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大形势-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中国的钱在总量上并不多,中国钱多是假象,现在的中国,富人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型消费并存,资产投机市场的火爆与实体经济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如果只看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中国钱多的假象主要来源于贫富分化和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主因,与资本化关系不大。

  2、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安的问题

  陈志武在提出中国“钱多”的论调后,开始论证“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还不安”,陈志武认为“中国人钱多后,如果各类品种的保险、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不能够发展到位,那么,在中国人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充满不安”。

  笔者认为中国人的“不安”是因为中国由原来的低生活成本社会,变成了“什么都需要钱”的高成本社会,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也就是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生活成本高了,比如原来在家庭、亲友、乡邻帮助下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在必须用钱才可以解决,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钱不够用了,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发展不到位,而是因为这些太昂贵,中国人目前还支付不起,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

  3、为什么不拿美国与现在的中国进行对比?

  陈志武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沉浸在华盛顿共识的美梦当中。一场华尔街危机也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金融的逻辑》一书中经常将美国与中国的大清朝相比,来衬托美国是多么的美好,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此人是老华侨,其实他是八十年代末才出国,近年也主要在国内活动,对国内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书中总是举大清朝的例子,而拿美国与现在的中国进行对比,看中国与美国还有哪些差距,不是更有意义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4、为什么忽略信贷消费的负面效应?

  陈志武在书中不断重复一个青年人大卫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与几年前在中国流行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没什么两样,而不幸的是陈志武不是文学家,而是金融学家,在故事中添油加醋不是他的长项,老太太已经进入天堂,而王志武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则演绎出非常更多的续集,比如小伙子遇到经济危机长期失业,房子被银行收了回去,这样的事情并不少。人生无常,为什么小伙子就必须按陈经济学家的规划去过完一生,就是因为他还是个年轻人,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可见陈志武讲故事的水平还是差了些,而他讲这些故事无非是告诉人们信贷消费多么好,可惜他这个工作在十年前已经有人已经完成了,在中国已经不新鲜。

  书中对信贷消费导致经济危机的事实只字不提,在上个世纪美国的大萧条来临前,美国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陈志武认为这是信贷消费“在美国扎下根”的标志,而其实这正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如果说房子、汽车、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还有意义的话,而洗碗机、吸尘器 、收放机分期付款带来的纯粹是经济风险,上世纪美国在二战前一直没有走出经济大萧条,其关键就是经济危机前的信贷消费,严重透支了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才使得大萧条如此严重。

  我们可以将中国与印度进行一下对比,在中国,买汽车基本上都是付全款,而在印度买条牛仔裤都分期付款,按陈志武的逻辑,那印度应该比中国发达,实际情况怎么样,大家都知道,靠信贷消费实行强国,实在是可笑,而信贷消费导致经济危机的例子倒不少。

  5、为什么忽略金融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

  书中将所有金融问题看成是西方人的聪明,其实很多都是科技因素,或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里,皇帝根本没有征税的权利,在西方的中世纪与我们的周朝制度类似,真正的权利掌握在诸侯手里,国王打仗向诸侯借钱是政治因素造成的,陈志武将这种现象归为西方的智慧显然是对西方历史不了解的缘故。

  书中将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负债发展模式”看作*的保证,其实这根本就是资本主义政党分赃制度的必然产物,每个新上台的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绩目标都拼命的借债,这也是他们交出一份成绩单最快的方法,但这些债务基本上不需要在自己任期内偿还,也就是这些人只管花钱,不管还钱,还钱是继任者的事情,因此这些政客都非常喜欢借债,其实这都是追求短期利益,是对继任者及国家都非常的不负责任,是多党制国家的政客对国家缺乏长期忠诚度的表现,根本就不是什么发展经济的“祖传秘方”。

  中国长期坚持比较保守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的非常好,而拉美国家、东南亚“四小虎”国家、非洲国家,都曾经大举借债,但这些国家在短期的繁荣后都一蹶不振,其教训不可不吸取,另外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爱尔兰、美国、日本等都是债务高危国家,这些国家的债务不仅威胁到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也连累了其他经济体,甚至危害到世界经济。

  6、为什么歪曲世界经济败局的根源?

  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非洲债务危机,哪个不是因为过度负债造成的。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借的外债,他所列举的其他的国家即基本上都是借的内债,现在日本和美国相比,日本的债务水平比美国更高,但是担心日本发生债务危机的人非常少,而担心美国人债务危机的则非常多,这关键是日本主要是借的内债,而美国是外债。

  7、为什么不敢对金融进行深入分析?

  书中甚至提出用金融来打到孔家店的妙招,人们确实痛恨过孔家店,但那只是认识上的历史局限造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儒家文化不会对发展经济够不成任何阻碍,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人现在的主张是保护传统文化,而非什么“打到孔家店”,他的思想为什么又转到了五四时代?

  幼儿园剥夺了爷爷奶奶们含饴弄孙的乐趣,物业服务公司让人们省去了亲自打扫院落的劳累,这些都是需要付费的,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然结果,而金融确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相对于科技发展,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小的多,让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模式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打败“孔家店”,如果都归功到金融上是非常的可笑的。

  8、对金融加大社会成本丝毫不提?

  传统互助性社会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模式,而用金融代替后必然导致生活成本上升,金融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我们以买房为例子,我们在按揭买房的时候,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将几乎相当一栋房的利息给了银行。传统社会,一家有事大家帮,可以让生活成本非常的低, 如果都通过买卖关系来实现,则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保险、债券等金融工具对社会的发展确是有一定的作用,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将他的作用无限的拔高。总之金融本身并没有什么逻辑,而金融现象都是科技进步和国家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的反应,我们千万不能相信什么金融万能论。发展金融、消费驱动更是十足缪论。他的经济学水平只相当于国内知识界在1998年至2000年的水平,如果他的书在前几年与那个“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一起卖,肯定会更火一些,也就不用再搭《货币战争》的顺风车了。

  也有网友看过后,认为但既然名之为“金融的逻辑”,却不知其逻辑何在?感觉到处处是漏洞。 其一,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而且一眼可知是为了论证结论而赋予前因某种特性——这自然可以立于不败,却也是最大的硬伤;其二,罗列前后两个事实,未有任何因果阐述,却得出前一事实导致后一事实的结论。

  也有网友评论到:在《金融逻辑》若干哗众取宠的伟大标题下往往只是配以文不贴题的狭窄内容,所论便显得牵强附会、抓襟见肘、力不从心。全书所论总体上倾向于“金融至上逻辑”与“消费至上主义” ,显露出“万般皆下品,唯有金融高”的执着。而这种倾向恰恰是导致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急需深刻反省纠正的偏激倾向。因未彻底开放金融市场而幸免于大难的中国更是应该痛定思痛,认真吸取前车之鉴,对西方经济与金融制度及理论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实事求是分清利弊正误,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此乃至关紧要的当务之急。正值此时发行的《逻辑》却颇多反其道而行之论,耐人寻味。    

  有网友认为《金融逻辑》高喊“你可以没有逻辑但不可以没有金融的逻辑”以招揽读者,真可谓够噱头、够时尚的了!但其中包含的一些荒谬逻辑令人读之不禁扼腕叹息:“你可以精通金融的逻辑但不可以无视常识的逻辑啊!”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这些年,学者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在讲世界经济大败局时,笔者指出这些经济败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在学术上不能独立,因此我们也非常有必要看看中国的学术现状。

  据笔者观察,中国的经济学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数学型经济学家,这类经济学家目前仍居主流,主要表现是“唯GDP主义”,他们不关心中国经济的实质,只要GDP实现增长,他们就非常高兴,在分析经济时喜欢从GDP构成出发,“三驾马车”是他们的常用词;第二类是政治型经济学家,这类经济学家喜欢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经济,早年以何新为代表,近年来以张宏良、时寒冰为代表,这类经济学家战略思维比较强,喜欢从性质的角度分析问题,第三类是工科经济学家,这类经济学家是近年随着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登上经济学舞台的,以钟庆、白益民等为代表。

  另外据笔者进一步观察,自2006年钟庆的《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一书首开中国财经畅销书之先河后,中国近几年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畅销书的作者都具有工科背景,比如钟庆学习的是自动化专业,现在仍然从事自动化行业,《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是2006…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畅销书,2008年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学习的也是自动化专业,2009年最具有影响力财经书畅销书《三井帝国在行动》的作者白益民学习的是化工专业,2010年新出版的财经畅销书《重燃中国梦想 》的作者姚余栋学习的是机械专业。笔者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发展主要是工业的发展,而工科学者长期在工业领域工作,对中国经济的“短板”在哪里非常清楚,这是那些根据数据做研究的学者所永远不能做到的。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看,数学型经济学家被看做是“误国”的典型,而政治型经济学家拥有强大的粉丝群,时刻以“卫国”为己任,金融和产业两大领域是他们主要的关注目标,但是要实现“强国”,必须依靠工科经济学家,因为只有工科经济学家才真正的“懂经济”,才能抓住中国经济问题的最核心。

  笔者研究经济也有几年了,根据中国学者的长久影响力和最新活跃程度,笔者将中国的学者归纳出了“四大思想领袖”和“四大新势力”,本章主要介绍这些代表人物。

第九节 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刘军洛
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刘军洛

  刘军洛是中国极少数能够理解当代金融资本主义实质的经济学家,而在这极少数几个人中,他是唯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人,在上面几个经济学家都已经著作等身,仅稿费的丰厚收入就可以使他过上优越的生活,而刘军洛只有自己的粉丝帮着将其文章结集成册,像手抄本一样流传。 

  他是第一批新中国股票投资者,刘伯坚的嫡孙,作为第一批新中国股票投资者,刘军洛有着辉煌的过去,高干子弟的背景,数千万的家产,广博的学识,是一个十足的公子哥儿,不但会赚钱,也会享受,他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也是最早的大户之一,平时总是鲜衣怒马,以车代步,消遣也是邀些朋友打打高尔夫之类的,但是90 年代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军洛跌到了谷底。

  如果刘军洛居住在美国,那他今天一定是美联储的要员,如果刘军洛出生在日本,那大藏省一定是他的舞台。很不幸,中国的刘军洛只能是一个体制边缘的舞者。 

  炒外汇出身的刘军洛后来迷上了宏观经济研究,一直撰写经济评论,可现在,不得不再次下海,炒起了期货,而且是白天上海交易所,晚上外盘,连轴做。他这么做无非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 

  看看从2002 年起,刘军洛先生关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情况的预言吧,每一件都在从预言转为现实。可怕,实在太可怕了。 

  早在2001 年的时候,刘军洛就上书央行,请求央行不要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转而用黄金。可惜,对于一个体制外经济学家的话,中国的官员怎么可能,怎么会听得进去?其后的几年间,黄金价格暴涨,而美元则走上了连绵下跌的不归路。如果戴行长之后是刘军洛接任,而不是周小川,那么,今天他已经为全中国人每人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了,估计新增的6000 亿美金中,其中4000 亿会是黄金等,增值200%就是8000 亿美元×8= 64000 亿人民币,人均近5000 元人民币。如今,这钱到美国人手里去了! 

  悲剧在继续。。。。。。 

  早在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疯狂推销私有化,把持话语空间,四处赚取出场费的时候,刘军洛便提出了“次级金本位”,呼吁国家建立由黄金、石油、农田、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及资源组合的货币储备支付体系,对抗一场残酷的美元贬值和世界性通货膨胀。2003 年初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的《黄金将在美元通胀下复活1970 年代的火爆》,预测到黄金将在10 年内大幅度上涨,当时他大胆预言黄金价值至少在3000 美元/盎司。网上搜索关于储藏黄金的呼吁,只有刘军洛一个人,并且只有他如此大胆自信。 

  “那些经济学家,抱着美国四五十年代的经济理论,自以为能明白现在的宏观经济,你连全球经常账户、资本平衡和资本流动都不了解,最好闭嘴。”预测黄金大涨,全球性通货膨胀乃是基于格林斯潘的压低储蓄,高赤字的货币政策。那时美国欠其他国家的债务就达到自身GDP 的40% ,而布什政府的预算赤字一年比一年高,按传统经济学,美国早晚会沦为中等发达国家,但刘军洛不这么看,他看到美国人的印钞能力,亚洲央行攥着两万多亿美元债权,不过是一堆纸,300 美元一桶的石油我们中国人买不起,对美国人不过是印钞票。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一节 本章前言 

  讨论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方法问题,而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

  而回首我们的发展之路,自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