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龙:我是谁(4)
目前,成龙还担任着香港旅游形象大使和香港电影推广大使,在各种场合宣传香港;2004年初,成龙又奔赴泰国、韩国、日本等感染禽流感的国家,支持政府和民众抵御病毒。
  王 志:你感到累吗?
  成 龙:有时候真的很累。
  王 志:成龙给大家的形象就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形象,做到现在也有一点欲罢不能,即便我不想去做。我也必须维护我这个形象?
  成 龙:现在已经变成习惯了,变成好像我一定要去做,我有责任去做。今天我很坦白讲,我一退休我走了谁也找不到我,我可以安享太平七八辈子都无所谓,真的,为什么今天出来抛头露面,打电话求这个,打电话求那个,其实我很累,但是做得很开心,我要知道我能做得到,我要这个结果。
  王 志:你能感受到什么快乐?
  成 龙:帮助人家的刹那很快乐,当我筹款一年以后看到那里所有的老人,他们有康乐措施,有医生这些都是你帮助的,我觉得我没有白活。要么我什么都不做,我觉得这是废人,在这个社会可有可无。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可以让我成家,让我爸爸妈妈抬起头,让我的儿子很骄傲,而我自己对得起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或者是在电影史上,有一个人写几时几时有一个成龙就够了,我觉得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王 志:现在可能所有人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说足够了,成龙。为什么还要继续?
  成 龙:我觉得什么叫够真的很难讲,人一定是盖棺定论,我继续做下去,做到我不能做为止。
    真心英雄
  张 磊
  成龙是我来《面对面》栏目做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我对人物专访节目的第一次尝试。
  确立这个选题,还是我准备来《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和王志、耿志民一起聊天,谈到《面对面》的选题,也谈到即将举行的2004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大多数都是《面对面》栏目报道过的,但成龙《面对面》栏目还没有报道过,他又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个人物,当时我们也想通过采访一些名人来提升栏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于是大家认为成龙值得一做。
  我开始跟英皇公司驻北京办事处联系,但是对方的态度并不积极,因为成龙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而且他也无法安排采访时间,还用《艺术人生》作为例子来说明,说《艺术人生》都联系两年了还没有给他们确定的答复。好在对方并没有直接拒绝我,我强调了谈话的内容以成龙的慈善事业为主,这也是他入选“感动中国”的原因之一,而且采访可以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现场进行,采访时间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此外,我还提到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大部分人物都曾接受过《面对面》的访问,这也是为什么《面对面》邀请成龙的原因。
  经过多次的沟通,采访的事情基本上确定下来,但是对方要求采访只谈成龙的电影和慈善,不能涉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内容。英皇公司还给我提供了一个关于成龙做慈善的五分钟短片,我拿着编辑带把这个短片转下来,准备作为资料备用,转这个短片的时候,我看着看着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了,成龙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慈善事业都浓缩到了这个短片中,片子制作得也非常精美,但是我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让我流泪,当我事后再跟同事说起,他们都很惊讶,问我究竟是因为什么流泪,我说就是感动。
  在为采访做策划案的时候,我和王志、耿志民进行了沟通,如果只谈电影和慈善,节目也能做出来,是一个80分的节目,如果能在访谈的内容中涉及到成龙的个人、家庭等,这样人物的形象将更加立体、生动,制作出来可能是一个90分的节目,但是这个加分的过程,我们无法掌握,如果成龙能够主动涉及到这些话题最好。这是我在做策划案时的想法,没想到在采访的过程中,成龙主动谈起了自己的成长、家庭等,这让我们在场拍摄的人都喜出望外,因为这也是成龙第一次面对一个主流媒体谈论自己个人的事情。
  采访结束之后,面对一堆节目素材,我开始在节目的编排结构上花费心思,电影和慈善都可以成为这期节目的主要内容,人们是因为电影而熟悉了成龙,又是因为慈善,成龙才得以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偏重其中的某一个,而忽视了另一个,都会导致节目精彩度的下降。如果将二者并重,我考虑应该要设计一个主线和副线,以慈善为主线,以电影为副线,而且两根线又有相互交叉的地方,成龙是因为电影而成为名人,成名之后开始做慈善,慈善又会提升成龙的知名度,进而开拓电影市场。
  这样叙述是为了让节目的结构更加清晰,但我并不是指成龙是这样在电影和慈善之间进行运作,如果有的话,那也只是最初,那时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只能听从公司的安排,为了电影去做慈善,而现在,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慈善,真心诚意,发自内心的。
  在做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小制作颇费时间,为了把成龙的电影事业做一个介绍,我在网络上找了成龙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海报,然后把这些海报经过技术的处理,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封面,在谈到成龙电影的时候,这些封面一个接一个地在屏幕上显现,让观众对成龙的电影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但是这个技术活耗掉了我和后期技术制作人员几个小时的时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成龙:我是谁(5)
节目播出之后,收视率很好,还有不少观众打电话来,想得到成龙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但是那时成龙还没有在内地设立基金会,不过采访的时候,成龙就说要在内地设立慈善基金会,而半年以后,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欧阳询整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周星驰:我是一个演员(1)
周星弛,电影演员。
  1962年生于香港。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表演。
  拍摄了40余部喜剧影片。
  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学会金紫荆奖等奖项。
  作为演员从影20年的周星驰不仅赢得了一大批忠实影迷;他本人还被赋予了另一种意味。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开始在内地,特别是大学校园里风靡,一些评论人士开始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学术名词来定义周星驰的类型影片。近两年,周星驰更是被一些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对周星驰的追捧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王 志:在香港是不是可以轻松一点?
  周星驰:如果是工作时候就不会很轻松了,但是如果没有工作就非常轻松。
  王 志:那在香港观众对你来说是不是也像内地这么热情?
  周星驰:在香港其实我是非常轻松的,在街上也会跑,骑单车,也到处去吃东西。因为基本上是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分别,但是有时候也有好处的,比如在吃东西的地方人家会给我一个位置,说你不用等了,你先吃。
  王 志:不会有人围观你吗?
  周星驰:没有,很少,很少。
  王 志:就是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差呢?您自己看到过内地这种现象吗?
  周星驰:当然因为我是拍电影的嘛,拍电影的当然就是有很多观众会认识。
  王 志:尤其是青年学生,那么喜欢你,把你电影里的台词都能背下来,受到这种拥戴,您自己觉得意不意外?
  周星驰: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当然我们拍电影的也会希望拍出来的电影会有人喜欢看。有人喜欢看就会开心,但是有时候你也希望它成绩会好一点,但是有时候电影的成绩会超出你的意料之外。
  周星驰创造了一种“无厘头”喜剧电影模式,他扮演的角色有时弱小、有时狡猾,也有时悲凉,但总是不畏权贵、嘲弄权威,虽然情节设计荒诞离奇,台词却体现出机敏和智慧。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周星驰的每部影片都吸引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他的出演就是影片票房的保证。这在新人辈出、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并不多见。
  我自己没有去想过跟其他演员有什么不一样,但确实是不一样的。想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制作过程本身也要有很多好的人才去帮忙,所以我是比较幸运,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制作班子,当然还有一个创作班子。常常别人都只知道是我因为我是演员,我是幕前的,大家都认识我,但是很多幕后的人其实非常非常重要的,他们都不知道。
  王 志:哪些工作是由你来组织或者由你来完成的?比方说剧本,是您自己写吗?
  周星驰:剧本是我自己写,但是我一个人也不能想那么多,很多时候,我们有一个编剧的团队,我是一个,还有其他几个人帮忙。
  王 志:在我们想像中间周先生您不需要做什么,你说一说他们去做好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
  周星驰:我很希望是这样的。在一个电影里面导演是最后决定的人,很多事情都是他想出来,也是由他去决定要用这个还是不用那个。
  王 志:故事情节呢?也是由你来编吗?
  周星驰:当然最后的决定还是我自己。
  在周星驰拍摄的许多影片中,他扮演角色总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天性善良,但也带点狡诈和自私的毛病,在电影的开头他们总是被人歧视,屡遭挫折,但是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却也总能获得成功。有人说这和周星驰的个人出身背景有很大关系。
  王 志:为什么在你的电影里面,大多数的主角都是小人物?
  周星驰:可能是我自己比较熟悉小人物。我小时候就是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跟其他大众家庭一样。但是很早的时候我爸妈都分开了,所以我有时候跟妈妈在一起,有时候跟爸爸在一起。
  王 志:这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周星驰:没有,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有什么影响。
  王 志:因为有人说您是一个喜剧演员,一个很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有导演说实际在您的身上有一点悲剧的色彩。而且你的眼睛经常有一点忧郁?
  周星驰:不会吧,我也觉得你的眼睛有点忧郁。小时候其实我不太喜欢说话,这也是真的。很长时间家里都是女人,因为我没有兄弟,自己跟姊妹跟妈妈,还有我的婆婆,只有我这个男生,所以你知道女人,女生跟男生他们说的话题有时候不太一样,所以她们在说话的时候可能有时候我都根本没有兴趣。所以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
  王 志:因为你的电影刚开始出来就让人觉得太怪异了,这个人太怪异了,这些想法是从哪儿来的,这种表情是从哪儿来的?
  周星驰:我从小到大喜欢观察别人,喜欢看。我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常常都在窗户上看,自己一个人看下面街上的人,她说我看一整天都是这样子,其实我自己也记不起来,然后你在看什么?我说那肯定是看很多东西,街上人来人往,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她说我从小都喜欢这样子。长大了我也很喜欢观察别人,很多我觉得有趣的都会把它记下来,很多资料攒在脑里。
  

周星驰:我是一个演员(2)
周星驰祖籍上海,1962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市民家庭,自幼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姐姐艰难度日,周星驰小的时候曾在街头卖指甲剪,在茶楼跑堂,中学暑期在电子厂打工。高中毕业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继续学业,而是尽早地能找份工作挣钱养家。
  我开始第一个工作也不是演员,是在写字楼里面的一个助理,每一天的工作包括去帮其他人买早点,还有洗杯子,送文件,整天就是这种工作。但是那个时候我的学业程度只能找到差不多这种类型的工作,自己也会觉得这个没有兴趣,没有办法,常常还是想着要不要去试试报考,考电视台当一个演员,最后就去了。
  70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本地电影电视业也欣欣向荣,为了满足事业发展需求,香港各家电视台纷纷举办艺员训练班,选拔和储备演艺人才。周星驰选择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训练班。
  王 志:当时为什么想着我要去学演戏?
  周星驰:就是从看完李小龙的电影开始,那个时候我很小,就开始喜欢看电影,有一天在想我要不要去当演员。因为没有机会再去大学读书,就要工作了,我要做什么工作?马上就想到当一个演员吧?觉得如果我每一天都可以演戏,是多么快乐的一个事情。
  王 志:报考的时候没有遇到障碍吗?
  周星驰:培训班一开始我是考不进去的。它有三个阶段,我通过了两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我不能通过,非常地失落。
  王 志:原因呢?
  周星驰:原因我不知道,原因当然很简单了。就是不行。
  虽然初次考试没有成功,但还是有一位演艺界人士发现了这个青年的表演潜质,经过几番周折,1981年,周星驰终于成为艺员训练班的成员,而差不多和他同时期的学员中还有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等一大批日后的知名演员。
  两年多的表演专业学习之后,周星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进入了影视圈,但是他担任的只是没有台词,经常在镜头前一闪而过的群众演员。
  1998年周星驰创作的影片《喜剧之王》,被一些评论称作周星驰的个人自传。这部反映小演员成长经历的影片,笑中带泪,笑中带出庄严,这和周星驰以往的荒诞无稽的喜剧影片有着明显的不同,有人说这就是周星驰当年底层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王 志:您自己还能记得起接受的第一个角色是什么?
  周星驰:有些人说是《射雕英雄传》里面一个给人打死的一个小兵,但是我记得好像还有别的角色,当然也是穿古装,应该不是现代的,一大帮人我站在后面这样子。
  王 志:跑龙套跑了多长时间?
  周星驰:跑龙套大概是一年时间而已,然后我就有一个机会变成一个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其实我说得并不好,但是他们还是用了我,最后监制他告诉我,说他需要一个坏人在这个儿童节目里常常做错事情,然后让另外一个好的主持人去把我改正过来。我就是去演常常做错事那一个。然后我说表现好不好,他说表现不好,他说没关系,你演坏人应该没问题的。
  王 志:那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时候,这个时候会不会觉得离自己的电影明星,离这个梦想远了一些?
  周星驰:大方向还是相同的,因为都是表演,但是当儿童节目主持人六年时间对于我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我没有很忙的工作,每一个礼拜我只有三天工作,有四天是没事做的,但是我学会了忍耐,耐心。另外我有足够的时间去看书,看很多其他的电影,还研究了很多别人的演出。有一天儿童节目的监制对我说,你也差不多了,我们也差不多要换人了,另外一个部门想找一些人帮忙。然后我又到了另外一个综合节目当主持人,我只是每星期有一天的工作,六天不用工作。那个时候就有人找我拍电影,拍了我第一个电影,那个人叫李修贤先生。
  1988年,香港电影人李修贤发现了周星驰独特的表演天赋,在他主演的新片《霹雳先锋》中,李修贤安排周星驰扮了一个偷车贼,这个偷车贼偶然卷入了警方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