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妾记ii-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导火索都是通过打通的一根根相连在一起地竹竿埋设在地下的,兵营里,早已经在兵士宿舍和粮仓等重要部位埋藏了数十枚地雷。

“轰轰轰……!”

爆炸声扯裂了县城夜空的宁静,兵营中沉睡的无数兵士,在睡梦中便被炸碎四处飞散。

这一次爆炸除了兵营之外,主要集中在了粮仓。而粮仓的爆炸之后,粮仓和存放的粮草便迅速燃起了熊熊大火。原来,杨秋池在粮仓下面埋藏的地雷其实更该称为燃烧弹,因为不仅装填了炸药,还装填了硫磺等,而粮草本来就是易燃物。

兵士们正要救火时,就在这时,兵营四周地民房也迅速燃烧了起来,很快,四个城门附近地和城里木房集中的地段都燃起了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开,小小地黔阳县城笼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这些当然是杨秋池和柳若冰的杰作。他们俩借着黑夜的掩护和高超地武功,四处煽风点火。城里许多民房,都已经被杨秋池他们事先做了手脚,房梁等隐蔽处存放了硫磺等易燃物。

兵营四周火势最大,而这一次出征,敌军只随军携带了少量水龙队。根本应付不了如此猛烈的火势。

进城的大军有七万(本来有八万,一万前面已经战死),而黔阳县城很小,居民总数才两三万人,兵营也很小,住不下那么多兵士,只能分散挤着居住在民居里。

城里四处火起后,被做了手脚的民房迅猛燃烧,满城兵士们都陷入这熊熊火海之中,许多被活活烧死。

孙可望和李定国惊恐万状,急令撤离。可兵士分散在城里各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下去,而且,四个城门都已经被火海笼罩。在孙可望和李定国死命令督促下,兵士们拼死扑救,终于开出一条通道,部分军队这才得以撤出了西城门。

兵士们集中在了城外西面的平坝地区,在城里熊熊烈焰照耀下,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李定国还算冷静,生怕敌军借机偷袭,立即组织占领城外四周高地,点燃火把,小心警戒。但大明军并没有来袭。

这场大火一直烧到了天明。清点之后发现,这场满城惊天大火之下,有三万余兵士和一千多匹战马葬身火海!粮草全部被烧毁在城里。

数百辆轒辒车、数十门各型火炮和弹药都留在了这火海里。

没有重武器,尤其是没有粮草,而死亡将士已经过半,大部兵士都不同程度被烧伤。士气低落。

没有粮草,这仗就没办法打。而且,连敌军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孙可望和李定国简单商量之后,这一次两人的意见倒是少有的很快统一了,——立即撤军。

四万名残兵败将翻过坍塌的山体,通过岩垅山峡谷,往宝庆方向退去。急行军两天两夜,一路上倒没有遇敌,将士们又累有疲,却不敢停歇,可第三天,实在坚持不住了,正准备安营扎寨的时候。迎头遇到了以逸待劳的杨秋池的三万大军!

原来,杨秋池收到军情后,知道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分发粮食,组织全城百姓躲进了附近的雪峰山,而三位王爷和衙门重要官员,全部躲进二大王武麒当初落草的山寨里。八千军队和制造弹药的机械设备、原料也都进了山。

与此同时,派出熟悉当地情况的探马,用飞鸽传书随时通报敌军消息。每晚派出携带弗朗机的小分队,重点对李定国的军队进行袭扰。

而杨秋池也没有闲着,除了组织岩垅山一战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制造弹药的速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无尘道长的提炼设备基础上,终于改进设计出了一套能批量生产苦味酸炸药的设备。将原来由他自己调配的程序中的大部分环节,转由机械设备完成,当然,炸药和子弹中最最重要的技术环节部分,依旧由他自己手工独立完成,这是保密的需要,不能交给机械设备。

由于技术设备上的重大突破,苦味酸炸药和无烟火药、底火雷汞日产量翻了五倍!由日产量五百发提高到了二千五百发!石头开花炸弹也由日产十枚提高到了五十枚!

第120章 攻占宝庆

二十多天加上先前的十多天制造的弹药,其中炸药大部分已经使用于对敌军营地的偷袭中,和用于黔阳县城的爆炸,但是,子弹用得很少,所以,一个多月之后,他已经制造了将近六七万发子弹。而老铁匠等工匠又制造出了一挺重机枪,使杨秋池的马克沁重机枪达到了三挺。

另外制造出一千多支老套筒步枪。杨秋池的一千新军全部装备了近代老套筒步枪。

而这二十多天里,杨秋池让三位王爷分别前往靖州和贵州借兵,贵州靠近湘西的平溪卫、铜陵卫等驻扎有大量卫所明军,这些军队还没有动用过的。另外派出阿杏妮前往贵州,向熟识的苗寨、土家等土司借兵。

三位王爷和阿杏妮的面子还是够大,加上雄厚的财力做后盾,一共借到了两万多兵士。杨秋池将这支军队埋伏在了从黔阳回宝庆的必经之地上。

黔阳大火将敌军烧死数万,粮草烧尽,敌军不得已退兵,跑了三天两夜赶到这里,便遇到了杨秋池的三万大军。

这是一块开阔地带,又疲又累的敌军已经无心恋战,尤其是看见对方兵力并不比自己少多少之后,更是只想逃走。

但杨秋池的大军已经摆开白鹤亮翅阵,正面是杨秋池的马克沁重机枪,两翼包抄,各部署了五百支老套筒,根本不容敌军逃走。

杨秋池先指挥使用红夷大炮发射空中爆炸的石头炸弹进行轰击,敌军死伤无数,他们专门设计用来对付杨秋池怪兽武器的数百辆轒辒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运到黔阳县城。却被杨秋池的地雷炸了个稀烂,又被一把火烧掉了。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组织冲锋。

可是,在杨秋池地马克沁重机枪面前,冲锋的敌军如同秋收割掉的麦子一般倒下无数。战斗中不少敌军学会了卧倒匍匐前进,但却成了空中爆炸的石头炸弹的活靶子。

眼看正面无法冲破,敌军准备从两翼突围。可是,迎接他们的是杨秋池的一千老套筒兵。老套筒表尺射程高达两千米,有效射程也达到六百米,远远超过弓箭的有效射程。虽然是单发射击,但五百兵士骑射。

加之每装一次子弹可以射五发,冲过去的敌军便也成了这些新军熟悉枪械的活靶子。

眼看敌军已经大乱。杨秋池也不准备将辛苦制造地子弹使用在这上面,马鞭一挥,下令步兵合围冲锋!

冲在最前面的是火铳兵,冲入射程后一通骑射,敌军倒下无数,接着冲锋地是从靖州和贵州借来的两万精兵中地骑兵。

骑兵对付已经疲惫不堪散乱不成队形的步兵,正是强项。冲入敌军阵地后。如砍瓜切菜一般。步兵随后杀到。真是兵败如山倒,四万敌军在冲锋下顷刻崩溃了。三天两夜的连续行军,早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再也无力逃跑。因此,除了孙可望和李定国在数千亲兵护卫下,从侧翼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往北逃出了包围圈之外,其余两万多敌军全部跪倒投降了。

这一仗,歼敌一万余名,大获全胜。

杨秋池此时已经得到军情通报,说宝庆府八万敌军出征之后,城里守军只有数千了。当即决定乘胜追击,兵发宝庆府。

数天后,兵临宝庆城下。

这时候,杨秋池的大军加上刚刚收编的投降的两万敌军,已经达到了五万之众。

宝庆府守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杨秋池决定发起强攻。用火炮轰击城墙。

古代城墙对付冷兵器或者实心炮弹甚至古代装填黑火药的所谓开花弹还成,但在杨秋池地苦味酸炮弹面前,脆弱得纸糊地一般,一顿饭功夫,便炸开了两三个缺口。

由于杨秋池实行了优待俘虏的政策,投降地张献忠两万军队内心感激,又对杨秋池怪兽武器心存敬畏,认为跟着他才能有前途,所以都是真心投降。

这一次作战,为了立功表决心,都冲在了最前面,率先杀入城中,将数千守军大部击毙。

事先,杨秋池已经宣布了破城后的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城后,不仅不扰民,反而立即开仓放粮,赈济穷苦百姓。得到了宝庆府全城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位王爷随后迁移到了宝庆,对杨秋池当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桂王,深为自己这一步棋地正确而沾沾自喜。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朝廷对上次三位王爷和总兵孔希贵举荐杨秋池以楚王仪宾身份承继楚王爵位之事还没什么批复,现在必须尽快落实这件事,否则,他们的心可都是悬吊吊的。当即又写下八百里加急奏折,将黔阳大捷奏报朝廷,同时再次举荐杨秋池承继楚王爵位,并要求朝廷给杨秋池正式委以兵权。

宝庆是府治,城池可比黔阳大得太多了,张献忠大军在此囤积了大量的军粮,杨秋池现在最想的就是尽快扩大自己的队伍,所以立即竖起招兵旗,扩招军队。

黔阳大火将黔阳县烧成了灰烬,杨秋池说动三位王爷,捐出巨资给返城百姓,重修家宅。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哪有战火烧毁,还要拿钱出来赔偿老百姓损失的道理,所以,杨秋池这个举动广为传颂,湘西一带可谓妇孺皆知,城里民众和附近州县的青壮都来投军,更有不少溃败散落各地的明军闻讯赶来加入。半个月间,便新招收了五万新军。

杨秋池本来要将借来的两万明军奉还,可数名领军的将领都死活不走,跪地发誓,要领军追随杨秋池。这一来,杨秋池的大军兵力达到了十万。

宝庆府可比黔阳县大得多,人口有数十万,光熟练铁匠就有上千人,杨秋池立即召集城里工匠参与制造武器。有了钱,有了人,再加上有老百姓的拥护,办什么事情都方便了,所以,杨秋池制造弹药需要的矿石也就源源不断送到了宝庆府。

杨秋池在宝庆府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制造了十多万发子弹和上千枚炸药炮弹,在上千铁匠的努力下,制造了一千多支老套筒步枪,加上原先老黑头制造出来的数百支,一共达到了两千支。

新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所以人员素质一定要高,他重新调正了自己的新军,根据子弹量产和老套筒步枪数量的增加的情况,将新军数量增加至一千六百人,组成两个骑兵团,在十万大军中进行选拔,首先是擅长骑术的,然后考燧发枪骑马射击,最后进行政审,除了根正苗红之外,最强调的是来历要清楚,将无人作保来历不明的人坚决清退,以保证不被敌军细作混入。

骑兵团的两个千总(团长),是杨秋池亲自挑选的,一个是二大王武麒,另一个是杨秋池经过层层选拔的一名擅长骑射的侗族兵士,名叫都强,是阿杏妮带来的五千侗兵中的一个百夫长,参与了黔阳保卫战,指挥有方,作战勇猛、机智顽强,两人对杨秋池都是忠心耿耿。

战马问题也解决了,攻占宝庆后,缴获一批战马,加上派人四处收购回来的战马,数量已经足够满足骑兵的需要。

重新组建的新军骑兵,杨秋池根据自己的思路由自己亲自组织训练,着重训练行动一致听从指挥。

一个月后,在桂王的极力主张下,杨秋池见战备情况已经基本就绪,决定带军出征桂王的老巢衡州。

黔阳一战拼死突围的孙可望和李定国辗转终于找到了组织,张献忠听说布置给他们的三个任务不仅一个都没完成,而且八万大军,被杨秋池炸山、夜袭、火烧,折损过半,后来竟然被对方三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气得差点当场瘫痪。

他得到杨秋池兵发衡州的消息后,一方面下死命令让据守衡州的刘文秀死守衡州,同时急速将攻入江西的大军调回,并抽调各地军队,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兵力,总计二十万,赶赴衡州会战,加上衡州八万兵士,要一举全歼杨秋池的军队。

刘文秀是张献忠的四个义子之一,封为“抚南将军”,也是张献忠心腹爱将。衡州是联通湖广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枢纽,是南下广西,东进江西的咽喉战略重镇,所以,张献忠指派刘文秀领兵八万在此驻扎。

衡州城墙修建十分坚固,且在四门都设有瓮城,城里兵精粮足,驻扎的是张献忠的精锐部队。

第121章 会战黑水河

杨秋池没有发起强攻,他不愿意用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军队拿去打消耗战。他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现代化武器消灭敌军,要贯彻毛主席的运动战思想,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着重于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杨秋池在占领宝庆得到民众拥护之后,便组织了有效的情报网,敌军动态很快传到了他的手里。得知敌军援兵主要有两路,北路从长沙出发,由张献忠亲自率领,西路是攻占江西袁州的敌军,由艾能奇率领。

其中,艾能奇的大军进兵神速,已经进入湖广境内。而张献忠的军队正在回调路上,尚未从长沙出发。

艾能奇贪功冒进,想和衡州刘文秀南北夹击,杨秋池识破了这一点,虽说自己有炸药、重机枪和老套筒,但猛虎还敌不过狼群呢,而且,衡州北面是风景秀丽的衡山山脉,在山区作战,自己的火炮、重机枪的威力将大打折扣,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但如果在衡州北面布阵迎敌,必然遭致敌军南北夹击,两路敌军加起来数量将近二十万,几乎是自己军队的一倍,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冒险决战。而如果翻越衡山,在株洲平原地方迎敌,大军又太过劳累,无法以最好状态迎敌,且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一旦失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杨秋池思索良久,决定假意撤兵退回宝庆,在黑水河畔河谷地带布阵迎敌,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腹背受敌,另一方面。距离宝庆不远,进可攻,退可守。

衡州府刘文秀见杨秋池退兵,不敢追击,以为是诱敌之计。艾能奇得到消息后,掉转方向,直扑黑水河畔杨秋池的大军而来,同时,要求刘文秀出兵两路夹击,被刘文秀拒绝了。他坚持按照张献忠的指示固守城池,等待张献忠大军赶到。三路会师宝庆,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杨秋池的新军。

上次张献忠大军南下。艾能奇作为先锋,奉命东进江西,一路过关斩将,将左良玉军打得大败,连克萍乡、万载,夺下江西右面门户袁州。接着攻占吉安、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县。凯歌高奏,简直有些横扫千军不可一世地感觉。

这次接到张献忠湖广衡州告急。紧急驰援的指示后。艾能奇立即回师湖广,气势汹汹直奔衡州。得知杨秋池撤兵,以为是怕了他的威名,更是嚣张。虽然衡州刘文秀不出兵夹击,长沙张献忠大军尚未出发,他已经急不可待要击败杨秋池,夺回宝庆府。因此,率大军杀气腾腾而来。

当然,艾能奇并不是个简单的有勇无谋之人,他已经得知杨秋池大军装备有一种怪兽武器,传说能瞬间吞噬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且射程几乎与火炮相仿!另有威力惊人的开花炸弹,能伤及上百尺以外,且能炸毁坚固的城池!现在又传说他的兵士也配备一种新的火铳,有效射程是普通火铳的七八倍!且能连续射击,不需要打一枪装子弹再打。

这些武器都是闻所未闻地惊人恐怖,不过,人都是这样,没见过的事务,无论如何形容他地恐怖,都不如真正看见时的感觉。所以,艾能奇并不十分地担忧,但他还是做了必要的准备,战斗队形及作战方案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两军终于在黑水河畔相遇了,双方兵力相仿,都是十万左右。

这是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十分的平坦,远远见到艾能奇的大军黑压压缓慢往前移动。将整个地平线都掩盖了。

杨秋池的指挥部早已经竖起一根高达十米地大旗杆,上面有一个瞭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