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敏捷无敌-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敏捷是怎样炼成的
很早之前,就有了写小说的冲动,写一本给程序员看的小说,写一本能够反映中国程序员生活的小说。曾几何时,“沉默寡言”、“喜欢独自思考”,甚至“木讷”成为程序员的标签。其实在每个程序员心中,除了对技术的痴迷,他们也热爱生活。他们改变着技术,同时也被技术改变着。他们是一群普通的人,也是自己心中的英雄。
  之所以选择敏捷开发的主题作为《软件英雄传》的第一部,不仅仅是因为敏捷开发在这两年被炒得火热,其实更多的还是在于在今天这样一个软件工业化开发的时代,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每一个程序员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而目前,有关敏捷软件开发方面的书籍95%来自于国外,或者中文翻译,或者影印,还没有一本真正写给中国程序员自己看的书。选择用小说体的形式来讲述敏捷开发的故事,让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不用高深的术语蒙人,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喜欢敏捷开发的读者在了解什么是敏捷开发的同时,增加阅读的*。
  王立杰是我多年的好友和同事,在敏捷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一起努力将自己对敏捷开发的理解和开发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忧结合起来,尽可能地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理论和实践通过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讲给读者。有意思的是,由于之前我们都没有太多写作小说的经验,在《敏捷无敌》这部小说的早期策划阶段,我们首先将想要纳入这部小说的知识点、方法论、涉及的敏捷工具等像列Backlog一样罗列出来,而后在MSN和gTalk的闲聊中,在麻辣诱惑的福寿螺和毛血旺的飘香中,阿捷、大民、阿朱、阿紫、Charles李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诞生了。出现在主人公阿捷身边的爱情故事,则是希望每一个热爱技术的程序员都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自己生活的另一半。
  由于交稿的时间相对有限,我们像组织敏捷软件开发一样将所有的章节分成若干个Sprint来完成,几个快跑下来,《敏捷无敌》的书稿就这样炼成了。目前《软件英雄传》的第二部——《安全至上》也已经在我们的策划中,在《安全至上》中,您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软件开发中软件安全的重要性,而且会对现有软件开发模式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产生新的认识。希望我们的《软件英雄传》能让每一个程序员在自己的“程序人生”中都成为英雄。
  更多请访问
  许舟平
  2009年3月底

Richard和敏捷
Richard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个老外,因为大家一直一起做事,无论E…mail,MSN还是Conference Call,每天都要交流上几次。他们一帮老外负责做一个供内部其他Team用的测试工具,我们一拨国内兄弟负责做该工具所需的Library,有点像Visual Studio与MSDN Lib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本属于一条绳上的蚂蚱,但从未一荣俱荣过,更多的是一损俱损。Richard们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一个本地使用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分层,不仅仅分成Server和Client,还创造性地使用了CORBA和ORB,融合了C和J*a两大主流开发语言,进而带来了性能和维护上的N多问题。现在想想,一下子就能接触到这么多技术,应该说这是公司提供给我们所有人的一次宝贵练手机会。
  给内部客户服务从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首先人家是客户,是直接给公司创造Revenue价值的,他们说的话永远是对的,虽然大多时候我们从未认同过,却没有任何理由来反驳人家;其次,因为客户离得太近(就在公司内部),可以随时跑过来冲你咆哮,或者给你一个Escalation。时间久了,出的问题多了,我们跟Richard们再也不能和睦共处了。因为内部客户提出的任何一个Issue,我们都必须做一个Root Cause Analysis,找出最初的罪魁祸首,当然最终源头无非是他们还是我们,万万不能往客户身上赖的。为此Richard们还专门发明了一个IMF(Issue Management Form)。
  终于有一天,大家发现,这样内耗不行,还得一致对外才是正道,因为无论是我们问题多些,还是Richard们问题多些,对于那些难缠的内部客户而言,他们是根本不Care的。于是Richard们决定实行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逼迫用户签订城下之盟。简单讲,我们把需求按照容易程度分成A/B/C/D/E五类,为每类需求给出一个响应时间,Release之后可能会存在的Defect数目。同时,对于需求文档,客户自己要签字画押,即使错误,我们也会绝对忠实于原始需求来实现,出现任何问题客户自己负责。譬如A类需求需要4周的开发测试时间,一旦客户提出来,我们说这个需要四周的时间才能Release,回去耐心等待好了,中间不可以变更,如果要变更,那得走一个Requirement Change Management流程,然后我们再重新估算,Release时间再定。
  这样实行几个月后,大家都欢欣鼓舞,因为内部用户的责难和Escalation骤降,大家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一方面是一些内部客户觉得等不及我们的实现,就不再提需求;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时,我们总会调出他们曾经自己签字画押的需求文档,让他们三缄其口。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样虽然可以保护自己,但对公司的利益来讲是一种伤害,但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直到2005年底,在一次Conference Call上,Richard非常兴奋地跟我们讲用Scrum流程,足以解决跟内部客户的冲突。虽然Richard解释得很细,但大家还是听了个云山雾罩,约略记住了几个关键词:Agile,Scrum,Sprint,Backlog,Iterative development,Quick Response,Small Release。会后,下去恶补了两三个礼拜的Scrum知识后,就跟Richard们一起开始了跌跌撞撞的Scrum 之路,并渐渐地把SLA抛在了脑后。不过也奇怪,我们跟内部客户的关系居然变得越来越融洽了。
  好景不长,在公司的一次WFM(Work Force Management)运动中,我们负责的内部工具成为首要目标,Richard们被迫离开了公司,而我们国内的这拨兄弟也被瓜分到了其他Team,开始真的为公司创造Revenue。没想到的是,Scrum的种子却从此在国内团队开始孕育、发芽,乃至开花。
  短短两年过去了,一次又一次的WFM,让越来越多的天才Richard们离开了公司,虽然国内的兄弟们不用担心WFM,毕竟低成本的优势几年内还不至于让WFM烧到中国,但还是有兄弟因为各种原因,或者加入销售,或者四处走路,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渐渐地,中午一起吃饭的“饭协”日渐衰落,终于在一次“摸错门”后,曾经红极一时的“饭协”正式作鸟兽散,留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还在“深度套牢”中。
  直到有一天开会,遇一新人,进来坐到偶旁边,怯怯地问:“你也是新来的吧?”当场狂晕!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真的沉寂很久了,或许我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而且不能仅仅就是Scrum。
  几年来,曾经看过很多书,但留下印象的不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无非是Perter F 。 Drucker的《旁观者》、Tom 。 Demarco的《最后期限》、Eliyahu 。 Goldratt的《目标》、《绝不是靠运气》、《关键链》、《仍然不足够》TOC系列。突然有一天,跟许舟平谈起写一本关于Scrum的书时,小说体的念头立刻就蹦了出来,并一拍即合,于是你就看到了《敏捷无敌》。
  写书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感谢这期间各个朋友的帮助、特别是博文视点的李雨来、胡辛征,以及尚未谋面的责编高老师。还有我的爱人和即将满两岁的豆豆。她们是我的动力,让我发现了幸福生活的真谛;她们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是我的幸福源泉;她们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无条件的爱和付出的存在。每每劳累时,想到这些,就又会动力充沛起来。
  或许你看了,会觉得这不就是谁谁嘛、这不就是某某公司啊。呵呵,对号入座可不是我的本意,如果你能发现某个人或者自己的影子,就当是看了一场大戏好了,毕竟《敏捷无敌》也是虚构的。不是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嘛,请享受这个故事吧。
  王立杰
  2009年3月底
   。。

第1章 末日帝国——Agile公司的困境(1)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Qin's territory final belonged to Chu。 The God won't cheat the hard working ;three thousand soldiers from Yue destroyed the country of Wu。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自勉联
  “向左,还是向右?”挂在岩壁上的阿捷用右手摸了摸腰后的家伙盘算着,“只剩下最后两个岩楔和一个快挂了,还差30米才能到顶,应该选哪边呢?左边的岩壁虽然看起来更陡一些,但抓点可能会更多一些。右边的岩壁貌似坡度一般,可是……”
  “铃铃铃……”,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阿捷的思考。
  阿捷在腿上蹭了蹭沾满镁粉的右手,从腰间的小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手机。
  “不能再掉下去了,上回就是在攀岩的时候被一个垃圾电话骚扰而摔坏了自己心爱的一部BlackBerry手机。”阿捷边想着边按下接听键,刚说了一句“你好”,一个悦耳的女声就已经在耳边响起:“请问是徐捷先生吗?”
  “嗯,你好。哪位?”
  “您好,这里是Agile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很高兴地通知您,您已经通过我们第一轮笔试了,请问您方便在6月8日上午来我们这里参加第二轮面试吗?……嗯,好的。那咱们6月8日星期三见。”
  10分钟后,阿捷兴奋地站在广西阳朔月亮山的岩壁顶端,望着远处被夕阳映红的青山秀水,心想:“这是真的吗?哈哈,Agile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作为世界通信行业顶尖的公司,Agile Corp。(NASDAQ:AGIL)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分公司,自从Agile China在1996年成立起,Agile Corp。中国研发中心就多次被中国的媒体评为外企最佳雇主。成为Agile的员工是很多软件开发者的梦想,1个月前,刚刚离职的阿捷参加完 Agile公司的笔试以后,手机就天天充电,连上洗手间都随身带着。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捷有些心灰意冷了。毕竟Agile是那么大的公司,每天面试、笔试的就有几十号人。没想到刚来到阳朔放松一下,居然就接到了Agile公司的第二轮面试电话。
  接下来的几天里,C++、J*a、Perl、Corba、数据库、CMM/CMMI、英语口语等,成为了阿捷生活的全部。阿捷不仅重新整理了一下多年来在国内公司所有做过、接触过的项目和相关的知识要点,还对着镜子傻傻地狂练口语。
  第二轮面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6月8日,阿捷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背着厚重的老款IBM Thinkpad T40笔记本,来到了Agile北京研发中心。
  出了电梯,报了字号,阿捷被前台小姑娘引入了一间带着投影的会议室。路过办公室的时候,阿捷感觉Agile的办公环境真是太好了。每个人都是笔记本电脑,而且工位很宽松,每个人的工位上都摆着至少两盆绿色植物。桌子上面是小书架,墙上还有小白板,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列在上面。这个小白板对阿捷非常有吸引力,心想记录一些每天要做的重要事情,或者就写点名言警句,估计也很酷。中间还有一个咖啡厅,整齐地摆放着电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咖啡机、各种饮料瓶子,其中主要是咖啡瓶、方糖。有三个人就站在那里,一边喝着什么,一边在聊天。阿捷手里握着小姑娘送上来的装有热水的纸杯,心想着:“外企和国内公司相比真是不一样啊。”还沉醉在回忆从前公司的阿捷,被轻轻的推门声打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章 末日帝国——Agile公司的困境(2)
“Sorry,I am late!”一个40岁左右的老外边打招呼边走了进来,没顾上瞅阿捷,便忙着把自己超薄的HP笔记本跟投影仪接在一起。他有一米八几的个子,深凹的眼眶,蓝色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浅黄色的头发。
  阿捷头“嗡”地一下就大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跟老外单独对话,而且还是面试!一紧张,之前想好的各种见面语都给忘了,只是磕磕绊绊地说了声:“Hello,I am Xu Jie。”
  “Oh?”听见对方的声音,老外这才抬起头,居然也愣了一下。“Oh,My God。 I must be in the wrong room! My name's Rob,Nice to meet you!”老外把手伸过来,跟阿捷握手。
  阿捷手才刚碰到Rob,Rob便迅速握了一下,马上拎起笔记本,跟上一句:“Sorry。 I need to find the right meeting room! It is really really late now!”Rob把Really拉得很长,并重复了一次,冲阿捷笑了笑,挤了一下眼睛,迅速拉开门出去了。
  阿捷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老外走错会议室了,不是来面试自己的,真是虚惊一场!
  阿捷刚刚稳定住情绪,呼啦啦一下子又进来四、五个人。阿捷从来没见过这个阵势,不免心里又开始怦怦直跳,以前参加过的面试最多也就两个人啊,今儿这是怎么个情况?
  “嗨,徐捷你好。我是袁朗,是负责这次招聘的Hiring Manager。”一个看起来比阿捷略大一些的男子边和阿捷握手边自我介绍着。在一阵寒暄之后,由袁朗主持的Interview进入正题。
  按照事先通知的流程,阿捷要先做一个英文演讲,以PPT的形式介绍一个最近做过的项目,以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为主。一涉及自己的项目,阿捷很快就将紧张的情绪抛到了九霄云外,毕竟太熟悉了。阿捷介绍的项目跟TD…SCDMA相关,而这正是袁朗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大家的共同语言很多,提的问题也很多、很细,导致阿捷在演讲过程中,不断停下来,回答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
  一个胖胖的人等阿捷讲完PPT后,有点故意刁难地问:“旁边有白板,你给我画一下TD…SCDMA的网络拓扑结构吧!”
  “没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估计够忙活上一阵的,可对阿捷而言太小儿科了。阿捷拿起笔边讲边说,三下五除二就画了出来,还标上了每个网元之间接口的具体名称,采用哪种编码,还顺路把TD…SCDMA网络如何演进到LTE,跟GPRS/GSM网络如何融合,一并画了出来,看得提问题的哥们儿直发呆。
  阿捷的这招“敲山震虎”,马上起了作用。此后,不仅再没有人问关于TD…SCDMA方面的问题,而且连与通信相关的问题也很少提到。此后,袁郎和其他人问了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比如:为什么离职、对Agile了解多少、对薪水的期望、今后的发展计划,以及如果给了Offer的话,多久能到公司来上班等,这些都是些很开放的问题,无所谓对与错,阿捷非常坦然地实话实说。
  两个小时之后,阿捷兴奋地把身上贴着“Visitor”的小纸片还给前台小姑娘,心里还在想着刚刚和那位Architect讨论的J2EE架构中有没有什么遗漏。说实话,除了那位叫做袁朗的PM给阿捷记住了名字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阿捷都没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毕竟也快30岁了的人,脑子已经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