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黄昏时分,齐王妃的马车在百余名侍卫的严密保护下缓缓向紫微宫驶去,这几天虽然是新年,但卢清却一直很忙碌,作为齐王妃,每年新年她都要去拜访军方重要将军的家眷,主要是那些无法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将领,卢清都要去拜访他们的妻子。

一般而言都是下属的妻女去拜见齐王妃,但新年例外,新年无论张铉还是相国,都要放低姿态给下属拜年,齐王妃当然也是一样。

今年卢清的任务格外繁重,大部分重要将领都在并州部署,连她丈夫也去了安乐郡,卢清今年需要拜访近二十家高官的家眷,一连三天,她都早出晚归,任务几近完成,明天她还要去拜访两名虎贲郎将的妻子,今年的任务就结束了。

由于今年张铉发布了安全警告,所以侍卫们对齐王妃的安全护卫也格外严密,马车里有三名贴身女护卫和她坐在一起,寸步不离,外面则是一百骑兵侍卫,将马车严密护卫。

马车转了一个弯,进入邺城大道,再走一里便是紫微宫了,两边渐渐热闹起来,这一带酒肆颇多,掩饰在高大的树冠之中,虽然包括张铉出行在内都事先不清街道,但两边民众还是纷纷让开一条道。

这时,在一家酒肆的二楼靠窗边座位上,两名身材瘦高的道士注视着大街上缓缓驶过的马车,车帘是一层薄纱,但在侍卫的遮挡下,看不清里面的人。

“就是她吗?”一名道士冷冷问道。

“她就是齐王妃。”

“她已经三天外出了,明天恐怕就不会再出来,现在是最后动

手的机会,为什么不动手?”

另一名道士摇摇头,“她只是目标之一,而且是次要目标,我们的第一目标是她的儿子,现在动手无疑打草惊蛇,再说价格没有谈好,我们急什么?”

“只怕主公那边不好交代。”

“主公只是人情罢了,但我们的报酬更重要,定金还没有付,我们最好还是再耐心等几个月,说实话,金山宫的人一向说话不可靠。”

两人都沉默了,这时,其中一人向酒保招了招手,酒保快步走上笑道:“两位客官有什么吩咐?”

“那是齐王妃的马车吗?”为首道士指着渐渐驶远的马车问道。

“一点没错,齐王妃的马车是红车厢镶嵌银边,中都人都知道,所以大家纷纷给王妃让路。”

“原来如此,王妃常常出宫吗?”

“过年嘛!王妃也会出去拜年,两位还要加菜吗?”

酒保不愿意和这些无聊道士多谈王妃之事,两名道士却不知趣,其中一人又问道:“王妃之子现在是太子吗?”

酒保一怔,“两位不是中原人吧!”

“呵呵!我们当然是中原人,刚从陇西过来,不太懂这方面的规矩。”

“这不是懂不懂规矩的问题啊!这是常识,皇后娘娘的长子才会是太子,王妃的儿子怎么会是太子呢?”酒保疑惑地望着两人,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他们怎么会不知。

“我真是糊涂了!”

为首道士拍拍额头笑道:“我总是习惯地把齐王视为北隋皇帝,忘记了王妃的儿子怎么会是太子。”

酒保点点头,这就勉强说得通了,确实很多人都以为齐王就是天子。

“齐王长子也在刚才的马车上吗?”

“一般不会,世子要读书,很少出门。”

两人对望一眼,看来要干掉齐王世子,只能进宫了,但进宫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929。第929章 再回北海

苏定方三万军队进驻了蓟县,但张铉并没有立刻让他们入驻安乐郡,在军粮没有完全运入安乐郡之前,苏定方的三万军队驻进入会给安乐郡带来巨大的粮食压力,还是驻扎在军粮比较充裕的地区比较好,蓟县无疑最符合这个要求。

在蓟县城南的潞水大营内,三万隋军正在广阔的操场上训练,士气高昂,喊声如雷,弓弩军、长矛军和骑兵在各自的领地上有条不紊地训练着。

在训练场的东南角,张铉骑在战马上远远望着军队训练,三万军队的到来无疑给张铉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旦北虎谷的防御工事修建完成,三万军队足矣抵御突厥大军的突袭。

“殿下为何不让军队修建关城,让民夫修建关城事情太多,也太缓慢,以微臣的经验,让军队修建至少可以节约三成的时间。”

说话之人是刚刚从中都赶来的工部尚书李春,他先来拜见摄政王殿下,然后赶往安乐郡主持关城修建。

张铉淡淡一笑道:“我也知道动用民夫修建关城耗时耗力,但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修建一座关城,我考虑更多的是防御,防御不仅需要士兵,也需要民夫。”

“所以殿下动员民夫修建关城,也是考虑到要他们参与防御。”

张铉点了点头,“早点把他们动员起来,有利于发挥他们保卫安乐郡的积极性,战争结束后也便于他们组建民团。”

“殿下高见!”

李春由衷夸赞,他虽然专注于工程,不太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但他毕竟是工部尚书,他比一般人更能理解张铉的想法。

张铉笑了笑又道:“李尚书到燕乐县后再看一看县城的城池防御情况,虽然我感觉不错,但毕竟时间太短,需要李尚书这样的专门官员去审视,希望能发现防御漏洞,及早补救!”

李春默默点头,他原本打算明天一早出发,可这会儿他又想立刻出发了。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奔至张铉面前行礼道:“启禀大帅,军师急信!”

张铉精神一振,他就在等房玄龄的消息,应该查到什么线索了,他接过房玄龄的快信,打开仔细看了一遍,果然不出他所料,河间县有消息了,房玄龄在信中告诉他,凌敬和刘兰成找到了王宝林,并从王宝林那里得到线索,突厥骑兵极可能藏身在北海郡。

‘北海郡!’

张铉的心猛地一揪,就仿佛杀人犯就藏身在他老家一样的感觉,他对北海郡有着深厚的感情,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深深地眷爱,突厥骑兵竟然躲在北海郡?

张铉又看下去,房玄龄认为北海郡只是有可能,或许还会躲在别处,还是需要继续发动斥候进行全方位的搜寻,但无论如何,北海郡是一个重要线索,目前凌敬和刘兰成已经率军赶赴北海郡。

这显然只是房玄龄在安慰他,从语气中房玄龄基本上已能确定突厥骑兵就躲在北海郡。

张铉久久沉思不语,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突厥从去年开始就向北隋渗透?

也就是说,突厥早就有进攻北隋的计划了,和他们剿灭刘武周并没有关系。

而突厥在制定计划之时刘武周尚存,所以突厥要么走飞狐道,要么就是穿越燕山南下,如果是穿越燕山南下,那就有可能是出于对他们灭掉契丹的报复。

很显然,突厥骑兵渗透进中原是想从内部搞乱北隋,以配合他们从外围入侵,但突厥人外貌和中原人差异很大,如果在中原潜伏一年再发动战争,这样做风险很高,一般是春天潜伏,秋天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更大。

张铉越来越怀疑突厥原计划就是去年秋天发动对北隋的进攻,但因为他们突然攻打刘武周打扰了对方的计划,使对方不得不将计划延期到今天春天。

无论如何,张铉感觉自己之前犯下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那就是忽略了突厥,这是一个足以亡国的战略错误,也幸亏刘武周覆灭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这是上苍在刻意眷顾他们,使他们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

虽然北隋迁都给北海郡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得益于张铉之前打下的基础,北海郡的畜牧业、造船业和渔业这几年突飞猛进,造船业使北海郡已成为天下最大的民船建造中心,每月建造各种船舶上百艘,但大多是五百石以下的内河民用小船,但同时也建造千石左右的大渔船。

如果说造船发达还让普通百姓感受不深,但提起北海郡的牲畜,天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南方的水牛没有外,一般北方用的黄牛、挽牛、挽马、骡子、毛驴,北海郡的产量都是天下第一,体壮、个头大、毛皮光亮,四肢有力,北海郡的牲畜已经建立了极好口碑。

北海郡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两岸数里内全部都是上好的牧草,甚至一望无际的滩涂也种满了野豌豆,还有紫花苜蓿等等,官府的大力扶植,尝到甜头后的普通民众踊跃种植牧草,以及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民间兽医,这些都成为北海郡跃升天下第一畜牧大郡的支撑优势。

每年夏秋之际,北海郡的牲畜开始出栏,来自天下各地的骡马商云集北海郡,每年都要交易数万头牲畜,北海郡也渐渐成为北隋最富庶的三个郡之一,要么造船、要么出海打渔,要么养殖牲畜,就算普通的小户人家也会养上十几头牲畜,在秋天时卖个好价钱,很多大户人家则会养数百头、乃至上千头牲畜。

这一切都源于张铉在北海郡的苦心经营,直到今天,民众都从内心感激并崇拜张铉,和外人提到齐王,北海郡人都会自豪地说,‘齐王就是我们北海郡人’。

北海郡太守是前工部尚书崔焕,郡丞则是前益都县令赵蜀,北海之所以能发展成今天的繁荣,主要功劳应归属于郡丞赵蜀,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为官务实勤勉、造桥修路,兴办学校,济贫扶弱,在北海郡口碑极好,原太守王运谦被调到高密郡后,应该是赵蜀升为太守,结果朝廷却调来了工部尚书崔焕,赵蜀则改任鲁郡太守。

但得到消息的北海郡士庶联名数十万人请愿,要求留下赵蜀,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张铉,得知实情的张铉也深为感动,便让赵蜀继续留任北海郡丞,但将的散官从五品升为正四品的正议大夫,同时赐赵蜀的母亲为正四品诰命夫人。

这天下午,几架穿越黄河冰面的冰橇从北面驶来,抵达了北海郡的黄河码头,这里是北海郡的民用码头,也是北海郡的牲畜集散市场,有大大小小三十几个牲畜场,还有码头和其他货仓。

整个码头显得有点脏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牲畜体味和粪便的混合气息,虽然现在是冬天,气味已经不那么浓烈,但可以想象大规模交易的秋天会是什么感觉。

凌敬和刘兰成从冰橇上跳下,走上岸,凌敬打量一下码头,眉头不由一皱,他感觉和从前相比,这里显得有点脏乱了,王宝林笑道:“没有办法,北海郡以牲畜出名,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这时,几名小贩上前殷勤地揽客道:“坐我们的马车吧!去临淄或者益都都可以,又快又便宜。”

凌敬他们的战马就在后面不远,他们不需要马车,刘兰成便摆了摆手,表示不需要,这时,凌敬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群官员从官署里走出来,他便指着官员问道:“那是哪里的官员?”

一名小贩笑道:“那是我们郡丞,这两天过来检查码头。”

凌敬大喜,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郡丞赵蜀,他连忙派人去通报,不多时,赵蜀带着几名官员匆匆走来,他当然认识凌敬,凌敬不属于朝廷系统,而属于军方,赵蜀上前行一礼歉然道:“卑职不知凌参军到来,怠慢了!”

凌敬回礼笑道:“我们是有秘密任务来北海郡,事关重大,需要得到赵郡丞协助。”

‘事关重大’四个字从凌敬的口中说出,那一定是严重的事件了,赵蜀神情严肃起来,连忙道:“请参军到码头官衙一叙!”

凌敬又向他介绍刘兰成,“这位是刘兰成将军,虎贲郎将,与我同来北海郡。”

赵蜀听说这位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风雷军统帅,不由肃然起敬,“原来是风雷军刘将军,久仰了。”

刘兰成也淡淡道:“事情重大也很严重,希望北海郡官府能全力协助。”

赵蜀心中更加不安,一摆手,“两位请!”

刘兰成让手下在岸边等候战马,他和凌敬带着王宝林跟着郡丞赵蜀向码头官署走去。

930。第930章 征询线索

几人在官署内堂坐下,赵蜀令人上了热茶,这时,凌敬已经将情况简单地告诉了赵蜀,不出所料,赵蜀被惊得目瞪口呆,北海郡里竟然藏着一支突厥骑兵,简直不可思议。

“凌参军真的能确实吗?”赵蜀还是不太相信。

旁边刘兰成冷冷道:“在前天已经有我们的五百骑兵先一步进入北海郡了,赵郡丞发现了吗?”

赵蜀半晌无言以对,凌敬又笑道:“我们并非是指责赵郡丞失职,突厥也并非披盔带甲进入河北,他们是装扮成骡马商人分批混入河北,所以才难以发现,我们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前来北海郡,只是说他们来北海郡的可能性最大,希望能得到北海郡官府的全力协助。”

赵蜀点点头道:“如果是扮作骡马商进入北海郡确实很有可能,坦率地说,五百多匹马在北海郡不算什么,事关北海郡民众安危,我当然愿意协助你们调查,但不知我能做点什么?”

凌敬笑道:“其实很简单,赵郡将北海郡所有的畜牧大户聚集起来,给他们讲清楚情况,相信他们会提供一些可疑线索。”

“我明白了,这就派人去通知。”

这时,赵宝林提醒赵蜀道:“赵郡丞,还有山区的几座牛庄,我觉得可能性更大。”

赵蜀这才注意到赵宝林,刚才他就觉得有点眼熟,现在再仔细看,他终于认了出来,“你是赵东主?”

“在下正是,多谢郡丞还记得我。”

赵宝林只是一个小小的骡马商,他怎么能和凌敬以及刘兰成坐在一起,赵蜀顿时意识到,这个赵宝林一定是知情人。

“不知赵东主还有什么线索给我?”赵蜀又问道。

赵宝林道:“那些都是真正的突厥骑兵,不会说汉话,只有一个领队会说汉语,就像一大群哑巴,如果在人多之处必然会引起民众怀疑,所以我认为他们一定会藏身在偏僻之处,山区内的那几座牛庄地处偏僻,占地面积大,正适合他们隐藏。”

刘兰成接口道:“赵东主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些突厥人十分骁勇,一旦意识到他们已被发现,必然会玉石俱焚,会给北海郡带来重大伤亡,不如我们兵分两路,郡丞召集士庶了解线索,但不要告诉他们有关突厥人的事情,一是避免无谓的恐慌,其次是不让突厥人感到自己被发现,该怎么说赵郡丞可自己斟酌,然后那几座山区牛庄就交给我们,希望太守能给我们一份地图。”

赵蜀明白这件事的凶险,他没有坚持,点点头道:“就依刘将军所言,我现在就回去,地图郡衙里就有,我会派人送来,不知将军还有什么别的需要?”

“我们需要军粮和草料,希望郡丞能提供。”

“没有问题,码头上就有两座粮仓和一座草仓,将军请尽管使用。”

凌敬也道:“我和赵郡丞去益都县,这边就交给将军了。”

众人遂分兵两路,凌敬跟随赵蜀返回益都县召集士庶征询线索,刘兰成则留在黄河码头,等待他的部下前来码头汇集。

且说赵蜀在黄河码头边派人去给各大世家豪门以及养畜大户送信,要求他们立刻到益都县商议大事,以赵蜀的威信,各大家族纷纷响应,在赵蜀和凌敬返回益都县的第二天,近百名家主或者家族代表赶到了益都县,众人在郡衙大院内聚集,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凌敬向赵蜀点点头,赵蜀会意,起身咳嗽一声道:“大家请安静吧!”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赵蜀这才不慌不忙道:“把大家找来,是有一件事想请大家帮帮忙。”

贾氏家族的第二号人物贾向阳笑道:“郡丞有什么事尽管直说,我们能帮上忙就一定不会推迟。”

众人也纷纷道:“郡丞直说吧!我们会尽力而为。”

赵蜀点了点头道:“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