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6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短十天后,唐朝除了太原一座孤城外,并州全境都已归属了周朝,并州的形势转变得如此之快,仅仅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而这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雪席卷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整个北方的天空变成了灰蒙蒙一片。

初冬的长安城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寒风裹夹着暴雪肆虐了三天三夜,当这场暴雪转弱为小雪后,长安已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

此时距离新年已不到一个月了,新年的气氛开始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

天降大雪,东去的道路也随之阻塞,货物运输受阻,消息传递也同样被阻挡,并州发生的剧烈变化并没有传到长安民间,在朝廷可以封锁消息的前提下,长安绝大部分军民都不知道并州已易主,相反,李世民在延安郡攻克高奴县,活捉宋金刚的消息却令长安民众为之振奋,使即将到来的新年平添了几分喜气。

延安郡的战役持续了四个月时间,四个月中的战斗并不多,一共只有三场,但三场战役都规模巨大,第一次战役发生在延安郡南部的因城县,八月初,李世民以三万军大败宋金刚的八万大军。

宋金刚被迫向高奴县撤退,并在高奴县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一举翻盘,但李世民没有给他机会,他和屈突通各率三万军队左右夹击宋金刚的大营,宋金刚军队再次惨败,被杀被俘者不计其数,宋金刚率三万后军逃回高奴县闭门不战。

第三次战役便是围城之战,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足足持续了三个月,直到十天前,宋金刚军中长史杨伏念和其子杨焦献南门投降了唐军,李世民率数万唐军杀入城中,高奴县被攻破,宋金刚也被其侍卫绑缚献给了唐军。

目前延安郡已被完全收复,只剩下宋金刚的手下大将吕崇茂率八千军还在雕阴郡南部的绥德县一带顽抗,就在这时,李世民接到朝廷急信,他才知道并州出使,他令大将盛彦师率军一万五千人继续围剿宋金刚残部,他则率大军返回了长安。

宋金刚最终在四天前被李渊下令斩首于西市,四天前西市的人山人海的情景令很多长安人至今难以忘记,当宋金刚人头被砍掉的瞬间,西市万众欢腾,这就是李渊想要的效果,用延安郡的胜利来掩盖并州的失利。

纸终究包不住火,尽管大雪封路封锁了消息,但还是有一些大商家通过自己的信鸽得到了并州的消息,并州失守的消息已经在一些小圈子里开始秘密传播。

东宫暖阁内,李建成正和魏征围坐在火盆旁低声商议着目前的局势,李建成昨天才从汉中郡赶回长安,他原本两年之内不准回京,不过并州日益深重的危机迫切需要李建成也参与商议应对之策,李渊不得不做出让步,准许李建成进京探母为借口,让李建成回京一个月。

“大家都说这次张铉部署的并州战役非常突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便发动了,而且速战速决,只用十四天就占领了除了太原城外的整个并州,和以前的战役大大不同,其实我觉得情况并不是这么回事。”

魏征没有跟随李建成离京,而是一直呆在长安,不断给李建成送去最新的长安消息,为李建成及时了解京城情况帮助极大。

李建成问道:“那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韦云起出使长安,就已经告诉我们,他们下一步目标就是并州,可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派裴寂率领两万军去了太原,就算是应对措施了,可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李建成沉默片刻道:“父皇并不是不重视,而是我们没有实力再保住并州了。”

李建成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良久,他长长叹息一声,“父皇一点也没有吸取荆州惨败的教训,还是让李氏宗族掌管军权,这次并州的失败便淋漓尽致表现出现,德良族叔在太原阵亡,神通二叔在河东兵败,都是摆在他们对时局的判断失误上,如果德良族叔能重用谢映登,以谢映登的性格也不至于投降周军,至于神通二叔,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了河东兵败。”

“殿下此话怎讲?”魏征不解地问道。

“父皇让神通二叔主管关中以东的防御,包括河东郡,这种情况下,他应该把防御线推到河东郡一线,至少应该在河东城布防两万重军,但他却把军队囤积在关中,他年轻时就是这样,任何东西都要放在自己身边,他才觉得属于自己,东西放远一点,他就不安心了,总觉得会被别人夺走,现在他部署军队也是一样,军队要留在自己身边,河东郡就不肯多放军队,导致他们救援河东城不及时,被周军抢先拦截在河东城外,兵力人数不及对方,战斗力也弱于对方,指挥应变能力也比对方逊一筹,他不失败才是怪事。”

说到这,李建成十分心痛地道:“父皇重用叔良族叔,结果第一次东征叔良阵亡,重用孝基,结果孝基死在上郡,重用德良,德良死在太原,重用神符和神通,虽然侥幸未死,可一个丢了荆州,一个丢了晋南,重用四弟,结果得罪了关陇贵族,他若再不改任人唯亲的做法,我们整个大唐就会彻底毁在这上面。”

魏征默然,这种皇室家务就不是他能过问了,过了一会儿,他沉声问道:“殿下觉得现在太原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李建成果断地摇了摇头,“死守太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夺回并州,张铉至少换还可以调动三十万军队赴并州作战,我们凑齐关中十万军队去迎战,而河套的李靖军队大举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挡?只怕到时候并州没有夺回,关陇便已丢得干干净净了。”

“殿下所言极是,但殿下觉得用什么策略才能撤出大原之军呢?”

不等李建成开口,门外有侍卫禀报道:“启禀殿下,圣上派人宣召殿下速去武德殿议事!”

.......

李建成在回来的第二天便参加了武德殿议事,议事的主题依然是并州局势,不过这已经是重臣们第三次商议并州局势了。

在前两次的商议中,重臣们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集举国之力反攻并州,以李神通和楚王李元吉为首坚持不放弃并州,李神通虽然兵败河东城,但天子李渊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令李神通极为羞愧,所以在商议并州局势之时,他便极力主张反攻并州,他的主张得到了李元吉的极力支持,也得到了窦琎、唐俭、豆卢宽等相国的支持。

另一派则是反对进攻并州,主要以秦王李世民、陈叔达、刘文静等重臣为首,他们认为并州大势已去,应该承认并接受失败,两派都各执道理,互不让步,连续两次武德殿议事都没有出结果,今天李渊又召开了第三次议事,希望这一次众人能达成一致。

大殿内一片寂静,李渊在龙榻上坐下,他看了众人一眼,目光最后落在了太子李建成身上,他温和地对李建成道:“皇儿今天才参加议事,前两次议事的情况皇儿了解了吗?”

李建成起身行礼道:“回禀父皇,前两次议事情况,儿臣已经听陈相国和刘相国介绍过了。”

李渊点点头,“既然皇儿已经了解情况,那么朕很想知道皇儿对并州局势是什么态度?”

1141。第1141章 紧急求和(下)

李建成不慌不忙道:“儿臣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神通皇叔,请父皇恩准。”

李渊看了一眼李神通,便点点头:“准!”

李建成对李神通微微笑道:“皇叔极力主张反攻并州,能否给小侄谈一谈具体反攻之策,或许皇叔之前已经说过,但小侄正好不在,烦请皇叔再复述一次。”

李神通摸不透李建成的心思,既然天子已经准许,他便不得不说:“反攻当然还是应从河东郡着手,河东郡和弘农郡一样,都是关中的缓冲区,夺回河东郡有利于减轻关中的军事压力。”

“那军队呢?”

李建成继续追问道:“皇叔认为应该出多少军队,动用哪里的军队?”

李神通被问得有点尴尬,干笑一声道:“现在我们只是在谈大略,这种出兵的具体细节,需要制定完善的方案后再进行讨论,现在太子让我说,我一时还不好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李元吉慢慢走出来,面色阴冷道:“皇兄无非是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能力攻下河东郡,但我要告诉皇兄,目前我们关中有十五万大军,足以夺回河东郡。”

“十五万?”

李建成不解地问道:“这个人数怎么出来的,我确实不太明白,皇叔在河东郡损失两万军队后,关中哪里还有十五万?”

李神通的脸色霎时间胀得通红,十分不满地盯了李建成一眼,李元吉依旧用冰冷的语气道:“全歼宋金刚后,我们得了九万降卒,挑选精锐,去其糟粕,至少可以得六万人,加上原本的六万唐军,这就十二万了,加上关中原有的三万人,这不就十五万了吗?其中还不包括两万御林军,皇兄为什么觉得我们就夺不回河东郡呢?”

“可关中的三万军队已经在河东郡损失了两万军队,哪里还有三万人?另外,宋金刚的残兵未灭,盛彦师将军率一万五千人在延安郡继续剿匪,皇弟不会把他们扣除在外吧!”

李神通的脸上实在挂不住,接口道:“太子殿下或许还不知道,我们在关中又征召了三万军队,所以。。。。。。。”

李建成当然知道,他叹口气对父皇行礼道:“父皇,宋金刚的十余万大军都是强征延安郡、上郡和弘化郡的民夫,这两年导致三郡土地荒芜,粮食锐减,民不聊生,我们既然剿灭了宋金刚,就应该将这些士兵遣返回乡,扶助畜力和种子,尽快恢复民生,而不是又将他们编入唐军,我们应该避免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将战俘编入唐军就是李渊的决定,现在李建成提出了质疑和反对,李渊也着实感到一丝尴尬,半晌才道:“皇儿的想法朕能理解,只是现在正是用兵之时,我们兵源匮乏,用降卒也是不错的办法,以后再加倍补偿三郡就是了,这件事已有定论,皇儿就不用再计较了,还是说说并州之策吧!”

李建成看了一眼陈叔达,陈叔达暗暗向他摇摇头,暗示他不要再提这件事,李建成无奈,只得又将话题转回来,“父皇,儿臣认为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事实上,当周军夺取并北三郡后,就已经成为居高临下之势,加上上党郡和长平郡被占领多年,以这两郡为跳板,夺取晋南易如反掌,所以他们这次才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并州,如果我们再用倾国之力反攻并州,那陇右和关内怎么办?李靖在河套虎视眈眈,他长驱南下,我们就是两线作战了,父皇觉得我们能承受得住吗?如果承受不住,后果又是什么?”

武德殿内鸦雀无声,包括李神通也无言以对,李建成的一番话说到了要害之上,在大周帝国军队强大压力之下,他们根本就无力收复并州,这是铁的事实,以前没有人敢说,今天李建成却开诚布公地说了出来。

“那皇兄认为太原该怎么办?”李元吉忿忿不平问道。

“很简单,和中都谈判,让出太原,我们的军队撤离太原,从离石郡过黄河到延安郡。”

“父皇,我赞成皇兄的方案!”

李世民从队列中走出来,躬身行一礼道:“父皇,皇兄的话虽然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事实如此,我们的实力不可能再收复并州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撤回太原的军队,只要军队还在,我们就有翻本的机会,军队要远比土地和城池重要,之前我就说过,不能因小失大,为了收复并州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后连太原军队也全军覆灭。”

太子李建成的加入无疑使反对收复并州派占据了上风,陈叔达和刘文静先后表态,都表示支持太子的建议,和中都展开谈判,让出太原换取军队撤离。

这时,李元吉见众人纷纷表态支持长兄,而原本支持自己的窦琎等人都沉默了,他心中着实不甘,又道:“可现在大雪封路,我们的军队根本无法通过吕梁谷道,至少还有两个月才能人马通行,所谓谈判能确保这两个月的安全吗?”

李建成淡淡道:“我们军队可以全身而退,周军也能不伤一兵一卒夺取太原,各取所需,为什么他们会不干?”

“可如果他们占领了太原,却不肯放过我们,趁机将我们全歼,那时又该怎么办?”李元吉不依不饶地问道。

“如果皇弟一定要这样认为,那我也无话可说,谈或不谈,由父皇来决定吧!”

李渊当然不想放弃并州,但他也不至于像四子元吉那样头脑简单,他知道长子说得没错,他们没有实力收回并州了,尽管他心中也同样不甘,可也只能面对现实。

李渊缓缓道:“朕同意太子的方案,速发鹰信给长驻中都的封爱卿,令他全权去和中都朝廷协议。”

。。。。。。。

众臣散去,李渊回到了御书房,失去龙兴之地的打击使他心情着实郁闷,但他更多却是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这是失去荆州和河套等地都没有过的感觉,现在他却有一种即将大难临头的不安。

李渊坐在御案前怔怔发呆,脑海里一片空白,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淮安郡王求见。”

淮安郡王就是李神通,他前来求见,必然还是为并州之事,李渊便点点头,“宣他进来吧!”

片刻,李神通匆匆走了进来,虽然在武德殿内最终决定采用太子李建成的方案,但李神通并不甘心,他知道这个决定并非天子本意,只要天子不满意,那自己就还有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在御书房里。

李神通深深行一礼,“参见陛下!”

“郡王有什么事吗?”李渊不露声色问道。

“陛下,微臣还想再建议一下并州之事。”

“并州之事已经定了,现在恐怕不好再更改了。”

“陛下,微臣并不是要更改并州的决议,而是想补充完善一下。”

李渊坐直了腰,注视着李神通道:“说说看,怎么完善?”

“微臣是想说河东郡,陛下,并州别的地方都可以失去,唯独河东郡不能丢,否则,关中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李渊目光立刻变得有些不满,既然他也知道河东郡不能丢,但为什么就不能守住呢?

不满归不满,李渊也当然明白河东郡的战略意义,或许对周朝不重要,但对于唐朝,它就仿佛是战士身上的盔甲,失去了这件盔甲,敌军的兵锋就直压关中,对长安的威胁远远超过了灵武郡失守。

李渊沉思片刻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陛下,或许我们确实没有实力收复并州,但微臣觉得河东郡可以收复,我们可以先集结兵力在蒲津关,等开春后便可集中兵力进攻河东城,只要拿下河东郡,河东郡就基本上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

李渊负手来回踱步,夺回太原已经不可能,死守太原也不可能,那么太原的军队就需要平安撤出,同时,河东郡他也想收回,或许李神通的方案不错,即使他们不能收复并州,但至少也要夺回河东郡。

李神通看出天子动心了,又继续低声道:“陛下,天降大雪,我们军队不可能立刻退出太原,至少要等一两个月,可以和对方达成退军协议,然后抓紧时间加强太原防御,待周军全力攻打太原之时,便是我们出兵反攻河东之时。”

李渊当然不想丢掉他的龙兴之地,李神通确实说动了他,李渊微微叹了口气,“就怕裴寂守不住太原。”

“陛下,微臣推荐屈突通将军去太原替代裴相国,虽然大雪封锁了吕梁谷道,但如果骑乘骆驼的话,还可以穿过吕梁山口。”

李渊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急令道:“继续说下去!”

李神通已经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