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杜如晦也能理解,人人都想当开国之臣,争取得到拥立之功,福荫自己的子孙,苏威年事已高,他自然想在自己彻底退仕前促成新朝建立。

杜如晦笑道:“第二个方案事关齐王殿下私事,不是你我就能决定,这这样吧!我们先杜绝隐患,按照皇宫的标准重建齐王府的外墙,加强齐王府的巡逻,是否将齐王府与紫微宫合并,还是征求了齐王的意见后再说,各位相国觉得呢?”

杜如晦就是在暗示苏威,有些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就算出于好意也不行,七名相国互相看了看,韦云起笑道:“杜参军说得不错,此事确实不能太心急。”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杜如晦的意见,苏威见众人都比较慎重,他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这时,萧瑀起身对众人道:“关于第二件重大议事,就是今天粮价上涨得太猛,我们要否考虑启动常平仓平抑粮价,大家商议一下吧!”

众人望向苏威,他是七相第一人,资格最老,经验也最丰富,出于尊重也需要先听听他的意见。

苏威沉吟一下道:“说实话,今天粮价猛涨我觉得有点蹊跷,去年秋天虽然青州和徐州遇蝗灾减产,但河北、中原和江淮都获得粮食大丰收,而且这次北御突厥的军粮都是从官仓调集,并没有征用民粮,市场上应该不缺粮才对,我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故意操纵粮价,利用刺杀案的机会故意哄抬粮价。”

卢楚小声接口道:“或许只是一时恐慌。”

苏威摇摇头,“一般而言只有前线兵败才会产生屯粮的恐慌,但并州那边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仅仅凭一个刺杀案,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然,我不是说刺杀世子案事情不大,但这件事影响重大只是在于官场,在于北隋声誉,对民生影响不大,老百姓对这种事只会津津乐道,而不会产生恐慌。”

姜不愧是老的辣,连萧瑀也认为刺杀世子案会动摇军心、造成民间恐慌,但苏威却一针见血,说皇宫刺杀案只会让老百姓津津乐道,而不会产生恐慌。

这时,杜如晦缓缓道:“有件事我需要告诉大家,就在昨天晚上我接到情报署的快报,突厥十万大军已经突破娄烦关南下了,如果这个消息传开,我想粮价上涨很正常,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善阳县还在我们手中,突厥大军仓促南下未必是好事。”

众人默然,如果是出于这个原因,那粮价上涨也就能理解了,只是他们可以理解突厥大军仓促南下未必是好事,但一般民众能理解吗?

苏威沉思良久问道:“快报上有说突厥大军是什么时候杀入娄烦关吗?”

“有!就在昨天上午杀入娄烦关。”

“这就有点奇怪了,才一天的时间,中都的粮商就能得到消息吗?娄烦郡的人都撤光了,太原城倒是有几十万人,他们会发消息通知中都,可问题是突厥骑兵至少要两天才能从娄烦关杀到太原郡,恐怕现在太原城都还没有得到突厥军南下的消息,那会是谁把消息传到中都?”

众人也觉得苏威的质疑有道理,杜如晦笑问道:“苏相国认为粮价上涨和突厥军无关吗?”

苏威点点头,“我还是坚持我之前的猜测,有人在恶意哄抬粮价。”

“那相国觉得该怎么办?”

“首先是平抑粮价,常平仓要出手抛粮,以最快的速度将粮价打压下来,其次必须要彻底调查粮价猛涨的真正的原因,粮价稳定事关重大,在粮食问题上朝廷绝不能有一点含糊。”

苏威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杜如晦笑道:“调查粮价上涨原因就交给我们情报署来做吧!”

众人皆同意由情报署来调查粮价上涨原因,但同时要求暂时封锁突厥大军从娄烦关南下的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

就在紫微阁紧急议事结束半个时辰后,位于西市的常平仓第一次启动了,户部一次性从司农寺粮仓调入十万石粮食供应常平仓,由常平仓以斗米九十文的价格敞开向中都民众供应。

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当天下午,各大店铺的米价也纷纷下调到了斗米九十文,各家米铺前数里长的买米队伍渐渐消散了。

不过这个举动却引发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上午高价抢米人的严重不满,尤其不少小商人一下子便多付了斗米数十钱,令他们损失几十贯钱到几百贯钱,就算普通人家损失几贯钱也令他们无法接受。

各家米铺前很快又出现了另一个盛况,家家粮铺前都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堵门论理,愤怒的人群向米铺讨要自己损失的钱财。

燕山米行前也挤满了要求退钱的民众,数百人愤怒地大喊大叫,吵嚷和骚乱使得米铺无法正常经营,内堂的大门关闭了,数十名伙计堵住大门,和外面的民众对吵。

伙计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一名伙计站在大门上方大喊道:“简直是无理取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逼你们买米了吗?你们自己跑来抢米,米价跌了你要我们退钱,那米价涨了,你们要不要过来补交差价?”

伙计的喊话顿时引发了数百人的愤怒,有人大喊:“打这个奸商!”

噼噼啪啪的石块和泥团向伙计砸来,将伙计砸得满头满脸是血,大叫一声从门上摔了下去,人群已经开始不耐烦,越来越多的石块向其他伙计和店铺砸去,伙计们只好用桌子来抵抗,狼狈不堪。

这时,一名管事慌慌张张跑出来喊道:“请大家冷静,冷静,我家大管事正在算帐,很快就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了。”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众人催促道:“识相的快点还钱,否则砸了你们的鸟店!”

管事连声答应,转身又跑回去了。

内堂上,几名帐房正在清算账目,大管事卢瑀正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他倒是一个很精明的卢氏族人,只是他没有经历过大事,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令他也有点慌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小管事跑来禀报道:“启禀大管事,小人已经让他们安静下来了。”

卢瑀让小管事去安抚闹事者不过是缓兵之计,给官府衙役到来争取时间,他怎么可能真的赔钱。

帐房起身道:“大管事,算出来了,我们以斗米九十文为准,我们共多赚了两千三百五十五贯钱。”

副管事低声道:“要不要先返回一部分?”

“屁话!”

卢瑀怒道:“怎么返还?他说要十贯你就给十贯,他说要一百贯你就给一百贯吗?”

“我只是想先稳住他们。”

卢瑀重重哼了一声,又问小管事道:“官府那边有消息吗?”

“还没有,别的店也没看见衙役。”

这时,侧门背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你们就别指望官府了!”

众人大吃一惊,一起回头,只见从侧门内走出十几名大汉,个个身材魁梧高大,为首是一名年轻高大的男子,气势十足。

“你们是什么人?”卢瑀后退几步,吃惊地问道。

为首年轻人抱拳行一礼,“在下姓刘,齐王府的人。”

957。第957章 交换条件

中都人人都知道,齐王府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齐王的私人官邸,另一个意思就是北隋军队的官署,原来叫做大将军署,现在也叫做齐王府,这个年轻男子显然说得是后一种意思。

“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卢瑀又紧张地问道。

来人正是刘兰成,当他们剿灭了北海郡的突厥骑兵后,张铉意识到北隋疆域内部面对的各种威胁,他需要一支专门作为内部应急的精锐之军,也就是内卫。

张铉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将风雷军从斥候卫调到了齐王府,作为齐王府的直属内卫,负责执行疆域内的应急任务,并同意扩军到三千人,不从外面招募,而是从各军抽调精锐,今天刘兰成就是奉杜如晦之令前来调查粮食涨价的真实原因。

刘兰成笑道:“前面堵了这么多人,我们当然是从后面进来,找卢大管事有点事情。”

就在这时,头顶上忽然传来一阵密集的击打声,紧接着窗纱被砸烂,几块拳头大的石头飞了进来,这是外面的人群再次向店铺扔石头了,吓得所有人脸色大变。

刘兰成回头对手下令道:“去制止一下。”

十几名手下各从箩筐里抓了几贯钱,大步向外面走去,只听外面一片惊叫,人群似乎混乱起来,一名伙计跌跌撞撞跑来,“大管事,外面人都在满地捡钱,乱成了一团。”

刘兰成笑道:“这下子我的手下就能占据有利位置了,后面人自然会听他们的引导,不会闯店铺了。”

卢瑀佩服,几十贯钱就占据了主动,果然出手不凡,他连忙摆手道:“刘先生里面请!”

刘兰成跟了他进了里屋,两人分宾主落座,刘兰成做了自我介绍,卢瑀顿时肃然起敬,“原来是刘将军,久仰大名了。”

“不敢当,今天我是奉命来调查一些情况。”

卢瑀对刘兰成的公务不感兴趣,他现在只关心自己粮铺的安危,他低声问道:“刚才刘将军说,官府不会来人,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大战当前,你们却挑起了粮价的剧烈波动,引起中都混乱,让朝廷极为不满,所以当你们遇到麻烦时,官府一定会袖手旁观。”

卢瑀顿时急了,“涨价并不是我们店铺决定的,我们也是看别人涨价,我们才涨,责任怎么能怪到我们头上?”

“这就是我来的目的,紫微阁一定要查清楚涨价的真实原因,分清责任,我知道燕山粮铺是卢家的产业,不会出卖北隋的利益,所以我才来找你,希望你能告诉我涨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卢瑀叹了口气说:“涨价是从哪家先开始已经搞不清了,我们其实都不想涨价,但今天上午米行内部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让大家都乱套了,几家小粮铺率先囤货涨价,我们也只得跟上了。”

“是什么消息,皇宫刺杀案吗?”

“不是!是前军战局不利,善阳县已被突厥军攻破,尉迟恭将军和三万守军全部阵亡,突厥大军已攻破楼烦关南下了。”

刘兰成愣住了,这是个很高明的谣言啊!把真消息和假消息混在一起,一旦前军消息传来,大家就不会发现这个消息在造假了,而且把握时机非常巧妙,就在刺杀案出现的第二天发布,使朝廷还以为是皇宫刺杀案导致的粮价暴涨。

更重要是,传播谣言的人怎么会知道善阳县主将是尉迟恭?那可是极为重要的军情,属于隋军的战略部署范围,只有军方高层和兵部才会知道。

刘兰成立刻判断出,这绝不是普通的谣言,而是敌对势力在刻意制造恐慌,企图引发中都的动荡。

“如果我要查这个消息的源头,可以从哪里着手?”刘兰成又追问道。

卢瑀回头看了一眼大堂慌乱的手下,吞吞吐吐道:“如果我提供一点线索,刘将军能替我将外面的闹事者赶走吗?”

“这是大管事的条件?”

卢瑀苦笑一声,“我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都要求退钱,我不是不肯退,只是退钱就乱套了。”

“这样吧!我给大管事出个主意,或许能解决今天的麻烦。”

“将军请说!”

“大管事可以让他们先登记,然后和粮铺出售记录核对,如果核对得上,那让他们把粮食拿回来按原价退。”

“可如果核对不上,他们又要无理取闹呢?”

“我的手下就在一旁维持秩序,我让他们换上盔甲,如果无礼取闹,那我的手下负责抓人。”

这个办法使卢瑀眼前一亮,他的粮袋左下角都有店铺印记,而且十石以上购买都有记录,完全可以核对后退货,他就怕有人浑水摸鱼,买常平仓的粮食来他这里退货,如果旁边有士兵维持秩序,那就没有问题了。

他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刘将军仗义相助!”

刘兰成淡淡道:“这只是卢管事的条件。”

卢瑀拍拍额头,歉然道:“将军不提醒,我险些忘了,”

“我洗耳恭听!”

卢瑀压低声音道:“将军不妨去查一查河洛米铺,我听双城粮铺的崔管事说,隋军兵败的消息就是这家米铺传出来。”

刘兰成大喜,按照约定,他吩咐手下协助卢管事办理退粮事宜,他自己则立刻返回紫微宫汇报情况。

。。。。。。。。。

刘兰成赶到紫微宫时已经是临近黄昏时分了,但杜如晦并没有下朝回府,他还在官房等待刘兰成的消息。

官房内,杜如晦请刘兰成坐下,又让人上茶,这时,录事参军凌敬也匆匆赶来,他在一旁坐下,刘兰成这才把他拜访燕山粮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凌敬眉头一皱,“河洛米铺,难道这是王世充开的米铺?”

杜如晦笑道:“从名字来看确实有点像,其实我也怀疑和王世充有关,或者是萧铣,他们两人是最大的嫌疑,也有明显的动机,不过没有线索,光猜测没有意义。”

“现在我们有线索了,该怎么办?”刘兰成问道。

以刘兰成的风格,这家粮铺不是敌对势力的情报点就是分支,应该以霹雳手段拿下,以免夜长梦多,但现在不是他说了算,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他的上司,他必须听从上司的安排。

杜如晦沉吟片刻道:“如果我是情报头目,我绝不会从自己总站传播消息,要么找一个分支点,要么就是通过人情来利用这家粮铺,所以我们不能贸然动手,以免打草惊蛇。”

凌敬曾是窦建德的军师,也是足智多谋之人,他笑了笑道:“那么办法很简单,从店外秘密抓他们掌柜就是了,不会打草惊蛇。”

两人向刘兰成望来,刘兰成笑道:“今天晚上卑职会把所有相关的人统统抓捕。”

。。。。。。。。

由于目前是战争时期,虽然战争是在并州爆发,但也同样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中都的生活,主要是天黑后就必须关闭城门,中都和安阳县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个规定,所以西市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大部分店铺在黄昏时分就必须关店,才能抓紧时间在城门关闭前回城。

河洛店铺也是一样,店掌柜叫做沈春,荥阳郡人,目前住在安阳新县,黄昏时分,在各家粮铺前闹事的人大都回城了,在燕城粮铺成功地解决了矛盾后,大家纷纷效仿,使得这次涨价冲击有了解决的希望。

河洛米铺也关了店铺,留两名伙计看店,掌柜沈春骑着一匹毛驴向安阳新县赶去,他必须在天黑之前进城,否则今晚他就得呆在城外了。

大路的行人很多,基本上都是和沈春一样,急急慌慌赶回县城,马、驴、骡子、马车、牛车,各种交通工具在大街上汇聚,颇为壮观,但更多是步行的苦力挑夫,挑着担,大步流星迈步疾走。

夜幕刚刚降临,关闭城门的鼓声便敲响了,城外的行人向城门蜂拥而去,沈春也及时进了城,他的家离城门不远,在一条小巷子里,沈春刚到巷子口,一辆马车在身后骤然停下,一名黑衣人从后面一把捂住他的嘴,将他拖进了马车,另一人则骑着他的毛驴走了。

车厢里,一把锋利的匕首顶住了他的咽喉,一人冷冷道:“说实话就饶你一命,否则就直接把你的尸体扔进护城河。”

“你们要我说什么?”沈春冷冷问道。

“好一个镇定自若,看来我们不用互相猜谜了。”

刘兰成匕首一收笑道:“我便是虎贲郎将刘兰成,你应该很熟悉这个名字,我应该怎么称呼你呢?叫你沈掌柜,还是沈侯正?”

958。第958章 一网打尽

入夜,一支约三十人的骑兵疾速奔到了中都城下,为首刘兰成高高举起一面金牌喊道:“紧急情况,速开城门!”

城门一旦关闭就不准再开,但凡事不会绝对,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城门还是会开启,比如八百里加急快报,送信人可以要求开城门。

还就是刘兰成手上这面天下通行金牌,这面金牌一共只有三枚,一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