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8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得那么透彻的,有些人过于乐观,有些人过于悲观,但是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在雾里看花,并不能够断言十年之后是一个什么样子,对于国内民用航空器的市场也看不大清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有人在反对开发大飞机,主要就是说花了钱未必就能够见效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不如花钱买人家的东西方便省心。

“目前对大飞机项目的论证一般都是从市场机会开始,但如果从战略高度思考大飞机项目,那么这种对‘市场机会’的预测并不能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发展设计和制造大飞机的技术能力需要很长的时间,产业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相比之下,市场需求一定是经常出现波动的,现在预测10…15年后的市场需求数量不可能是准确的。不过只要中国的经济继续成长,中国对飞机如此之大的需求就会继续增长。”范无病慎重地说道,“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民用航空的需求增长是爆炸性的,花了几千亿元购买了一千多架外国飞机和其他设备,但这个市场现在被波音和空客所占据。中国航空工业能不能打破这种双寡头的垄断是决策各方都必须考虑的,一些人的目光总是集中在两个寡头不能顾及的市场缝隙上,这也是先上支线飞机后上干线飞机的主要理由之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两个寡头未来能够为中国飞机留下多少市场空间,而在于中国的航空工业能不能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生产出达到相应性能水平的产品,战略决策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重心。”

事实上二十年来中国工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一旦中国工业在某个领域掌握了接近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水平,就会产生出无可置疑的竞争力,因为中国的产品总是比发达国家的产品便宜。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航空公司必须考虑成本,如果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能够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飞机,就会从波音和空客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只要中国经济继续成长,市场机遇就会永远存在,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抓住这些机遇。

“技术能力的宝贵性也可以从过去国际合作的经验中看出,当年中国的运10试飞成功后,波音和麦道都主动提出愿与中国合作,所以才有当年的麦道82组装项目。但当中国自己抛弃了运10之后,波音和麦道的面孔就变了。这怪不得人家,怪只能怪自己为什么连两条腿走路的道理都不懂。”范无病对张部长说道,“技术能力如此重要,所以国家在培育设计和制造大飞机的技术能力上要有长期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国家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得到一两个产品,而是建立起可持续的产品开发平台,最终获得技术能力。从这个目标出发,产品早期的水平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产业化。只要明确这个战略重点,就不会因为短期的缺点和弱点而动摇长期的意志和既定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也做好了更加长远的后期规划。”

“你上大飞机项目,必将触动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因此你也绝不要低估国外竞争对手政商合谋扼杀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动机。美国和欧洲人比许多中国人更明白,一旦中国开始建立大飞机的开发平台,问题就不再是中国产品刚出现时的水平是低还是高,而是中国的技术能力一定会通过这种平台成长起来。”张部长对范无病说道,“竞争对手会通过市场压制、WTO条款等各种手段来阻挠甚至扼杀中国的大飞机项目。”

“即便如此,也不能有所退缩——”范无病很是沉着地回答道,“因为我不需要拨款,所以腰杆才能比较硬,也不需要受政府方面的牵绊,假如不是受国体制约,或者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办好这件事情。对于一些小伎俩而言,只要我把老爸稳在台上十几年时间,倒是也不需要担心别人使绊子,毕竟这种事情是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利益的大事,也没有多少人敢于真的跳出来捣乱,无非就是雇一些枪手专家们在报纸上唱空而已,对付这些人,我有的是经验,如果说真的有官员为了一点儿小钱悍然赤膊上阵的话,我也会让他身败名裂,事实上到了我现在这个程度,想要办好事儿或者很困难,但是想要办坏事儿的话,那是极其容易的,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所有的拦路虎都只有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现在范无病也是在背水一战了,自己虽然已经掌握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如果不作出几件能够真正让中国硬着腰杆儿站起来的大事来,也就只能是一土财主而已。

但是如果他能够把大飞机项目给做成了,立刻就可以成为整个民族的功臣,如果不是犯了像叛国这种公开的罪行,那以他一直以来竖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和超然地位,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影响到他的地位的。

这样一来,无论政局变化还是其他的什么因素,都无法影响到他在国内的实际地位,这也是他一定要做成一件大事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点,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和民用航空工业二十年来与外国企业合资合作的经验也同样表明,不掌握对产品的知识产权,就只能组装外国产品,不仅遭受盘剥,而且还学不到技术。不掌握对产品的知识产权,中国的企业、工业乃至国家都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要掌握知识产权就必须进行自主产品开发,一旦中国工业的技术能力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就会使中国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范无病对于自己大展拳脚之后的成果非常期待,一旦让他搞成了大飞机项目,那不论是空中客车公司,或者是波音公司,他们就要为国际市场的迅速萎缩而担心了。

范无病如今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大飞机开发出来,然后,卖到美国和欧洲去。

第八百五十七章 两个人的节日

这一次范无病到上海,还是见了很多人的。

眼看已经到了圣诞节,马上又是元旦了,这边儿的气氛也显得非常浓烈,由于对于一九九年末日传说的渲染,以及对于新千年未来无法预知的期盼,甚至还有刚刚过去不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很多年轻人都对于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更加茫然。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总是最令人揪心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西化比较严重的上海这边儿,习惯于利用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宣泄情绪的年轻人确实很多。

范无病本来对于这种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沈盈在海外呆了不少时日,尤其是在欧洲那边儿有过好几年的游历和学习时间,因此对于这种西方节日比较感兴趣,硬要拉着他一块儿去听什么圣诞钟声。

“这东西有什么好听的呢?”范无病被沈盈拉着,开着他的布加迪威龙的跑车来到了徐家汇附近一所最为著名的天主教堂外面,停在那里。

徐家汇天主堂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此时教堂的墙体外面已经扯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小彩灯布置了起来,外面也聚集了很多教友或者是带着朋友来这里凑热闹的年轻男女们,很是热闹。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六十四根柱子,每根又有十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面铺以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着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

教堂里面有祭台十九座,中间的大祭台是一九一九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的,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堂内可容纳两百五百人同时做弥撒。

教堂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十八米,钟楼全高约有六十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个十字架,看起来有点儿像轮盘的形状,寓意为生命恰如驾驭轮盘喻。

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则采用清一色的红砖,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祥。

文革时期,徐家汇天主堂遭到了严重破坏,连巳拆下十字架的两个尖顶和大管风琴也不能幸免,教堂被用作仓库,宗教活动中断。直到一九八二年的圣诞节,才修复了尖顶十字架,重现出大教堂的哥特式风貌。

“上海的教堂,数量怕是有几百所之多吧?”范无病依稀记得在什么地方好像见过相关的介绍,于是就对走出了车子的沈盈说了一句。

“大概是吧,我也不是很清楚,按说应该有的。”沈盈也不是很清楚。

上海的教堂出现很早,明代末期,徐光启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后来他在南京接受洗礼而成为天主教徒。

后来徐光启回到上海守制,因为他是当时上海最有名望的人,于是上海随徐光启而信奉天主教的人数激增。天启初年,上海的信徒在徐光启宅第附近建立了一个天主堂,后来皇帝还赐匾悬挂于教堂之上。

不过到了满清时期,兴起了灭教之风,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被迫重新恢复了这些教堂。

之后兴建教堂之风就抵挡不住了,各种各样的教派的教堂不断地建了起来,上海的传教士也越来越多,成为整个中国最大的洋教基地。

“你有想到送我一件圣诞礼物吗?”沈盈忽然对靠在车身上的范无病问道。

“嗯?”范无病挠了挠头,心道最近一直忙着,却是忘记了这件事情了。

对于沈盈,他自然不好意思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来不过洋人的节日,自然不会准备什么生蛋礼物,事实上早些年间,两个人也不是没有一块儿过圣诞节,自己要是敷衍了事的话,怕是只会令她伤心。

“对不起,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最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一些,让我的脑袋里面充满了各种杂念——”范无病非常抱歉地对沈盈说道。

“还好,至少你没有用不负责任的话来应付我。”沈盈似乎并没有如何生气,只是笑了笑道,“其实我也知道,最近你忙的都是大事。”

范无病很是歉然地将沈盈搂在怀里面说道,“对不起,实际上对于我来说,你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也没有理由为其他的事情而奔波。”

“拜托你说点儿新鲜的好不好,这种强调已经被港台剧给用滥了。”沈盈做出一个不堪忍受的表情,然后一整脸色,有些回忆地说道,“在德国的那几年中,每年深秋,我住的院子后面的橡树叶子还没有落完,圣诞聚会的邀请和贺卡就纷至沓来。我不是基督徒,也不信救世主,但我的同学们对于这件事情都非常热衷,不管信仰耶稣与否,只要生活在西方,很少有人不过圣诞节。圣诞不仅是一个宗教庆典,更是家人团聚的佳节。每当我看到圣诞贺卡上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问候,我便想起我们的春联,国泰民安,阖家团圆。”

范无病点了点头,他虽然不过这种舶来节,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清楚这种已经渐渐地在大陆开始蔓延开来的纯节日性消费。

如今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各种舶来品和舶来节也开始大行其道,除了一些信仰上的改变之外,更多地市为经营者提供了难以估量的商机。

没有礼物的圣诞不能称其为圣诞,圣诞老人赶着雪橇给孩子送礼、亲朋好友互赠礼品是传递爱的一种方式。

范无病还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得到压岁钱的时候,总想着辛苦一年的父母是否也会收到礼物?好在范无病重生以后,范家从来都不会因为缺少物质生活的优越条件而有所窘迫,相反的是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范家的传统就是有针对性的拨划出一些款项,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这种达则兼顾天下的思维方式,也使得范家的名声很好,就好像以前的时候,老姐范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富可敌国的弟弟范无病身上敲诈一点儿好处出来,但是她在捐资助学或者是其他公益事业上的付出,绝对要令所谓的华人十大富豪们都为之瞠目结舌。

教堂那边儿的活动还没有开始,于是范无病就同沈盈一道,手牵着手漫步在步行街上,看着两侧的店铺都亮着灯光,很多店铺的外面都摆着圣诞树,上面灯光闪闪,不是地可以看到有圣诞老人装扮的促销人员出现,或者向路人发放小礼物,或者搞一些宣传活动,很是热闹。

而在路人当中,也能够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外国人,有的独来独往,有的聚在一起,看起来都是非常开心的样子。

最近几年来,逐渐走向富裕的中国,也成为外国人最喜欢来的国度之一,不论是在国内或者国外工作,很多人都喜欢在圣诞节前到大陆来出差,这样购置礼品就省心、省力、省时、省钱。毕竟,大陆的产品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优惠了,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

两个人路过一家装修非常精致的精品屋的时候,就发现这里面的客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仔细透过落地玻璃窗看了一下,才看出这是一家丝绸内衣店。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丝绸一直被西方视为上品,甚至有一个时期,丝绸是同黄金等价的。到了今天丝绸依然备受欢迎,庄重而华丽的真丝睡袍给男人,性感而滑润的真丝内衣给女人,确实大受欢迎。

圣诞节前后可以说是消费者的奥林匹克,他们给商家带来的利润通常是全年利润的两成,有的甚至高达四成。就比如说今年英国的圣诞消费预计是两百亿英镑,折合人民币两千六百亿元,数目相当可观。

据范氏投资集团的情报研究部门得出的数字,仅仅是大陆今年出口到海外的圣诞树等礼品类产值,就已经超过了十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当中。

两个人走了进去,仔细看了一下,才知道这家店居然是真正地道的苏州丝绸,只不过店铺的整体包装却是比较符合外国人口味儿的欧式风格,看上去有些比较特别的感觉。

“这样好了,我送你一套丝绸内衣吧!”范无病忽然看到了穿在对面的模特身上的一套丝绸内衣,顿时非常兴奋地对沈盈说道。

“流氓——”沈盈看了那套内衣一眼,立刻有点儿脸色通红地说道。

应该说,那套丝绸内衣的做工和质地都是上乘,只不过是造型有点儿特别了,毕竟某些为了增加床上情趣的内衣设计,此时除了在日本非常流行之外,在国内公然贩售的情形还是非常少见的。

范无病倒是很感兴趣,心里面就开始盘算起来,应该买上几套比较合适?

第八百五十八章 美国人坐不住了

“十里虞山青又青,桂花白酒进北京,这是五十年代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民歌。常熟佳酿桂花酒,确实誉满国中,要不然连主席诗词中也有句吴刚捧出桂花酒嘛。”范无病笑着对沈盈说道。

两个人在教堂外面热闹了一会儿,等到听完了午夜的钟声之后,就进了一家私房菜馆,填一填早已经空空如也的肚子。

这家菜馆儿却是地道的苏州菜风味儿,因此桂花酒是少不了的,本来这阵子天气就比较冷,吃点儿热腾腾的馄饨,就着小菜,喝着软绵绵的桂花酒,感受着发自肺腑的熏然热意,果然是非常舒服。

沈盈一边儿笑着给范无病夹菜,一边儿跟他说一些自己在以往的圣诞节中遇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忽然间就停了下来。

“怎么不说了,我正听得津津有味儿呢——”范无病感觉有些好奇地问道。

沈盈的表情忽然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