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着想着,突然一个人名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罗士信惊喜的跳了出来,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说嘛,天无绝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罗士信身怀几千年的知识,还会让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个擅于识人擅于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会用人,也有遗漏的人物……刘仁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极为出名的一个。
  刘仁轨生长于隋末动乱时期,因为天下动荡,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闯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时候,算无遗策的打通了新罗的运粮道,还与白江口痛击日本海军。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便是刘仁轨以绝对的优势打败了小日本。
  其后他治理百济,效果卓越,最后位极人臣成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正在某一个地方当任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立刻执笔,再写了一封信,他记得刘仁轨的英雄事迹,但是对于没落的时候刘仁轨的事迹却不晓得,也不知现在他在什么地方。不过但凡唐朝官员都会有文档记录在案,这个繁重的任务就交给李世民去头疼了。(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


第九章 一定要帅气

  黄昏夕阳笼罩着整个皇宫,将巍峨的太极宫显得更加雄伟气派。
  东宫太子府已经换了主人,李世民在继任太子之后,依然从承乾殿搬到了东宫入住,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继承人。
  李世民刚刚处理好繁重的国事,在后堂小歇了片刻,问道:“今天是那几位先生值勤?”
  立刻有侍婢答道:“是盖文达、褚亮、苏勗三位先生。”
  李世民颔首道:“请他们来书房,我正好有事情与他们商讨。”
  盖文达、褚亮、苏勗是文学馆十八学士中的文学大儒,李世民自由酷爱军略,对于政务有些反感,是故领军作战,战无不胜,政治水平只能说一般。但自从动了夺嫡心后,也知自己的不足。在房玄龄、杜如晦的出谋下,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大儒。
  李世民所招募的人都经过严苛把关,文学馆的文士擅长的不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而是时事政治,治国方略。
  李世民从中选出十八位最出色的号称十八学士,让他们十八人分为六组,轮流值勤,住在李世民的家里,每每空闲,便召见其中三人商讨时事政治,学习治国方略。李世民本就天资聪颖,又下了这番功夫去学,自是成绩不凡。现如今他坐上太子之位,这个习惯依旧不改,每天都会与十八学士中的三位谈古论今,商讨治国方略。
  盖文达、褚亮、苏勗得李世民这个时候召见,并不觉得奇怪。对于李世民的这股拼劲。他们早已习惯,自愧不如。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钱塘人。出生于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国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亲是陈国秘书监,三人都是那种名噪一时的良臣。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响,对于治国方略领悟极深。年纪轻轻便,名扬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谋臣之一,文学馆便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手举办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时的李世民可谓政务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窍不通,也曾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不过短短四年,李世民的政治远见。比起他们这些师傅都不遑多让。进步之神速,着实让他们动容。
  三人一同来到书房,李世民请他们入座之后,也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讨论。
  这日他们讨论的是经济,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民生,提高经济。
  李世民与杨广可以说是一类人,都是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胸有野望韬略。
  唯独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够看得清事实,没有杨广那种好高骛远的做派。杨广是想到就做。他不管百姓能不能支持,经济能不能支持,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标,达到他的计划,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许是有杨广这前车之鉴,李世民尽管也想成就秦皇汉武的霸业,但一直忍着,耐下性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怎么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将经济发展起来,就是他所考虑的关键。
  有事没事的就算以这个话题找人讨论,希望找出好的方法,加快大唐的经济发展。
  四人商讨在兴头上,门外突然传来护卫的声音。
  “殿下!有公文传来。”
  李世民皱着眉头不满道:“不是说过在于先生商讨要事的时候,不许打扰?”
  “是北方大将军传来的。”屋外的护卫有些尴尬的说着。干他们这行最是苦逼,李世民为表对十八学士的敬重,特别下了命令,在与十八学士商议要务的时候,不得随意打扰。但是李世民也曾下过命令,若北方罗士信那里传来公文要提醒他,第一时间将公文传给他,让他知道。
  现在两个命令冲突,让护卫是不打扰呢,还是打扰呢?
  最后因为担心北方传来的是军情,也就硬着头皮打扰了。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自己矛盾的命令,也不再这个问题上追究,想了想道:“先拿进来吧。”
  接过罗士信传来的公文,李世民先对盖文达、褚亮、苏勗抱以歉意的微笑,将公文拆了开来。
  这看了第一眼,眉头就忍不住皱了起来:这字真不是一般的难看。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实在是无力吐槽,心底琢磨着是不是要给罗士信下一道命令,让他不得自己书写公文。
  这字写的丑的将军,并不是只有罗士信一个,甚至不识字的都有许多。只是他们的公文大多会请人代笔,类似罗士信这样自己动手,不嫌其丑的,却不多见。其实罗士信在收下王玄策以后就很少自己动笔了,只是顾虑道王玄策太忙,这次没有麻烦他而已。
  耐着性子看下去,看着一个个提议,一个个要求,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一拍案几道:“这家伙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全新的兵器,全新的衣甲,修补打磨过的还不要。我的玄甲兵都没有这个待遇,他竟然开的了这个口?要脸不要。”
  将公文丢在了一旁,想要彻底无视,意外发现公文带里除了公文还夹带着几张纸,不乐意的抽出来细看。纸张里的内容大多都是介绍边兵的情况,这一些他都了解,见罗士信写的贴合实际也有些讶然,这罗士信才去了庆州多久,竟然了解的如此透彻,真不简单。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是他狮子大开口的理由!
  李世民心底琢磨着。
  作为大唐的天策上将,边军的情况,自然是在他眼中的。只是边军由李建成负责,他无权过问,也只有认其如此了。现如今他为太子,边疆的安危系于他一生,自身不能做事边军如此颓废下去。李建成缺乏良将,他可不缺,几道任命一下,三处最为关键的边境安排了大唐最出色的三员大将,目的一是为了对付突厥,二便是让他们将边军带起来,成为大唐可以信赖倚重的强兵。
  对于三人的支持,他也是破例的。
  从突利那里交易来的战马,额外多分给了罗士信一万匹,李靖、李世绩也在原有的数额上多了六千匹。因为罗士信是自己人,待遇比之李靖、李世绩要好上许多。
  为了达到目的,李世民并不介意给罗士信一些优待,可是这一次罗士信的要求实在是有些过分……
  全新的兵器,全新的衣甲,这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旧衣甲旧兵器效果经过打磨修补与新衣甲新兵器的功效没有什么差别,但相互之间的耗费却是相差巨大,尤其是数量上去之后,更是天文数字。近来他为了发展经济,日以继夜的,哪有那个闲钱浪费。
  他继续看下去,当看到罗士信要衣甲新兵器的缘由之后,眼中突然露出了一股震撼以及动容,不自主的失声道:“这……”
  他顿了一顿,抬头对盖文达、褚亮、苏勗说道:“三位先生,我这里有要事处理,今日就到这里。回去三位先生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好好思量一二,来日我们继续商讨。”
  盖文达、褚亮、苏勗一并告退。
  李世民走出了书房,口中吩咐下人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请到议事厅议事。
  不多时秦王党的核心人物聚集在了一处。
  李世民先将罗士信的公文给几人看了。
  “……”房玄龄、杜如晦亦觉得罗士信的要求有些过分了,但是他们为人持重对罗士信又有些好感不知如何说话。
  长孙无忌察言观色,见李世民是表情是慎重而不是恼怒,说道:“大将军应该自有目的吧?”
  “有什么目的?”侯君集早就看罗士信不爽了,此刻抓着他的把柄,自然是落井下石,道:“还能有什么目的,我看他就是仗着在仁智宫里立了大功,持功自傲罢了。”
  李世民也不答话,将罗士信的信给了他们。
  诸人之中,以房玄龄为上,当先接过信来看,当看到罗士信信中点名新衣甲军服的妙用之后,眼中也露出了动容的表情。
  接着是杜如晦、长孙无忌都是一般无二,唯有侯君集一脸的涨红,羞愧带着些许的嫉恨恼怒。
  “你们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可行?”李世民瞧着堂下的几人,手指规律的敲打着案几。
  房玄龄叹道:“大将军果非常人,如此想法,实在是有些另类玄妙,但其中又存着一定道理。确实符合少年的心里……”
  原来罗士信在信中采用了一手挑起世界大战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的思想,军服一定要帅气,这样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的投军效劳。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军服就是抵挡刀剑的的衣甲,防护能力越强越好,只要要是满足这一点,然后适体、结实、便于行动、有利隐蔽等等就可以了,哪里会往帅气,方面去考虑。没有想过,帅气的军服会吸引他人的从军**,增加当兵的干劲,尤其是热血青少年。
  李世民带着几分笑容道:“也不怕诸位笑话,当初我便是觉得祖上流传下来的那幅黄金甲太过帅气,穿上它冲锋陷阵一定威风,方才有了当将军的冲动……”(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到了,新的一月,月票有些凄惨啊,求点月票。


第十章 满足

  李世民有一个国公父亲,还是嫡子,深得父亲李渊、母亲窦氏的宠爱,自幼就是衣食无忧的。那时候隋朝安定,天下太平,小小屁孩又哪有什么野心,看着祖上的铠甲威风帅气,自然就动了念头。
  其实人心都是如此,都喜欢美好,向往着美好的东西与事物。
  希特勒作为纳粹党的领袖,将天下搅得打乱的罪魁祸首,他的目光不可谓不毒辣:“德国士兵穿戴的必须是世界各**服中最漂亮、威风的那种。”这一道简单的命令,让不知多少德国男孩雄赳赳气昂昂地抛尸疆场。
  边军因为得不到重视,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从而堕落下去,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军人的精神。
  而罗士信所作所为就是要唤醒他们军人的荣耀,军人的荣誉,让他们知道军人是一个值得骄傲,向往的职业。
  穿戴,虽然是最简单的,但是衣食住行,衣却永远的位于食物之上,这并非没有道理。仪表,在任何时代都是吸引目光的存在。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哪一个是易于之辈?
  他们最初确实没有想到新军服的妙用,但信中罗士信将新军服的作用写出来,他们如何看不出罗士信的真正目的与想法。
  “实在想不到,他竟然有用这个办法破局!”房玄龄摇头而叹,他以多谋著称,对于北面边兵的局势也曾认真的思量过。有着一个大体的思路,甚至觉得边军已经疲弱到了一定的地步,想要恢复边军的战斗力。只有采取相近的办法才行。却想不到罗士信另辟蹊径,从军服上入手。
  能够想象,若真给罗士信弄上一定数额的帅气的新衣甲,再辅以各种手段,边军将会进入地方百姓的视线,受到失去的注意与尊重。
  失去的东西,不是想拿回来就拿回来的。但是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破了局,改变了风气。一切就好说话,接下来的行动也就容易方便的多。
  “只是……”
  房玄龄摇了摇头,大唐现在的经济很是吃紧。发展也是需要钱的,李世民心大。求快速发展。这投下去的成本也就跟着大了,根本无法满足罗士信的需求。
  “可行,也不可行!”杜如晦依旧惜字如金,简单的说了六个字。
  这个办法确实可行,而且值得推广出去,青少年必然会中招中计,向往着军人的风采,从而主动投身军旅。到时候大唐就不会为缺少兵源而发愁了。不可行亦是说现在大唐的经济,不可能在当前满足罗士信狮子大开口的要求。
  “也许大将军根本就没指望要的东西能够全部兑现!”长孙无忌论及才智干略要逊色房玄龄、杜如晦许多。但他揣摩他人心思的手段却极为高明,眼珠子转了转,道:“他知道殿下不会给他全部兑现的,也知道他出的这个法子会被采纳,只是时机不到。为了弥补他,一定会满足他的个别需求。也就刻意的多写了数额,好让殿下不至于给他缩减的太过厉害。”
  “狡猾的家伙,花花心思还挺多的!”李世民笑了笑,也看透了这一点,想了想道:“就如他所愿……终究是出了可行的计策,目的也是为了我大唐,就不予他计较了。辅机啊,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先找到匠师,让他们设计一套简单潇洒的兵卒衣甲,先弄个一千套吧,给大将军寄过去……还有让匠师在考虑一下设计一些帅气威武的将军铠来。”说着,他自己大笑了起来:“我大唐的士卒,是天下最威风最帅气的,我大将军的将领也必须是最威风最帅气的。”
  “是,陛下!”长孙无忌作揖离去。
  李世民正想将会议散了,又得到了卫兵的通报,又有一封罗士信的来信。
  “事情还不少!”李世民嘀咕了了句,将最新的信拆开,老规矩的吐槽了一下难看的字,抬头问道:“你们可知道刘仁轨是谁?”
  房玄龄、杜如晦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前者道:“属下孤陋寡闻,未听过如此人物。”
  李世民摸了摸短短的胡须道:“罗士信在信上说,他缺少处理政务的人才,让我将刘仁轨拨给他听用。朝廷上有这么一号人物?我怎么不记得?”
  杜如晦简易的道:“不是朝堂上的。”
  “也是!就是缺少文士,也不至于跟我要朝廷上的人,想必是什么地方的小官,他也没有写明……玄龄,此事你来办吧,去吏部找一找这个叫刘仁轨的,如果合适就以我的名义将刘仁轨调给大将军当文臣。比起药师比起世绩,他的根基最浅,任务却是最重的一个,也确实不容易。只要他能够上缴一份满意的答案,有什么要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
  “是!”房玄龄躬身领命。
  房玄龄现在的职位是太子中允,但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对于这个书生文士的器重,只要李世民能够顺利继位,未来宰相必有房玄龄的位子。
  房玄龄一到吏部,吏部尚书亲自接见,在一旁候着听命。
  听得来意,毫不犹豫的让所有吏部官员找寻刘仁轨的存在。
  不管是多小的官,只要是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