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虎贲-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颉利当时还小,哭的稀里哗啦的,不明白为什么。
  便是阿史那丛礼……他的叔父捂住了他的嘴巴,抹去了他的眼泪,在他耳边低声的说着:“记下这份耻辱,将他刻在心头……这是我们所有突厥人的耻辱。”
  他当时听不明白,晚上回到了帐篷,他的父亲突厥的汗王启民,笑着对着所有突厥战士道:“记下这个耻辱,为了突厥的未来,我希望将来,你们能够百倍的还给他们。”
  在他的父亲话音方刚落下,他的师傅阿史那丛礼拔下了自己的衣服,用这刀子在胸口上刻了一个巨大的“耻”字,以狼神的名义起誓,忠于突厥,永记耻辱,高呼着:“永远野性难驯的土地,生存着永远野性难驯的男儿,我阿史那丛礼愿意为突厥流干说有的血。”
  当时的他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后来他知道了。
  突厥越来是草原上的王者,天下最强大的力量。隋朝的皇帝惧怕他们,使出了阴谋诡计,让庞大的突厥分裂成了东西两个势力。还不断的针对他们,最终他们失败了。只能依靠着隋朝而活,让他们踩在了脚底下。
  但是隋朝怕他们再次崛起,怕他们突厥再次出现一个英雄,类似于木杆可汗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
  所以需要打压他们,试探他们的忠心。
  因为隋朝的皇帝要来巡边,他的父亲亲自为杨广除去道路上的杂草,只有这样隋朝的皇帝才会放心的让他们生存下去。
  颉利永远记得那一天,记得那个伟岸男子的呼喊。
  事实他做到了……
  他兄长阿史那咄吉世的崛起兵围雁门关,那一战阿史那丛礼就是先锋。他以骁勇的英姿,将让他父亲弯腰割草的隋朝皇帝困在了雁门关,据说那不可一世的隋朝皇帝,面对他们突厥的大军,无计可施的抱着自己的儿子,躲在雁门关里痛哭。
  转眼十数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巨变。
  现在的突厥早已不复当初的强势,但是阿史那丛礼依旧遵守着诺言,为了突厥冲锋陷阵。
  现在他死了,就躺在他做的这片土地上。
  到底是哪个位置,连亲自将他抱入墓穴的他都不记得了……
  那是突厥人的习俗,也是最高的突厥葬礼,将尸体埋在大草原上,用万马踏平墓穴,让草原儿子魂归草原。
  “永远野性难驯的土地,生存着永远野性难驯的男儿……”
  颉利低声念着这句话,眼眶通红,切齿道:“叔父,你的仇,我怕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报了。我知道,你根本不在乎仇,你只在乎我们突厥。我阿史那莫贺咄设向你保证,一定会尽快的收拾突利,再次将突厥发扬光大。你先安心的在这里睡着,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汗王!粘怗忽而、乌默两位可汗来了……”这时一名突厥拓揭快马来到了近前。
  “叫我们过来见我!”颉利恢复了突厥汗王的冷峻,此时的他,比起原来多了三分的沉着肃杀。
  粘怗忽而、乌默两人哭丧着脸,看着茫茫的大草原,眼眶绯红。
  人还未到近前,粘怗忽而已经哀嚎起来:“我的丛礼兄弟,汗王丛礼兄弟死的太惨了,你要为他报仇啊!罗士信胆敢杀我兄弟,我粘怗忽而与他誓不两立,只要可汗一句话,我粘怗部落,上上下下,四万勇士愿意作为前部为兄弟报仇。”
  乌默也叫道:“我部落里所有兵卒也愿意听从汗王的差遣,只要汗王一声令下,我也要取罗士信的狗头来祭拜丛礼兄弟。”
  天晓得,但得知阿史那丛礼死之后,他们两个高兴的几乎都要笑出来了。朔北草原最富饶的地方就是阿史那丛礼的地盘,现在阿史那丛礼死了,阿史部落烟消云散,肥沃的草地几乎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但是他们没高兴多久,很快就得知朔方让罗士信拿下了……
  颉利淡淡的看着两人道:“所有突厥部落,撤出朔北草原。”(未完待续。。)
  ps:  想到一个新的情节,整理了下大纲,耽误时间了。今天只有一更,拖欠的两千字,明天翻倍补上,抱歉。


第四十二章 觉醒与退让

  颉利的话让粘怗忽而、乌默神色大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谓朔北草原,也就是朔方以北的大片草原。当初为了这块草地,雄才伟略的秦始皇以蒙恬为大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将此地纳为己有。武帝时期,卫青再次从突厥手中将此地夺来。
  汉武帝从大臣主父偃的提议,派兵屯田驻守,将朔方视为“广中国、灭胡之本”的战略要地。
  这朔方也正是在汉朝发展起来,成为军事堡垒。
  这古往今来,中原与草原民族,谁占据朔方一地,谁就占据战略主动。这早已是公认的事情,隋朝的没落,突厥的崛起。表面上还是在汉人梁师都手上,实际上梁师都真正掌控的只有三分之一的朔方。朔方真正的富庶之地,朔北草原都让突厥侵占了去,成为了突厥人的牧场。失去了精华的朔方,也就只留下一个空壳。
  作为突厥的看门犬,梁师都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梁皇帝,实际上不过时自欺欺人,便说他是诸侯都有点小小的不称职。
  所以梁师都虽然灭了,让梁洛仁杀害,并且将朔方城送给了唐朝,但实际上唐朝掌控的也不过是朔方城的要塞。朔方北面那广阔的草原,还是在突厥掌控之下的。
  朔北草原肥沃的草场上生活着三个部落,分别是最强大的阿史那部落,以及粘怗忽而的粘怗部落、乌默的漆毕部落。
  他们三个部落瓜分了朔北的草原,作为突厥的皇族。阿史那部落自当占据着最丰美的草原,粘怗忽而、乌默眼红之余,也只能懊恼实力不济。
  他们对于阿史那部落所占据的草场垂涎已久。此次阿史那部落覆灭。两人非但在闻讯后没有及时救援,反而聚在了一处商议着如何划分草场,并力和平的吞下阿史那丛礼的地盘。但是他们很快就得知了朔方让罗士信占据的消息。
  这个可怕的消息,对于他们而言,不易于是晴天霹雳。
  朔方城与朔北草原相隔不是很远,一但让大唐在朔方立足根基,以罗士信的尿性。就算朔方在梁师都手上,他都不惜翻过无人翻越的白于山也要来他们突厥“打猎”……两次“打猎”灭掉了一个几乎十万人的大部落。这一但与突厥正面交接,成为近邻。那不还三天两天的深入突厥腹地扫荡一番?
  这卧榻之下,睡了一个凶横恶煞的恶灵,粘怗忽而、乌默两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一致拟定,无论如何也要将朔方给夺回来。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草原上安逸的生活下去:罗士信的存在。已经让这伙草原人体会到了边境中原百姓那提心吊胆的生活日子。
  所以这一见面,两人就大表哀痛之情,要给阿史那丛礼报仇,全力的攻伐朔方,趁着唐军立足未稳,重新将朔方拿回来。
  可是面对他们的鼎力相助,颉利竟然让他们撤出朔北草原,让他们离开富饶的朔方。这怎么能忍?
  “汗王。你这是什么意思!”粘怗忽而语气变得不善了,眼中露着强烈的不满。他们突厥人以随草而居不假。但是也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不然就乱作一团了。朔北草原的水草丰美,正是他们理想中的家园。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岂能甘愿?同时在突厥人的心中,朔方草原向来的他们草原民族的牧场,拱手让给劲敌死敌,无论如何也受不了。
  乌默也怒了,喝道:“汗王,这个决定会让我草原上的所有男儿都蒙受巨大的耻辱。我突厥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像中原屈服……只是一个罗士信,竟然让你怕成这样?你还有资格当任我突厥的汗王?”
  颉利表情没有多大的变化,但眼神更加锐利了几分,道:“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初父汗没有与隋朝死战到底,为什么身为突厥的汗王却心甘情愿的在大太阳底下用他杀人的战刀割着路边的马草。现在我明白了,实力不如人家要认,硬撑着为了所谓的颜面,妄自尊大,只会将我突厥推向绝地。是的,我是输了,现在我认了。我确实多次败给了罗士信,我突厥也确实比不上现在的唐朝。一次次的失败还不能够让你们看明白?唐朝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当初随便揉捏的对象。尤其是我突厥又在唐朝的诡计下,破开了两半。继续纠缠着朔方一地,等于是两头作战。我们哪来的那和实力?我看开了,不后退,就是灭亡。不认输,就是毁灭。我颉利撑到现在,才发现一直做了最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害死了我的叔父。我们突厥已经走向了不归路,决不能继续错下去。”
  颉利继承他父兄的位子崛起于突厥,当时突厥因为始毕可汗的崛起,开始称雄于草原,强盛之势,一举盖过内乱中的大隋朝。而颉利便是在突厥鼎盛的时候崛起的,他野心勃勃,雄心万丈,不断干涉着中原的政务,制造中原内乱,以让突厥永远的强盛下去。
  只是他即位的时候,大唐已经在关中立足,开始崛起。
  颉利当时就看出了大唐对于突厥的威胁,不断的扶持针对大唐的势力,甚至不惜倒贴钱粮兵马,也要扼制大唐的发展。
  他的手段确实也给大唐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尤其是扶持刘黑闼的崛起,更是让大唐损兵折将。
  不过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
  唐朝有李渊这样的英主,有李建成、李世民如此的后人。又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裴矩、萧瑀这类的文臣,有李靖这世上军事水平能够位列史上前茅的军神,还有李世绩、侯君集、段志玄等等等等数之不尽的战将。
  面对大唐这种可怖的阵容,一统天下的时势不是突厥想干涉就能干涉的了得。
  历史上就算没有罗士信,颉利都未能成功,更何况现在还多了一个罗士信。颉利的如意算盘,更加打不响了。
  不论他用什么手段,都无法阻止大唐的崛起。
  颉利这些年失利,并不是他们突厥弱了。比起即位之初,突厥的实力还是有所增长的,只是大唐的进步远胜突厥,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就赶上了突厥,甚至于超越。
  颉利一直不想承认这一点,他们高傲的突厥民众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依旧以为中原人还是原来能够任意由他们欺凌的民族,还是那般的弱小,也将过错视为颉利的无能。
  颉利也因为如此更无法认输一直强撑着,一边因对草原上的纷争,一边要顾及大唐,一边照顾朔方等等等等……
  一心多用,越用越乱,直接导致,至关重要的一战,他惨败给了突利。
  颉利在那一场败战之后,苦思了许多,已经察觉了问题所在。只是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认输,要不要大退一步,退出多面受制的情况,从而一心对付突利。
  阿史那丛礼的战死,朔方城的落陷,一连串的事情接连而来,直接将颉利打醒了。
  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意识到突厥已经走在了悬崖上,渐渐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失败是成功之母!
  古人留下来的知识精髓是极其宝贵的,失败能够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能够坦然面对失败,挺过失败,必然会走向成功。
  面对这种劣势颉利认输了,放下了突厥汗王的自尊,承认了失败,选择了退却。
  避开了大唐的锋芒,避开了罗士信这柄无坚不摧的利剑回到了更北方的草原发展。
  颉利在这一刻在粘怗忽而、乌默的面前,他坦然承认了失败,骑上了爱驹,望着埋葬阿史那丛礼的草原道:“汗王的命令已经下达,听不听在于你们。你们若是想要继续留下。日后罗士信袭扰你们的时候,不要向我求援,现在的突厥没有与唐朝打的资本。你们若是去投奔突利,也由得你们。但是从你们决定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我的敌人。我突厥的汗王阿史那莫贺咄设,对于自己的敌人决不手软……”说着他由望着朔方的方向道:“我颉利认输,却不服输。永远野性难驯的土地,生存着永远野性难驯的男儿……我们突厥人,永不屈服。你们若愿意继续跟着我,等我们有能力与李唐一战的时候,带你们杀回来。”
  说完颉利扬鞭走了,走的极为干脆,一点也没有犹豫,也没有理会落下的粘怗忽而、乌默。
  粘怗忽而、乌默远远的看着颉利的背影,半响一句话也是没有。
  “汗王,好像不一样了!”乌默突然说了怎么一句话。
  粘怗忽而默默的点了点头道:“我也觉得……我们相交了多年,也不怕跟你说。原来我并不怎么将这个汗王看在眼底,觉得突厥衰落至此,便是他的无能造成的。现在却不知为何,对他有股惊惧的感觉。我决定了,听从汗王的指示,离开朔北草原。”
  乌默不如粘怗忽而果决,犹豫了半响,最终亦是点了点头道:“我一人留下,也对付不得罗士信,一起同去吧。”(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


第四十三章 郑丽琬驾到

  朔方!
  罗士信早已通过刘仁轨在草原上布下的情报网得知了颉利出兵追击来的事情,也一直留意着突厥的动向,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粘怗部落、漆毕部落召集所有族部撤出漠北草原,往草原深处进发的消息。
  罗士信听了这则消息,非但没有多少高兴,反而一脸的意外,眼中还流露着一丝的忌惮。
  同在朔方接管了朔方军政要务的夏州长史、司马刘旻、刘兰闻讯却是欣喜若狂。
  突厥撤出了朔北草原,意味着他们不但坐稳了朔方,整个夏州也得以完整,他们作为夏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也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见罗士信并不是那么高兴,刘兰笑道:“大将军的一番布置,却是无用了。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能够让突厥不战而退。也只有大将军一人,大将军何必愁眉苦脸?”
  罗士信摇了摇头道:“我的兵早已疲乏了,朔方军不堪大用。能不打这一战,对我来说也是好事。只是颉利退的这般利索,对我大唐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
  刘旻惊愕道:“这是为何?”
  罗士信道:“一时说不上来,但可以肯定一点,颉利他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我很难想象,以颉利的性格,能够受得了这份耻辱。便如勾践,卧薪尝胆,受得了耻辱的人,不是懦夫,就是了不起的人物。”
  刘旻、刘兰不可置信的笑了笑却也没说什么。
  “好了!既然突厥已退,甚至还撤出了朔北草原。我也无须在这里多待了。你们小心一些,以防突厥杀个回马枪。要是有什么异常,立刻通知我。”罗士信觉得自己与刘旻、刘兰有些代沟。彼此无法深入交流,也不愿意与他们多说,打算率兵离去了。
  刘旻、刘兰将罗士信送出了朔方城。
  罗士信领着五千兵马悠然自得的走在了回庆州的路上,他所掠夺来的战马与羊已经先一步由另外两千余兵卒带着伤患返回延州待命,他们这里也就不需要急着赶路。
  这方刚出了朔方五十里左右,远处一辆马车向这边快速驰来,马车的周边还有数十名护卫。马夫与护卫见到前面大军。面上稍微露着惊惧之色,减缓了速度,将马车沿着官道的边沿缓缓的驶进。
  罗士信见此对着马夫善意的笑了笑。向他表明自己没有恶意的,让他放心。
  也没有特别的吩咐下去,这不扰民是他军令中的第一条。虽然他不指望能够训练出一支如同岳家军那样能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铁军。但是最基本的约束还是管得很严的。如果在他眼皮子底下。还有人敢打扰百姓行路,那他这兵也就白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