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懂得开放人生,享受人生,既然人生大事注定要花掉我们大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该做些 让自己高兴的小事。充实快乐的人生并不仅靠这些大事和忙碌就能成就,放松的心情,也是 快乐人生不可或缺的。   

  徐芬开始只把生活定位在努力付出,但是家人并不领情,反而会疏远她,丈夫认为她缺乏情 趣,孩子回避她,觉得她刻板,她并没有意识到尽心的投入,还需要一些小小的放松。后来 经 过好友的点拨,她翻然醒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所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懂得生活的人。自 然,婚姻更美满,家庭更幸福。   

  困惑破解法   

  当你觉得生活乏味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出去度假,或者进行一次长期的休养,而是以一种放 松的心态,对一些生活的小细节进行稍微的改动,就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第75节:第十一章 破解生活的其他困惑(5)     

  不妨想一想,身旁的人、事、物,哪些需要你的关注?打个电话给几位知心好友,与他们分 享乐事;或者试着在家待上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妨给自己打个赌,今天绝对不在 高速路上超车。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找个理由,告诉你的亲朋好友,他们对你有多重要;或 者为自己心爱的人亲自下厨;在临睡前赞美一下自己,今天没有白过;起个大早去看日出; 或者挑个特别的夜晚,尝试新鲜的夜生活。而这些的前提都是放松的心态,带给你的则是生 活的乐趣回归。   

  放松的心情能照亮黯淡的生活,透露美好的生活信息。让我们在进一步投入生活之余,还能 展现清新的自我。   

  当感到压力很大,或者疲劳的时候,可以用以下几种办法来自我放松:   

  1美好幻想:通过想象一个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 。把你的思绪集中在所想象东西的“看、闻、听“上,并渐渐入境,由此达到精神放松。   

  2偷偷睡觉:学会在一切场合,如办公室、走廊、公交车上、小睡10分钟,这会令你精神 振奋。   

  3控制呼吸:快速进行浅呼吸。为更好放松,慢慢吸气、屏气,然后呼气。反复几次。   

  4腹部呼吸:事实证明腹部呼吸是最放松的方式,可以平躺在地板上,面朝上,身体自然 放 松,紧闭双目,呼气,把肺部的气体全部呼出,腹部鼓起,然后紧缩腹部,吸气,最后放松 ,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复这一过程。   

  5自我按摩:紧闭双目,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 旋转,有节奏地揉搓。   

  6打破常规:尝试用一些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如双脚蹦着下楼梯,或者 下班后选择一条不经常走的路,新鲜感也可以让人感到放松。   

  7边唱边洗:每次洗澡时放开你的歌喉,尽量拉长声调。因为大声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 ,这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使得心情愉快。   

  8伸展运动:伸展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它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9放松冥想: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着,双目紧闭,全身放松,缓慢地进行一呼 一吸,以呼吸为主。   

  10培养新兴趣:发展你对各种有益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地去享受学习的过程。          

  Question 44找借口的后果   

  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放松,但更多的时候,则需要积极的态度,不松懈地把握每一分钟。我们 反省自己,常常会发现仍虚度不少时间,并非每一刻都能充分利用。   

  我们会在内心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这些不经心的虚度,常常就此积成个把 星期或是月余的浪费。时间一长,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生活中,我们会觉得暴躁,坐立难安 ,度日如年。谁不希望自己能掌握每一分钟,囊括源源不竭的成就感呢?   

  冯大仑的“黑色星期一综合征”,必定在每星期一准时发作。上班绝对要迟到半小时以上, 再来抱怨自己没有听到闹钟声;到了办公室后,他会跟朋友闲谈自己周末的愉快的经历,或 者沉溺在某种难以自拔的缅怀情绪中,中午吃饭前,他总是找不到工作的状态,然后,午饭 时间一过,下午就是他等下班的“煎熬”了。   

  接下来的周二、周三,冯大仑可能有了工作的热情,其实也是没办法,周一落下的事情总是 要 做的,于是他会在后面的几天里,拖沓地完成一部分工作。周四一到,冯大仑的状态立即转 入良好,因为再坚持一天,就又可以实行周末的计划了。他总是安慰自己:“这周做不完, 就先等等,下周还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呢,不用着急。”   

  一周接着一周,每个星期冯大仑都在漫不经心地度过。   

  终于,在年终考绩的时候,冯大仑尝到了苦头。工作态度的评测中,他拿了个不及格,一切 已为时过晚,无法补救。而冯大仑却始终认为,如果一星期要工作五天,星期一开始慢点进 入工作状态,又有何不可?     

第76节:第十一章 破解生活的其他困惑(6)     

  这是一个标准的为自己找借口,忽视了生命的人。毋庸置疑,他只会继续浪费生命。   

  生活中的许多日子好比面巾纸一样——抽取之后,没有经过利用,即被弃若敝履。这一天之 所 以变得轻如鸿毛、没有意义,实际上应归咎于自己。可能是某一天走在路上或者早晨起来时 ,顿感莫名的忧郁,于是,这一天就消失怠尽——沮丧和失望会使人关上心门,拒绝接受这 一切,而这一天当然被判出局。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下去,这种“找借口”的方式形成习惯, 缺少对生命的热忱和关注,生活只能越来越迷茫。   

  一旦养成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我们便会天真地以为,只要蒙着眼睛熬过,就可以省去许多 麻烦。人生中难免会遇到难堪的处境和各种状况,正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逃避是人本能的直 接反应。   

  然而,现实却要求你无论如何都得解决难题,咬紧牙关冲过去。只是,当时很少人能这样想 。大多数人只求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给自己找到许多堂而皇之的借口,混了过去 。从没有人告诉我们,即使在逆境的挫折中,人仍然有绝对的权力做主——至少可以选择解 决的办法,决定感受的方式。不过,如果你执意拒绝所有尝试的可能,就等于放弃了自主的 权力。   

  请不要忘记:不论是躲在被窝里哭泣,还是六神无主地坐在桌前发呆,时间绝对不会因此放 慢它的脚步,如果这么做,只是徒然辜负来到眼前的机会。   

  找借口的习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冯大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周一 的打混习惯,其实源于他内心逃避和放纵自己的态度。人一旦为自己找到了放纵的借口,就 可以把自己从“困难”中解脱出来,置身事外,这种感觉无异于掩耳盗铃,愚人自欺, 受害的还将是自己。   

  人会在自己不知的情况下,慢慢养成某种习惯,习惯是一种逐渐在人潜意识里形成的思想、 态度。我们说,养成一个习惯并不容易,所以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它会经常在潜意 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 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一次两次的找借口的习惯,会让人享受到借口带来的舒适感,久而久之,人很可能就会形成 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会让人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 意自主行事,逐渐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困惑破解法   

  生命不会为借口停留,每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旅程的一段。当生命之轮不停 向前转动时,又怎能放慢自己的脚步呢?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有找借口的习惯,不如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习惯性地回避哪些日子,不做哪些事情?   

  2哪一种人际交往的场合,是我感到不习惯而极力避免的?   

  3我曾放弃过哪些事情,而如今又追悔莫及?   

  4我为什么只想随随便便过生活?   

  回答完以上问题以后,请写出自己遇到以上情况时通常找的是什么借口,写出借口以后 ,再想想看,借口真的就让问题得到解决了吗?除了借口,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   

  要想彻底改变找借口的习惯,必须首先要认识到找借口习惯的危害,从心底深恶痛绝这种消 极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并且开始从小事上强制自己——不找借口:   

  ★每天做到不迟到:如果迟到,请不要把“没听到闹铃”、“堵车”等理由作为借口,而 要从自身找问题——是不是我该再早起几分钟,是否我该改变晚睡的习惯?   

  ★遇到问题不推卸责任:如果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请主动从自身找问题,加强自主意识 ,逐渐就可以克服为自己开脱的习惯,同时一定的惩罚会让自我认识到“责任”的重大。   

  ★主动选择挑战:习惯找借口的人,往往在性格上都有懦弱的成分,只有改变性格中的缺 陷,主动参与某些具有一定风险的事情,才能在克服问题的同时,增强本身的自信,自然可 以改变找借口的习惯。     

第77节:第十一章 破解生活的其他困惑(7)     

  ★找借口不如找方法:遇到问题逐渐养成先找方法的习惯,自然就可以规避借口的乘虚而 入。   

  人的一生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重大, 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摆脱“借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才能在每 一天都有所收获。          

  Question 45没病找病也是病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疾病则应该及时求医问药。俗话说得好,“身体是 革 命的本钱”,没有身体的健康,生活的一切都无立足之本。但是,如果有些人对自己的身体 健康过分关注,格外担心自己的身体,以至引发对身体健康的某种焦虑,我们说,这种心理 本身就是病态的。   

  王玉灵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虽然她才二十出头,但是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身体“不 好 ”。因为每天她都会在吃饭前和吃饭后抓一大把花花绿绿的药丸吞下去,感觉吃的饭还没她 吃的药多。当有人问王玉灵:“你生病了吗?怎么吃那么多药?”她会如数家珍般拿来那 些药瓶子一一解释,这个是补充维生素的,那个是养颜的,还有排毒的、滋补的……这些 都是不治病的药,只不过她是在“保养”而已。   

  其实,王玉灵自己有时候也想不明白,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吃了那么多保健品,自己的身体 却并没有期待中那般健康,流感来袭的时候,她会跟大家一样感冒;单位组织体检,她还患 有中度贫血;经常熬夜,恼人的皱纹还是会悄悄爬上眼角。   

  难道保养没有用吗?   

  疾病重在预防没有错,但是一味的相信广告上夸大其辞的宣传,相信保健品可以起到强身健 体的作用,就是走进了误区。首先保健品不是药,并不能治疗任何实质的疾病;其次保健品 又是药,是药三分毒,长期吃所谓的保健品,可能会让机体产生某种依赖性和耐药性,时间 久了并不见得对健康有帮助。   

  同时,像王玉灵这样把好多种保健品混合着吃,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产生互相抵消的 作用,比如这边是补的,那边是排的,吃了等于没吃。更有甚者,几种保健品中的成分也有 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同王玉灵状况相似的,还有晨晨。   

  晨晨在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做管理员,平时工作不忙,他就找些医疗书来研究。晨晨想,趁着 年轻,多注意下身体,学习一些医疗常识,对自己的健康总是有益无害的。不看不知道,根 据医学书籍里的描述,他竟然发现自己某些症状跟书上写的很相似,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些 可怕的疾病,惊恐不已的他,于是根据一些书上的方子,“对症下药”,到药房给自己买来 药吃,结果,没多久,他就因为药物中毒被送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刚经历完洗胃痛苦的晨晨,没想明白,书上写的难道错了吗?   

  医学书籍并没有错,但是晨晨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理解医学书籍上的词汇本身就有误差, 同时拿自己的身体来对照,起到了某种心理自我暗示的幻觉,再去自己抓药吃,这种行 为就更加危险了。   

  所以,无论有病没病,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医院找专业医生来诊治,切不可自己研究 医术,拿自己当“小白鼠”。   

  邻居家的周太太,也是这类人。   

  她虽然刚过半百,但似乎身体总是不适,一会说自己有高血压,不能出门;待会又说自己可 能有心脏病,不能受到惊吓;再不就是说血糖可能高了,不能吃得甜……周太太的丈夫每 次都信以为真地带她去医院做检查,看病。但是检查的结果却总显示,周太太的身体并无任 何重大疾病,既无高血压,也无糖尿病,更没有心脏上的问题,虽然这些病都是中老年人的 常见病,但周太太的身体的确很好。折腾的次数多了,周太太的丈夫和孩子也想不明白,她 怎么没事总跟自己过不去,要说有“病”,还要去医院花钱,弄得一家人都心惊肉跳的呢?    

  后来,周太太的丈夫逐渐摸准了妻子“发病”的规律:比如丈夫要外出,留周太太一个人在 家,这种时候,周太太的高血压就会准时发作;周太太的孩子偶尔来家里,说话没注意,顶 撞了她,她的心脏一下子就会不规律地跳动;丈夫做的饭菜不合周太太的口味,她的血糖顿 时就会不正常。   

  原来,周太太的身体会随着她自己的心情的变化而出现症状。其实,周太太身体是没有问 题,而是周太太习惯用“生病”来对抗她认为不满的状况。说自己血压高,是想表明自己不 想对抗孤独;说自己心脏不好,是想让孩子不顶嘴;说自己血糖不正常也仅仅是为了找理由 ,不吃不合口的饭菜。   

  那周太太这种类型的人,为什么就不愿意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却拿自己的身体“欺骗”别 人呢?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只要以疾病为由,就可以抵挡一切别人的责难。他们的生 病潜台词就是:“你看,不是我不对,是我身体生病了。”同时,疾病可以让周围的人对他 们产生关心、关注,这种好处,让他们开始习惯“生病”。   

  殊不知,久而久之,这样的疾病,不但会跟家人产生更大的隔阂,同时消极的心理暗示,也 会在某天真的让疾病产生。   

  困惑破解法   

  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人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忱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真正理解健康含 义的人却为数不多,所以才有王玉灵那样自己没病吃药的人,才有晨晨一般看书看出病的, 当然还有一些如周太太一样,以生病为习惯的人。所以,要想保持身心的健康,首先应该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做到以下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