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5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执失思力大喜道:“既然可汗承诺,执失部愿为可汗死战!”

......

执失思力的判断并没有错,隋军一共只有十万支铁弩矢,为了尽快摧毁突厥军的士气,张铉便采用了集中打击的策略,密集射出了九万支弩矢,以十矢一人的代价全歼了近一万骑兵,这是从未有过杀伤力,几乎所有的突厥军队都动摇恐慌了。

但让张铉没有意料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突厥军队都信心丧尽,其中一支军队竟然在绝望中看到了机会。

两万突厥步兵在原野上迅速列阵,很明显要进行第二次进攻,张铉也很清楚蜂窝重弩无法再启用,但没有重弩并不等于他们防不住突厥军队的进攻。

张铉当即令道:“重弩撤下,再增加两万五千弓弩手”

又有三万步兵迅速奔来,在高墙前排列成了弓弩大阵,隋军营墙并非是一堵薄墙,虽然不能和城墙相比,但厚达六尺,墙头可以站立一排士兵,加上后面还有一排木架,实际上可以站两排士兵,这便使得三里长的北营墙上一共可以部署一万五千人,全部都是弩兵。

另外在营墙下方又部署了六排弓兵,共计三万人,使得整个北营墙上下共部署了四万五千弓弩手,形成了强大的防御箭网。

不仅如此,隋军又在东西两面营墙上各部署了一万弓弩手,防止突厥军从东西两面进攻。

执失思力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大将,他少年时代曾在洛阳和马邑郡生活了十年,很了解中原军队的战法,也熟悉娄烦郡一带的地形。

这次处罗可汗为轻装速行,掠夺并州人口财富,只带了一个月的粮食,遭到不少突厥大将的反对,执失思力便是反对者之一。

执失思力认为应该将羊马城迁到娄烦郡来,粮食不应该离开主力太远,但处罗可汗却太过于相信娄烦关,又担心羊马城会拖累主力北撤,便没有听从执失思力的劝说,坚持将羊马城放在马邑郡。

最后导致他们只剩下十天的粮食,如果再节约一点或许还有十二天,但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除非能一举全歼隋军,否则娄烦郡就是他们的丧身之地。

执失思力默默望着远方的隋军军营,他心中憋足了一口气,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冲进隋军大营。

“杀!”他大吼一声,前面的五千突厥骑兵发动了,他们高举盾牌,战马奔腾,卷起滚滚黄沙,杀气弥漫戈壁,向隋军大营席卷而去。

后面一万五千步兵扛着攻城梯和撞墙槌在后面奔跑。

当骑兵率军冲进四百步线时,投石机发动了,不过这一次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一个个巨大的火球。

这是用干草扎成的大球,上面浸满了易燃的高奴油,火焰夹杂着浓烟,从空中向骑兵头顶呼啸砸来。

火球的杀伤力并不大,主要是给敌军带来心理上的震撼,对于奔跑中的突厥士兵或许感受不深,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举盾奔跑。

但对于远方观战的突厥大军却能产生很大的震撼效果,一百颗赤亮的大火球引发烟与火在空中飞腾,这是草原民族极少见到的一幕,这俨如神灵发怒般的景象竟让不少士兵跪了下来。

990。第990章 太原战役(二十九)

火球只是漂亮的烟火,让人暂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而蜂窝重弩的缺席又使处罗可汗和执失思力感到了一丝侥幸。

但更严峻的考验却如期而至。

当突厥骑兵逐渐接近一百五十步时,指挥台上的观测士兵大喊:“两百步了。”

张铉面无表情地冷冷令道:“弓弩手准备射击!”

红旗挥舞,一万五千隋军弩兵早已严阵以待,人人手执角弩,后背弩箭壶,他们列队成两排,

虎贲郎将来涛大喊道:“准备射击!”

城墙上的一万弩兵上前两步拉开了距离,隋军角弩的射程在两百步左右,而有效杀伤射程在一百五十步,经过严格训练,在一次冲击中他们可以连续射两轮弩矢。

当突厥军冲进百步时,弩手将换成大盾和长矛,抵御突厥骑兵的箭矢,而对突厥军队的攻击将由营墙下面的弓兵接阵。

在突厥军奔到大营前百步内,一般弓兵可以发射三轮箭,而经过训练的弓兵可以发四轮箭,并进行三段射。

弩兵和弓兵前前后后一共可以发射十万支箭,对突厥军的威胁极大。

转眼间突厥骑兵便冲进了一百八十步内,接近了杀伤射程,一万五千弩兵刷地将角弩举高,弩矢呈三十度倾角向上。

敌军越奔越近,黄沙弥漫天地,遮天蔽日,已经完全看不见突厥军的身影,只听一阵梆子响,第一排隋军的一万支弩矢腾空而起,密集地向弥漫的黄沙中射去。

立刻第一排营墙上的弩兵装箭,第二排站在木架上的弩兵射击,一轮两排箭,一万五千支弩箭俨如织成的一张箭网,铺天盖地射向突厥骑兵。

黄尘中顿时惨叫声四起,不断有人马中箭,战马摔倒,将骑兵摔滚出去,力量强劲的弩箭贯穿了突厥人手中的木盾,射进骑兵的脸庞和胸膛,但突厥骑兵已经杀红了眼,不顾生死,策马疾冲。

这时又一阵梆子声响,隋军弓兵的长箭也跟着射出了,矢如雨注,箭若飞蝗,铺天盖地射向突厥骑兵,突厥骑兵也随即张弓搭箭还击,双方密集的箭矢几乎将天空都遮蔽了,一场残酷的锋镝噬血战就此进入高潮。

就在这时,意外却发生了,上百名突厥骑兵挥舞绳套向隋军大营的高墙奔去,但奔到七十步时,战马忽然发疯般嘶鸣起来,乱奔乱跳,马背上的骑兵措手不及,纷纷被掀下战马,战马随即调头狂奔,但奔跑不了多久,便被城头隋军乱箭射倒。

被掀下战马的骑兵也跟着奔跑,但很快便痛苦地倒下,不等他们说出真相,呼啸而来的箭矢已经将他们钉死在地上。

有几名士兵忽然明白过来,惊恐地大喊:“有蒺藜刺!地上有刺!”

但几名士兵的叫喊很快便被战场上的鼓声和喊杀声淹没了,绝大部分士兵都没有意识到藏在高墙下的杀机,后面一万五千步兵如潮水般杀来,尽管突厥士兵在密集的箭矢下一批批被射倒,但他们还是前仆后继,不顾一切地冲向城墙。

‘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八十步。。。。。’

眼看希望在即的进攻步兵忽然发出一片惨叫,他们纷纷倒地,惊恐万分地抱着脚哀嚎,这次突厥南征已经屡次遭到了蒺藜刺的重创,每个士兵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他们对蒺藜刺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强弓硬弩,士气迅速瓦解,没有踩中蒺藜刺的士兵吓得调头逃跑。

执失思力在后面督战,只见前方士兵一阵大乱,即将奔至墙边的士兵们争先恐后向后奔逃,就仿佛前方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攘他们,这让执失思力不由一怔。

这时,几名骑兵飞奔而至,大喊道:“将军,距离高墙七十步内布满了毒蒺藜,已经有上千士兵被刺中了,无法行走。”

执失思力呆住了,昨天白天还没有铁蒺藜,怎么今天就出现了,他顿时明白过来,是昨天晚上隋军部署了蒺藜阵。

旁边一名千夫长低声道:“将军,怎么办?”

执失思力心中极为失落,地上有了蒺藜刺,士兵们根本就攻不到高墙边,只能白白牺牲,况且士气已衰,这一战没有希望了,他不由长叹一声,“传令收兵!”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一万四千余名步骑士兵仿佛潮水一般地退下了,短短一刻钟的进攻突厥士兵便伤亡了近六千人,士气最高的执失部也完全丧失了斗志。

执失思力无奈,只得来到处罗可汗面前请罪,“启禀可汗,隋军布下了严密的蒺藜阵,卑职军队无法攻入敌营,特来向可汗请罪!”

此时,处罗可汗的信心已经彻底动摇了,他微微叹道:“隋营准备充分,我们再从长计议吧!”

他随即一摆手,“大军回退营地!”

突厥大军沉闷的回营战鼓敲响,一队队骑兵调转马头,无精打采的向五里外的大营而去,两天的战斗,突厥军损失了两万人马,使突厥军兵力进一步减少到七万人,战争的天平开始渐渐倒向隋军一边。

.......

就在并北的汉胡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唐朝内部也在经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场风波的根源是延安郡剿灭宋金刚之战,三万唐军在楚王李元吉和永安郡王李孝基的率领下在延安郡和宋金刚激战。

李元吉刚开始并没有把宋金刚军队放在眼中,认为宋金刚的八万大军是乌合之众,一战便可击溃,不料宋金刚故意示弱,连败三仗,诱引头脑发热的李元吉率八千军孤军深入,当李元吉率军占领肤施县之时,宋金刚立刻反头一击,全歼了李元吉的三千先锋军,八万大军随即包围了肤施县,将李元吉的五千军围困在县城内。

李孝基急率大军赶来救援,却被宋金刚围城打援,宋金刚和手下大将吕崇茂在肤施县以南三十里处夹击两万唐军,唐军大败,两万军几乎全军覆灭,李孝基身手重伤逃回了长安。

李元吉虽然趁宋金刚大军伏击唐军的机会突围成功,但五千军也只剩下不足千人逃脱。

宋金刚大军随即占领了雕阴郡、弘化郡和上郡,自称关内王,拥兵十余万,兵锋直指长安,关中为之震动,李渊急调李世民率两万军北征,李世民在洛交县击败了吕崇茂,宋金刚军队被迫退出上郡,屯重兵于延安郡,李世民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在上郡修建防御工事,和宋金刚大军对峙。

宋金刚的强势崛起使长安人心惶惶,物价随之上涨,粮价涨到了斗米三百文,黄金价格更是暴涨,黄金首饰都断了货,官价是一两黄金兑换十贯开元铜钱,但黑市价格更是涨到了一两黄金换三十贯开元钱。

由于汉胡之战和唐宋之战都在在唐朝境内进行,极大影响了唐朝的经济和民生,再加上唐军全力备战荆州,使唐朝朝廷出现了财政困难,长安和成都两大重城商业凋敝,民生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李渊对儿子李元吉兵败延安郡极为震怒,当三万唐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后,李渊当即削掉了李元吉的楚王之爵,贬为庶民,李孝基也被免去同州总管、鸿胪寺卿之职,不过李孝基因为重伤在身,便暂时没有罢黜其王爵。

这天晚上,长安东市的平凉酒楼内,长安情报署参军高瑾和往常一样,慢慢悠悠走上了酒肆三楼,酒保替他推开一扇门,“就是这里,先生请进吧!”

高瑾走进了房间,只见房间里已经坐了一名身穿儒袍的年轻文士,见高瑾进屋,年轻文士连忙起身行礼,高瑾笑着行一礼道:“让贤弟久等了。”

“哪里!哪里!我也刚到,兄长请坐!”

991。第991章 长安风波(上)

这名年轻公子叫做于唯铭,父亲是匠作监令于筠,于筠则是隋朝大将军于仲文的侄子,属于关陇贵族一系。

于唯铭只有二十岁出头,尚在太学读书,不过他聪明成熟,极得父亲的喜爱,因为他不引人注意,所以于筠便让他来见高瑾。

高瑾之所以认识于唯铭的父亲于筠,是因为于筠的前妻便是高瑾的姑姑,三十年前嫁给了于筠,那时还是隋文帝时代,杨坚为了弥合东西裂痕,曾大力促成关陇贵族和河北士族联姻,相国高熲的一个堂妹便嫁给了于筠。

只是高瑾的姑姑去世得早,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于筠又娶新妇,生了三个儿子,于唯铭便是最小了一个。

虽然于唯铭和高瑾并没有血缘关系,但说起来两人还是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于唯铭的大姐也是高瑾的表姐,本来于筠和高家的关系已经平淡如水,但高瑾告诉他,自己是齐王府参军从事,于筠便立刻认了这个妻侄,对他格外笼络。

两人寒暄几句,便坐了下来,这时,酒保给他们送来酒菜,又恭恭敬敬退下去了。

于唯铭给高瑾倒了一杯酒,歉然道:“本来是想请兄长去府中一叙,但兄长也知道最近长安风声很紧,父亲不想被人盯住,所以只好请兄长来这里小酌几杯,不过请兄长放心,这家酒肆是于家的族产,我已经安排好,不会隔墙有耳。”

高瑾点点头,“我知道,是楚王兵败的缘故。”

“其实远不止那么简单。”

于唯铭压低声音道:“永安王已经不行了,估计熬不过今夜,很多大臣都去见最后一面,我父亲也去了。”

永安郡王便是李孝基,在延安郡被宋金刚军队伏击,两万军全军覆灭,李孝基也头颅中箭,被亲兵救下,又连夜送回长安救治,高瑾只知道他伤势很重,却没想到居然不行了。

高瑾也知道唐军被宋金刚击败引发了长安官场大地震,楚王李元吉被剥夺王爵,贬为庶民,就算重伤的李孝基也被免去所有官职,只保留了爵位,不仅如此,还有二十余名官员涉嫌隐瞒宋金刚造反之事而被免职,听说还牵涉到了关陇贵族。

不过具体详情高瑾不知道,但他知道于唯铭来见自己,就是想告诉自己一些消息,高瑾便喝了一口酒,耐心地等于唯铭继续说下去。

于唯铭又叹口气道:“这次天子追查宋金刚造反一案,有人密告,宋金刚之所以迅速壮大,和独孤家族有一点关系。”

常年的情报生涯使高瑾有一种异乎寻常地职业敏感,他立刻意识到这里面有内情,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于唯铭当然知道高瑾的真实身份,也知道父亲为什么笼络高瑾,其实就是想借助高瑾给于家安排一条后路,所以父亲才会把一些绝密之事告诉告诉高瑾。

于唯铭低声道:“此事事关重大,兄长切不可一听笑之。”

“我明白,贤弟尽管直言。”

于唯铭又起身到门外看了看,这才反锁上门,走回位子压低声音道:“前天有人向天子告密,宋金刚之所以能迅速壮大,是因为独孤家族秘密资助了他十万石粮食和一万套兵甲以及五十万贯钱,是独孤家族藏在两座上郡庄园内的物质,全部给了宋金刚,天子为此责问独孤顺,独孤顺承认了庄园内藏有大量钱粮物质,却坚决否认是他资助,而是被宋金刚的军队抢掠,这件事在朝廷高层已掀起轩然大波,不过消息已被严密封锁,连我父亲也没有资格得知,是昨晚窦尚书来拜访父亲,我父亲才知道这件事。”

高瑾心中十分震惊,要知道关陇贵族是李氏江山的根基,如果真是独孤家族秘密资助宋金刚,那就是李氏江山的根基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面一定有更深的隐情。

想到这,高瑾又问道:“独孤家族为什么会资助宋金刚?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

“父亲告诉我,从表面上看是相国之争,但如果看得更深一点,是天子和关陇贵族之间的权力之争,这是父亲告诉我的原话,具体我也不太理解。”

高瑾点点头,这里面确实很复杂,不过独孤家族资助宋金刚倒是一个很重要的情报,他需要立刻向中都汇报,高瑾又笑问道:“上次我烦请姑父帮忙的那件事,有没有眉目?”

长安情报署一直考虑在皇城附近开一座大酒肆,他们看中了务本坊的一家酒肆,叫做青云酒肆,占地大,环境优雅,主要做朝廷官员的生意,非常有利于收集情报,情报署便想高价买下这家酒肆,但这家酒肆背景和窦家有关系,对方怎么也不肯卖,高瑾便想请于筠帮忙。

于唯铭笑道:“那家青云酒肆就是窦家开设,是窦家的重要资产,窦家当然不肯轻易出售,不过昨天父亲和窦尚书谈过了,用我们蓝田县的一座庄园和他交换,那座庄园正好位于窦家的两座庄园之间,窦家恳请我们出售多年了,父亲一直不肯,昨晚就达成交换,过两天就办手续,那座青云酒肆就是于家的产业了,我们可以租给兄长经营,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