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书房。
  铜鎏金紫檀炉里,烟雾袅袅焚着香。
  弘武皇帝秦峰就坐在御书案后面的宝座上,仔细看着一份份军机处呈上来的奏折,不时拿起朱笔批示一番。
  书房西面的屏风后面有一个小案,女史官辛宪英编著起居录。不时从缝隙看出去,只见皇帝秦峰认真治国的模样,“皇上勤勉,实乃我大秦之福……。”
  大内总管德全站在御书案的阶下,他总是能够抱着拂尘站好几个时辰,除了伺候的时候,其余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怎么练出来的。
  也不知什么时候,御书房的光线暗了下来。德全猛的惊觉,看看“日规”,投影已经进入酉时了,也就是下午五点。
  德全拂尘一甩,小心轻声道:“皇上,酉时了。皇上今天去那位娘娘那里?”
  秦峰闻声扔下手中的奏章,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望了望天色,不知不觉中又一天要过去了。心中不免想到:“谁说皇帝很轻松?爷天不亮就要起来,天黑了才能收工,真是早晚见不到太阳。”
  昏君好当,明君不好干。既然白天的时候当了一整天的贤君。累的死狗一样。那么到了晚上,宫门也关了。秦峰也就不准备再“装模作样”了。“将诸位娘娘全请来,就在朕这乾清宫用膳。今后皆依照此例。你也就不用再问了。”
  “遵旨。”德全躬身退出去安排了。
  “等等,将太子诸位皇子叫来,今天晚上朕要询问他们的功课。”儿女们的学习是父母最上心的事情,秦峰也不例外。
  “遵旨。”
  秦峰起身迎着夕阳最后的光辉伸了个懒腰,立刻就有小太监上前搀扶。秦峰摆了摆手,心说朕可没有七老八十,走个路还要人扶,还混个屁啊。
  “宪英啊,你晚上也别走了。留朕这里吃饭吧。”秦峰说着,便走出去透气去了。
  他前脚刚走,后脚辛宪英就走了出来,面庞爬满不悦。弘武皇帝每天晚上都会让所有娘娘一起侍寝,这事情外面人不知道,后宫已经是人尽皆知。这样的情况,真是古今未有。
  众位娘娘都在,晚上会发生什么,辛宪英心里自然有数。顿时俏脸全是“恶心”。“就当刚才的话没说……。”
  果然,晚上的时候,秦峰直如严父一般考察皇子公主们的功课,又如慈父一般。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当晚上九点左右,皇子公主们告退后。弘武皇帝便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只有为数不多的皇妃,由于身体的原因离开了皇帝的寝宫。剩下的全部留了下来。
  “昏君,历朝最大的“昏君”!”辛宪英气的花枝乱颤。气鼓鼓的也走了。
  “皇上一视同仁,真是历朝最有情意的皇帝,嘻嘻……。”
  “进宫之前总是听人说,后宫暗斗比朝堂斗争还险恶,皇妃们为了争宠每日里都是在琢磨暗害对方。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嘛,弘武皇帝的后宫就很祥和,诸位皇妃跟亲姐妹一样……。”
  宫女私底下的话传到了辛宪英的耳朵里,深宫险恶,不知多少女子被人陷害,又有多少单纯的女人成为心如蛇蝎的毒妇。辛宪英一瞬间,仿佛明白了一些什么,然而她很快有咬牙切齿起来,“不管怎么说,也掩饰不住弘武皇帝的荒淫无度!”
  寝宫内传来令人春意盎然的声音,辛宪英脸一红,捂着耳朵飞快的跑开了。
  来日早朝。
  大将军赵云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臣已经从全军招募了一千精锐之士,组建了大秦之刃。臣保举郝昭、王基二人为统领,请皇上圣断!”说着,赵云就从袖口里面摸出一份奏折。
  “郝昭、王基?”这两个人秦峰后世有所耳闻,是三国后期的名将。
  赵云急忙解释道:“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王基年少有为,文武兼备。此二人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又通过了考核,所以臣才保举他们统领大秦之刃……。”
  奏折上有这二人的简历,秦峰这才知道二人早就在秦军之中,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上来。“不错,正需要这些年轻的将领。”秦峰同意了此事。
  随后,军机处首辅、兵部尚书徐庶,在这一次的大朝会上,启奏了一件重大的事情,“皇上,六部选派了优秀的官员,前往氐族、羌族、草原匈奴、乌丸等族,支持他们的建设。然而……。”
  徐庶说的这些边族,在百官心中属于属国藩镇。当徐庶“然而”的时候,所有人的耳朵竖了起来。他们多少也能琢磨出一来一些,弘武皇帝如此大规模支持藩镇,这些藩镇强盛起来后,“老皇帝死了,造小皇帝的反!”
  怕养虎为患。
  徐庶就是这么想的,军机处的军师们也都是这么想的。秦峰民族大融合的理念让他们惊叹,但事到临头,没有具体的融合办法,所有军师十分担忧。
  “皇上,同化这些人,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若是他们学习了大秦的知识,反过来对抗大秦……。”徐庶说到这里,不敢再说下去了。
  百官们清楚弘武皇帝有民族大融合的心愿,所以都悄悄看着,他们心里也是反对大规模支持边族,但不敢说。
  宝座上的秦峰,殿中百官的表情一目了然,他微微皱眉。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秦峰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个理念开始实施,就将希望留在后辈再出一个明君在收尾,还需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将此事搞定。
  那么该怎么办呢?
  大殿中沉寂了下来。
  秦峰遥望太和殿广场上飘扬的大秦国旗,福由心至,顿时一个念头冒出来后,立刻融会贯通,笑道:“户部尚书。”
  荀攸听到叫自己,急忙出班,心里则是在嘀咕,徐庶大人说的这件事情,就目前的进展情况来说,可是跟户部没有什么关系的,“臣在!”
  秦峰目视殿下的百官,道:“朕准备颁布一向新得法令:国籍法,以补充现有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古代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我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此后,经过三国至南北朝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历代朝廷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
  “国籍法?”百官一时间有些蒙圈。
  “敢问皇上,何为国籍法?”荀攸十分感兴趣的说道。心说皇上一定又琢磨出好东西来了,不知这国籍法有何好处,不过一定能够强盛我大秦。
  百官也逐渐有了兴致,只因弘武皇帝每每道出世人所不知的事情后,就会是一次政治改革的飞跃。
  正因为有了上古圣贤,类似三皇五帝、周公、孔子、这样的大贤,大贤们立下了一项项制度,这才有了如今华夏的繁荣。而在百官看来,千百年后,华夏终于又出现了一位圣贤,那就是弘武皇帝。
  正因为弘武皇帝是圣贤大帝,所以才能想出所有人都想不出的规制,有了这些规制,便如同礼制等制度一样,会让华夏更加繁荣昌盛。
  在百官仰慕的目光期待下,秦峰也找到了感觉,就在宝座上说道:“有国才有家,今后,大秦的百姓只有取得大秦的国籍,才能够取得大秦的户籍,才能够在大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百官闻言一愣,明白是明白了,但这个法令跟没有好像一样,这不符合弘武皇帝一向的英明。
  “一定还有其他的。”群臣想到。
  原来,国籍制度在国家意识强烈的后世多有效果,古代人流动性差,民族意识还在国家意识之上。
  而秦峰所要做的就是将国家意识摆在最前面,我们是一个国家,那么就不会出现分裂。所以他的国籍法的重点是在后面,又说道:“大秦将会实行唯一国籍制度,父母有一方是大秦人,本人出身在大秦的,自动获得大秦国籍。”
  百官暗中摇头,心说这一次皇上恐怕是在多此一举,这法令跟没有一样。
  秦峰见众人表情,只是笑了笑,道:“没有大秦国籍的外国人,或是边族,只要本人愿意遵守大秦律,愿意定居在大秦国内,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大秦国籍,从而进入大秦户籍管理,耕种大秦的土地,在大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群臣一愣,什么意思?
  “啊!”诸位军师首先想明白了过来,顿时露出震惊的模样。
  随后百官炸开了锅。边族皆变成大秦国人,那么就没有藩镇一说了。
  “神来之笔,同化边族的妙策!”(未完待续。。)
  ps:  感谢:无奈zhou,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第八百九十九章 百番来朝

  徐庶眼神充满的震惊,问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要引边族进入华夏内地!”
  荀彧肝胆俱裂,道:“皇上不可,此法若是实行,势必是引狼入室!”
  群臣一听有道理,心说自古以来,只有驱除的,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就是为了不让边族进来。弘武皇帝倒好,正好与始皇帝相反,主动打开国门引祸水,于是乎纷纷捧着朝板劝谏。
  事实已经证明,始皇帝那长城没啥用,边族该进来的时候还是进来了。没本事的时候,没长城也是不敢来。
  “皇上,我要死谏!”
  “别拉着我!”
  群臣个个情绪激动,年轻的脸红脖子粗,年老的胡子乱甩。几个上岁数的,便感到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个个“寻死觅活”。眼看着就是一场弘武朝的集体死谏发生。
  弘武皇帝“大怒”,一拍面前的龙案站了起来,怒道:“别拉着,让他们去死!龙卫将何在?给他一把剑!”
  典韦果然走了上去,沧啷拔出佩剑,递给了一个户部的老头。还往脖子上比划了一番,道:“划这里,死得快,还不痛,就是喘不上气。”
  这位员外郎顿时傻了眼了。
  弘武皇帝的威信,还在历代开国皇帝之上。群臣见到龙颜震怒,一个个尾巴骨发凉,叩拜道:“皇上息怒,吾等知罪。”
  秦峰心说还镇不住你们这帮家伙了,他忍住气重新坐下,望着殿中跪了一地的百官。道:“什么叫引狼入室?人之初性本善,边族百姓难道个个都是豺狼?并且我大秦百姓三千万。边族加起来也没有十分之一。散在民间,几十号人无法同化一个?”
  “就怕野蛮……。”群臣中冒出来一句。
  秦峰顿时又变了脸色。指着赵云道:“守备兵,是干什么的?”又一指吏部尚书荀彧,“三班衙役是干什么的?”
  “大秦律难道是摆设,你们两个给朕说说!”
  赵云立刻拜道:“皇上请放心,各州守备兵一定能够保证地方安宁!”
  荀彧满头大汗,道:“各州府衙必然能够执行律法……。”
  事情说到这个份上,百官们也醒悟了过来。弘武皇帝并不是有建制的安插在内地,而是彻底打散了,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如此十户百户看住一户。简直轻而易举,还能够快速的同化。
  老贾诩一摇胡子,呼道:“皇上圣明!此法诺能实施,十年生育,十年教育,不出二十年这些少数民族就会真正成为我华夏的一员。”
  于是乎,领悟过来的群臣齐呼皇上圣明。
  “就怕部落之主不愿意……。”郭嘉一言道出了真正的重点。
  “退朝!”秦峰一甩手走了。
  百官顿时不明就里,匪夷所思中走了。
  秦峰退朝后,在御书房召见了军机处的诸位军师。
  徐庶作为首辅。已经彻底明白了秦峰的民族政策,这个政策十分好,但还有一个难点。首先进言道:“皇上,就怕部落之主失去了权柄。不同意……。”
  秦峰摆手道:“不可能所有人都会来的,此法只是一个开端。朕打算在边族自治区内推行兵役,选取边族英勇之士。打散编制在军队之中。军队是一个大熔炉,培养这些边族士兵的国家荣誉。他们退役后便能以点带面。”
  “另外,部落那些族王。只要他们肯答应朕的兵役、边族内地定居的法令。朕会册封他们的家族为世袭的族主,世世代代为这些民族的首领。”
  “这可行吗?”众位军师一时间琢磨不明白。
  这族主的策略,是秦峰借鉴大清的旗主制度。在一开始,旗主们还是有大权柄的,但到后面的时候,只有尊贵的头衔和国家俸禄,已经没有实权了。他笑道:“通婚、同化,影响力一代不如一代。老一辈去世,新的一辈只知道是我的大秦子民,也许连族主是谁都不晓得了。”
  秦峰费这个劲同化边族,也是为了将来考虑,他的眼光并不只是在固有的土地上。同时,他也不想如同后世的成吉思汗,打下了前所未有的江山,一百多年就复国的复国,分裂的分裂。
  最起码,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四周本该属于后世大华夏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住民,彻底融入到华夏之内,在这一千八百年前就成为华夏固有的土地。
  这退而求其次的目的说出来后,得到了众位军师的赞同。如今华夏固有的土地就是十三州,数百年打来打去,除了地名变一变外,地界还是这么大。人们的思想已经固化了,这些就是华夏的土地,外面就不是了。
  若是能够扩张出去,让人们从根本的思想就认同外面的土地也是我华夏的,那真是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
  开疆扩土的吸引力是令人无法抵挡的,于是乎,弘武皇帝的诏令传达到边陲各地,邀请各部之王前来邺都过华夏特有的春节。
  正月初一之前,羌族代表俄何烧戈,氐王阿贵,匈奴王赛桑,乌丸王塌顿还有数百各种绕口名字的小部落之主,来到了邺都。
  邺都城池占地方圆数十里,城墙十余丈,仿佛一个庞大巨兽俯卧在大地上。许多首次来到了部落首领,望城而拜。只有伟大的成吉思汗,天可汗,才能够建造如此宏伟的城池。
  而邺都的繁华,也让赛桑、塌顿等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直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时间,邺都内大规模出现外族的身影,挥舞着金银购买原产地较为便宜的物资。
  诸民族受到弘武皇帝的召见,可不能空手来。大量的骡马,拉着大批的金银珠宝,从官道而来邺都,汉武时的万邦来朝也不过如此!各州百姓自豪感激增。
  大年二十九,太和殿。为了接待诸民族来人,大秦朝廷加班到了现在。此时的广场上,聚集着百多奇装异服的边族之主。有光头留辫子的,有头戴巨大羽毛冠的,还有满身都是鬼画符的。
  这些人的心思已经被宏伟的紫禁城洗涤,充满了对天朝弘武皇帝的敬畏感。
  就连草原共主匈奴王赛桑、乌丸王塌顿也不例外。
  赛桑遥望高台上的太和殿,感叹道:“遥想昔日,弘武皇帝只有一郡之地,转眼间已经有了遥不可及的成就。”
  “天下是我姐夫的……。”塌顿有力的说道。
  “是我女婿的……。”赛桑跟着说道。
  这时,呼声接连不断传递到了广场上,“皇上有旨,宣,诸族之主觐见。”
  广场上的这些人立刻打起了精神,羌族大元帅俄何烧戈、氐王阿贵在左,赛桑、塌顿在右,各带西北、草原诸族依次顺阶梯进去太和殿。这些威震一方的诸族王者,竟然心里紧张了起来。
  辉煌的太和殿内,在赛桑等人看来,真是天神居住的天宫一般华贵。深处有一座龙台,散发着金光的龙壁前,身穿龙袍的秦峰就坐在宝座上。百官两列站位,四周的大内侍卫,仿佛一座座雕像,不动中又给人一种杀伐锐士的感觉。
  引班引着诸人来到殿中,示意他们参拜弘武皇帝。
  “伟大的成吉思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