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毅点点头,说道:“好小子,我看中的就是你这股锐气跟狠劲,这样,我允许你从苍狼中抽调两个支队,同时,从二三四三个师以及武装警察中在抽调两千人,分批赶赴台湾,抵达台湾后,迅速集结,与刘永福大人合并一处,共同抗日!”

谭峰在一旁说道:“教官,我感觉我们组建志愿军,应该最好是成建制的抽调,连同军官一同抽调出来,这样便于指挥,也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张毅点点头,说道:“老峰,你说的有道理,那就在三个师中抽调五个营出来,再加上两个苍狼支队,一共两千五百人赴台!”

吴佩孚沉思一会说道:“教官,那我们的武器给养怎么处理,台湾那边肯定很困难,只怕弹药供应他们自己都难以满足的了,我们一下子过去这么多人,武器弹药的供应将会存在很大问题。”

张毅看向李明久,问道:“李将军,现在刘大人目前还控制着台湾的哪些区域?”

李明久答道:“将军大人,目前我家刘大人仍然控制着嘉义、台南、高雄等台湾西南一带,其余地区整个台湾北部都已经陷入日军之手,东南部势力交错,如今基本上日军与我们都难以插手进去。”

张毅点点头,说道:“那你们刘大人如今靠着哪里的前支撑作战?”

李明久答道:“如今我们打仗的钱都是台湾当地的军民捐献的,嘉义、台南、高雄三地衙门的财政非常至少,根本难以支撑大军作战。”

张毅点点头,说道:“好,为了台湾,本官也豁出去了,以后两年内,我将每年拿出至少一百万两白银支援你们作战,未来需要的枪支、弹药,全部都有奉天供应,咱们尽快将台湾完全收复回来,你回去之后,告诉刘永福大人,未来真的将日军全部赶出台湾后,本官将极力保荐他作为台湾省巡抚,主管台湾军政事务!”

李明久大喜,说道:“卑职在这里多谢将军大人了,卑职代台湾数百万军民谢过将军大人。”

张毅说道:“如今台湾的高雄港乃是一个天然的港口,我希望刘永福大人在完成对台湾的收复之后,将这个港口的使用权转让给奉天将军府,以便让我为朝廷训练一支海上雄师,未来包围疆土,这件事情,我将休书一封给刘永福将军,还请将军代为转交。”

李明久一愣,继而说道:“将军大人,此事事关重大,不是卑职能够做主的,不过卑职原为将军大人从中斡旋,咱们大清的水师如今出了北洋之外,福建、广东、南洋都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未来再要发生大规模战争,朝廷根本不足恃,将军大人一心为国,刘大人一定会予以大力支持的。”

张毅点点头,说道:“这也没有办法,如今大清的所有军港几乎都已经为四大水师瓜分完毕,占据着地方,却不整军强武,实在是让人无奈的很,不过作为军人,我不得不预为之所了,咱们不能在眼看着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既然四大水师不足峙,那我们就另起炉灶!”

在座的众位将领听得心花怒放,我们要建设海军?太好了,有了海军以后,我们就可以再也不是在陆上称雄了,终究有一天,咱们哥们炮舰动向,一举杀到日本老家去!

张毅说道:“子玉,如今徐怀瑾暂时整顿黑龙江军务,无暇顾及奉天的防务,就由你先坐镇总参谋部,这次抽调各师的人马,由你全权负责,一定要给他们配备好人马,弟兄们去了,可是没有后援的,不能叫他们枉送了性命。”

吴佩孚点头答应。

张毅接着说到:“传青,大的方向都已经定下来了,我允许你在挑选一位将领做你的副手,不过你只能在团职将领里面选择。”

凌传青沉声道:“那就甭选了,还不如直接叫张恩远跟我一道去呢?”

张毅笑骂道:“你想得到美,如今张恩远负责整个苍狼,你把他给我要走了,那苍狼怎么办?”

凌传青挠挠头,说道:“那好吧,那就选我的旅下面第十二团的团长徐树铮吧,这个小子满肚子都是阴谋诡计,跟着我过去绝对是一个好参谋!”

张毅点点头,说道:“好,同意你的要求,其他部队也有你提出要求,提请到总参谋部,由子玉下令抽调!”

张毅顿了顿说道:“这次,咱们连聂提督仇,在我们苍狼的仇要一起报了,传青,给我狠狠的修理那群小鬼子!”

318。第318章 一从大地起风雷

西元一**七年冬十月二十五日,饱经沧桑的中国终于冒出了第一线曙光。

广州、长沙、北京、盛京的四大报纸在同一天正式发刊,大力宣扬维新变法主张,请求朝廷效法西方,推行新政,富国强兵。

广州的梁启超在强国时报上发表了《论维新变法之根据》。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

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剙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上下,犹玻梢晕峤袢罩ㄎ嶙妫罢咭灾翁煜露危n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驰,卒至疲敝,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

汉唐中兴,斯固然矣。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

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

……

梁启超乃是清末民初的第一巨笔,文采盖世,文章一处,震动朝野,喜欢者,爱不释手,日夜析读;厌恶者,破口大骂,辱及家人三代,言其忘祖宗之根本。

紧随其后的是谭嗣同在长沙《时务报》上,亦是刊载维新通议。

“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知元,而功用可极于“无”。能为仁之元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佛能统孔、耶,而孔与耶仁同,所以仁不同。能调〈变〉联融于孔与耶之间,则曰墨。周秦学者必曰孔、墨,孔、墨诚仁之一宗也。惟其尚俭非乐,似未足进于大同。然既标兼爱之旨,则其病亦自足相消,篕兼爱则人我如一,初非如世之专以尚俭非乐苦也。故墨尚俭非乐,自足与其兼爱相消,犹天元代数之以正负相消,无所于爱焉。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体;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在秦有《吕览》,在汉有《淮南》,各识其偏端。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士其勿为高远哉!盖即墨之两派,以近合孔、耶,远探佛法,亦云汰矣。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苀〉,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

……

凡诵吾书,皆可于斯二语领之矣。所惧智悲未圆,语多有漏。每思一义,理奥例赜,坋涌奔腾,际笔来会,急不暇择,修词易刺,止期直达所见,文词亦自不欲求工。况少有神悟,又决非此世间之语言文字所能曲达,乃至非此世间之脑气心思所能径至。此古之达人,悼夫词害意,意害志,所以宁终默尔也。庄不云乎,千世而一遇大圣人,知其解者犹旦暮也。夫既巳着为篇章,即堕粗迹,而知解不易,犹至如此。何哉?良以一切格致新理,悉未萌芽,益复无由唔入,是以若彼其难焉。今则新学竞兴,民智渐辟,吾知地球之运,自苦向甘,再惭吾书未餍观听,则将来之知解为谁,或有无洞抉幽隐之人,非所敢患矣。

谭嗣同在文中提出,圣人言格物致知,如今华夏偏重八股,不通格致之学,只知权谋之术,不通治世之才,长此以往,华夏宁有存乎?想要维新变法,必须引入西方的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如今国内暮气沉沉,实在没有全新气象,不变法,毋宁死。

同时,康有为与杨锐也纷纷在强国时报与奉天时报上属文,鼓吹变法,一时间大清朝野,风云变幻。

在报纸开办起来的同时,强国会、时务学堂,奉天大学等机构里的维新之风也是越刮越猛,梁启超、康有为、林旭以及谭嗣同皆是一代大儒,学贯中西,仅仅数日的时间,已经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年轻学子,每日里讨论国事,研习西方的科技与制度,影响力越来越大。

谁也没有料想到,这股变法的动议到底是怎么刮起来的,鼓吹洋务者,认为自己终于又了并肩携手的同伴,人心振奋,顽固守旧者,则是人心惶惶,暗地里咬牙切齿。

即便是朝廷之上,也是议论纷纷,难有定论。

以翁同龢、李鸿章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要求朝廷变革,多向列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大清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境地了。

而以李鸿藻、刚毅为首的守旧派则是破口大骂,要求朝廷将这群人全部羁押查办,以儆效尤,不然大清朝野非乱成一锅粥不可!

319。第319章 变法通电 两宫愁绪

就在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地方的督抚们也开始参与进来。

首先是盛京将军张毅直接向全国通电,将率先在东三省推动变法维新。

张毅直接在电文中说道:“历朝历代,皆因变法而兴,后因守旧而亡,寰球列国亦是如此。君未见英吉利变法,铁舰横行天下,印度守旧,落于东印度公司之手;君未见法兰西变法,铁蹄横行欧洲,君未见洋务行于中华,乃有同光中兴;方今世界,维新变法为大势所趋,变则通,通则久,唯不变,陆海钩沉,中华祸不远矣……惟恳请朝廷有图治之心,臣僚有励精执念,毅以疆臣,忧国事之艰,愿以身相试,不成功,便成仁,有死而已……”

张毅作为盛京将军总督东三省军政事务,乃是九大疆臣之列,位高权重,如此以通电的形式上奏朝廷,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催化了变法维新形势的发展。

紧接着,湖南巡抚陈宝箴、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也纷纷上书,支持变法维新,一时之间,闹得更是不可开交。

朝廷之上,每天因为变法维新的事务,洋务派与守旧派争得面红耳赤,两派的人马亮开了阵势,大有不把对方赶出朝堂,是不甘休的态势,吵得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心烦意乱,这两天甚至连朝堂也不上了。

宫闱之内,慈禧与光绪帝对面而坐,面色沉重,这一番变法维新的大潮,使得他们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着实吃了一惊。

慈禧问道:“皇上,变法维新之事,你心里到底是如何盘算的?现在朝议汹汹,朝中的大臣泾渭分明,有赞成者,有反对者,如此争执下去,实在叫人揪心啊。”

光绪帝答道:“亲爸爸,此事,儿臣以为还是以变法为好,十几年前,日本也是与咱们大清一般无二,闭关锁国,最后被英美的炮舰炸开了大门,差点连江山也丢了,最后日本的天皇明治励精图治,仿效西方,引入君主立宪的政体,大力发展工业,国力日强,仅仅十几年过去,就发展到了可以与咱们大清相抗衡的地步。甚至在前年出兵入侵大清,如若不是张坚之横空出世咱们能否取胜,还在未知之数,是以先例在前,我们变法也是为了富国强兵,免受外侮的唯一方法……”

慈禧叹口气道:“维新变法,说得容易,如果朝中大臣尽皆拒绝,如何是好,对于西洋,我也有所耳闻,原来你六王叔也时常与我提起,西洋变法,那是皇家把江山拿出来与别人坐啊,皇帝与国王甚至都是选出来的,如此这般,这祖宗江山咱们如何守护,有朝一日,这大清江山真的变了名姓,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光绪帝皱皱眉头,答道:“亲爸爸忧虑的是,儿臣虽然赞成变法,但是这国体之重,非同一般,儿臣实在下不了决心啊。”

慈禧叹息道:“这几日,怎么不见恭亲王过来,如果有他在,我们的日子还好过些,那些朝臣的争议,也可以压得下去,没有他出面,这些臣工们太放肆了,没有一点样子。”

光绪帝答道:“亲爸爸,如今六王叔身体有恙,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上过朝堂了,听说病的很重。”

慈禧说道:“病的很重,那就安排几个太医过去给老王爷瞧一瞧,别耽搁了……”

两个人正说话间,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说道:“老佛爷,皇上,刚才恭亲王府上送来信儿,说老王爷快要不行了……”

慈禧与光绪脸色一变,正是这要命的关口,恭亲王怎么身体不行了,如果一旦真的要驾鹤西游了,那朝中大事岂不是又要少了一个擎天柱石了吗?

光绪帝开口道:“亲爸爸,您看……”

慈禧答道:“好了,这个时候,着急也没有用,赶紧的,宣旨吧,移驾恭亲王府,怎么着也要在老六走之前,问问他的意见,走!”

恭亲王真的是已经衰弱的不行了,老爷子年纪也已经接近七旬,在官场上几番沉浮,使得他的身体也被折腾的不轻,而且在晚年还染上了鸦片,这可是要命的东西,本来身体就不好的他,最近些日子,竟然一病不起,太医院的太医换了一拨又一波,依然没有什么起色,终于老头子撑不住了,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时刻。

慈禧与光绪帝匆忙间收拾了一番,在侍卫与太监们的随从下,一路来到恭亲王府。

府中的大小人等,连忙都出来跪接圣驾。

光绪帝摆摆手,让他们都退下,径直向着恭亲王的卧室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王叔的病情怎么样了?”

一旁的太医答道:“皇上,老王爷的旧疾复发,又衍生出新的疾病,臣等耗尽心力,都没有办法,只怕是无力回天了……”

说话间,慈禧与光绪已经来到了恭亲王的屋子,恭亲王在家人的服侍下,稍稍抬高了一些身子,目光迷离,眼神涣散,稍稍挣扎一下,说道:“老臣见过皇嫂,皇上,老臣沉珂已重,只怕无法给皇嫂、皇上行礼了。”

光绪帝连忙摆手,轻轻将恭亲王扶住,说道:“六王叔,身体要紧,您且躺好,十余日不见,您竟然到了这等模样,这,这……”

光绪帝言语间有些伤感,恭亲王笑道:“皇上,人谁无死,老臣已经一把年纪,到了要去见先帝的时候了……”

慈禧说道:“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