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雪-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赵光义总行了吧?结果还不是!

宋庭禁军是乌合之众,可他们还有强悍的西军啊,据说近些年西军里面出了一位超级猛将,名唤林冲,一个人就敢带着三百人横行在夏国大军中,杀得血流成河,自己还得以保全,要是那支军队过来了,方腊,你真的以为我们的军队就不是乌合之众,能比夏军更加强悍?

方腊,绝非能成大事之人,自己当初是看走了眼了,可是,一听宋皇废除了花石纲,正准备退隐山林避祸的时候,方腊称帝了,给自己封了一个大大的官儿,石宝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江南大地,说不定宋庭也该知道了,方腊麾下第一能征善战之将,就是他石宝,如今,上了贼船,想下也下不了,宋庭大军来战,自己必然是首当其冲,想要避祸,又从何说起呢?

话说回来,自己死掉也就算了,可是自己那年仅三岁的儿子和美丽的娇妻,还有家中老父老母,该如何是好?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不能保证家人的安全,自己实在是失败到了极点,当初自己和家人说起要造反的时候,家人很冷静,没有反对自己,而现在,自己又有什么脸面和他们说,不想继续造反,想做顺民呢?

没有退路了,只能拼死一战,保全方腊,就算不能战胜宋庭,只要方腊不死,自己就是安全的,方腊要是完了,失去顾忌的宋庭必将大开杀戒,那个时候他们的怒火,自己一家人是绝对承担不起的,也没有那个心理准备去承担。

这却如何是好呢?

石宝深深叹息一声,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还能怎么办呢?

没过多久,方腊的命令就下来了,出乎石宝的预料,方腊没有亲自前去,也没有派自己率军前进,进击宋庭,而是派出了方七佛这个二流角色率兵八万支援围攻润州的郑清郑魔王,本部着名的大将一个都没有动,包括他石宝在内,各自有各自攻略州府的任务,各自带着本部军马就要出发攻略土地,似乎并不去打理睬那个宋军统帅的挑衅。

方腊打的是什么主意?

石宝自己也有些不明白了,不过转念一想,石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方腊是想这样做,一举把宋军全歼在润州,然后乘机北伐!这样啊……或许,还有几分胜算也说不定,方腊不是立业之主,但是征战沙场,或许还有两把刷子,只要把宋庭的这只军队给吃掉,必然可以获得大量江南领土,这样,或许还可以争取时间。

方腊不是什么立业之人,但是他的二儿子,却是个不错的孩子,石宝看得出来,那个孩子眼中的东西,和当初刚刚起事的时候的方腊,是一模一样的,而现在,方腊失去的那个东西,这个孩子却全盘继承了,只有这个孩子,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等稳定了局面,就稍微施展一些小小计谋,让这个孩子继承方腊就可以了。

至于方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一字并肩王?呵呵呵,功高震主之辈,可有好下场?不是每个人都是郭子仪!我石宝自认不是郭子仪,你方腊也不是唐肃宗,既然你不把我当做郭子仪,却要我去做郭子仪的事情,那么结果,和你的想法,还用得着我去猜测吗?

我不是太聪明,可你也不是太聪明,别在明白人面前玩弄小聪明,方腊,你的小心思,我猜的透!飞鸟还没有尽,就要把良弓藏起来了?狡兔还没有死,就要把走狗烹杀了?你不觉得你的步伐迈得有些大,有些远吗?方腊!

你的确有一点比宋皇好,不安排监军,把军队完全交给了统兵大将,呵呵呵,这样的确利于作战啊!宋廷之所以屡战屡败,多亏了他们对武将的不信任,可是,方腊,你别忘了,宋庭的开国之主赵匡胤,他本身就是个武将出身啊!

武将自然最懂武将!他为什么这样做!方腊!你不明白吗?!!!

七十八火器,对付骑兵的方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岳翻总是不介意以最恶毒的心思去揣测每一个人的心理,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他深刻的明白,这个世界,是以负能量为主,正能量为辅的世界,要想在这个世界生存,必须要不惜以最恶毒的心思去揣测绝大多数人,因为你和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非亲非故的。

而岳翻觉得自己目前还是很幸运的,因为自己身处于一群自己可以信任的人的军队里面,有张英,有林冲,有岳飞,还有那个自来熟,一见面就拉着岳翻讨教青玉案的张叔夜。

张叔夜倒是给了岳翻不一样的感受,原本以为他是一个很有胆略的文官,文官中的武将,不过现在发现,他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型的文官,他热爱文学艺术,也热爱治理民众的技术,更热爱兵法,常年手不释卷——《孙子兵法》、《韩非子》是他最不愿意放弃的两本书。

这个大宋朝的时代,兵书和法家书籍可是不被儒家文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据说宋神宗曾经就《韩非子》向一个文官讨教,这个文官立刻就变了脸色,似乎非常不爽,不愿意皇帝看这些法家书籍,认为皇帝只要读圣贤书就好了,而张叔夜作为一个很有名望的文人,居然会喜欢这些书籍,还真让岳翻觉得特别。

张叔夜倒是觉得岳翻小小年纪文武双全,文能写出一笔好字,写得一手好词,武能绞杀叛逆,恢复朗朗乾坤,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在大军行进的间隙,张叔夜整天拉着岳翻讨论诗词歌赋还有经义,甚至还包括书法和绘画技巧,然后岳翻才得知,他的那一副《蓦然回首图》被徽宗皇帝收藏了,然后岳翻的作品顿时身价翻天。

在岳翻不经意之间,自己似乎已经坐拥金山银山了,难怪岳翻觉得在出发之前,岳家庄子上似乎多了不少陌生人,眼神还怪怪的,为此,岳翻还特意嘱咐宋江注意这些人,严防死守,千万不要被这些人重演风雪之夜的悲剧。

敢情他们是想来像自己购买字画的?

岳翻还听说自己的仿颜真卿书体被徽宗皇帝大加赞赏,觉得这笔字体非常雄浑有劲,一看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才能写出的字,很有颜真卿的风范,岳体字也就被传扬开来,岳翻记得自己之前有意无意放出去的字画作品只有七幅,现在七幅都有了主人,三幅落入徽宗皇帝之手,四幅落入当朝大臣之手,然后又有两个大臣为了讨好徽宗皇帝而把自己的字画献给了徽宗皇帝。

有价无市,这就是岳翻的字画在开封府的现状,徽宗皇帝为了获得岳翻的字画甚至不惜以官职交换,于是才有两个大臣献上岳翻字画的举动,而民间更是如此,对岳翻的字画追求到了一个程度。

岳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字画居然如此牛逼,居然如此抢手,虽然知道这是因为徽宗皇帝个人的喜好和皇帝的权力所导致,皇帝喜欢什么,就会有人追求什么,花石纲就是这样来的,岳翻并不反对徽宗皇帝迷恋自己的字画,那对自己很有好处,不过看来以后可要小心一点,这种东西,流出去的越少,价格就越珍贵,自己那一屋子的书稿和画稿可就要随时随地的付之一炬了,否则,自己的字画就不值钱了。

不是正好缺钱吗?很好,卖字画赚钱吧!乘着这几年,把字画都卖出天价,金兵南侵之后,自己也就富可敌国了。

皇帝要的东西,还怕没有人愿意买?徽宗皇帝愿意怎么弄是他的事情,岳翻并不在意什么卖官鬻爵和士大夫的操守之类的,北宋的士大夫们要是真的有操守,就不会只有张叔夜和李若水二人为北宋殉国,南宋也就不会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个文人为它殉国。

一个国家,不管对文人太好,打压武人,还是对武人太好,打压文人,岳翻都很反对,前者会造成宋代的积贫积弱局面,后者会带来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局面,这都是不可取的,文武相辅相成,这才是国家的长存之道,唐代走了一个极端,宋代走了另一个极端。

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岳翻觉得是不用去考虑的,至少二十年之内不用考虑了,未来的二十年,金兵数次南下,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哪里还有心思维系纲常伦理?不乱套就是极好的了,未来的二十年,对文人来说是灾难,对武人来说却是南北宋交替之际一个绝无仅有的黄金时期。

可惜,这个黄金时期,也就是汉民族灾难空前糟糕的时候,岳翻听过一句话,也不知道说的对或不对,军人最活跃的时候,也就是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而军人被人看作废物的时候,国家反而太平了,古代的国家,似乎都是如此,军队强悍,国家却是混乱的。

岳翻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改变这一切,当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岳翻现在的时间全部都用来应付张叔夜的疯狂求知欲还有策划对抗方腊的军队,方腊的军队对上林冲的剽悍骑兵自然是乌合之众,但是,林冲的剽悍骑兵只有三千,而方腊军,目前所知,十五万!

岳翻估计,方腊的总兵力应该在五十万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按照宋代江南人口数量和方腊起事的地区,以及宋代被压迫人们的反抗程度,就不难看出,一次性全歼宋浙江兵马五千人,连着击破江南宋厢军十万人,即使厢军再烂,方腊的起义农民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一定是靠着人数取得的胜利。

岳翻并不认为张英一路整编而来的三万军队有什么效果,但是把其他的男女老幼和残疾军人留在江宁府看管,只带着三万青壮兵马战斗,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绝对比那看起来的十五万人要好得多,加上林冲那三千带着火器的铁骑,岳翻稍微有些信心。

这个时期大宋的火器的确还是有些效果的,岳翻看了看林冲所掌握的火器,原本是不可以看得,但是林冲小小的违纪了一下,给岳翻看了一下霹雳火球之类的火器,还有一桶一桶的火药,岳翻的江南女侠就是化学系高材生,对于这种很原始的**,了如指掌,曾经在学姐最凶猛的时候进入病娇状态,要自己配置对付学姐,被大惊失色的岳翻以怀中抱妹杀和摸头杀解决,挽回了惨剧的发生。

别小看病娇的女人。

岳翻后来还专门做了些研究,他发现,宋军如今使用的火药还是很原始的火药,这种火药就算被金人和西夏人掌握了,岳翻也不怕,因为火器如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岳翻并不担忧金人和西夏人能在火药的发展上比他更厉害,就如同金人和蒙古人永远无法在弓箭上打败宋军,神臂弓的威力实在是高。

而宋军在骑兵上的劣势,不是一支岳家军可以弥补的,若要对抗骑兵,在没有强大骑兵的情况下,火器,就是不二之选!

七十九张叔夜很欣赏岳翻

岳翻把主意打到了公孙胜这个二道士身上,他是道士,可以得到很多很多自己不一定的得到的东西,而只要有这些东西,岳翻就有底气制造出足够数量的火药,只要火药在手,火器就在手,虽然这个时候的火器并不能真正打败骑兵,但是只要有一点点效果,就可以为岳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没有马,那就用火药吧,动物对火焰的天生恐惧是无法避免的,马也是动物,再强悍的动物,也怕火,作为火最强大的表现方式,火药是最强大的对付动物的武器。

岳翻很愿意相信,有了强大的火药和火器,金军并不难以对付,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岳翻就稍微有了些底气,正好也试试宋代火器的威力,在对付方腊军队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测试,不过张英和张叔夜似乎有意无意的都忽略了火药武器的存在,似乎只在意林冲的三千铁骑,而忘掉了林冲三千铁骑可以成事的最大依仗。

火药的震慑。

张叔夜的理论水平很高,而岳翻被张英和向老学究磨练出来的经义水平也绝不在话下,这就是岳翻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底气所在,有了这种底气,对张叔夜的问题他也有了回答的办法和方式,张叔夜最初也怀着文人相轻的想法来试探岳翻,可是试探着试探着,却没有效果,岳翻的经义水准也给了张叔夜极大的震撼。

他分明就是一个正规科班出身的士子,可是天纵奇才,诗词绘画和书法都是上上之选,甚至在兵法上都很有造诣,张叔夜甚至觉得岳翻的经义水准不在自己之下,张叔夜自己也是正规科班出身,考取进士获取了官位,从此平步青云,而岳翻,经义的水平如此之高,真不愧是名扬四海的好男儿。

正如同韩琦所说的,张叔夜也认同,张叔夜同样认为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而战场上打出来的不过是武夫而已,但是呢,具备相当兵法水平的文人就很了不起了,是张叔夜最欣赏的一种人,他很看不起文人圈子里面现在充斥着的浮华之风,他甚至认为这是违背了圣人的本意,圣人明明说过君子六艺的,君子六艺里面,可就包含着射御之术,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骑射!

可是别说文人了,武人里面有有几个人可以做出完美的骑射之术呢?所以张叔夜认为现在的儒学已经步入歧途了,可叹的是,世人多浮华,都不去了解圣人的真意,这样子的读书人,还有什么资格去说自己是圣人门徒?

像岳翻这样不仅经义优秀,还能办事的读书人才叫真正的圣人门徒,别忘了,圣人可是做过鲁国的大官,指导过军事行动的,虽然最终失败,可是圣人已经让鲁国繁荣了一阵子,这就是本事,现在的读书人,几个有这样的本事?

这也是张叔夜原先对岳翻不满意的地方,自己拼死拼活的干出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了极大的民间赞誉,但是呢,岳翻仅仅做了几首诗词,就让自己扬名于大宋朝野内外,甚至让皇帝痴迷不已,张叔夜很不平衡,一个十五岁的黄口小儿,有什么本领,何德何能,能让皇帝如此偏爱?

现在张叔夜才明白,岳翻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天资,更是努力和勤奋,勤奋练武,努力读书,结庐居住数年不下山,如此苦功,孝义感动天下,才有今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往事,正是因为这些血与泪组成的往事,才让成功者获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坚强的心理。

岳翻年纪轻轻就丧失了爱妻,失去了师尊,遭逢大变,几乎死于贼寇之手,而如今仍然可以自己约束自己,努力读书,不去因为那次的事情而意志消沉,反而是愈挫愈勇,这样的人才,才是大宋朝真正需要的人才。

张叔夜打算打完这仗,就要上表向官家举荐这位小小少年郎,不一定要做大官,但是先做一个官员,积累经验,就像太宗皇帝磨练寇准,仁宗皇帝磨练王安石的旧事,当今陛下也要磨练岳翻,磨练十年,把他从十五岁磨练至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岳翻依旧年轻,那是他最大的本钱。

二十五岁的岳翻,进入中央,成为中央大员,张叔夜有理由相信,他将成为大宋历史上空前的一位人物,不知道他会是宰相还是大将,但是,张叔夜跟希望他走文人的道路,却是一位比范仲淹和韩琦更加厉害的文人中的武将。

那才是大宋文人最荣耀的时刻。

所以,岳翻啊,你要多加磨练啊!

张叔夜如此期盼着,期盼着,于是,大军就抵达了润州城不远的地方,张英一声令下,大军就在脚下停止前进,安营扎寨,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要按照十五万人的规模扎营,以确保可以震慑对手,如此大规模的营寨,就确定了一个人要做五个人的工作,这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张英还吩咐他们在空着的没有人住的营帐里面放些东西,这就凭空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那些被打散编制重新管理的禁军当惯了大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