行俨在马上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大帅!”

后面罗成也行一礼,“参见大帅!”

张铉微微一笑,“你们是来迎接我吗?”

“大帅不准扰民迎接,卑职没有惊动平民,也不算专门迎接。”

张铉笑着点了点头,“关键在于不要扰民,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其实过来迎接也无妨!”

“多谢大帅理解。”

裴行俨兴奋道:“弟兄们都别憋足了劲,一心想狠狠教训杜伏威,希望大帅让我们骑兵先动手。”

张铉却摇摇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