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寿摆摆手笑道:“不用解释,我王寿看好周王朝太原人皆知,我的四个儿子都在周朝,我压根就没有想过把儿子送去长安,押唐朝的宝,最后只会害了儿子。”

王寿这句话如一根针戳在王君廓心中,他一时沉默不语,王寿又缓缓道:“君廓或许还不知道,李神符已经撤出巴蜀,退到汉中了。”

王君廓浑身一震,惊讶地望着王寿,“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是我兄弟王善写信告诉我,我今天上午才知道。”

王君廓心中顿时乱了起来,巨大的震惊使他一时顾不上去追究王寿和王善是怎么进行暗中联系,其实他也知道徐世绩率十万大军攻入巴蜀之事,他也知道李神符这种无用之人是守不住巴蜀,巴蜀迟早会丢掉,可当巴蜀失守的消息真的传来之时,他还是被震惊到了,巴蜀丢失对唐朝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

“如果让君廓守巴蜀,只有两万五千军队,君廓能守得住吗?”王寿笑问道。

王君廓半晌才从震惊中平静下来,他想了想道:“两万五千军队确实不多,如果是我守巴蜀,我会将所有军队戍守在三峡道和清江道的险关要隘上,本来失去了夷陵郡,就应该立刻在三峡道上修筑险关,加强水上拦截,宁可断了航运也不能给敌军战船可乘之机,其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分散兵力,偏偏李神符却把最后一点点兵力都分散掉了,我真不懂只派五千人守巴县和成都又有什么意义?”

“君廓说得很好,我也相信君廓的才能要远远强过李神符之流,但为什么唐朝天子宁可用李神符这种平庸之人,却不肯用君廓这种有真才实学的大将?”

王君廓苦笑一声,“当今天子只相信宗室,我不是,太子殿下也曾经指出这是唐朝屡战不胜的根源之一,相信太子登基后,他一定任人唯才,而不再任人唯亲。”

王寿摇了摇头,“或许太子会好一点,但我要提醒君廓,不要对太子抱的希望太大。”

王君廓愕然,“这是为什么?”

王寿从身旁箱子里取出一封信,递给王君廓,“这是太子建成一个月前写给我信,你看看就明白了。”

王君廓接过信,他不敢细看,只是略略看了一遍,但他越看越困惑,李建成在信中说了很多堪用的大将,诸如王伯当、刘甚农、张年、赵无病等等。这些都是当初和跟随李建成离开瓦岗的大将,没有提到谢映登,是因为谢映登已经投降了周军,可为什么没有提到自己?

“君廓想过吗?为什么太子殿下在信中没有提到君廓?”

王君廓摇摇头,“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提到我,难道我不是他的人?”

王寿淡淡道:“或许君廓自己没有感觉,但我们都认为已经君廓背叛了太子,投靠了秦王殿下,太子殿下也是这样认为。”

“什么!”

王君廓腾地站起身,惊怒交集道:“我哪里背叛太子了?我是被秦王调去上郡作战,又被秦王推荐到太原跟随屈突通,我根本身不由己,怎么能把‘背叛’两个字安在我头上?”

王寿同情地看着他,摇了摇头道:“听说当年君廓就是不懂得让翟弘一刀才一直在瓦岗军不得志,今天又出现这个局面,只能说君廓真不懂官场,当初秦王也是调王伯当去上郡,王伯当说自己有病在身,怎么也不肯去,谢映登也是一样,秦王也写信让他去上郡,他问我要不要去,我说你若去了,太子就不会再用你了,君廓真的不懂秦王为什么要调你去上郡吗?”

王君廓心中乱成一团,他呆呆地望王寿,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王寿叹了口气道:“秦王和太子之间的暗斗已经很久了,他调君廓去上郡并不是看中了君廓的才华,而是他在挖掉太子殿下在军中的根基,若他是欣赏你的才华,那为什么不给你官复原职,难道一个将军之职对他这个堂堂的秦王很难吗?

他挖走你,却又不信任你,而太子殿下也认为你背叛了他,你最终将一无所有,我的儿子也是一样,我把四个儿子都送去周朝,一个也不去唐朝,这就是站队,在王朝交替的关键之时,走错一步就毁了孩子的前途。”

“那我该怎么办?”王君廓颓然坐下,他心中快要绝望了。

王寿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了,他示意王君廓平静下来,这才语重心长对他道:“你得罪了太子殿下,又未能取信于秦王殿下,只能说你在唐朝的前途已经完了,但并不是说你在别处就没有机会了。”

王君廓默默点头,他明白王寿的意思,是劝自己投降周朝,其实当谢映登投降周朝的消息传来后,他也曾动过心,只是他没有勇气走出这一步。

王寿又缓缓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我很清楚你的处境,你在唐朝得不到重用,是因为你曾落草太行山为寇,唐朝天子不喜欢这样的人,但在周朝你就不会遇到这样的歧视,我说三个人,一个是长安情报署头子吕平,跟随杜伏威的乱贼,现在他已升职为虎贲郎将,还有一个单雄信,现在是东郡太守,他被歧视了吗?再有一人你更熟悉,雄阔海,还记得此人吗?”

王君廓点点头,“我和他争夺地盘打过不止一次。”

“他抓住卢明月献给张铉,现在也升为虎贲郎将,当初在打突厥时,张铉是多么欣赏你,不止一次暗示你留在北隋,如果你当时答应了,我相信你现在应该是周王朝的将军,而不是一个小小唐朝中郎将。”

王寿的话句句诛心,王君廓慨然长叹,“当年我也是不想背叛太子殿下啊!我的忠诚却换来今天这个下场,我王君廓已经寒心了。”

“现在是你最后一次机会,君廓愿意抓住它吗?”

王君廓叹口气道:“我心里很乱,家主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再考虑一下。”

王寿点点头,“我给时间考虑,不过让我再说最后一句,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不肯接受你为王氏族人了吧?因为你是唐将,我不想站错队,可如果你愿意效忠大周,那么我答应把你父亲和祖父的灵位放在王氏宗祠的正堂。”

王君廓心神剧震,正堂可是王氏嫡系的灵位才有资格摆放,这个条件简直让他无法抗拒,他努力平静一下内心的激动,缓缓道:“明天晚上之前,我一定会给家主一个明确答复。”

1184。第1184章 天下大战(四十)

王元济没有辜负家主的期望,当天晚上,唐朝发生的三件大事便在军营内开始迅速传播,周军已完全占领了河西,唐军从巴蜀彻底撤出,关中发生了关陇贵族的叛乱,两万大军正在进攻长安,这些消息匪夷所思,但又是那么真实,令人心思混乱。

夜幕刚降临时,这些消息还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可到熄灯睡觉时,军营内每间营房内都在谈论这些消息了,数万士兵都无法入睡,都在讨论这些消息的真实性和将来的严重后果,如果说次日天亮后,居然还有士兵不知道这三件事,那么只能说这个士兵实在蠢得不可救药了。

王君廓也同样心烦意乱,难以入睡,独自一人在军营内漫无目标地走着,虽然他答应王寿明天天黑前给一个正式答复,但实际上他在离开王寿府宅时就已经做出决定,他要让父亲和祖父的灵位摆放在王氏宗祠的正堂上,这是他们三代人的梦想,是他父亲和祖父一辈子的心愿。

王君廓思想比较单纯,不懂官场黑暗,也不会为人处世,更不懂人情世故,今天如果没有王寿给他看的那封信,给他说的那些话令他幡然醒悟,他就算死也不会明白秦王殿下为什么会招揽自己,也不会知道自己在太子心中已成了背主之人,而现在他明白了,他不过是秦王和太子夺嫡中的牺牲品罢了。

想到自己的忠心耿耿,甚至拒绝了张铉的拉拢,却换来这样一个下场,着实让王君廓寒透了心,虽然屈突通待他不错,很信任他,令他心怀感激,但这种将帅间的感恩已经无法弥补他所遭受到的巨大伤害。

当他走过东南大营时,他却意外地发现士兵们都没有睡,都在谈论着什么事,情绪十分激动,他一连走过十几间营房,几乎每间营房都在谈论事情,他心中有点奇怪,便回头对跟随自己的两名亲兵道:“你们去听听,他们都在说什么事?”

两名亲兵对望一眼,吞吞吐吐道:“将军,不用去听,我们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你们也知道!”

王君廓大为惊讶,连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将军,有消息说周军已经攻占了河西和巴蜀,唐军皆全军覆灭。”

另一名亲兵也道:“还有消息说,关陇贵族在关中发生叛乱,唐军已经退出河东郡去长安平乱,我们太原已成了并州孤城。”

王君廓倒吸一口冷气,这种重要的消息怎么会传出来,他急问道:“消息从哪里传来的?”

“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整个军队都在说。”

“我们军营也在说吗?”

“当然都在传,否则我们怎么会知道。”

屈突通实行一帅四将制,也就是主帅屈突通统帅中央大营,然后四名副将,分别统领西北大营、东北大营、西南大营和东南大营,王君廓是西北大营主将。

现在西北大营和东南大营都知道这几个消息了,那么东北和西南两座大营也必然已知晓。

王君廓感觉事态有点严重了,尽管他已经决定投降周军,而本身具有的责任感让他觉得自己应该立刻报告主帅,正好前面便是东南大营主将潘唯胜的营房,他连忙走上前问门口的亲兵道:“潘将军在吗?”

“启禀王将军,大帅派人来请,潘将军刚刚去帅帐了。”

估计屈突通也在派人找自己了,王君廓连忙转身向中央大营而去,走出一百余步,迎面跑来一名屈突通的亲兵,他单膝跪下行一礼,举令箭道:“启禀王将军,大帅有紧急事情召见,请王将军立刻去帅帐。”

“我知道了,这就去!”

王君廓快步向帅帐走去,刚走到帅帐门口,发现帅帐四周竟然聚集了上百名将领,都在窃窃私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王君廓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暗暗骂自己反应迟钝,他似乎已经成了整个军营中最后才得知消息的人,王君廓虽然军职不高,只是中郎将,但他在军中的威望却比较高,众将纷纷给他让开一条路,王君廓快步走进了大帐。

帅帐内灯火通明,主帅屈突通满脸怒色,四周站着十几名大将,他低头不语,王君廓一进帐便感受到了大帐内紧张的气氛。

“简直荒唐!”

屈突通怒气冲冲道:“巴蜀的消息从哪里来的?连我这个主帅都不知道,整个军营都传遍了,这种大事,难道朝廷会不通报我?这种动摇军心的谣言你们居然也相信,不去追查谣言源头,不去安抚士兵,反而跑来向我询问,这就是一个唐朝大将的觉悟吗?”

屈突通很少有发怒之时,可一旦他发怒,那就是声色俱厉,令大将们心中害怕,不过今晚似乎有点不一样,这时,东南大营主将潘唯胜鼓足勇气问道:“大帅只否认巴蜀的传闻,那是不是另外两个消息都是真的?”

“另外两个消息我也不能确定!”

屈突通明显有点犹豫了,因为他知道这两个消息是真的,他前两天接到了朝廷发来的鹰信,知道关陇贵族的私军造反,打着‘清君侧、诛奸王’的旗号进军长安,秦王被迫从河东郡撤军,去镇压关中内乱,朝廷要求他坚守太原城,哪怕守一年也要坚守到底。

河西的消息是他猜到的,鹰信中说周军主力从武威郡杀出,使陇右压力加大,希望太原能尽可能多地牵制周军军队,屈突通便立刻明白了,只有周军彻底占领了河西,周军主力才会从武威郡杀出来。

大帐内还是一片寂静,将领都不傻,朝廷没有消息,不等于巴蜀能守得住,大家都知道十余万周军水陆并进巴蜀,巴蜀怎么可能守得住?

大家都知道屈突通从不说谎,他不否认另外两个消息,那一定是真的了。

这时,王君廓走上前道:“最好明天上午全军集结一下,大帅当众给士兵们辟谣,这种消息十有八九是周军在城中的暗探传播出来,如果不及时辟谣,还会有更多不利的消息传播,这会严重影响军心稳定。”

其实王君廓心里明白,这一定是王家在军中传播,王家在军中有不少门生子弟,要传播这个消息太方便了,他担心屈突通追查到王家的头上,所以先一步把消息源头推给周军暗探。

王君廓的方案非常有建设性,也是解决这次谣言危机的唯一办法,同时也很符合屈突通果断的性格,他也认为,只有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才抑制危机的蔓延。

屈突通脸色怒气稍霁,问众人道:“大家还有别的方案吗?”

所有人都不吭声,尽管大部分人都希望主帅说明真相,但他们也知道,如果那样做了会严重瓦解军心,大帅绝不会容许。

屈突通见众人都没有发言,便道:“让外面的大将都回去休息,明天一早,我自会向全军说明情况,再不回去,我以军法论处!”

众人纷纷离开大帐,屈突通向王君廓摆摆手道:“王将军留一下!”

不多时,大帐内只剩下屈突通和王君廓两人,帐外大将也各自回军营了,既然大帅答应明早给一个说法,他们也不用急这一时。

屈突通凝视着地图半晌,沉声道:“君廓,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君廓不屑地哼了一声道:“以我对李神符的了解,他若能守住巴蜀,我‘王君廓’三个字就倒过来写!”

屈突通也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当初我将江夏打造得固若金汤,修建了那么多防御工事,他一去江夏便全部废除了,我就知道此人是天生的妥协派,偏偏圣上还那么信任他,让他守巴蜀,自毁藩篱啊!”

“大帅,恕卑职说句不恭的话,如果三个消息都是真的,那么唐朝便大势已去,我们该怎么办?”

屈突通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现在这个局势,其实大家都一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那大帅觉得太原能守得住吗?”王君廓继续试探道。

屈突通还是摇了摇头,“守得住也好,守不住也好,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尽力守城,如果实在守不住,那我也对得起天子和秦王殿下的嘱托了。”

说到这里,屈突通摆了摆手,“我们以后再说这个,我留你下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明天上午我该怎么对将士们交代?”

王君廓沉吟一下道:“大帅是不会说谎之人,这件事其实也不用说谎,大帅只要告诉将士们,朝廷没有任何消息,同时咬定这件事是周军编造的谣言,企图动摇军心,凭大帅的威望,流言危机基本上就可以平息了。”

“可这样还是会影响士气,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士兵们的担忧。”

王君廓冷冷道:“三件事其实都是真的,唐朝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危机,不可能不影响军心,事到如今,大帅还指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吗?”

屈突通万般无奈,只得叹息道:“好吧!明天就照你的建议给大家解释,我们也只能做到这点了。”

。。。。。。。。

王君廓告辞离开了大帐,快步向自己军营走去,这一次他的步伐走得格外坚定,屈突通‘尽力守城’的表态使王君廓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一定要抓住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1185。第1185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

随着河西被李靖大军夺取,徐世绩也完全攻占了巴蜀,三大任务已完成两项,太原收网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徐世绩夺取巴蜀的的飞鹰战报转到中都后,张铉当即决定御驾亲征,他秘密从井陉、滏口陉和白陉四路向并州增兵十万大军,并集结于太原。

数日后,张铉亲率十万大军抵达了太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