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卑职参见孟将军!”杨智甫躬身施礼道。

杨智甫是个文职军官,曾任孟海公的兵曹参军,他颇有学识,却不会武艺,正是这个原因,他一直被武艺高强的孟兴所轻视。

孟兴看了他一眼,冷冷道:“昨天我已经给杨参军谈过了,我不会投降,如果杨参军想向隋军投降,最好给我提前说一声,我让好替杨参军准备高棺木,明白我的意思吗?”

“卑职不敢!”

杨智甫恭恭敬敬道:“卑职会跟随将军的步伐,将军向东,卑职绝不会向西。”

“谅你也不敢,但我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有半点异心,那就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卑职不敢!”

“去吧!好好守住城脚,防止隋军打洞进城。”

杨智甫行一礼退下去了,孟兴一直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才冷冷哼了一声,“不自量力的东西,居然敢分我的军队?”

。。。。。。。。。

会稽县城下,五万隋军已经在三里外扎下大营,隋军一路势如破竹,到了会稽县这里却遇到了阻力,张铉并不急于进攻会稽县,一无所知便盲目进攻,这不是他的做事风格,他下令军队扎下大营,耐心等待进攻的命令。

当然,张铉并非一无所知,他知道会稽县主将孟兴的所作所为,也知道对方有一万五千人,甚至连他们的装备和粮食储存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早在去年,便有一支由会稽郡本地人组成的隋军斥候混进了城内,他们一直在城内潜伏至今,等待着今天这一刻的到来。

这时,帐门有士兵禀报:“罗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张铉停住笔道、

片刻,罗士信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参见大帅!”

“有什么事吗?”张铉笑问道。

罗士信站起身急不可耐道:“卑职研究了城池,会稽县远远不能和北方高大的坚城相比,而且城头士兵也没有受过守城训练,卑职有把握一个时辰内拿下这座城池。”

“你居然还要用一个时辰,如果是我攻城,我只需用半个时辰便可攻下它,不过哪怕只要一刻钟,我也不想攻城。”

罗士信愣了半天道:“卑职不懂!”

“我知道你不会明白,我身为齐王为什么一定要亲率大军进攻江南,就是我不仅要收江南之地,还要收江南人心,孟海公当初只有三千人渡江南下,最后居然拥兵十余万,说明这十几万士兵都是江南子弟,我在无锡县斩杀五万贼兵,杀戮已经足够,下一步就必须要表现出宽仁的一面,否则我和孟海公又有什么区别?”

“大帅从不扰民,和孟海公怎么会没区别?”罗士信小声嘟囔道。

张铉笑了起来,“你说得没错,但还不够深刻,我在会稽县内安插有斥候,从他们的情报中便可以知道,主将孟兴贪财勒索,但他手下的士兵却很收敛,很少听到骚扰平民的消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些士兵都是本地子弟,不敢乱来,如果我们攻城杀死两千人,这两千人有父母兄弟,又有三姑六婆,牵扯不知多少家庭,所以我们先做到仁至义尽,如果对方实在不肯投降,我们再攻城也不迟,罗将军,你说呢?”

“大帅觉得他们会投降吗?”罗士信又问道。

张铉缓缓点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开城投降!”

停一下,张铉又笑道:“如果你实在觉得枯燥无聊,那就把孟海公的囚车推城绕一圈,让城上士兵看一看,或许他们的想法就会不一样了。”

839。第839章 兵不血刃

下午时分,数百名隋军士兵押解着一辆囚车从城下缓缓走过,不断有隋军士兵向城头高喊:“这就是孟海公,你们的大王,已经被隋军俘虏!”

城头士兵一片哗然,议论声四起,很多眼力好的人都认出,囚车内之人确实是他们的大王孟海公,那罕有的宽大额头就是他的标识,这时,孟兴手执弓箭怒气冲冲走上前,大喝道:“这不是大王,是假冒之人!”

说完,他张弓搭箭,一箭向城下囚笼,他的力量很大,这一箭竟射出一百五十步,‘当!’的一声射在铁囚笼上,引起城头一片惊呼,只听孟兴在气急败坏地大吼:“这假冒的大王,你们听懂没有了?”

众士兵畏惧于他的武力,都默默无语,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孟兴却没有解释清楚,那就是——如果囚笼中人不是大王,那么大王到哪里去了?隋军已兵临城下,难道大王还会在吴郡吗?

事实上,当隋军大举杀到会稽县时,很多士兵都猜测孟海公已经完蛋了,如果孟海公还在,隋军主力是不会杀来,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孟兴就是不肯承认,一定要和隋军死战到底,并下严令,谁敢再谈言和就杀了谁,令军队上下敢怒不敢言。

杨智甫军队的大营位于会稽城西南角,是一座占地近五百亩的中型营盘,虽然远不如孟兴军队的大营,但驻扎杨智甫自己的三千人也足够了,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小的军营,只驻扎了数百人,里面的士兵都是孟兴派来专门监视杨智甫的一举一动。

入夜,杨智甫和往常一样在军营旁边的小酒馆内喝酒,近一个月,他几乎天天光临这家小酒馆,早已成为熟客,也有了专门的座位,他喜欢坐在角落,用他的话说,这样有安全感,喝酒定心。

这时,掌柜端了食盘快步走来,笑道:“杨参军,今天还是老样子吧!酒菜都备齐了。”

杨智甫点点头,“随便吧!”

掌柜将食盘放在他面前,手指有意无意地敲了敲酒壶,随即转身离去了,杨智甫独自一人慢慢喝酒,喝到最后,他趁人不备从酒壶取出一只蜡丸,迅速揣进了兜里,起身拿着头盔便离去了。

就算是喝酒,酒馆里也有人在盯着杨智甫,只要杨智甫有任何出格之处,都会给孟兴找到杀他的借口,但孟兴做梦也想不到,这家酒馆竟然是隋军斥候所开,杨智甫就是在这家酒馆里被隋军斥候策反了。

杨智甫回到自己大帐,便立刻钻进了内帐,他取出蜡丸端详片刻,用小刀慢慢切开,里面露出了一张纸条,杨智甫打开纸条看了一遍,顿时愣住了,这张纸条下面的落款竟然是齐王张铉,杨智甫顿时激动起来,他仔细地将纸条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看漏一个字,直到最后他牢牢记住了纸条上的每一个字。

杨智甫随即烧掉了纸条,又沉思了片刻,走出帐对几名亲兵道:“四更正,带二十副兵甲去顺风酒馆,把兵甲交给掌柜便可,切记走后门出去,二十人也一并从后门带回来!”

。。。。。。。。

主营大帐内,孟兴坐在桌前轻轻抹拭着战刀,寒冷的刀光映照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迸射出骇人的杀机,就在刚才,他亲手斩杀了十几名传播谣言的士兵,刀上血痕犹在,使他心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这种满足并不是因为杀人得到,而是将人头传遍全军后,全军上下再没有一个人敢再谈论孟海公之事,他很喜欢这种军队被震慑的感觉,这也是他一贯信奉的原则,只有强力才会使手下服从自己。

只要他牢牢控制住这支军队,相信很快他就会取代孟海公,成为众士兵心中的新主公

这时,一名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将军,马校尉来了!”

“让他进来!”

很快走进来一名精明能干的军官,此人姓马,军职出任校尉,是孟兴专门派去监视杨智甫的一举一动。

“怎么样,杨智甫今晚有什么异常吗?”孟兴冷冷问道。

“回禀将军,他和平时一样,傍晚时分去顺风酒馆吃了晚饭,酒馆里监视他的弟兄说,他没有见任何人,很沉默,喝完酒就回军营了,听说他进了自己大帐后就没有出来,总之,今晚他很安静,没有任何异常。”

孟兴沉吟半晌,这倒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不过杨智甫一直很谨慎,不会轻易让人抓到他的把柄,也罢,现在需要稳定军心,暂时不动他,等隋军退兵后再杀他不迟。

孟兴随即对校尉道:“继续监视他,不准有丝毫懈怠!”

。。。。。。。。。

次日上午,孟兴和往常一样上城巡视,隋军依旧保持着平静,没有任何攻城的迹象,城头士兵的紧张情绪稍稍减缓,不过军队的士气却在衰落,已经没有了昨天那种剑拔弩张的杀气,反而有一种畏畏缩缩,仿佛每个人都在刻意保留着一点什么。

孟兴刚上城头,便有士兵跑来道:“将军,杨将军那边发现了异常,请将军立刻过去。”

“什么异常?”孟兴眉头一皱问道。

士兵在他耳边低声道:“城下有地道!”

孟兴吃了一惊,急转身向城下走去,在西城墙下埋着二十口大缸,倒扣在泥土之中,通过大缸可以听见地下的回声,由于护城河不深,不到一丈,隋军确实可以掘洞进城,所以守城士兵对这个弱点防御得十分严密,由大将杨智甫全权负责。

孟兴快步来到西城墙下,杨智甫连忙迎了上来,孟兴问道:“是隋军挖的地道吗?”

“还不能肯定,但卑职感觉不太像,我们士兵已经挖通了下面的地道,地道内着实有点古怪,里面居然有石室。”

“石室?”

孟兴一怔,问道:“哪里来的石室?”

“刚刚发现,卑职还不能确定,所以等将军过来看后才能决定是否继续调查。”

孟兴点点头,杨智甫的谨慎让他还算满意,他快步来到一处刚刚挖掘的大坑前,大坑深两丈,一丈见方,已经有梯子放下去,孟兴探头向下望去,见左面土壁上有一处大洞,正好有一名士兵从里面爬了出来,手中端着一只簸箕,簸箕里面似乎是铜钱。

“启禀参军,地下都是一些零星的开皇钱,都霉烂了。”

士兵爬了上来,孟兴从簸箕抓起一把铜钱,果然都有点烂掉了,似乎埋藏得有一些年头了。

“杨将军下去看过吗?”

“卑职下去看过了,里面很宽敞,有点像大户人家的地窖,四周都是石壁,四周摆放着二十只大型铜箱。”

“什么铜箱子?”孟兴有兴趣地问道。

“不知道,上面有锁,而且非常沉重,体型太大,很难抬出来。”

孟兴有点动心了,他知道他们目前的位子原本是虞世基在会稽郡的主宅,被孟海公一把火烧毁,难道士兵们无意中发现了虞世基的宝藏?

孟兴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贪财,而且性格急躁,他心中有点迫不及待了,便对几名亲兵道:“你们跟我下去看看!”

他又对其他亲兵道:“你们在上面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孟兴便顺着楼梯快步下了大坑,他的几名亲兵也跟着他钻进了土洞之中,杨智甫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如果孟兴不想下去看一看,他就不是孟兴了,杨智甫非常了解孟兴这个弱点。

杨智甫见时机到来,他立刻重重咳嗽一声,躲在另一边壕沟内的十几名士兵猛地拉动三根绳索,洞中的支柱被拉掉,只听‘轰!’的一声,土洞坍塌了,隐隐听见洞中传来一声惨叫,便再无声息了,孟兴竟被活埋在了洞中。

数十名亲兵没有发现另一边壕沟内的动作,他们还以为是土洞不牢固而坍塌,顿时大惊失色,纷纷跳下大坑去挖土救主公,杨智甫大喊道:“快来救人!”

这却是一个信号,等候在周围的上百名士兵一起冲上来,张弓向下面射箭,下面立刻响起一片惨叫声,一轮箭后,二十几名亲兵全部被射死在大坑中,众士兵一起动手,将泥土填满了大坑,孟兴和他的亲兵全部被活埋在坑穴之中。

杨智甫之所以用这个计策来诱引孟兴入坑,一方面是他自己不会武艺,有点畏惧孟兴武艺高强,怕杀不了他反被其害,其次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想投降,万一众人都不肯投降,反而来救孟兴,那他就控制不住局势了。

所以杨智甫利用了孟兴的弱点,用一招毒计将孟兴活埋在洞中,当然,如果孟兴如果不上当,那他也只能下令手下硬拼了。

杨智甫见计策已成功,他必须利用孟兴还没有被发现的短短时间行动,杨智甫当即转身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立刻集结,随我去接管西门!”

杨智甫留两百士兵看守大坑,他率领三千人向西门奔去,要求接管西城门,没有了孟兴,杨智甫就是城中军职最高的将领,西城守将找不到孟兴,不得已,只得率军撤离了西城门。

这时,西城楼被大火点燃了,杨智甫发出了约定的信号,城门缓缓开启,吊桥放下,集结在城外的两万骑兵早已等待多时,裴行俨猛的一挥战刀,“杀进城去!”

万马奔腾,向西城门汹涌杀来,裴行俨一马当先,第一个冲进了会稽县城,随着两万骑兵杀进县城,隋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孟海公最后的老巢。

840。第840章 收复会稽

在隋军骑兵杀出县城的同时,会稽县的守军开始迅速瓦解,无论孟兴在不在城内皆已不重要,守城士兵纷纷向城下奔去。

他们脱去盔甲,扔掉兵器,向各自的家中狂奔,即使家在城外的士兵也各自去投奔亲戚,一时间,城内一万余守军如树倒猢狲散,最后只剩下五千士兵跟随杨智甫投降隋军。

杨智甫率领五千士兵出城投降,士兵们皆已放下兵器,脱去了盔甲,忐忑不安地等待隋军****,隋军骑兵进城并没有杀戮,而是迅速占领仓库官衙等战略要地,这使士兵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杨智甫被士兵引导,来到了张铉的战马前,他跪下磕头,“罪臣杨智甫特向殿下请罪!”

杨智甫之所以称臣,是因为他曾担任过宣阳郡司马,后来投降孟海公,被任命为兵曹参军事,所以他比一般人更加害怕被清算。

张铉淡淡道:“你跟随孟海公确实有罪,不过看在你没有祸乱一方且献会稽县投降的份上,我准你功过相抵,不追究你的罪行,请起吧!”

杨智甫大喜过望,起身又行礼道:“启禀殿下,这些士兵很多都是原来的府兵,他们愿意重回隋军,恳请殿下收录!”

张铉看了看五千名士兵,士兵们倒也精壮,虽然都穿盔甲,但并不杂乱,军容颇为整齐,放他们归田确实有点可惜了,他便问道:“他们都是本地子弟吗?”

“九成以上都是会稽郡和余杭郡人。”

张铉点点头,他大都是用本地子弟为郡兵,一般受父老乡亲限制,军纪比较好,其次离家很近,军心也比较稳定,张铉回头对罗士信道:“去接收这支军队,按照惯例整编!”

罗士信又禀报道:“卑职能否令解蕴统帅这支军队?”

解蕴是罗士信手下一名虎牙郎将,余杭郡人,为人谨慎细致,张铉对他印象不错,便答应了,“可以!”

罗士信随即转身去了,张铉又对杨智甫道:“先进城吧!”

张铉随即举行了简单的入城仪式,他率领五千铁甲军列队进入了会稽城,家家户户在门口摆设香案,跪迎齐王殿下入城。

张铉随即进了郡衙,会稽郡并没有太守,孟兴就是会稽郡军政统领,所以怎么安排会稽郡主政官员也是一个大问题,江南地区文化迥异,就像后世的成都和重庆在外人看来都差不多,实际上一个是蜀文化,一个是巴文化,并不一样。

江南地区也是一样,就像吴越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而丹阳郡的金陵文化又和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差异导致地域差异,在官员的任命上也有讲究,比如可以用北方人来江南各郡做官,却不能让吴人来越地做官,也最好不要让越人去吴地任职,那样会产生某种微妙的抵触。

所以张铉必须亲自任命丹阳、吴郡和会稽三地的太守,这关系到江南的长久稳定,这个人选张铉早就想好了,也一同随军前来。

不多时,仓曹参军事萧鉴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卑职参见大帅!”

萧鉴是梁朝后裔,萧太后的从侄,年约三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