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庚子猎国-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王宇却一夜未归,众人担心不已,早上曹跃派何顺去查看,何顺回报说:“鸿鸾先生昨天晚上睡在龙大家的闺房之内。”

曹跃顿时瞪大眼睛,道:“趁人醉酒,发生关系,此乃**也。鸿鸾啊鸿鸾,怎么如此迫不及待,这么早露出色狼本色呢?”陶悦陶怡等人不禁莞尔一笑。

翰林院在紧张地批改着八股文,他们要在十五天内批改7500份试卷,且要评出分数,其中试帖诗30分,八股文120分。考官阅读之后批出自己认为的分数,三个考官的分数相加的平均值为考生最后的分数,如果考官给出的分数相差太多,则由主考官判定最终分数,不取平均值。

张之洞又忙得脚打后脑勺了,甚至连许应骙和王文韶也临时被调派过去批阅考卷,乃至于曹跃又不得不承担起军机处的重任,恢复了早上睁眼去军机处上班,晚上下班回家累得就睡觉的单调生活。

不过今天的奏折之中有一处建议让曹跃眼前一亮,有人建议御史台应更多代表民意,如今很多御史全都是朝廷委任的官员,他们做学问能力超过做官能力,很多御史为了一己之私弹劾其他官员,御史台的作用全无,甚至他们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流故意反对改革。

曹跃立即召见了这位写奏折的御史,此人叫做海吉,广东琼山人,据说祖上是海瑞,一直以来在御史台默默无闻,此人性子也的确耿直,不受同僚待见。而且海吉的官话说的不好,在京城这么多年了,只能听得懂却不能说官话,一口琼山口音官话,听得曹跃别扭至极。还得曹跃身边的广东籍官员帮着翻译,才听得懂他说什么。大概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以来不受重用的原因之一吧,你都没有办法和别人交流,自然别人也不会待见你了。

曹跃对海吉的建议很感兴趣,让他用白话文再写一篇御史台改革的计划书,海吉非常兴奋,回家之后闭门不出,三天内写成了御史台的改革方案来。

海吉的改革方案是给御史台的御史们更多的权利,让他们去各地巡视,与如今的朝廷指派巡视和地方御史的监督不同,御史台的御史更像是手持尚方宝剑的中央巡查组成员。不过曹跃最终还是否决了御史台的这项改革,他要求御史台的御史们要充分体会民间疾苦,百姓们需要什么,既然御史们是为了百姓说话的,就要深入百姓之中。他要求御史们先要去各地生活,了解各地情况,所有御史先当一名百姓做起。所谓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是书生们自己夸自己,实在是当不得真。

海吉的建议让其他御史们大骂不已,要不是你咱们还在京师老老实实地待着呢,你倒好,出什么幺蛾子,弄得很多御史不得不放弃绫罗绸缎,穿起了百姓衣裳,前往全国各地体会民间疾苦,真正了解百姓想要什么,了解各地发生什么,一年之后再回来——读书人却去做贩夫走卒,当真是有辱斯文。

可是你不听吧,那好,朝廷真好没有借口把那些光吃饭不干活的官员拿下去,谁要是不听命令依旧以清流自居标榜自己,便回家去吧。连老百姓的苦都吃不了,你还做什么御史,你还怎么提老百姓说话。

有一部分御史立即弹劾曹跃专权云云,没等他们的奏折递到光绪勉强,这些人已经在报纸上被人批得体无完肤。曹跃想要整人,不需要自己动手,杨度掌控着礼部的国宣司,负责对外宣处工作,只要在舆论媒体上压倒一切,谁反对曹跃,就是和舆论对着干。

谁和舆论对着干,谁就是新时代的反面教材。

舆论黑人方法可多着咧,从个人生活入手,从学问能力入手,从做人原则入手,从做官道德入手,从过去经历入手,从身边家人入手……

杨度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国宣司的重要性,只要是国宣司的口径和要求一致,想要整一个人,将其整的身败名裂易如反掌,白的也能说成黑的,更何况很多人都不白。人总是会犯错的,人也总是优缺点的,就算是他本人没缺点,他的家人也不可能是完人,因此人们发现,朝廷之中反对曹跃的人越来越少了,曹跃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

张之洞也感觉出来了,曹跃凭借着反腐和舆论两大武器,已经将反对者逐渐从朝廷之中清除出去了,尽管现在表面上新政改革是由他负责,可实际底下官员们,已经全都投靠了曹跃,他张之洞成了曹跃的大管家了。

12月20日,新科举改革后放榜了,国子监外一面专门用来公布学子的大榜赫然被高高地挂了起来,每一个字都拳头大小,并且用金色的漆刷在红色的墙面上,有眼神不好的,远了看不着,逆光了也看不清楚,还得凑过去伸着脑袋瞪大眼睛仔细看。

本次科举考生便有7500人,而看热闹的百姓,抢新闻的记者,关心科举成绩的考生家人,准备看洋相的反对派们,贩卖东西的小贩子,偷东西的小偷,想着谁一旦中举会发钱的乞丐们,甚至还有不少洋人都将国子监外墙围得水泄不通,比八月十五庙会还要热闹,这大冬天里人们都不觉得冷了。

本次考试取士510人,不再分为甲榜和乙榜,510人只有一个大榜,用金色漆将考生的资料刷在考院的红色外墙上,禁军士兵把守,别人不得靠近三米之内。那名单是从右向左读,分别是最后一名到第一名,也就是说状元的名字写在最左面的位置上。

大榜书写格式是从上到下,分别写着考生的名字、籍贯、总分数、三科分数。

以被取中的虞立民为例,他排在八十九名的位置上,写着:虞立民、浙江慈溪、总分贰佰叁拾玖分(239),体育肆拾陆分(46),杂学捌拾捌分(88),八股文壹佰零肆分(104)。

而今年的状元,不是别人,正是王宇王鸿鸾,榜单上赫然写着:王宇、陕西西安、总分281分,其中体育42分、杂学90分,八股文149分。

排在第二名的榜眼则是年仅二十五岁的山东人王寿彭,他的总分仅仅比王宇少了1分,而在历史上,王寿彭恰恰是倒数第二次科举的状元,此人文采非凡,还创建了山东大学,是民国的大学问家。王寿彭则这个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学霸,他家境贫寒,但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寒窗苦读,而且因为他出身贫寒,从小要做工养活自己和家人,以至于身体强壮的很。(山东人身体基本都非常强壮)王寿彭的体育成绩达到了47分的成绩,而八股文成绩与王宇同为149分,而且根据礼部的考官们说,之所以没有给满分,是主考张之洞觉得给他少一分,让他清楚认识到人无完人,岂料到就是这区区一分,便让王寿彭失去了状元。

而探花郎则被贵州人尚兴汉得到,这个唯一一名体育满分的贵州学子的总分是275分,比状元郎少了6分,的八股文做的也非常好,尤其是文章并不空泛,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今年的考题果真如很多人所料,出的是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也是暗指新政改革。尚兴汉虽然用八股文来回答,但是他巧妙地将贵州当地的民生与发展和南北大铁路联系在一起,提出一条让曹跃都没有想到建议:要想民族和谐,就要全民富裕,要想全民富裕,就要先修铁路,总而言之,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一位实干家!

曹跃打听得知这个客家人尚兴汉家境中等,在贵州这等穷乡僻壤算是富裕人家了,这三年在西北大学堂求学,实则是曹跃培养的人才之一。

而梁启超则排名第八,这个成绩算好也不算好,梁启超的杂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八股文优秀,但是体育成绩甚至不如王宇,排名第八无可厚非。

第550章 中举

通过这次考试分数的分析,人们发现老儒生们八股文一般分数都在120分以上,而杂学和体育分数低得多,反倒是西北大学堂出身的陇西人才们,体育和杂学分数非常高。就南北方的体育考试来说,北方考生的体育成绩明显比南方考生好得多,除了尚兴汉这个特例外,南方学子们的体育平均分居然要比北方学子们低了10分。而吸大烟被剔除考生队伍中的考生,也是南方多与北方,尤其是广东学子多一些,由此可见广东深受鸦片毒害至深,而广东学子们对鸦片之憎恨尤甚。

第一届新科举改革考试结束,510名学子中榜,另外七千多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回家乡了。但朝廷也没有亏待了他们,在曹跃的要求下,户部给每个考生拿出了2000元钱(20两银子)的路费让他们回乡,算是对学子们仁至义尽了。

510名录取士子兴高采烈,进入了国子监太学院学习,但他们不是来学习八股文的,而是学习法律,这些人就要学习新的《大清律例》。

如果做官不懂法,何谈守法?

后世的很多官员,连最基本的法律都不懂,还言之凿凿要求别人守法,甚至不知道守什么法,身边绕着一群拍马屁的顾问专家,自己却屡屡生事,包二奶买官卖官,哪一件不涉嫌违法违纪呢?可为什么他们却乐此不疲且屡禁不止,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所谓党校上课成为了他们交流贪污受贿经验,拉关系的地方,而某种身份的庇护更是催生了他们以为自己身背免死金牌,从犯错走向犯罪的保护伞。

所以,不懂法如何能执法,不懂法如何能做官,曹跃要求的是从现在开始,所有官员要想军队牢记军规十三条一样,牢记大清律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会不会做错,会不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曹跃要逐渐剔除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接下来510名士子就要暂时住在太学里了,甚至过年也不能回家了,幸好之前国子监做好了准备,准备了充分的卧室,十个人一间,房间内用点灯照明,煤油灯备用。510个人分为十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每个班由选出一名班长。众举人们要在太学学习半年的《大清律例》,并且还要义务在京师的各个小学担任小学老师,每人必须做满10天的义务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基础文化。

当然,中举之后的他们是有薪俸的,所有人中举之后的薪俸以从九品为标准,每个月的薪俸是3000元(约为30两银子),足够他们生活,还够他们养活家人的了。

今年七月份开始,太学会进行考试,考察大家对《大清律》学习的情况,考试不合格者,朝廷会直接让他们做官,去全国各小学堂担任小学学正。小学学正(校长)在官阶上属于不入流,不及格的考生一下子从从九品官员被贬到不入流,将来做官恐怕就难之又难了,这也意味着他的个人仕途的终结。

而大清律考试合格的人则会仕途坦荡,随后他们要准备了解各衙门的工作内容,其余人会被分配到各衙门实习,而且每个举人必须要经过三个衙门的学习,每个衙门工作半年,为期一年半的时间。其中实习部门除了朝廷六部之外各衙门之外,还有军机处、警察局、地方县衙、州府、省衙门等。

前后算下来,他们要用两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做官,两年之后才算是从太学毕业,从太学毕业之后他们将面临着再一次的分配工作了。

两年之后的工作,将会让这些人或者平步青云,或者仕途坎坷,或者从此泯然众人,如果表现好的直接被分到了军机处,这人的未来不可估量,如果表现得不好被分到哪一个偏远地区去做县衙录事,这辈子想要出头难之又难。

而且两年之后朝廷还打算从这510人中选择150人送到国外留学,为期两年,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回国之后好应对中国与西方全面接触的新局面。可以说这150人的未来更加辉煌,随着朝廷和外国接触越来越多,许多重要衙门都需要新的人才,能够和外国人对得上话的人才,因此这150个人回国之后必定会被分到沿海地区担任官员或者在朝廷中央担任与洋人接触的官员,甚至有些人还会被委任担任外交官,其前途不可估量。

总而言之,510名举人,不再是过去科举制度下,考中之后留在太学苦苦等着候补的学子了。那种花钱买官的旧例一去不复返,举人们不会虚度光阴苦苦等待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要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和培训前往各个岗位,有的甚至还要再学习数年去国外才能回来做官。

举人们从此之后的身份变了,不再是举人了,而是国子监实习官,这个身份可不得了,甚至远远比八旗子弟的身份还要重要。曹跃给顺天府的批示就是,如果国子监实习官犯法违纪了,你们抓人之后不得上刑,不得审判,一切交给礼部由礼部左侍郎李经述直接负责,礼部会堂之后商议如何处置,如果此人让国子监名声扫地,则剥夺一切功名交给衙门。

可是各衙门一向护短,尤其是礼部是培养朝廷后备官员的地方,他们岂能轻易便惩罚自己的学生,这明显是在维护国子监实习官。

12月22日,510名举人穿上了官服,进入国子监,开始了自己正式的实习官的生涯,等待着他们的,便是充满未知的仕途。只要众人努力,不愁他们的未来不会辉煌,但如果有人自甘堕落,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庸碌的一生。

由于三科同考,没有了会试与殿试,也不需要光绪来出题,最后考生们跪天子当天子门生,其实天子能够记住几个人呢?除了状元,恐怕天子也不会记得别人的,所以510名举人暂时无法面见天子。

不过这次科举的前十名还是有机会面圣的,在12月25日的时候,本次科举考试的前十名考生代表着510名举人进宫面圣表示对皇恩浩荡的感谢之恩。

但是这次面试却没有给大家带来愉快的感觉,前十名学子见到的光绪是一个面脸蜡黄打着哈欠的干瘦皇帝,大家纷纷心中猜测咱们的皇帝应该是一个大烟鬼。

一直以来效忠的皇帝是大烟鬼,这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随后他们拜访张之洞,感谢张之洞点他们取士。张之洞再一次病倒了,的确,强撑着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对于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实在是难为他了。张之洞祝福他们在太学好好学习,不负皇恩,大家心里犯嘀咕,效忠一个鸦片鬼吗?

离开皇宫之后,梁启超叹了口气,以前的光绪不是这样没有精神,可是现在看看他,和那些碌碌无为的八旗大爷们有什么区别?人活着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混吃等死的,而皇帝现在就是在混吃等死。

他看了一眼王宇,心中猜测着王宇在想什么。

梁启超是后来在报纸上看到状元的照片才知道那个洪宇其实就是王宇,但是梁启超没有怨恨他,相反梁启超挺感激王宇的,因为若不是王宇的一席话,梁启超现在肯定会非常后悔。当然梁启超也不是没有怀疑过,王宇骗自己去参加科举,从而打击了维新党。但他内心也坦然,对于王宇骗自己,他并不怨恨他。

当两人见面之后的确是有一些尴尬,王宇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状元郎,但是对于梁启超能够考取好名词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两人走到最后,慢了别人两步的距离,梁启超道:“你骗得我好苦。”

王宇尴尬一笑道:“抱歉,卓如兄。”

梁启超挥挥手道:“罢了,罢了,若不是你,我也不会接触到如此之多的新奇。除了房子,仿佛一切都是新的,却是有趣得很。”

“卓如兄不觉得无聊?”

“不无聊。”

“卓如兄,接下来你还有什么事要做?”

梁启超想了想,道:“接下来的事儿便是安顿好我的妻儿吧,我儿梁思成才出生半年,准备从日本回来,我想将他安顿在京城。”

王宇笑道:“此事我来帮你。”

“不用,不用。”梁思成忙拒绝道,“我身上盘缠还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