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庚子猎国-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陌俣嗳耍绻坏┒ㄗ铮虮厮牢抟伞

而大理寺要审判这些人,起码要有三个月的审判时间,这不是战争时期,可以随便拉过来就砍,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唐致尧深受美国宪法影响,决定赋予庚子祸首以及义和团暴徒们自辩的权利,并允许他们请诉师。

允许罪犯自辩和请诉师申辩这件事在中国并不罕见,中国历史上的审判都是允许罪犯自辩的,只不过判罚的最终结果由县令以及主审官来决定。而如果一旦对庚子祸首们开放申辩,则审判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年月,双方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和金钱,更重要的是谁来做公诉人?

洋人们不干了,你们中国人这是在搞什么,闹了半天就是这个结果,还允许罪犯自辩,你们连公诉人都没有啊。

其实这也是唐致尧年轻疏忽了,他本想着也改变一下,顺应一下新政,但却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没想到惹出这么一系列的事儿来,报纸上展开了激烈讨论,要不要富裕罪犯申辩的机会。

有的人说要给他们机会,也有的人说不能给他们机会,有的人说堂堂大清帝国怎么能听洋人的,他们说杀就是杀,说不杀就是不杀呢?

于是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报纸上大声争吵起来,洋人们也找到了李鸿章,李鸿章以养病为名将此事交给宋育仁。当然,宋育仁是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的,只好去找曹跃,曹跃说:“西方国家难道不允许东方国家实行民主制度吗?”

“这些是暴徒,不是罪犯。”

“即便是暴徒,他们也要经过审判才能最终作出决定。”曹跃回答说道。

“那么,谁来做公诉人?是不是没有公诉人,这些人就会被释放?”

“当然不是!”曹跃说道,“刑部做公诉人。”

“好的,我们拭目以待。”

曹跃的一句话,让刑部上上下下叫苦不迭,要知道这四百多个人一一公诉起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哪弄钱去?

刑部尚书金笃男也跑过来向曹跃抱怨说这个什么唐致尧这广东人太能做幺蛾子,早知道直接自己来做此次主审了,让他搞出这么一场戏,朝廷都不好收场了。这公诉起来既要花钱又要花时间,刑部一来没人,二来没钱啊,三来也没有时间。

唐致尧赶紧前来致歉,说是自己引起的麻烦,自己没有想到过引起这么复杂的反应,不但外国不满,国内也争执不休,还给刑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王宇忽然坏笑起来,在曹跃耳边小声嘀咕了一会儿,曹跃哈哈大笑,说道:“其实说出来就就差公诉人这里,这样吧,说来说去不就是辛苦吗?刑部的人辛苦,当公诉人累不说还得罪人,所以一定要封赏。怎么封赏呢,谁申请请诉师或者自我申诉,哪一个罪犯要负责给公诉人提供金钱,公诉人调查期间所花销的一切以及调查薪酬补助,需要罪犯自己承担。”

“什么?”唐致尧惊讶地瞪大眼睛道:“这也行?那些义和团暴徒们要不是穷疯眼了,也不会到处杀人防火抢东西,他们怎能花得起钱?”

“那就是说他们放弃了申诉的机会了。”曹跃耸了耸肩,与王宇相视一笑,估计这样一来没有多少人上诉了,没有几个人能花得起这上诉费的。但没有几个人花得起,还是有一部分人是花得起的,其中包括庚子十祸都能花得起这个钱,只有义和团暴徒花不起,而这个规定被人称之为有钱人的游戏。

洋人虽然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如果按照西方的法律规定,罪犯也是拥有身边的机会的,可没想到中国人发明出来这么一套制度,公诉人的调查费用需要罪犯来花销,相当于罪犯花钱给公诉人,让公诉人把自己弄死,最后自己死了不说,还花了钱养肥了别人。

你是申辩呢,还是不申辩呢?

不申辩,必死无疑。

申辩,有可能倾家荡产难逃一死,但是身边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延长公诉时间,也就是多活几天。无非就是花钱买时间罢了,你的钱越多,能活的时间就越长一些,花钱越少,获得时间也越短一些。

英国大使窦那乐在一次各位大使出席的酒会上感慨说:“中国的新政看上去充满着中国式的荒诞不经,也许他们会犯许多错,但是他们宁可犯错也不照搬西方法典,的确是凸显着这个东方古国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骄傲。中国人是一种除非你完全征服他,并融入他,他才会彻底承认你,否则他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化,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

“单单就这次公诉人与罪犯的关系来看,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还是成功的尝试,我们并不知道,可是它的确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尝试不是吗?如果审判方式能够成功的话,我想可以引入西方,让罪犯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让罪犯失去所有财富之后,失去生命,而且还能够给国家节省不少的经费,何乐而不为呢?只是这种方式会不会成功,会不会有罪犯趁机收买公诉人,收买法官,公诉费如何交给公诉人,都是一种难题,我们拭目以待,看一看中国人是如何解决的。”

对义和团暴徒的审判从6月1日就开始了,一共有435人,审判时间是六十天,每天审判七个到八个人,但这也是浩瀚庞大的工作量,尤其是许多证人都不在了。而且对主审官唐致尧的体力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唐致尧在审判了七天之后,终于熬不住了,暂停了审判,希望能够有人接替自己审判。

刑部尚书金笃男直接说交给我吧,然后亲自审判,他审判的方式就简单粗暴的多了,如果没有证人主动站出来说这个罪犯并没有那么大的罪,就直接认定这个人反了极大的罪,他的判断方式就是有罪论。而不可否认的是金笃男的简单粗暴方式非常有效,他做主审官第一天,判了50个人斩立决,西城菜市口一时之间血流成河。

第518章 庚子祸首大审判(三)

有了金笃男简单粗暴的审判,的确是省了许多时间,各大报纸其实对义和团被杀并没有什么兴趣,一群暴民而已,都不知道他们的性命和干了什么。

但是国宣司还是让几家报纸专门刊登这些被杀的暴徒究竟做了什么,这些人杀外国人的罪不说了,自己国人也杀了不少,数万北京人被这些暴民杀死,所以仅仅处死435人,并不过分。而且很多被赦免的义和团应该庆幸,这次是国战获胜了,如果国战失败,他们的下场不知将会有多惨。

但是报纸是追究新闻轰动性和新闻性的,义和团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死就死了,接下来对十大祸首的审判才是最关键的审判,这次唐致尧不能躲了,而且金笃男还没有那个水平。

十大魁首之中,大学士徐桐因为年纪实在太大了,而且这厮也实在是能活,都八十二岁了,经过了曹跃的特设,没收了徐桐五分之四家产,被流放回乡。尽管徐桐没有被杀,可是从此之后他不允许开馆授课教人做学问,更不允许在报纸上写文章和做乡绅仲裁,只能安安分分守着乡间田地做一个小地主,可以说相当于清代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了。

徐桐是大学士,但在庚子国难之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极度反洋的人,但未必代表着他支持义和团暴乱,所以他并非促成此次暴乱的主要幕后推手,因此放过徐桐也得到了洋人的认可。而徐桐回乡之后依旧对洋人和洋物抱着强烈的排斥态度,家里拒绝使用点灯,点火不能使用洋火(火柴),看消息只能看报纸绝不听收音机等等。

流放了徐桐之后,第二个受审的则是徐桐的儿子钱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徐承煜该死,他一力促使庚子五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里山、吏部尚书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以及太常寺卿袁昶被杀,并且亲自监斩了这五位大臣。光绪复位之后,便已经为庚子五大臣平反,五人官复原职追封谥号等等一系列举措。而徐承煜作为当年的监斩官以及主审官,则必须受到严惩。

徐承煜求生*强烈,宁愿花钱给自己打官司,但因为在狱中检举揭发了许多其他人,以至于他的名声的确是太差,没有诉师给他打官司,徐承煜只能自己为自己申辩。而徐承煜将一切恶因全都推卸到已经死去的荣禄身上,说处死庚子五大臣是荣禄的主意,且慈禧太后和兵部尚书刚毅一力主张,自己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经过了反复申诉阶段,他活着的这时间就拖长了,当然也没有给他拖得太长的时间,一个月之后,经过证据的反复对比,主审官唐致尧判定徐承煜应承担责任,为谋杀庚子五大臣的凶手之一,判处斩立决。但因为曹跃的主张,大清朝取缔斩立决,因此判处徐承煜绞刑。

第三位受审的则是前山西巡抚毓贤,此人在山东的时候尚且反对义和团,且因袁世凯入山东剿灭义和团,但是在慈禧态度改变之后,立即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态度大转变,积极支持义和团,并在山西发动义和团残害传教士并杀死159人,而被杀教民为3459人,毓贤应该承担起全部责任。

毓贤不服上诉,同样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调查反复对比证据,最终唐致尧裁定毓贤有罪,判处绞刑,没收毓贤家全部财产,家人九族被发配新疆戍边。

第四位受审的是总理各国衙门大臣赵舒翘,赵舒翘为人比较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他担任刑部尚书时曾经多次给冤案平反纠正,为许多受冤者伸张正义,在民间口碑极好。他做错了几件事,在他担任刑部尚书的时候,放任手下刑部左侍郎徐承煜迫害庚子五大臣。另外,他代表皇帝亲自前往义和团大营观察义和团,回京向慈禧提出义和团忠勇大清民心可用,以至于慈禧做出了错误判断,扶持义和团,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赵舒翘是一位朝廷里比较正直的官员,可是由于他犯的错误太大,最终成为酿成庚子祸乱的魁首之一,赵舒翘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赵舒翘又是一位好官,甲午之战后他在江南任职时多次与日本人抗争,为江南百姓谋的福利为江南民族工业谋求权利,数百人因为他及时纠正冤案而被释放,数千人受其恩惠,而且他在任职期间每逢灾年,都会力排众议顶着朝廷压力救助难民,在民间口碑极佳。即便因为庚子祸乱而被杀的教民家属,也认为赵舒翘罪不当死。甚至有人扬言,若是赵舒翘被判处绞刑,百姓们则会自发劫法场救出赵舒翘赵大人。

百姓们的呼声,朝廷官员们能够听到,他们也害怕出事儿,万一真的发生劫法场,这可是又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主审官唐致尧也受到了百姓们的威胁,不少人前往唐致尧的住处,跪在他家门口为其请愿,希望唐致尧能够赦免赵舒翘死刑。赵舒翘不敢轻易开这个口,也不敢轻易作出判决,他主动向赵舒翘提出让他申诉,如果赵舒翘申诉,他的案件会拖很长时间。因为赵舒翘被追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前往义和团大营巡视一番回去向慈禧递送的奏报,而奏报是两个人写的,除了赵舒翘外,还有一个人瑞敏郡王载漪。假如载漪能够全部承担下来,且能够证明慈禧心中早就有定论,而非赵舒翘的这一纸奏报的话,赵舒翘极有可能获得赦免。

但是赵舒翘此人性格刚毅,态度坚决,不上诉,请速死。

这下唐致尧为难了,只好向刑部尚书金笃男报告前后,金笃男冷笑道:“他实在不给面子,就让他在监狱里畏罪自杀吧。”

“啊?”唐致尧吓了一跳,道:“这……这……这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金笃男道:“是他自己不想活,我们就从了他,再找人伪造一份他的遗书,到时候公布就可以了。”

唐致尧很是为难,他在京城里没有人,也找不到任办这种事儿,金笃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此事交给我,你且审判下一个吧。”

第519章 庚子祸首大审判(四)

下一个被审判的是礼部尚书启秀,关于启秀就很好审判了,启秀一直以来就是坚定的后党,主张惩戒西方的大臣之一,且他的罪责还有支持慈禧废除光绪皇帝立大阿哥溥儁为新皇帝,因此启秀必死无疑。尽管启秀也作了申诉,但他的申诉基本上没什么用,给他打官司的诉师倒是赚了不少银子,启秀还是被判了一个绞刑,家人九族一百一十二人被发配新疆戍边。

启秀死后受审的大臣则是兵部尚书刚毅,这厮是一个非常排斥汉民的满洲大臣,庚子五大臣也是受他的攻击被杀,尤其是兵部汉尚书徐用仪,一直以来与兵部满尚书刚毅不对付,两人水火不容,因此刚毅也趁机害死了徐用仪。刚毅最终也判了绞刑赐死,这位引发了庚子祸乱的魁首之一,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家人九族一百四十三人被发配新疆戍边。

接下来审判的是大学士崇琦,崇琦是满清皇朝260年间唯一一位满人状元,当年他考中状元的时候,名动天下,因为满人做官容易,很少有人认真苦读,更别说和一群江南才子们竞争考中状元了。而崇琦作为满人的骄傲,此后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内阁大学士,与大学士徐桐一并成为大阿哥溥儁的师傅,教导溥儁学习帝王之学。

不过这位帝师人品可不咋地,当年他的女儿因端庄贤惠相貌可人被选为皇后,但同治生性风流,又因慈禧不准同治处理朝政,所以同治无事可做便出宫风流,最终染病而死。至于死因,清史之中记载为天花,民间传闻太医院消息同治死于梅毒。不管同治如何死法,崇琦之女才十七岁便成为了皇太后。而正牌皇太后慈禧成了太皇太后,便不能再垂帘听政了。慈禧于是在同治皇帝同辈之中选了一个年龄最小的堂弟载湉为帝,即光绪皇帝,而此时的重崇琦之女就有一些碍眼了。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慈禧暗示崇琦,其女不可活。崇琦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拍慈禧马屁,找到女儿劝他为同治殉节。女儿知道父亲的心思,再加上与他恩爱的同治皇帝已死,悲恸之下绝世而死。

这种逼死亲生闺女的举动虽然给崇琦这位260年唯一一位满人状元带来了政治上的荣耀,被慈禧赐官赐爵,但是却遭到了满朝满汉官员的排斥,而崇琦自己大概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好,想要继续做官就只能紧抱着慈禧大腿,从此之后成为后党最坚定的支持者。

不过就这次庚子祸乱而言,崇琦并不是罪魁祸首,他之所以也要被赐死的原因在于他是强烈主张大阿哥溥儁为帝取代光绪的幕后推手之一,妄图谋朝篡位的罪名足以让他诛灭九族了。最终唐致尧判处崇琦绞刑,没收全部财产,家人九族一共五百三十九人全部发配宁新疆戍边。

辅国公载濂,被判处绞刑,家人奴才一共一百七十七人被发配新疆戍边。

直隶总督裕禄,被判处绞刑,家人九族三百七十四人被发配黑龙江戍边。

而最后这两位就是瑞敏郡王载漪和他的儿子大阿哥溥儁了,关于他们的判罚,才是最引人注目的,毕竟一个可能做皇帝,一个可能做太上皇,且载漪才是引起庚子祸乱的最大魁首之一,对他的判罚如果太轻的话,不但洋人不满,百姓不满,连皇上也会不满。光绪能够赦免慈禧的死罪,却无法赦免他们父子二人的死罪,这二人必死无疑。

朝廷从上到下,记者从国内到国外,无一例外都盼着这两人死呢,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同意他们被处死,毕竟一个是曾经的皇太子殿下。

围绕着他们是否被判处死刑人们争论起来,在报纸上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就大阿哥溥儁来说,他受到牵连的更多一些,也罪不至死。但他又应该是最该死的一个,因为他曾威胁到光绪的皇位,有他活着一天,光绪不开心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