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10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对于这一点,同行儿们是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有人就说比如现在京城里面自己做生意,很忙,一天大概要跑好几个地方,见很多客户,但人家就是不买车,为什么?打车随招即来,打完就走,不用担心停车没地方,不用担心挂了碰了,不用担心被贼偷了绑了,无论挂风下雨都有司机,万一碰着个堵车还可以下车坐地铁,一年也就一万多块,要买一车,一年停车费都得一万多,这不是傻么?

“说别买车别买车,可就有无数的人疯了一样的去贷款买,一定要嫌自己将来死得不够惨似的!买吧,买完了加息了不是?油价涨疯了不是?停车又贵了不是?后悔了不是?新车一上路就掉价了卖也卖不掉了不是?”那老记者笑着说道,“告诉你,油价还得涨。一定要涨到和美圆一样的油价。嘿嘿!您拿老美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收入,养和人家一个价的汽油,我看您还得瑟不?”

范无病听得哈哈大笑,不过老记者说得确实能够反映出现在的一些情况。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傻,只是被舆论导向给弄懵了,其实傻点不要紧,但性命悠关的事儿还是得多考虑考虑,多盘算盘算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别到头来,房产一跌,油价一涨,交了半辈子钱拿了毕业证还是啥都不会干,交了几十年保险还啥啥福利都没有,亏的就不是一点儿了。

“有人还说什么,哎呀没办法,难道不住了,不买车啦,公车好挤呀。我说全是愚民教育出来的虚荣心在做怪,有事就打车,没事就地铁,一年一万顶天了,还省了车库费,停车费,罚款等一堆,油价涨到十块也跟咱没关系,也不耽误事儿。”老记者笑着说道。

众人说话之间,就到了地头儿了。

这边儿是在京郊,相对而言,地广人稀,听梓琪说,也就是一个老板搞了个房地产项目,度假村什么的,想要提高一下知名度,所以给央视这边儿进行了联系,提供了赞助费用,让他们过来做一期节目,热闹一下。

“这边儿还提供了晚上的住宿呢,据说是新装修的高档酒店,条件很不错的。”梓琪对范无病说道。

“看来他们的投入很大嘛,不过这个地方有点儿偏了,先前又有不少已经打出牌子的度假村,想要发展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范无病评价道。

因为之前跟度假村有过几次接触,所以范无病对于这里面的门道也是比较熟悉的,看了这里的大致位置和运作模式之后,基本上心里面就有谱儿了。

“按你说的,他们岂不是赔惨了?”梓琪反问道。

范无病摇摇头道,“那也未必了,如果说是重新规划一下,把这边儿的度假村改成了居住小区来改造,应该是可以收回投资并且大赚一笔的,毕竟房地产市场的好日子很快就要来临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感冒了

今年是农历羊年,因此三阳开泰的灯是少不了的。

两米多高的造型花灯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留影。

道路两旁的明清式小楼上挂满了各种幌子,各种特色名小吃也让很多游客止步品尝,加上多种造型的花灯悬挂在道路两侧,仿古的大街上多了几许古韵和喜庆。

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造花灯的基地,度假村旁边儿的村中有一家花灯厂,篮球场大小的庭院中,停满了来买花灯的各种车辆,一位村民说,“从初一到十五,别的村子是最清闲的时候,我们村最忙了,想找人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儿,因为村里不管老人、妇女还是小孩子,都在做花灯。”

央视的记者们立刻发挥了作用,围着他们做采访,据他们说,今年元宵节,村里要制作两千盏灯,才能完成预定目标。

范无病和梓琪走进村里最大的花灯厂,只见大院里堆满了各式各样崭新的花灯,其中样子最多的是金羊造型的花灯,这里的负责人说,“今年是羊年,这样的花灯好卖,许多单位早几个月就向我们预订了花灯,大的有两三米高,小的有三四十厘米,都十分抢手。”

范无病和梓琪两个人随便跟他聊了聊,才知道他已经是这家花灯厂的第二代,与他父亲制作花灯不同,他已经学会了用电脑设计花灯造型。

他说现在的花灯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花灯了,骨架全部采用钢筋、角钢、铁丝等金属材料,绑扎工艺也被焊接工艺所代替,面料大多用绸缎,表面装饰大量采用艺术上的剪、贴、描、画、喷等手法,花灯做得结实了,内涵也更丰富。许多花灯还装上了电动机、控制器、定时器、录音喇叭和射灯等,成为集声、光、电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今年,通过电脑设计,他们特别研制了三维立体的花灯,变简单平面为立体造型,更生动、更形象、更漂亮。

在库房边儿,两三个工人正在装饰一座长八米、高三米的天安门大型彩灯。

一位工人说,这盏集声、光、电为一体的彩灯是一家单位专门定做的,这几年随着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每到元宵节,附近厂矿、单位都来定做灯笼,他们常常加班加点赶制,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厂里库存的六七千盏花灯都已经卖出去了。

这个村子制作花灯的历史悠久,从宋代起这里就有挂灯、赏灯的风俗,清代更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村里花灯制作多以家庭作坊为主,只是腊月、正月里短期的季节性加工。最近几年,村里的花灯制作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开拓出了大市场。

两个人转了转,就转到了度假村的花灯街上,这边儿也有人在接待他们,一个小女生穿着迎宾的服饰在给他们做解说。

“农历正月十五之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花灯节。旧时候元宵节之夜,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到处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溢。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十分的热闹,盛况空前。到了这个时候,不论是官家富豪,还是平民百姓,均可打破常规,顺应习俗,成群结队地游玩。大家制灯悬挂赏玩,出游嬉闹,十分的有趣。”小女生显然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说唱俱佳的样子,“唐朝的诗人崔液就曾经作诗写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到了元宵夜,受节庆喜气、热闹气氛的感染,就连平时足不出户的深闺女子,往往也趁此机会呼朋引伴、邀成堆儿走出闺房,说笑打闹,赏灯观景,有的还借此机会,悄悄地与意中人谈情相会,成其好事儿呢!”

这话说的,范无病和梓琪的脸上不由得有些微微的笑意。

两个人提前出来赏灯,不能不说是有点儿偷欢的意思了,听小女生这么一讲,倒是有一些略略的尴尬。

梓琪就说道,“辛弃疾的那首《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是对于元宵节的最好描写了。”

不过小女生却又说道,“据老戏里唱的,元宵灯节还有一个令人惋惜和落泪的传说呢。”

“哦?说来听听——”范无病说道。

小女生说,“据说当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为妻。因为他是皇帝,他妹妹硬拗他不过,便无奈地借故托词,说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满城欢乐的奇迹,兄妹才可以成婚。听了妹妹的话,隋炀帝便下令京城四周的百姓,到了正月十五日的晚上就每家每户燃放灯火,不得有误,违令者斩。到了正月十五日的晚上,隋炀帝的妹妹登楼见遍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的是繁星落地,天不容她,于是就纵身跳下了城墙,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女孩子,民间的老百姓便每逢正月十五都燃放灯火,表示自己对她的崇敬之意。”

范无病摇了摇头道,“这个估计是编出来的,隋炀帝本是有才之人,这么编排人家,估计又是李唐时候弄出来的事情。据说元宵灯节起源于汉武帝的时候,当时的宫女,每逢正月元宵便非常想念家中的父母,幻想着一家人能亲热地团聚过节。可是,皇城宫深禁闭,防卫森严,不可能随意外出。东方朔动了恻隐之心,便先是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街,弄得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来他又向汉武帝献计,说正月十五日晚上宫廷内的人员一律外出躲避灾难,满城大街小巷的院门屋门,家家都挂上大红灯笼,好像满城燃起大火一般,以此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汉武帝允诺依此而行,于是宫女们便于元宵节夜走出皇宫,趁机与家人团圆聚会。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全国城乡就都有了元宵节挂灯赏灯的习俗。”

两个人看了一会儿花灯,觉得天气有点儿冷,于是就离开了这里,到了度假村里面喝茶。

“上周台里又来了一群小姑娘,大学刚毕业,看着朝气蓬勃的,忽然发现自己老了。”梓琪捧着茶杯暖手,忽然毫无来由地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喝了一口茶水,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梓琪接着说道,“最近几天不知道是怎么了,情绪一直很低落,所以才想着趁这个机会拉着你来看花灯。”

范无病点了点头,心里面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这些跟着自己的女人们,总是要承受很多压力的,别的不说,仅仅是保持这种法律所不承认的关系,就会让家里人感到非常忧虑,再加上如果她们又是很在意家人感觉的话,长时间以来积聚下来的情绪得不到宣泄,一定会让人非常郁闷的。

可惜的是,想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件事情,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作为这种进入新时期之后所产生的特殊现象,别的不说,仅仅是央视内部就存在很多。

可以说,美女资源也是被垄断的。

范无病想到这里就不由得叹了口气道,“等到非洲矿产事了,我的全球产业布局也就算是彻底完成了,到时候一般的事情我都不用管了,专门陪着你们四处走走逛逛,过一些云淡风轻的日子。”

“你真能脱得开身吗?”梓琪反问道。

“有什么脱得开身,脱不开身的——”范无病晒然道,“钱这东西对于我而言已经毫无意义了,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国家,我早就甩手不干了。”

梓琪歪着头想了想,果然觉得范无病说的没错儿,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在针对国内的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无论是整合某个行业也好,还是在某地建设大型集团化企业也好,都是深谋远虑的。

“你还真是很辛苦哦——”梓琪靠在范无病的肩膀上说道。

“当然了,我其实也是有些私心的,毕竟国内的产业做好了,几十年都不需要发愁吃穿了,顺便再把老爸的地位弄得稳固一些,建立起自己的政治资源来,其实也是蛮不错的。”范无病很快就笑着说道。

两个人在度假村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梓琪接到了台里面的通知,要去广州办一期节目,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这边儿的行程。

范无病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表示,只是对她说,沈盈正好儿也在那边儿开会,她们两个人正好能够结伴儿回来,坐范氏航空公司的飞机就挺合适的。

谁知道梓琪刚到了广州那边儿,就给范无病打过电话来,说是沈盈感冒了,咳嗽得挺厉害的,吃药也不见效。

“那还等什么呢?让她赶紧回来吧!”范无病接了电话之后,就立刻催促道。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SARS来了

多日来的繁忙,让范无病忘记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虽然说范无病重生以来,国内外发生的很多重要事件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也不能够否认,偶尔出现一些疏漏也是正常的,尤其是那些跟赚钱联系得不是非常紧密的事件。

在范无病听梓琪说沈盈在广州那边儿感冒了,一直咳嗽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蔓延全国的巨大灾难正在悄然成形。

今年一月,广东省河源市、中山市发生两起医院和家庭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广东省卫生厅及时派出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专家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经回顾性调查,最早的病例发生在去年十一月十六日。

今年前两个月间,广西、湖南、四川三省分别有少数输入性病例报告。

春节前,广州,一粒粒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吸入肺部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就会被“隔离”至死神的门前。

市民们通过短信、电话,纷纷向外传说着这粒病毒的可怕,谈论这种怪病。后来,医生将它命名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名SARS,人们叫它非典。

这种病似乎比瘟疫还要恐怖,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通过呼吸就能传播。广州城外的人们口口相传,有人染上非典后被隔离,有人已经染病死亡。什么是非典?最初,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染上可能就会死。

传言比非典传得更快,传得更让人恐怖。广州口罩脱销,板蓝根脱销,白醋一千块钱一瓶,全程采访非典的一位女记者在后来写了《在SARS流行前线》一书,其中记述了这样的情形,她从家里出发去广州,临走的时候,母亲硬是让她带一些板蓝根,她去了几个药店一问,板蓝根在前几天已经脱销。药店老板说,都被在广东打工的家人买回去,寄到广东了。弟弟在她上飞机时,给她买了五瓶白醋。

由于病因不明,导致了多数人的恐慌,谣言四起,老百姓大量的屯积生活日用品,米、面、粮、油、盐之物,一时脱销,又加剧了老百姓的恐慌。

在得不到官方印证的二零零三年春节,传言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有传言说是鼠疫,有传言说是遭生物袭击。走在街上,和往年一样欢聚在一起的人们,心里却没有往年平静。

媒体上开始出现这样的图片,入夜的广州中信广场上,一名女孩仔细地从背后给爱人系好口罩,两张本应是甜蜜的脸却绷得紧紧的。

新年的喜庆气氛在传言中尚未消尽,记者们就接到信息,广州市政府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公布了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情况。

新闻发言人介绍,自去年年底,广东部分地区先后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从今年一月十二日起,个别外地危重病人转送到广州地区部分大型医院治疗。

春节前后,广州地区开始出现本地病例。截至今日,广州市共发现一百多例该类病例,其中不少是医护人员。

非典的警报,从广州拉响了。

范无病在接到了梓琪的电话之后,立刻就给沈盈拨了回去,询问她的情况。

“怎么突然感冒了?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嘛——”范无病有些奇怪地问道。

“咳咳,不大清楚,好像是广州这边儿流行肺炎,说不定是受了感染。”沈盈的声音显得有些弱,咳嗽声也有些凝滞,听得范无病心里面一紧。

“广州流行肺炎?”范无病听了之后,就想起了什么。

“嗯,据说很多人都被隔离了,我正计划坐飞机回来呢,如果不是我没有发烧,又没有去门诊的话,估计很有可能也被登记隔离了,现在广州城里面人心惶惶的,都说是鼠疫什么的——咳咳——”沈盈又咳嗽了一声。

“怕是比肺炎和鼠疫要严重多了——”范无病此时怎么也不可能想不起今年发生在大半个中国的非典型肺炎这场灾难了,他顿时变得有些忧心忡忡。

早一阵子的时候,他还是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的,所以还专门跟朱老板谈起要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兴建大型的传染病收治医院等等,而范氏投资集团和政府也合作建立了一所大型的传染病防治医院,此时虽然还没有彻底竣工,但是基本上已经勉强能用了。

现在考虑到沈盈极有可能被传染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