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跑来一名官员,低声对方祐珍道:“郡丞,又来了一批逃民,有上千人,已经登记过了,就等着安置住宿。”

方祐珍狠狠瞪了他一眼,“没看见我在忙吗?你们自己去安排。”

官员吓得唯唯退下,张铉笑道:“方郡丞去忙吧!我这边不用你陪同了。”

方祐珍无奈,只得行了一礼,跟着手下匆匆去了,这时,张铉发现路边居然有座帐篷门口挂着酒幡,帐篷顶的颜色也是深褚色,与众不同,估计就是一座小酒馆了。

张铉笑道:“这里居然也有酒馆,咱们进去休息一下。”

他带着房玄龄和十几名侍卫走进了酒馆,帐篷酒馆当然不会大,地上铺有羊皮,摆放了五六张小桌子,倒也别致,不过现在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酒馆里没有客人。

张铉和房玄龄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又让其他侍卫也坐下休息。

这时,掌柜连忙迎了出来,一眼认出了张铉,顿时吓了一跳,慌忙跪下磕头,“小人参见齐王殿下!”

后面两名酒保也跟着跪了下来,张铉让他们起身,笑问道:“你们原来就是开酒馆的吗?”

“回禀殿下,我们原来是娄烦郡第一大酒楼静乐酒肆,现在酒肆全部东撤了,我们在真定县城内开了新店,由东主亲自当掌柜,东主便让小人带着两名伙计来这里开分店了。”

“你们东主挺有眼光。”

张铉点点头笑道:“我现在是你们酒馆的客人,你要招呼客人才对,这样多礼,我们什么都没得喝了。”

“小人明白!”

掌柜恭敬地问道:“殿下想喝点什么?”

“这里有什么?”

“小店只有果酒,葡萄酒,梨酒和梅酒,另外点菜的话只有羊肉,烧羊腿、酱羊肉、羊肉汤,还有小葱爆炒羊肉,蔬菜只有腌萝卜和炒萝卜,主食是胡饼,不过小人要禀报殿下,菜都是从城内送来,有点冷了,味道会差一点。”

张铉点点头,“给我的手下每人一只烧羊腿,两张胡饼和一盘酱羊肉,另外每桌一壶酒,要什么酒他们点。”

“那请问殿下要什么?”

张铉对房玄龄笑道:“军师点吧!”

房玄龄对掌柜笑了笑道:“除了烧羊腿,其他都各来一份,酒要葡萄酒,另外,给我们殿下来三张胡饼,我们午饭还没吃,尽量快一点。”

“小人明白,马上就来!”

很快,掌柜带着两名酒保端着酒菜如流水般的上来,几张桌子都摆满了,两名亲兵试了毒,表示可以用餐,众侍卫便如风卷残云般地大吃起来。

张铉吃了几筷子菜,给自己和房玄龄倒了杯酒,张铉又对掌柜道:“我有几句话要问一问,烦请掌柜过来一下。”

掌柜连忙上前,垂手而立,张铉问道:“娄烦郡的人口我记得大业八年是三十万,但现在却只剩下十一万,足足少了六成,难道他们都在刘武周的造反中死去了吗?”

掌柜叹口气道:“刘武周在娄烦郡各地抢掠粮食,肆意杀戮,死亡无数,活着的人几乎都逃到了静乐县,年初县城人口约二十万人,但几个月前的静乐县大战,唐军和刘武周军队在县城内爆发了巷战,几乎死了一半的人,满城都是尸体,简直太惨了。

虽然唐朝太子李建成在战后极力安抚,开仓放粮,但人心已丧失殆尽,所以这次迁徙河北,静乐县上上下下全部都来了真定县,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当唐朝的臣民,殿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你说得不错,那太原郡,你认为会有多少人来河北?”

掌柜想了想道:“如果是五年前,我估计八成人都不会来。”

“为什么?”

“那时的李公真是忠厚长者,劝学劝农,体恤百姓,大家提到李公,没有人不竖大拇指,但后来李公去了长安,当皇帝了,太原交给他儿子李元吉,李公的声誉就一点点被他儿子毁掉了。”

“发生了什么事,可以举个例子说说吗?”

“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打猎,这个李四公子酷爱打猎,隔三差五就要出城狩猎,听说他找不到猎物,便驱赶一村的人当猎物供他和军队射玩,当然,这只是酒客们聊天时说得话,小人没有亲见,也不知真假,但有一件事却是小人亲眼看见,那就是践麦!”

“践麦?”

掌柜点点头,“去年五月,我去了一趟太原,在太原城北面的麦田里,小人亲眼看见李四公子率领数百骑兵在麦田里追赶鹿群,上万亩麦田几乎践踏殆尽,周围农民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们却扛着鹿兴高采烈回去了,这次李公让太子建成来太原主持大局,把李元吉换回长安了,听说满城都在放爆竹庆祝。”

“那么掌管觉得会有多少太原郡人来河北?”

“我觉得应该是三七开,七成的人会来河北,虽然很多人念及李公的好处,愿意留在唐朝,但想到并州未必能挡住突厥骑兵的长驱直入,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来河北避难。”

“我明白了,多谢!”

张铉和众人吃完了午饭,亲兵上前结帐,掌柜吓得慌忙摆手,“小人不敢收!”

亲兵将钱往桌上一拍,瞪眼道:“你以为齐王殿下也是李元吉吗?还是穷得连饭钱都付不起。”

掌柜连声道:“不敢!不敢!小人收下就是了。”

张铉哈哈大笑,快步走出帐外,房玄龄笑问道:“殿下,我们下一步去哪里?”

张铉一指南面,“我们去新营看看,七成太原郡人要逃来河北,得让他们扩大营盘才行。”

.......

自从隋唐在长安达成停战协议后,唐朝也破例同意隋军借道太原郡北上,尉迟恭和裴行俨的军队合兵一处,七万大军放弃了对太原城的包围,浩浩荡荡穿过太原郡向马邑郡开去。

此时,将军李靖率领士兵从飞狐道过来,驻扎马邑郡的善阳县,善阳县也是刘武周的都城,在两年前重修,城池扩大了一倍,城墙高达三丈,厚两丈,城外还挖了一条四丈宽的护城河,引桑干水的支流黑狼水灌入护城河中,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宋金刚也是骗开城门,如果强攻,他根本无法得手。

善阳县和重新修筑的娄烦关以及紫河长城将是隋军抗击突厥骑兵的三道防线,尤其善阳县更是十几万隋军粮草物资的集中地,还有五十万头牛羊也养在城中,是北隋军防御中心。

此时,李靖正在积极进行各种防御准备,首先是坚壁清野,善阳县三十里内所有树木全部被砍伐殆尽,房子也悉数拆毁,房梁和青石被运入城内用作滚木礌石。

此时,上千名工匠在打造各种守城武器,投石机、床弩、石砲等等大型武器都积极地建造中,很多易燃物品也放入石房,准备用来火攻敌军。

这天清晨,李靖和往常一样在城头上巡视战备情况,马邑郡刚下了一场大雪,善阳县城外被大雪覆盖,已成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

李靖负手望着正忙碌安装投石机的士兵,这时,有士兵奔来大喊道:“将军,河北过来的雪橇队已经到来。”

李靖顿时大喜,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第一批雪橇队盼来了。

“可有确定他们的身份?”

“巡哨弟兄已辨认无误,正陪同他们前来。”

李靖当即令道:“立刻开城门,迎接雪橇队的到来!”

.......

善阳县城外的雪原上,无数小黑点正向城池方向疾速驶来,这是第一批雪橇队,约有两千架之多,雪橇进入雁门郡后便没有了单独行动,而是集体出发,主要是防备雪原上的狼群。

数千辆雪橇在距离善阳县数百步外缓缓停下,这是因为善阳县位于高处,居高临下,使雪橇无法上去,这段距离一般只能靠士兵肩扛或者畜力托载入城,但因为有大雪覆盖,隋军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此时,李靖已经率领三千士兵赶着千余匹牛骡在山坡下等候,当雪橇缓缓停下,立刻有士兵牵着骡马或者健牛上前帮忙,原本单马拉拽的雪橇变成了三头畜力拉拽,后面有几名隋军士兵助推,使一辆辆满载粮食物资的雪橇缓缓上了山坡,向城内而去。

李靖走到一辆雪橇前,拍了拍上面的货物笑问道:“这一辆雪橇运送了多少物资?”

“启禀将军,运了二十石粮食和五捆草料。”

“每一车都是这样吗?”李靖又问道。

“并不是,我们雪橇运的是盔甲,十副一捆,足足有十大捆!”旁边另一名中年汉子答道。

“好!”

李靖兴奋地对众人挥手道:“大家先进城好好休息,恢复了体力后再回去。”

雪橇陆陆续续上了城,第一批雪橇给善阳县运送来了三万石粮食和一万担草料以及大量的兵甲物资,但更重要是,雪橇队的到来意味着雪橇运货这种方式行得通,很快就会有第二批雪橇队到来。

920。第920章 娄烦备战

娄烦关是北隋军三道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突厥大军突破这道防线,突厥铁骑就将杀进并州腹地,给并州民众带来灭顶之灾。

在北隋军占领娄烦关后,便立刻着手重建关城,主要是北面关城的城墙需要重建,从一丈高修建到三丈高,重新换成巨大的青石条,将城墙修宽修高,使参与守城的士兵从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

这天下午,一支三千人骑兵队伍从娄烦郡北上,抵达了娄烦关,娄烦关守将是虎牙郎将樊文超,他属于北隋军第三卫也就是裴行俨的部将,率军五千镇守娄烦关。

樊文超听说军队中有王旗出现,连忙迎出五里外,这支军队正是张铉从井陉过来,巡视并北三郡的战备。

“卑职参见大帅!”樊文超催马上前,向张铉抱拳行礼。

樊文超是前民部尚书樊子盖之子,因参加杨玄感谋反而被通缉,他父亲也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樊文超走投无路,只得投降了瓦岗军,一直郁郁不得志,翟让在投降唐朝时,樊文超奉命善后而趁机投降了张铉,被任命为虎牙郎将。

樊文超武艺平平,使一杆六十斤重的大刀,并不擅于长途奔袭,也不擅于冲锋陷阵,裴行俨便让他负责训练第三卫新兵,但他的过人之处很快便显示出来,他训练出的军队十分擅长于守城,裴行俨便发现了樊文超的特长,那就是擅于防御,这次守娄烦关的主将选择,裴行俨便大力推荐樊文超。

张铉微微笑问道:“樊将军怎么会知道我到来,难道是因为王旗?”

“回禀大帅,卑职派出的斥候已经确定是隋军到来,而隋军不会擅打王旗,所以卑职能断定是大帅到来。”

张铉其实是想问他,如果是唐军装扮自己,樊文超出城迎接岂不是自投罗网,但樊文超的回答虽然简单却没有漏洞。

张铉便点点头笑道:“关城补给充足吗?”

“回禀大帅,雁门郡过来的雪橇队送来了补给。”

张铉欣然点头,雪橇队果然到了。

张铉随即跟随樊文超进了城,稍微休息片刻,张铉便上城视察战备情况,虽然裴行俨大力推荐樊文超守娄烦关,并赞扬他守城能力胜人一筹,但张铉从未见过,今天他倒有点好奇,想看看裴行俨的推荐是否名副其实。

张铉首先去了仓库,仓库还在西北角,不过已经是几座独立的石屋,仓库顶部略高于城墙,墙上开了一个大方洞,和城头连为一体,旁边整齐地摆放着数十辆人力独轮木车,也就是鹿车。

张铉不解为何要开一个大洞,难道是直接将物资从这个大洞里送出来?可这个洞离地面至少有三丈高,令他着实不解。

樊文超笑道:“殿下进仓库就知道了。”

张铉随即走下甬道,进了仓库大门,从外面看不出仓库大小,但进了仓库,却发现仓库内空间巨大,所有的物资分门别类靠墙而放,码放得整整齐齐,而且异常干净整洁,是张铉所见到仓库中最干净的一座,可以说让人赏心悦目。

樊文超连忙解释道:“卑职发现整洁有序的仓库对于提高军队保障能力非常有效,比如城头士兵急需箭矢,但仓库内乱七八糟,这边一堆那边一堆,箭矢可能压在长矛下面,这样就耽误了太多时间,所以卑职认为仓库的整洁有序是第一重要。”

张铉暗暗点头,从这个小细节便可看出樊文超在守城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但张铉没有夸奖,他直接来到了一座木制的吊塔前,吊塔一共有三座,正好对着上面的墙洞,可以直接从仓库内将作战物资用绳索和网兜吊上城墙,原来这就是开墙洞的缘故,这还是张铉第一次见到,他颇有兴趣,站在吊塔仔细打量。

樊文超在一旁解释道:“卑职认为,守城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守城物资必须以最快速度到位,比如城头守军的箭已经射完,但仓库的箭还没有送来,很可能就会误大事。

而保证守城物资及时到位的关键就是要运送便捷,士兵从城下跑甬道,慢还不说,最大的问题是鹿车很难推上甬道,人力可以搬运上城,但搬运数量不多,一些大件还比较困难,所以用吊塔直接吊上城头,甚至直接放在鹿车上,士兵推着小车在城头奔跑,可以将大量物资及时送到守城士兵手中。”

“做过试验吗?”

“当然做过,时间比从下面运送缩短五成,运输人员也减少一半。”

张铉由衷地夸赞道:“这是个好办法,值得大力推广。”

这下,张铉完全放下心,他身经百战,知道守城很大程度上是打后勤保障,如果后勤保障得力,那么这场守城战就有了获胜的基础,难怪裴行俨大力推荐此人,果然是胜人一筹。

然后就是临战指挥,这也极为重要,是能否守住城池的关键,不知这一点樊文超是否擅长?

这时,张铉忽然想到了另一人,尉迟恭手下大将王玄敬,此人也是以守城著称,而且此人尤其擅于临战指挥,在壶关以数百人守住了数万唐军的进攻,那一战他被破格提拔为鹰扬郎将,王玄敬的临战指挥加上樊文超的后勤保障,这不就是一对天衣无缝的组合吗?

想到这,张铉立刻决定向尉迟恭要人,要让他们二人尽快磨合,达成默契,那么娄烦关就如铜墙铁壁了。。。。。。。。

从仓库出来,张铉随即又上了城,他又发现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城头竟然没有投石机,而是摆满了大黄弩,大黄弩又叫重弩,单兵无法操作,至少需要两人上弦,而且颇为沉重,携带不便,所以在野战中使用不多,

张铉眉头一皱,问道:“樊将军准备用大黄弩取代投石机吗?”

樊文超连忙道:“启禀殿下,卑职仔细考虑过,用大黄弩要比投石机更有杀伤力。”

“为什么?说来听听!”

“一架大型投石机射程是三百步,一架大黄弩的杀伤射程也是三百步,操纵一架投石机需要二十五人,而操作一架大黄弩只要两人,也就是说一架投石机可以换来十二架大黄弩,而且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投石机一次投掷的时间内射出三箭,这样就是一块大石和三十六支大黄弩的对比,对付密集的骑兵,一块大石可以伤十人左右,而三十六支大黄弩至少可以杀死三十人。。。。。。”

不等他说完,张铉便冷冷打断了他的话,“用大黄弩取代投石机,裴将军知道吗?”

樊文超头上有点冒冷汗,使用投石机是大帅下达的严令,自己未经主将同意就擅自改掉了命令,这违反了隋军军法。

他低声道:“卑职正准备向裴将军禀报,但殿下就先到了。”

张铉的脸色有点难看,军法如山,虽然樊文超给他的印象不错,但要不追究他,也必须要有充足的借口。

“除了大黄弩比投石机更有杀伤效果,这也只是你的观点,我们在辽东,一块大石滚翻出去砸死了三十余人,绝对不止十人,也罢,就算骑兵躲得快,只死伤十人,那么还有别的理由吗?”

樊文成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低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