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间的玫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心里还担心着什么……但这些都不该妨碍我们理性的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该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更具信心?这也是我常常问我自己的问题。
  2007年7月23日
    物权法感怀
  上中学的时候,一位同班同学邀请我们去他家玩。到今天他的少年容颜已模糊,但他的一句话让我记忆至今。他说:他们家祖上是大地主,地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地主——是地之主人的意思!当年我们大概十三四岁的样子。
  我祖上是浙江东阳夏程里的农民,穷得没办法,只好到上海当纺织工人,期间我爷爷得了“痨病”,二十多岁就去世了,剩下我奶奶拉扯着爸爸和姑姑很艰难地生活……我奶奶的妹妹,这个时候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上海的革命组织,后来去了延安,她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而我们家也因此有了转机,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爸爸和姑姑进城当了工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投资札记之七:我们更应该(4)
在我的祖上很艰难生活的时候,我太太的祖上却在很优裕地生活着。我想,如果没有这场彻底的革命,中国还是一个乡绅社会,我会有机会和我的太太结婚吗?这一切缘于什么?真的是缘于彻彻底底的土地革命吗?!
  还小的时候,跳皮筋的女孩子们会边唱边跳“周扒皮,二十一,半夜三更来偷鸡……”,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对这些地之主人——“半夜鸡叫”、大地主刘文彩等人卑劣行为的描述。怀着这些朴素的阶级感情,当年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曾对我们大院里的“地主婆”展开过斗争,砸她家的玻璃,用弹弓打她,她的先生是原国民党军少将、一位技术官员,她的孩子受到了我们严重的孤立和欺侮……
  曾经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但今天我也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靠着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成了有产阶级,如何让我们的财富得以保护,让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被巧取豪夺?如何翻开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不再重复像翻烙饼一样,用改朝换代方式,不断用血腥暴力手段重新分配财富?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在许多国家是一件非常普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中国这却是需要走很久的路才能决定,今天物权法的审议,只是表明中国将迈出真正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一步。而它可能不只是关系到一天、一年或一个时代,而是关系到我们和子孙永久的福祉。
  2007年3与11日
    物权法之于农民
  物权法的出台对在城市中拥有房产的家庭来说,真的应该庆祝一下。物权法中特别强调了对“对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原有的工厂地皮40~50年、居住用建筑物保障70年的土地使用权期限被删除,允许永久使用,对于房产拥有者来说应该是喜讯,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物权法,没有了期限,我们的房子才真正能属于我们自己。这有利于民众通过房子和土地涵养自己的财富。
  不过,在喜悦的同时,也有一种忧虑:如果农民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某种程度上允许流转、进而允许买卖,对于失地的农民,可能在未来面临窘境。从投资的角度,土地在全世界范围展现的规律是能抵御通胀,特别是在核心城市的近郊地区更是如此。对农民来说,持有土地和宅基地,就像持有最优质的蓝筹股一样,长期来看靠它是有可能变得非常富有,就像深圳城中村的许多村民一样。由于知识、远见和财力的不同,像某些人,完全可以靠收购某些只图眼前利益的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而变成非常富有的人。时代变迁,如果允许这种情况发生,那将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好在《物权法》中对此也有警觉: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反复研究,一致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从全国范围看,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尚不成熟。不过最后通过的物权法,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修改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是否会留下隐患?
  当然,从纯粹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在能充分表达自由意志的情况下,自由买卖土地和房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最大的集约化。虽说当一个人遭遇经济上的困境时,选择卖掉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最终有可能形成不安定因素。但当农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城市和小城镇生活,造成农村闲置土地和房产越来越多时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还有就是农业的机械化与规模化,其本身也需要土地有一个集约化的过程。
  不过,从农民现实和长远的利益看,我赞同农民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自由买卖应当缓行。也许,10至20年后当中国的发展能承受这一真正变革的时候,当农民能逐渐认识到土地显示出它持续上涨的潜力的时候,再交由他们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更恰当。
  

投资札记之七:我们更应该(5)
2007年3月18日
    如果王石先生是省长市长
  2007年3月25日上午点多钟,去虹桥迎宾馆看望一位友人,到的时候她正好在花园中散步。我在迎宾馆和隔壁的西郊宾馆住过几次,但从没有在它们的花园里漫步,每次匆忙间难得亲近一下那些花园中新的萌动的生命。也许是江南的春天让人感动,也许是这位信奉基督的友人热爱生命的力量感染了我,有点想到江南的大地上走走的感觉。
  合作这么多年来,这位友人对我们帮助极大,她的远见、严谨、坚强、乐观、积极的心态影响着我们,你总能在与她的交往中不经意间学到很多东西……在西郊宾馆水上餐厅吃饭,我提起我的日本之旅、提起江南的水乡,当提起万科的兰乔圣菲,她提议带我去看看。这位友人好像买的所有的物业都是万科的。万科开发的楼盘有许多是在老客户中销售的,其口碑之好,让本身就是做商业地产、对品质要求极其严格的友人认同,真不容易。
  从西郊宾馆出来,车行大约20分钟,路边的景致开始让人有点遗憾,等离开长宁区到闵行区一路走来,有点到了非洲的感觉,这还是在上海这样的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车行40分钟的距离,就有恍若隔世之感。为什么万科的房子总是盖在城市的偏僻之地?这可能是绝大多数想买万科房子人的感慨和遗憾。
  就像我们看到的其他万科规划、设计、施工的小区一样,当我们终于到了位于上海闵行区金丰国际社区里面的兰乔圣菲别墅小区时,眼前的景色开始慢慢变得绚丽明亮,三百余幢南加州建筑风格的独栋别墅,在江南的小河流中舒展在我们面前。不时有老外,从我们身旁走过,住户中好像外国人多过中国人,兰乔圣菲应该是具有国际背景的社区,这与它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听一位与我们同行的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士介绍,这里的房子不比她看到的最低售价七八千万的檀宫差。可惜了!太遗憾了,万科在上海没有在市中心开发的楼盘!
  万科希望让兰乔圣菲“成为原味生活经典所在,将岁月涵养的原味气质,以建筑的形态呈献,让家族的故事在这里世代传承……”万科希望“对人生追求与生活真谛做深入发掘,在自然与人文中找到交集,给有高度的人生一个落点,并将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筑成后代汲汲不断的精神源泉”。这是万科赋予兰乔圣菲的境界之所在。王石先生曾自问:万科能给上海提供有历史留存价值的建筑吗?我想至少我刚看过的兰乔圣菲有可能做到。
  在回虹侨迎宾馆的路上,我在想地产商可以赋予一幢房子以生命力,可以改变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而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当中,中国的城市整体面临着拆除、重建、改造的选择,这需要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万科在王石先生的领导下,过去15年已经证明它是一个负责任的城市运营商,但很遗憾美仑美奂的景致和世代传承的境界我们只能在万科的楼盘上见到,毕竟他的影响力太小了,就像我在中国最具活力的上海与深圳两个城市中所感受到的。
  纽约能选择彭博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亿万富豪布隆伯格当选市长为纽约人服务,如果我有一张选票,而王石先生也愿意,我一定投他成为市长或省长的一票。如此,我相信他对中国以及中国的城市建设贡献会更大。
  江南的春天在淅沥的春雨中悄然来临,点点滴滴的雨唤醒了我整个春天的感觉。
  2007年3月25日
    向罗杰斯先生学什么?
  有幸听过罗杰斯先生广东行的两次演讲,对他环球旅行线路图所展示的浪漫画面与战争国家的镜头印象深刻:“在非洲炙热的漫漫黄沙里驾车飞奔;在冰天雪地的冰岛欣赏夜晚湛蓝天空下五彩的烟花;在西伯利亚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看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和贝加尔清澈见底的湖水如画似歌;在埃塞俄比亚拉利拉神庙读世界上最古老的经文;在印度恒河圣浴;驾车穿越15个烽火硝烟的战区……”
  

投资札记之七:我们更应该(6)
巴菲特先生曾评价:“罗杰斯先生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作为一个用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看问题的战略投资家,有什么事情能比亲身经历与感受更重要,这可能远超用经济和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罗杰斯先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像他曾说过的:“通向财富和自由之路,属于登高望远的投资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的成功秘诀。”在我们理解,投资确实是比谁看得更远!
  如果我们相信罗杰斯先生的洞察力与远见,作为中国人来说,将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我的中国同胞2007年的此刻卖出股票的理由与人多多。在眼力所及的日子里,除非出现极端情况,罗杰斯先生不准备卖出中国股票,这是他在游历116个国家,历经15个战乱之地,从西向东开车横穿中国三次了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21世纪一定属于中国,因为就连中国的蜜蜂也比美国蜜蜂勤劳,中国蜜蜂比美国蜜蜂多飞3圈。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近期测算过一组有趣的“中国年”数字。通过计量一段时间内个体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粗略地衡量某一社会发生变化的速度。按照他的计算,美国的1年相当于中国的1/4年,或个月,英国的1年相当于中国的个月。一位美国人或英国人在中国3个月的时间里感受到的变化,需要在他的老家待1年才能感受到。换句话说,中国的生活节奏快了4倍。例如,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半的英国人在中国所见到的变化,需要在英国等足足10年才能见到。这也是我们在游历过发达国家后,在自己的国家能感受到的,遍布祖国大地上高高耸立的脚手架就是证明。
  罗杰斯经过116个国家的对比,发现中国以及未来的中国最好。未来的中国是最好的吗?我们每天每个人都在问自己,这需要长久的时间来检验,当然,也需要你拿出实践行动来投赞成或反对票,你的选择会最终决定自己财富的多少。
  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其实,我们没有谁比谁更聪明,赢得博弈的关键是头脑,是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之后的厉行!
  2007年9月20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投资札记之八:绽放我们的生命(1)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想到这些免不了感叹要及时行乐一生,但是我们还要努力、奋斗,不仅仅是因为有一颗不屈服的心……
    新的人生篇章
  再到中欧,想不到这一次竟然让我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篇章。
  第一次到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还是2000年,当时正在国泰君安研究所工作的我,接受中欧MBA班同学的邀请,做了一次有关证券投资的演讲。转眼间整整7年过去了,很惭愧,希望当年以技术分析为主题进行的演讲,不要耽误了青年学子未来的前程。
  33岁到40岁,是一个男人走向成熟的年龄。芒格说:他从不见40岁以下的投资人。头顶的依稀白发,也许真的意味着我的投资生涯刚刚开始。但到了40岁,越发觉得不懂的东西更多,当年人###学院硕士毕业时,曾想这辈子再也不要参加考试了,可人生实际上一辈子都在考试,每一个历史关头,每一次重大抉择,都需要你用历练的心、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你选择,进而有更高的境界。回头看,恰恰是当年的知识积累,才让我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未来。40岁,我将怀着一颗似年少的心,再次展开求知的旅程。
  2007年3月20日是中国农历的春分,和暖的阳光照耀在中欧的校园里,流水潺潺正好感悟人生。查理·芒格在2006年Wesco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提问时说:“我没有太多的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快要死了。我以犹太人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死亡的问题),我幽默地看待它,有点像宗教。”
  如果人能活100岁,人生最美好的光阴只有几十年,然而当你真正学习并懂得如何生活和工作时,已没有多少时间来让你完成更伟大的事业。我也像许多人一样感叹人生短暂,如果我们真的能像某些科学家说的,能活到800岁多好啊!如果那样,在40岁成熟我们将有760年的时间,实践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当然,有一万年更好!
  可惜,眼下的我已快经历了一半的人生,很遗憾我们没有更早的站在格雷厄姆与费雪尔的肩膀上,像巴菲特与芒格一样尽早开始投资的旅程。如果能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里,将他们大脑中的精华储存、下载,制造成人脑芯片,让人类的后代减少学习的时间该有多么美妙啊……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想到这些免不了感叹要及时行乐一生,但是我们还要努力、奋斗,不仅仅是因为有一颗不屈服的心……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
  为什么指数会呈现螺旋上升?按万有引力定律,无论指数上涨多高最终必然回到起始位置。有关这一问题的思考困扰了我很久,这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解析过程,它给了我有关投资的价值倾向、价值选择与价值设定的思索。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这是有关永恒与死亡的话题。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
  从孩提时代,便对深远的夜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璀璨的天空怎么来的?这灿烂的美会是永恒的事物吗?其最终的归宿又将指向哪里?
  还小的时候,看着天上的北斗星,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以为这美丽深邃的天空是永恒的。但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事实却是遥远的恒星正离我们远去,在宇宙中有90%的物质是不能为人类所直接观测到的暗物质。人类不仅不处于宇宙的中心,甚至也不由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的那类物质构成。地球及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只是宇宙汪洋的一点。
  科学家认为,暗物质的存在有助于解释宇宙的膨胀速度——我们的宇宙正以接近于区分坍塌和永远膨胀的临界速率膨胀。宇宙的终极命运到底怎样?这是科学家要杞人忧天回答的问题。对我而言,则要思考的是——从自然的角度,是什么力量引领指数螺旋上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