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泽县不大,只是一座中县,人口只有两万余人,但因为是防御重镇的缘故,林士弘又将城池重新修建,城池变得高大坚固,隋军要的就是这座城池,有了这座城池,隋军步兵就有了和林士弘大战的后勤重地。

虽然鄱阳县也不错,但水军去鄱阳县不便,很难水陆配合,还是彭泽县紧靠长江,更方便于和水军配合,来护儿立刻派两名骑兵赶去鄱阳县通知主帅。

从次日开始,数百艘隋军运输船只抵达了彭泽县,它们带来了大量的帐篷和粮食物资,来护儿率领军队在彭泽县城外开始修筑一座板式军营。

。。。。。。。。

林士弘的三万步兵离开鄱阳县后,走陆路前往九江郡的湓城县,由于林士弘不在军中,三万军队没有最高主帅,基本上是由林氏兄弟做主。

这天晚上,大军在官道边驻营休息,他们没有帐篷,每个士兵各有一张毯子,铺在草地上,士兵便和甲而睡,在但在一片树林内却有几座大帐,这是林氏兄弟和赵方的营帐,一座大帐内灯光明亮,林氏兄弟和赵方正聚在一起喝酒。

林正彪注视着手中酒杯道:“三哥,姊夫,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难得看到老四这么认真,什么事说来听听?”林正雄笑道。

“就是关于父亲继承人之事,父亲已经放弃了大哥,但似乎又不想二哥继承,那么就是我们兄弟二人了,三哥有想法吗?”

林正雄愣了一下,半晌道:“这个应该是父亲指定吗?莫非四弟有想法?”

林正彪点点头,“这个继承人之位非我莫属,我希望三哥姊夫能全力支持我。”

林正雄和赵方对望一眼,脸色都有点变了,看不出四弟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赵方试探着问道:“四弟需要我们怎么支持呢?”

“很简单,从现在开始,我就是这三万军的统帅,你们二人必须无条件服从我的命令。”

“这怎么行!”

林正雄立刻跳了起来,他满脸愤然道:“这是父亲的军队,父亲才是统帅,没有父亲的同意,谁也无权自封统帅!”

“那姊夫呢?”

林正彪冷冷问道:“姊夫也是要听父亲的决定吗?”

赵方感觉有点不对劲,他为人奸猾,不敢明确表态,踌躇着说道:“这件事来得太突然,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这时,林正雄怒道:“希望明天不要再提这件事,否则连兄弟都做不成了。”

他转身便怒气冲冲而去,可刚走到帐门口,只见从夹帐冲出一人,捂住林正雄的嘴,一刀便割断了林正雄的脖子,赵方大吃一惊,转身要逃,一支冷箭射来,正中他的背心,赵方惨叫一声,扑倒在地上。

林正彪随即拔出刀,狠狠一刀刺死了赵方。

吕氏兄弟走进了大帐内,他们二人各干掉一人,吕飞杀掉了林正雄,而吕平一箭射中了赵方。

林正彪已经下了狠心,他反手一刀刺伤自己,便对吕氏兄弟道:“立刻搜查全军,抓捕刺客!”

全军开始骚动起来,一个消息迅速在军队中传播,三名隋军刺客刺杀了三公子和赵大将军,刺伤了四公子,要求全军搜查,不得放过隋军刺客。

军队上下开始了大搜查,但折腾到天亮也没有抓到隋军刺客,这时,林正彪令所有大将在大帐内集中。

林正彪额头上和左肩上都有包扎,似乎伤势很重,他对众人道:“我兄长和姊夫不幸被隋军刺杀,我已派人去禀报父亲,但军队不能乱,从现在开始,兄长和姊夫的军队由我暂时统领,等待父亲的最后决定,希望大家严守我的军令,不得违抗!”

众将虽然感到有些蹊跷,但林正彪毕竟是主公之子,他一起跪下高声道:“愿听大将军之令!”

“好!传我的命令,大军转道建昌县。”

众将领令纷纷下去了,这时,林正彪对吕氏兄弟冷冷道:“看来我的最后一步还得必须走出去,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们去办了。”

850。第850章 紧急撤退

秭归城,六百隋军已经坚守到第十九天,自从上一次攻城后,唐军便再没有攻城,而是耐心等待援兵,既然唐军不进攻,隋军自然也求之不得,他们也开始了正常的作息,在城头上三班轮换站岗。

东城一角,刘兰成正望着唐军考虑着什么,副将张厉慢慢走到了他的身边,如果说之前张厉多少对他的能力还有点怀疑的话,那这一次行动,他就不得不佩服刘兰成的胆识了,不仅突袭夷陵县得手,还竟然占据了秭归县,拦截唐军主力达十九天之久,很可能唐军这次东征就毁在他们手上。

“将军在想什么呢?”张厉笑问道。

刘兰成若有所思道:“我在想,他们的粮食居然也坚持了十九天,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张厉也觉得有点奇怪起来,对方明明是轻兵行军,没有带辎重粮食,应该只带一些干粮,那他们军队消耗的粮食哪里来?

他想了片刻,想不透其中的缘故,刘兰成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们应该是在巴东县得到一点粮食补充,有趣的是,如果他们杀到夷陵县,发现粮食和船只都被烧毁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那就退兵回去呗!”

刘兰成摇摇头,“退兵是不可能,他只能从襄阳那边得到粮食,但襄阳的粮食也不多,如果萧铣能把南郡粮食全部运走,不给唐军在沿途任何补充,这次东征我估计唐军就进行不下去了。”

张厉觉得他说得有理,连忙道:“那我们立刻去通知萧铣。”

“再等一等,明天我们就撤离!”

刘兰成话音刚落,一名士兵疾奔而来,禀报道:“李将军来了!”

刘兰成一惊,如果这时候李客师放弃夷陵县赶来,那就说明襄阳的唐军杀到了,他连忙下了城,正好遇到李客师,李客师急道:“我们必须立刻撤离,屈突通亲自率领一万军队杀到夷陵县了。”

“他们已经来了吗?”

李客师点点头,“我们是骑马赶来,他们是步行,秭归距离夷陵不远,最多相差两三个时辰。”

刘兰成暗暗叹息一声,看来他守不到二十天了,他随即又问道:“那船只呢?”

“船只已经到了,但只有两艘千石货船,恐怕载不了我们那么多人马。”

刘兰成当即立断道:“我们撤去对岸便可!”

。。。。。。。。

秭归县的码头在县城东面,是一座很简陋的小码头,由于秭归县位于三峡道上,很多日用品都是通过长江运来,在这座小码头上卸货,此时码头上停泊了两艘千石货船,几乎跟随李客师的骑兵同步到达。

秭归县一段的长江宽约百丈,水流平缓,对岸是一片丘陵缓坡,绕过缓坡后也是一条艰险难走的三峡崖道,刘兰成之前就有过备选方案,如果能乘船离去最好,如果船坐不了,他们就走对岸蜀道,尽快离开三峡道。

刘兰成知道时间不等他们,他立刻命令军队开始上船渡江。

此时,唐军并不知道城内已发生了变故,他们还在等待援军杀到,足足用了一个半时辰,刘兰成带着最后一百名士兵乘船渡过了长江,他们牵马越过山丘,向远处的南岸蜀道走去。

一个时辰后,屈突通率领一万军队杀到了秭归县,他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五万唐军竟然被一座小小县城拦截了近二十天之久,但屈突通毕竟也是名将,当他站到县城上,看到城下填满壕沟的尸体时,他立刻明白了攻城的艰难。

崖道狭窄,虽然有五万大军,却最多只能一两千人攻城,对方只要数百人就能坚守住城池,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李孝恭一直杀不过来,自己有点错怪他们了。

援军的到来并没有使李孝恭的军队有多少欢欣鼓舞,事实上,包括李孝恭在内的大部分军队都已撤退到百里外的巴东县,在秭归县外只留下了三千人和隋军对峙,被阻拦在三峡道近二十天,几乎磨光了唐军的锐气,连李孝恭对这次东征也快失去信心了。

巴东县衙内,屈突通见到了李孝恭,李孝恭的情绪有点低沉,半晌叹了口气道:“几百名隋军就将我五万大军阻拦了二十天之久,还伤亡了六千余人,消息传出去,我李孝恭非被天下人耻笑不可。”

“这件事不能说是殿下的责任,从古至今,三峡道上的几座县城,夷陵、秭归、奉节、巴东都必须要有重军驻防,但因为我们和萧铣签立了中立协议,夷陵郡不驻兵,所以才出现了防守漏洞,被隋军钻了空子,我也看过秭归县的防御,就算是我也很难攻下县城,实在太雄险了。”

“但协议是圣上拍板决定,难道我们还能把责任推给圣上不成?”

两人一时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李孝恭又问道:“夷陵县那边情况如何了?”

屈突通摇摇头,“你可以往最坏的地方想,许太守已经遇难了。”

李孝恭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他长长叹息道:“这次东征还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粮食,没有了运输船只,我甚至连攻城的武器都没有,还是暂停吧!我已经向天子请罪了。”

屈突通暗吃了一惊,秦王殿下让他赶来救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李孝恭暂时不要向朝廷汇报,就是怕朝廷改变计划,影响东征大计,没想到李孝恭还是向天子上书了。

屈突通无奈,只得道:“秦王殿下的意思是,我们虚攻萧粱,实保荆州,尤其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江夏郡的铁矿,这次我们需要打通襄阳到巴蜀的通道,拿下南郡就是我们东征的第一步目标。”

这个方案倒也可行,虽然东征计划没有完成,但至少拿下了荆州,也算是完成一半,不至于满盘皆输,李孝恭想了想又道:“可是我现在面临粮食将断绝的严重问题,若不是我刚从巴郡陆运来一批粮食,大军昨天就断粮了。”

“粮食不足我们可以从襄阳运来,虽然会耗一点民力,另外殿下不用出兵五万,留下军队守峡道和夷陵,只要率三万军进攻南郡便可,卑职也会率军配合殿下。”

“好吧!今天我稍微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兵南郡。”

。。。。。。。。。

851。第851章 武德廷议

太极宫武德殿,一场气氛紧张的朝会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李渊脸色阴沉地坐在龙榻上,他一直在关注这次唐军在南方实施的东征,虽然均阳县出现一次不愉快的事件,但二郎还是没有让他失望,秋风扫落叶一般占领了整个荆州北部,包括他期盼已久的江夏郡铁矿。

但南征的第二步却十分不顺,他今天上午接到李孝恭的快报,才知道巴蜀五万大军被隋军拦截在峡道上已有半个月之久,迟迟未能杀到南郡,这让李渊极为恼火,隋军已经横扫孟海公,眼看要剿灭林士弘,如果他们再不动手灭掉萧铣,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各位爱卿都说说吧!我们重新整理一下思路,看看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渊看了一眼裴寂,“还是裴相国先说吧!”

裴寂起身道:“微臣一直在想,隋军怎么会杀到秭归县?既然能拦截住五万唐军,那么隋军的人数必然不会少,至少应有数千人之多,这样一支军队,到底是怎么插翅飞到秭归?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张铉和萧铣已经秘密结盟了,隋军是借道萧铣的地盘进入夷陵郡,秭归县事件只是一个表象,我们要看到表象背后的真相,下一步如果我们进攻萧梁,那么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萧铣军队,还有他们背后的隋军,陛下,这一点如果看不透,我们将会吃大亏。”

裴寂话音刚落,刘文静便起身道:“陛下,裴相国所言甚谬,请容微臣说几句。”

裴寂心中大怒,狠狠瞪向刘文静,裴刘二人之争,朝臣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李渊也习以为常,他便点点头道:“刘相国请说!”

刘文静就当没看见裴寂凶狠的目光,不慌不忙道:“裴相国先入为主,他想到拦截五万军队应该有数千人之多,这只能说明他没有去过秭归县,闭着眼睛胡说,微臣之前了解巴蜀铁矿之时,也曾研究过峡道,秭归县正好扼住了峡道,崖路狭窄,攻打秭归县十分困难,一次最多只能投入两千兵力,莫说五万人,就算五十万人也是一样,事实上,隋军只要有几百军队就能守住秭归县,如果微臣没有料错,这支突袭秭归的隋军就是偷袭均阳县的那拨隋军,大概一千骑兵左右,他们是从襄阳郡直接杀去夷陵郡,而并非借道萧铣的地盘。”

裴寂脸胀得通红,怒视刘文静道:“难道张铉和萧梁不会秘密结盟吗?张铉就会任由我们攻灭萧铣?之前萧铣派军队扫掉了渤海会在江夏的铁矿,这难道不是张铉的意思?”

刘文静依旧不慌不忙道:“我并没有说张铉不会和萧铣结盟,我也认为张铉一定会在背后秘密支持萧铣,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张铉会不会直接出兵和萧梁军队并肩作战,如果按照裴相国的意思,隋军是要投入作战,但我觉得张铉军队一定不会直接帮助萧梁军,我觉得张铉真正的目标是江夏郡,他一定会趁唐军和萧梁军激战正酣之时出兵江夏,夺走铁矿山。”

刘文静显然看得更透彻,裴寂冷笑一声,“照刘相国的意思,只要我们保住江夏郡便可,那么我们现在没有必要东征了,反正江夏郡已在我们手中。”

“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我们不从西面牵制住萧梁军,那么萧铣就会在张铉的鼓动下进攻襄阳,萧梁自称四十万大军,虽然有点夸张,但二十万是有的,而我们在襄阳只有两万人,如果萧铣十万大军攻打襄阳,江夏唐军要不要回援?如果回援,那张铉会不会趁机进攻江夏郡矿山?”

刘文静一连串的质问驳得裴寂张口结舌,这时,陈叔达起身笑着打圆场道:“具体该怎么作战应该是由秦王殿下来考虑,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问题,陛下,请容微臣说两句。”

李渊便顺水推舟道:“两位相国稍坐,我们听听陈相国的意思。”

裴寂狠狠又瞪了刘文静一眼,便坐下了,刘文静斜晲裴寂一眼,心中冷哼一声,也坐了下来。

这时,陈叔达走出座位不慌不忙道:“战争其实打的是后勤,相信大家一定赞同我的话,张铉这些年之所以战无不胜,关键并不在于他比我们多多少粮食物资,相反,他的粮食不如我们丰饶,人口也不如我们众多,但他的后勤保障能力却远比我们强大,根本原因就是他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这次我们东征出现了困难,其实困难还是和第一次东征一样,问题出在后勤上面,如果我们也有一支强大的运输船队,那么我们走丹水也好,西出长江也好,我们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了,各位说是不是?”

独孤怀恩点点头道:“陈相国说得一点不错,可问题是造船需要时间积累,需要大量的船匠,两者我们都缺乏,我们该怎么办?”

陈叔达笑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有时间,只要我们想造船,现在就可以着手,两三年后,我们也会有几百艘货船,如果我们不做,那我们永远没有时间,至于船匠,关陇或许没有,但巴蜀有,岷江上就曾有十二家船场,虽然船场已经大多关闭,但人还在,只要我们高价招募,相信船匠一定会蜂拥而至,不过。。。。。。”

说到这里,陈叔达停一下,他目光望向李渊,言外之意是就征求天子的意见,自己是不是可以再说下去。

李渊连忙道:“陈相国请继续说。”

大殿里十分安静,所有大臣都在聚精会神地听陈叔达的分析,陈叔达笑了笑又继续道:“不过正如独孤尚书所言,我们现在确实急需船只,微臣有一个临时方案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胡人的办法,用大型皮筏子来运输货物,一艘大型皮筏就相当于一艘千石货船,因为我们都是顺水而下,大型皮筏完全可以满足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