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无病摆了摆手道,“嗯,集思广益。不过我的意思,要比转基因技术更复杂一些。虽然说转基因食品现在是几十年内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副作用有多大,现在还不得而知。因此,我们的策略也有两种,其一就是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其二就是继续生产传统的绿色食品,保持农作物原有的纯洁性,这两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时很矛盾的,但是它却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两种需求。”

“两种需求?那是什么呢?”有人好奇地问道。

对于范无病的想法,作为他的最核心下属们是最明白其中的价值有多大的,因此跟着范无病做事,除了待遇好薪酬高之外,就是随时都可以学到一些新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很容易让大家提高自己在商业事务中的历练程度,这也是大家死心塌地跟着范无病做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弃我取和人取我弃

“这两种需求,说起来也简单。一个就是穷人的需求,另一个就是富人的需求。”范无病对众人说道,“所以我们只要搞清楚这两种不同的需求,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错路,搞错经营方向。”

“能说具体一些吗?”戴维斯问道。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在这个世界上,人只分两种,就是穷人和富人,所以他们的需求就代表了我们的商业活动的核心价值,这是放在任何一个商业活动中都适用的原理。如果仅仅是针对我们这一次的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而言,也可以分别来看待这两个群体的需求。”

众人都认真地听着范无病说话,他的这种划分方法虽然有些粗略,但是听起来却是很有道理,大家也都想听一听范总的真实想法,以及他准备大量开发土地转而重点扶持种植业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人都是怕死的——”范无病对众人说道,“穷人怕饿死,所以转基因食品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来自天堂的福音,有了这项技术,农作物的收成会得到保障,病虫害防治或者抗旱抗涝什么的,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了产量的保证,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穷人的吃饭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对于富人而言,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关注的生活的质量,以及如何尽量避免一切的负面因素对于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他们担心转基因食品会有害于身体。”范无病笑着说道,“只要没有被证明完全无害,那就是有可能有害,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够放心食用?”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不好的一面,科学家在研究也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

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因此,我虽然决定了发展种植业,却并不是一头扎进转基因作物的圈子里面,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走。”范无病对众人说道,“虽然现在国内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远远不够,满足口腹之欲的需求依然很紧迫。但是在几年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什么样的食品安全呢?不是转基因,也不是施了农药和化肥的农作物,而是那种纯天然的长在没有污染的土地中的绿色食品。种庄稼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见成效的,所以我计划用五年以上的时间,在西北新疆以及东北建设一批大农场出来,专门搞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开发。”

戴维斯听了范无病的话之后,深思了一番之后就恍然大悟道,“哦,我明白了!范总的意思用一句中国话来形容,就是人取我弃,人弃我取啊!”

范无病点头笑道,“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倒是需要一定的前瞻性的,可不是简单地人弃我取那么简单。”

众人分析了一番范无病的意思,觉得风险还是很高的,除非大家认可了这个绿色食品,否则的话,光是从成本上来看,绿色食品就没有一点儿可比性。

不过范无病也对众人说了,国内的市场暂时是做不起来的,但是国外市场却是可以依靠的,一旦国内对绿色食品越来越重视之后,再行起步可就晚了。

即使是现在,绿色食品的成本问题,也可以通过大农场的机械化运作降到最低,在价格上面依然是普通的农业生产所无法比拟的,无非就是赚得少一些而已,却不至于赔钱。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围绕市场来进行的,在没有市场认可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壮大和培育市场,建立起我们强大的品牌美誉度。”范无病最后对众人说道。

众人又研究了一下建设生产基地的事情,便觉得现在去做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怎么得到那么大的一块儿生产基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相信无论谁想去得到那么大一块儿土地,都是很难办到的。

范无病的信心就比较足一些,胸有成竹地对众人说道,“这个事情我来搞定,现在我需要你们做个预算出来,先去采购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及学校国外大农场的先进管理经验,毕竟随时都有可能开始工作了。”

听到范无病的要求之后,众人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各项工作。

临走的时候,沈曼华喊住了范无病。

“嗯,你想到了什么事情?还是有什么私事儿?”范无病问道。

“我家以前就是东北的,我想回去负责这一块儿的事情。”沈曼华对范无病说道。

“哦——”范无病想了一下,顿时想到了沈曼华当骗子之前是在东北长大的,对于那边儿的事情,也比较了解一些,她回去主持这项工作,倒也非常合适。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做事的功利色彩要少一些,像这种具有理想化色彩的事业,比较适合她们去做,于是范无病就同意道,“好的。等大家把具体方案拿出来之后,我再跟你仔细谈一谈我的布局问题,当然了,在细节上面,你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谢谢范总。”沈曼华得到了范无病的首肯之后非常高兴。

她虽然从小就离开了家乡,但是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当了几年的骗子之后,沈曼华也希望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地回到家乡去风光一把。此时范无病将一个生产基地设在东北,恰好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

范无病离开了总部之后,想要回学校去看一看,结果一出门就又碰到李允蘅堵门。

这一次,范无病就有点儿无奈地迎了上去,对李允蘅说道,“李小姐,上海这么大的地方,吃的玩的逛的地方都很多,您也不至于对敝公司的大门如此感兴趣吧?假如你真是对敝公司的大门感兴趣,那我二话不说,立刻把它拆了下来,空运到汉城去如何?”

李允蘅听了范无病的话后,笑着说道,“范先生说笑了,我怎么会对大门感兴趣?我是想请范先生陪我去看一看您的学校。”

“学校有什么好看的?你们汉城不是也有很多的学校嘛。”范无病立刻拒绝道。

李允蘅非常郑重地对范无病说道,“不是汉城,是首尔。”

“首尔?哪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直管那里叫汉城,总不会因为你们随便改名字,就影响到我们的习惯吧?”范无病立刻有些不屑地回答道。

首尔作为韩国首都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相传百济始祖温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筑慰礼城定都,后改称首尔。高句丽占领这一地区后,将汉江南北地区称为北汉山州,把现在首尔附近称为南平壤。新罗统一朝鲜后,将此地编入汉山州。

朝鲜王朝李成桂后来在此大兴土木,称汉城府。后来被日本强占时,改称京城府。日本投降之后,朝鲜半岛光复,更名为韩语固有词首尔。

只不过,中国人一直没有理会这茬儿,一直将这里叫作汉城,韩国人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一再提示中国人要尊重他们的首都,称呼其为首尔。

实际上,他们这么做,主要就是饱受日本的殖民统治迫害,因此现在怀有强烈的狭隘民族情感,不但要去日本化,也要去中国化,将韩国打造成为韩国人的韩国,将汉城打造成韩国人的首尔。

从李允蘅的表现上来看,范无病就可以了解到如今的韩国人有多么严重的去中国化思想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文化道统之争

“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呢?只喜欢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李允蘅非常不满地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笑了笑道,“这真是无从谈起了,什么时候你们韩国人懂得尊重别人了?”

“我们什么时候不尊重别人了?”李允蘅非常不服气地反问道。

“把孔子跟老子都认定为韩国人,这个总是有的吧?”范无病立刻提出了这个问题。

韩国自从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民族自尊心大大增强,近年来极力宣扬大韩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此同时,则有意无意回避和淡化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韩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影响,得到了韩国社会各方面的赞誉和资助。

据说有的学者已经证明孔子乃是韩国人,虽有不同意见,但已作为一家之言而等待历史检验。目前又有关于老子也是韩国人的大胆猜想,但是还没有拿出强有力的学术证明。

有的韩国人跟中国人讨论这些问题时,问中国人对此会有什么反应,中国人便说不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应,肯定一笑了之。

事实上,孔子是韩国人或者是日本人甚至是美国人,对于中国都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可能是很大的好事。中国人的文化理想就是天下大同,而不太在乎血缘和血统的纯粹与否,假如能够证明尧舜禹也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的祖先,秦始皇的染色体跟美国总统家族的染色体完全一致,那对于民族交往以及世界和平都会具有相当大的促进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是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历史上受到过许许多多其他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中国人对此一是积极接受,二是毋庸讳言。

范无病对李允蘅说道,“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不但在于经济发展,也在于文化认同上。虽然现在我们中国人穷一些,但是不出十年的时间,绝对能够重新回到经济大国的位置上去,但是对于韩国而言,你们就是再努力一百年,也始终只能偏安于汉江一隅而已,这是因为什么呢?”

“虽然我极不赞同你这种说法,但是我也想听一听你的解释。”李允蘅有些不满地对范无病说道,胸前的高耸因为有些气愤而变得起伏不定。

范无病看着李允蘅的样子,觉得这个小姑娘倒是真性情,只不过受到的教育有点儿问题,出了一些认知偏差而已,于是他就对李允蘅说道,“我们吃着西域来的葡萄,喝着拉美产的咖啡,穿着洋鬼子的西装,走在元大都的胡同,我们不觉得有什么自卑,人家的东西好,我们学会了,那就是我们大家共有的了,非要强分你我,这些东西有时候是分不清的。”

李允蘅立刻表示了不同意见,“这个事一定要分清楚的,否则怎么知道我们大韩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范无病顿时感到有点儿恶心,忍住想要呕吐的感觉对她说道,“跟你们讨论这种事情,真是对牛弹琴。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行!就比如现在韩国很多人反对使用汉字,一定要处处使用韩国自己的注音文字。我对此完全没有意见,因为从大处说,这有利于韩国文化精神的发扬。但是问题在于,韩国语中大约七成以上的基本词汇都来自于汉语,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语的历史又相当长。韩国注音文字的发明只有五百多年,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汉字读物还在韩国社会上随处可见。这样,强行废除汉字,就会造成许多字词不知所云。我在汉城的时候,看到很多韩国的报刊,特别是学术论文,在一些词汇的后面,用括号标注了汉字,这说明没有汉字,这些词就难以理解,比如意境、佛法、决战、议论等。我想,汉字同其他的语言文字一样,并不是中国人可以独占的,为什么非要把它消灭得干干净净不可呢?消灭汉字的可怕后果已经有许多韩国学者指出了,比如历史断裂、思维硬化等,我在此不必多言。”

李允蘅听了范无病的话,立刻反驳道,“中韩两国距离很近,文化之间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就认为韩国的文化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范无病摇头说道,“就如汉城改成首尔来说,中国人听到汉城,就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宏大的、繁华的、充满文化精神的首都。但是如果叫首尔,则与大多数韩国地名风格不同。如果一定要按照韩国人的发音来翻译,那恐怕有的人会说,关于首尔最准确的发音是色窝儿,发音虽然准确了,但意思却是色情的秘密场所,反而更加糟糕。也许还有人会说成馊味儿,因为汉城的垃圾清理不及时的时候,街道上弥漫着一股泡菜腐烂后的馊味儿。所以我想,还是不改名字为好。”

李允蘅听了范无病的话之后,气得鼻子都快歪了,把头一甩,气冲冲地就走掉了,半路上因为情绪激动的缘故,将高跟鞋的鞋跟都崴掉一只,索性光着脚走进了她自己的车子,直接吩咐人开车离开了。

范无病看着李允蘅离去的背影,哈哈大笑道,“还是我有办法,三言两语就把这个麻烦给打发了。”

跟在范无病身后的一名保镖就撇撇嘴道,“老板,你损人的功夫可是见长啊!”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这都是他们自找的,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朝韩自古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其主流文化,无一没有中华文明的烙印。他们用中文,读孔孟的书,用中医。他们照搬中国的官僚体系,建造书院,实行科举选拔官员,有些甚至直接到中国来参加科举做官。他们采用中国的风格来建造城池和宫殿,他们的王廷直接采用中国的宫廷乐器和音乐。他们从中国引进佛教和道教。他们采用中国的历法,过中国的节日。

中国的一切,已经渗透到朝韩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然而,甲午之后,中国的国势衰落到谷底,中国对朝韩的向心力减弱,又加上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