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尽梦境-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一隅的地方,去往江陵或者合肥这些兵家必争之地一展长才。

两人进入屋内,黄志又是盯着老将看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老将军谬赞了,士心不过碌碌庸人尔。于此乱世,连真名实姓都不敢用。今日得见将军,实在是心里有愧。吾本姓黄,与将军本家,单名志,士心乃是字。行走于乱世,为怕连累乡下的族人,故更名改姓,实在惭愧。”

黄忠闻言动容,“汉升乃南阳乡鄙之人,蒙先生不见弃,敢以真名实姓相告,实乃荣幸之至。”

两人一番攀谈之后,颇有相见恨晚的意味,话题也渐渐地转移到了弓道上面。

见黄志知道自己有“散射箭”等技艺,黄忠很是惊讶,要知道这些东西即便是在荆州地面上,也没有多少人了解,因此老将才会因此郁郁不得志。不过汉升生性豁达,也不追究黄志从何得知这些,而是津津乐道地与他交流弓道。

他甚至摘下兵器架上的那张二石弓,让黄志试着拉看看。黄志兴致勃勃地试了一下,竟是只能拉出三分之一。单从外观上看,这张二石弓与黄志得于东部山贼的复合弓并无两样,只是不知道为何两者的差距竟会如此之大。

对此,黄忠自有一番解释。

不说西方的长弓、短弓之分,单说亚洲弓,其分类为单体弓与复合弓。顾名思义,其区别就在于弓身制作方式的不同。

黄志从南海队缴获的第二张弓白蜡短弓,即为单体弓,基本上是新手用的入门级小短弓。

在西方,无论是长弓还是短弓,都是单体弓。这种弓的优点是易于制作,适合大量装备军队。但缺点则是短弓射程太近,在大规模作战中较为吃亏,若只用于打猎或者单兵作战还可以。单体长弓固然可以确保射程,但又因为弓身太长,不适用于骑射,只能列装于步军。

所以亚洲骑兵主要还是采用复合弓,在保证射程的情况下,又能缩短弓身长度,算是古代亚洲制弓技术的巅峰之作。欧洲人并没有此技术,因此他们的骑兵基本上不使用弓箭。

传统的复合弓不同于黄志所认知的现实世界竞赛用的复合弓,古称角弓。黄志的第一张弓的标准名称也就是竹制角弓,基本上是最低档的复合弓。

制作角弓弓干的选材为柘木为上,檍木、柞木次之,竹木为下,其他诸如紫杉木、橡木、柳木也是可以的。除了制作弓身的“干”以外,还有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正因为复合弓用到了牛角切成的薄片贴于弓体内侧用于加强弓体的弹力,所以被称为角弓。

角弓的唯一缺点在于制作难度,基本上一张合格的复合弓需要花费二到三年的制作周期。一般为冬天开始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各种材料,第二个寒冬时把做好的弓身放入弓匣定型,来年春天上弦,再放一年,方可使用。

第二夜 宿命的会面(四)

听得黄忠介绍了那么多,黄志这才知道他的二石弓竟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难怪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惜此行时间有限,且武器袋又不在这“备用”身体上,否则他定会向老将求一张好弓来。

不过黄忠随即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若是没有与之相应的能力,一张好弓有时反而会让他无从发挥。黄志对此不得不表示赞同,就拿眼前的二石柘木角弓为例,就算黄忠大方地相赠,他也没有足够的臂力去使用。

在黄忠看来,先不说手、眼、身、法、意这些大道理,臂力便是一切的根本。只要你拥有比对手更强的臂力,能够使更硬的弓,在更远的距离上展开打击,那么就先立于不败之地。至于那些什么“连珠箭”、“散射箭”不过是技巧罢了,若是没有足够的臂力基础,掌握来也无用。

黄志听了老将的话语有如醍醐灌顶,古人总是强调强弓劲弩,对于技巧反而说得较少。说到底,决定远程攻击的关键便在于弓弩的射程,而决定弓弩射程的关键便在于使用者的力量。只能说以前他受现实世界各种网络游戏的荼毒太深,总以为弓手的主属性是敏捷。现在三国箭神现身说法,才矫正了他这个错误的认知。

随后黄忠又简单地将自己的“散射箭”等技巧大概地向黄志演示了一下。但是说到底,要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依然是力量。对此,黄志以自己的亲身体会验证了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

老将为黄志找了一张普通的竹木角弓,也就是以他此时能力所能使用的极限。来到城中校场,黄志尝试着一箭五发的“散射箭”。结果差点让他找个地洞钻进去,五支箭软绵绵晃悠悠地飞行了不到二十米便全部落地,根本谈不上杀敌。

先不说准度问题,一张竹木角弓拉满之后所能够积蓄并且通过箭矢释放出来的动能是固定的,大约在80焦耳左右。当这些能量分摊到五支箭矢时,各支箭矢的动能明显不足,初速也就惨不忍睹。

这张竹木角弓的力量为六十斤,与现实世界七十磅的运动用复合弓力量基本一致,但比起黄忠的二石弓显然就差太多了,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力量,也难怪射不出象样的“散射箭”。

所以,要掌握五发齐射的“散射箭”,前提是黄志能够使用二石弓,否则初速和射程都如此不堪的“散射箭”,不会也罢。

至于黄忠的另一绝活“超音速箭”,那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二石强弓,哪有如此高的初速。这根本就不是技巧的问题,纯粹取决于力量。

若要说“超音速箭”的技巧,那便是螺旋的飞行轨迹。这是为了确保高速飞出的箭矢准确性的技巧,无关于速度,这一点和枪炮等热武器的螺旋膛线原理相同。

归根结底,黄志的问题就在于力量不足,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至于技巧方面,黄忠基本上都已经点拨过他,只待他的力量提高以后便水到渠成。

当天下午,探马传来消息,刘备的荆南征服战已经开始,关羽领一军来攻长沙,不日即将抵达。

黄志知道自己和黄忠短暂的缘分即将结束,对于这位老将的心情也是爱恨交加,这种亦师亦友亦敌的关系让他很是纠结。

不过到了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要叮嘱一句,“长沙孤军恐怕不敌刘备,将军便降了他,于长远计,亦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老将闻言一愣,呆看了黄志好一会儿,“那士心又当如何?”

“某于此地了无牵挂,自是一走了之。唯再晤汉升之时,当兵戎相见。”

黄忠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明白士心是为自己好,于曹操手下,恐怕自己是再没有出头之日,而刘备军正是用人之时,自己虽老,却反而有用武之地。“若是来日战场相见,某定退避三舍。”

黄志至今也没搞清楚梦境世界里的种种因果关系,更是无法弄清今日相见对于十年之后的定军山又有何影响。可以肯定一点,今日长沙一别之后,下次二人见面就是定军山。对于自己定军山是因,长沙是果,于黄忠则反之。但这因果之间,肯定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既然如此,不如再卖个人情。

于是他凛然答道,“不可,来日你我各为其主,自当尽心尽力。为将自当死于战场,大丈夫岂能以私废公。”

黄忠闻言大惭,拜服在地,“来日相见,某必以全力一箭相谢。”

黄志大汗,S段位的一箭,自己这是否自掘坟墓呢?幸好这一箭早已提前领受了,就算是预支吧。

※※※

于东海镇这边,尽管队友们急着救活黄志,但还是不得不在势力梦境停留七天时间。至于黄志那具说不上是死是活的身体,则寄放在医馆之中,那老头自有办法维持其身体基本的机能。

东海领地尽管以空城计骗过了尾县叛军,暂时度过了边境开放的危机,但不代表梦中人们便能够就此坐享其成。

九龙江西溪上游东海观那边,第一批流民已经抵达东海镇,负责后勤及人口事务的土戊长老正忙着帮他们安排落脚之地。

这批流民可得伺候好,这关系到后面几批流民能否顺利到位,更是关系到今后能否吸引来更多流民的重中之重。对于东海领地而言,房子和土地都不缺,缺的就是人口,所以土戊长老的压力并不大,很快就安顿好了这些人。

这批流民对于东海领地目前的环境还算满意,定居下来之后便表示会立刻安排人回东海观去通知后面的人随后过来。

总的来说,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依然需要时间。

七天一到,东海队立刻返回了现实世界,开始筹备第三夜的战争梦境。

第三夜 上盛乐除叛逆(一)

回到现实世界,已是第二天早晨,这一觉众人几乎睡足了一天一夜。醒来时,看见黄志依然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甚至未曾翻过身,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李莎又为他做了一些基本检查,确认其情况并未有进一步的恶化趋势,各人才安心地去地散去。

入夜之后,司马富强便安排南北朝主线的二人先行睡下,以便进入这条这条主线的战争梦境。至于他自己的隋唐主线,则因为被李密驱逐出瓦岗阵营的缘故,暂时没必要再进入。待到下周进入时,估计便可以顺利加入李唐阵营。

再次进入战争梦境,时间来到了386年8月。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已经于这年元月时即代王位,重建代国,大会鲜卑诸部落于牛川。二月定都盛乐,到了四月又改称魏王,北魏自此建立。此时拓跋珪的身边多了不少手下,基本上就是鲜卑各部落的首领及勇士。

此时突然见到三年前就向自己效忠的东海诸人,拓跋珪一方面感服于他们的守信,一方面又对这些没有一兵一卒的梦中人有些瞧不上眼。若非张伟及时露一手与其中一位部族勇士打了个不分胜负,才重又令这位北魏道武帝刮目相看。

司马富强反思了半晌,终于确定还是因为黄志不在的关系,导致东海队和拓跋珪的关系又变得冷淡了许多。不过这都没关系,仗着自己熟知历史,且没有其他梦中人在这么早期便加入北魏阵营,他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将东海队与拓跋珪的亲密度建立起来。

此时是八月,拓跋珪即将与拓跋窟咄在高柳交战,正是东海队牢贡献度和积分的大好时机。

说到拓跋窟咄此人,即是前任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儿子、现魏王拓跋珪的叔父。当年代国被前秦所灭,苻坚的堂弟符洛认为他岁数大,有反叛之心。故将他带回长安,而将年幼的拓跋珪留在草原上。

到了长安后,苻坚待他还不错,让他读书。到了383年淝水之战,苻坚兵败之后诸部叛乱,拓跋窟咄便随西燕大将慕容永往东面去投靠重建燕国的慕容冲,并被任命为新兴太守。

与此同时,慕容冲的叔叔一代名将慕容垂也建立了另一个燕国,史称后燕。慕容冲攻入前秦都城长安之后,贪图安逸导致军心思变,于386年被手下所杀,因此慕容永便带着拓跋窟咄暂时归顺慕容垂的后燕。

此时活跃于中原地带的胡人除了燕国的慕容鲜卑及魏国的拓跋鲜卑以外,尚有几个较大的匈奴部族如独孤部、贺兰部和铁弗部,分别属于前秦刘库仁和刘卫辰统辖。此二人都是拓跋珪的姑父,当年拓跋什翼犍分别将两个女儿嫁给此二人联姻,但却依然无法消除他们与拓跋部的宿怨。

独孤部刘库仁死后,其子刘显一直图谋拓跋部。先是于386年7月策反了归顺于拓跋部的鲜卑小部族乙弗部的部帅代题,又于八月派他的弟弟刘亢泥去带兵去迎拓跋窟咄,希冀通过这对叔侄相残,削弱拓跋部的力量。

这便是即将爆发的高柳之战的前因后果。

此时拓跋窟咄和刘亢泥已经带着独孤部大军已经从南面而来,引发依附于拓跋部的各支小部族的不安,其中于桓和单乌干等人眼见不能敌,就密谋策应配合拓跋窟咄以推翻拓跋珪。

就在东海队进入梦境世界的这一日,单乌干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向拓跋珪高密。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北魏道武帝却是沉吟不发,正是因为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以震慑人心。沉吟许久之后,他突然想起了今日再度前来的东海诸人,心中不由一动。

东海队此时正在帐篷中休息,不想拓跋珪竟亲自来访,就算是熟知历史的司马富强一时也有些措手不及。

年轻的道武帝盯着司马富强的眼睛,许久才开口问到,“我可以相信你们吗?”

司马富强恨不得此时黄志能够在场,对于眼前这个半大小子不找边际的问话,还真是让他头疼,只能试着以黄志的口吻回答,“若是我们不可信,又何必于此时来到这里?”

拓跋珪脸色有些黯然,沉默了好一会儿,以至于司马富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他这才开口,“说的也是,独孤部大军压境,这是草原上人尽皆知的事情。此时只有弃我而去者,若是连你们这样于危难之时前来相助的人都不可信,还有谁人可信?”

司马富强闻言松了口气,刚要说些什么,没想到拓跋珪又有话了,“你们不是纯种的鲜卑人,是在中原地带和汉人混血的吧?”

司马富强望了李莎一眼,女孩无奈地耸耸肩,这不是她的错。种族差异不是单靠化妆能够混得过去的,这牵扯到语言和生活习性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李莎也无能为力。

咬咬牙,东海队长点点头,“没错,我们确实是胡汉混血,从小生长在中原地带,熟读汉人的兵法。所以不但知道独孤部来袭,还知道依附于拓跋部的诸多部族心存叛意。”

拓跋珪听得身体一颤,“这么明显吗?你们也看出来了吗?那么该当如何?”

“杀!”说话的是张伟,也就只有他能够把话说得如此杀气腾腾。“今天你的宽容,将换来明天更多人的背叛!”

“没错。”对于张伟的说法,司马富强有更加专业的意见,“任何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建筑在血腥之上。除非你希望你的魏国夭折,否则必须狠下心来。”

“嘿,你们以为我不想杀吗?”拓跋珪望向帐外无尽的黑夜,“只是拓跋部自从我祖父被大秦所破,便积弱已久,若是没有诸部依附,恐怕也难成大业。现在我拓跋部的问题是没有与独孤部对抗的本钱啊!”

“所以你不敢对那些背叛者下手?”

“是的,即便我下手了,依然于事无补。”

看来眼前这个少年的烦恼还真是不少,司马富强突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快意,自己可以凭借对历史的熟悉为他指点迷津,并由此推动赫赫有名的北魏帝国兴起。古往今来,那么多的权臣恋栈,把持朝政,恐怕就是因为这种感觉吧。

第三夜 上盛乐除叛逆(二)

稍微收敛了一下自己脱缰的情绪,司马富强才开口说到,“独孤部确实比现如今的拓跋部要强得多,但他们并非无敌于草原。草原上诸部固然是不看好你拓跋部,但却未必愿意拓跋部为独孤部所凌驾。在我看来,至少有两部愿意对你施以援手。”

少年拓跋珪闻言双目放光,“快说,是谁?”

“一是慕容鲜卑,大家同气连枝,他们自然不愿意拓跋鲜卑被独孤匈奴所灭。慕容垂胸怀一统北方的大志,绝不容独孤部强大,若是你示好于他,定可获得援军。”司马富强此时已经打定主意,准备要大肆“掠夺”古人的功绩,也算是为了东海队梦中人们已经呈现赤字的积分储备,为了处于“生命保存状态”的黄志。

“没错!”尽管年轻,拓跋珪无愧于其北魏开国皇帝的名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智慧,立刻便明白了这个道理。

“至于另一支会施以援手的部族,自然是你母亲的贺兰部。”说一句也是剽窃,司马富强干脆全盘照搬。

“贺兰部……刘显统辖的贺兰部……”对于这第二个答案,拓跋珪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