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6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禁城,养心殿,朱由检正在认真听取周延儒和陈新甲的禀报。
  周延儒和陈新甲两人的意见有些不大一致,与济尔哈朗接触,从目前的局势来说,还是绝密的事情,朝廷不可能议论,内阁也不可能讨论,至于说后面应该如何的决定,朱由检也没有仔细考虑,且走一步看一步。
  周延儒的态度是坚决的,认为与后金鞑子的合作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不要说朝廷内的文武大臣不会允许,就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同意的,毕竟后金鞑子是异类,反叛了朝廷这么多年,自立为王,给大明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与之合作,从感情上是说不过去的,再说了,与蛮夷合作,也会令朝廷掉了身价。
  陈新甲的态度不一样,相对来说务实一些,陈新甲也没有立刻认为联合可以应允,不过认为这个建议值得考虑,从形式上来说,后金鞑子不是与朝廷合作,而是听从朝廷的安排,对苏天成展开进攻,因为后金鞑子已经臣服朝廷,双方签署了协议,只不过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朝廷暂时没有回复建州卫的建制,也还没有来得及重新设立奴儿干都司。
  陈新甲的态度是,朝廷可以以调遣兵力的形式,要求后金鞑子对苏天成展开进攻,至于说具体的操作步骤,那是需要双方坐下来商议的事情。
  陈新甲说完之后,周延儒马上就反对了,认为这样的想法过于的幼稚了,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用心,尽人皆知,后金鞑子臣服朝廷之后,很多的事情都没有做,根本就不管协议如何,将庄妃和福临放在京城当做人质,就认为是做完一切的事情了,从这等的态度来说,合作是同床异梦,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局。
  陈新甲也反驳了,认为联合是说得过去的,他从后金鞑子的角度分析,认为后金的皇太极,一定也是感觉到危险了,朝廷内忧外困之时,皇太极没有想着从辽东展开进攻,而是选择合作,共同来对付苏天成,这样的远见卓识,本来就不简单的,如此的情况之下,双方联合的基础还是存在的,至于说后面怎么具体的操作,让后金鞑子不至于占到什么便宜,那是在谈判过程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读书人和老百姓对后金鞑子是深恶痛绝的,不过后金鞑子臣服朝廷了,后金鞑子所拥有的满八旗和汉八旗,甚至是蒙八旗,也就是朝廷可以调遣的军队之一了,从这个方面出发解释,读书人和老百姓也不会有太多的反感。
  朱由检最终拍板了,同意进行商谈,具体让陈新甲来操作这件事情。
  皇太极不愧是厉害,猜中了朱由检的心思,朱由检也不是那么笨,知道朝廷想要完全调动后金的军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从两个方向对苏天成展开进攻,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苏天成的力量,此外辽东边军也就可以适当的调遣了,既然后金鞑子选择与朝廷联合,一同来对付苏天成,辽东就不应该是双方厮杀的地方。
  朱由检更加清楚的是,在辽河以南安营扎寨的后金鞑子,已经完全撤走了,这就是表现出来的诚意。(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利益链条'

  土地改革的难度,超乎了苏天成的想象,不少的士绅富户联合起来,反对官府,反对将土地收归朝廷所有,而且一些士绅富户,不愿意交出来地契,不愿意按照朝廷确定的价格贱卖土地,他们提出来了许许多多的要求,甚至谩骂大晋王朝,谩骂苏天成。
  基本统一南方之后,苏天成的想法还是争取能够平稳,需要稳定各个方面的人,包括老百姓和绅士富户,不能够偏向于某一个方面,若是完全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不顾及到其他层面了,最终还是会出现大问题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基本没有什么自身的诉求。所以苏天成采取的手段,是相对柔和的,朝廷对于各级官吏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够随便动用武力,也不得引发诸多的群体**件。
  可惜苏天成的想法出现问题了,过于的一厢情愿了。
  改革面临的难度,几百年之后都是存在的,封建王朝的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就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革命,采用了血腥的手段才能够实现,要求既得利益者放弃自身的利益,这等于是要他们的命,他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跟你拼命了。
  令苏天成勃然大怒和痛下决心的事情,来自于应天府所辖的溧水县,作为京畿县,各地都是看着应天府的,看看这里的土地政策,是否能够落实下去,溧水县的官吏在推行土地收归朝廷的工作之中,遭遇到士绅富户的反对,居然有三个官吏被人杀害了,而且尸体被悬挂起来示众,不少的士绅富户对这样的事情。都是赞成的,还到处宣扬,导致了溧水县土地收归朝廷的工作,几乎全面停滞。
  苏天成决定要出手了,作为穿越人士,他非常清楚如何利用老百姓的力量。让这些士绅富户生不如死,只不过当初不愿意这样做,现在这些士绅富户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和朝廷对着干了,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想想朱由检曾经被迫卖掉宫里的人参,何尝不是士绅富户逼迫出来的,苏天成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新政本来就需要流血。
  南京的皇宫。不管是从规模上面,还是从气势和风水方面,不能够和北京的皇宫比较的,苏天成办公的地方在乾清宫,这里也是原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办公的地方。
  南京的皇宫,宫殿的地势前高后低,遇到下雨的时候,内涝严重。偏偏宫殿的后面,主要是皇宫的核心所在地。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都建议整修皇宫,但苏天成拒绝了,尽管说户部有着不少的银子,但好钢用在刀刃上,需要用银子的地方是不少的。再说了,苏天成感觉到,皇宫所占据的地方已经是很大了,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方,整修就更加的没有必要。能够居住和办公就可以了。
  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张溥、洪承畴、渠清泽、卢象升、徐尔一、苏俊、徐继礼等人,集中在了乾清宫,朝廷的宰相全部都到齐了,卢象升是兵部尚书,徐尔一是都察院的右都御使,苏俊掌管大理寺,不用说,这就是要讨论大事情了。
  苏天成的神色很是严肃,应天府府尹徐继礼禀报了发生在溧水县的事情,经过缜密的侦查,案件已经侦破了,是溧水县某一大户雇佣的混混,残忍杀害了县衙的官吏,而且将官吏的衣服扒光,挖掉了眼睛,割去了鼻子,撕烂了嘴唇,还割去了三人的生殖器,吊在了县城的显眼处。
  此事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溧水县的官吏,义愤填膺,准备动手和县里的士绅富户对着干了,也就是采取暴力的手段了。
  徐继礼说完之后,众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愤怒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你可以杀掉人家,这是利益之争,可你不能够侮辱别人的身体啊,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明确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是残全不全了,就会被认为是不孝了。
  作为百官之首,朱审烜肯定是最先发言的。
  “皇上,臣以为,这件事情性质过于的恶劣,必须要严惩,绝不能够手软,对于那两名凶手,臣以为一定要千刀万剐,如此才能够平息官吏心中的怒气,尽管说朝廷是不赞成严刑酷吏的,不过特殊时期,可以特事特办,至于说溧水县的士绅富户,也应该要严厉警告,甚至是对于一些负隅顽抗的人采取必要的惩戒,如此才能够保证土地收归朝廷的事情全面推行下去的。。。”
  朱审烜发言的过程之中,众人不断的点头,显然是赞成朱审烜的意见。
  苏天成却从里面听出来了味道,他一直都认为,朝廷之中的官吏,按照身份来说,本就是士绅富户之中的一份子,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统治阶层是需要维护自身利益的,溧水县的士绅富户,面对官吏动手了,这就违背了大忌,一个阶层之内相互动手了,惩戒起来肯定是非常严格的,可若是如此的对待老百姓,众人的态度恐怕是不一样的。
  尽管接受了诸多先进的教育,可在苏天成的内心,对于有些东西还是坚持的,譬如说精英政治的观念,有些人认为,精英政治是不行的,往往精英政治做出来的决定,不管成功与否,最终承担后果的都是老百姓,那些所谓的精英是不会有多大损失的,所以最终还是要依靠老百姓,这样的认识苏天成不同意,不管什么时候,从事政治事业的人,都会被称之为政治家,或者是政客,这本来就是一个团体,也就是精英团体,否认精英团体的存在,就是自欺欺人。
  还有一个观点,苏天成认为,要求官吏和老百姓之间完全平等,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就算是几百年之后,人与人之间也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不管那些政治精英如何的鼓吹,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一个人的地位与财富,完全能够彰显身份,勉强要让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最终走向的就是一种混乱的境地。
  基于这样的认识,苏天成默许了官吏和士绅富户有着一定的特权,只要他们按照要求做事情,维护朝廷的利益,就让他们过人上人的生活,就让他们接受老百姓的崇拜和敬仰。
  但这里面有一个最为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必须要维护朝廷的决定和利益,不能够和朝廷对着干,否则你的这些特权,朝廷一样可以剥夺的。
  朱审烜的话语之中,虽然是赞成采取断然措施的,但还是包含了一丝对于士绅富户的保护在里面的,提出来了严厉警告,这其实是苏天成不愿意看见的情况,目前的情况之下,警告那些士绅富户,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了,必须采取断然的措施了。
  “你们的意见,朕都明白了,不过朕的想法不是这样了,应该说,朝廷政策推行之初,朕还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需要尊重那些所谓的士绅富户,需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可事实的发展证明,朕的这些想法是错误的,不采取铁血的手段,就难以改革土地政策。”
  “你们都清楚,朕不希望出现波澜,甚至不想杀人,恐怕有些人以为,这是朕的软弱之处,甚至有人在暗自庆幸,认为朕不过是一个无原则的糊涂君王,喜欢的就是表面的繁荣昌盛,很容易就被糊弄了,可惜的是,朕不是这样想的。”
  “朕记得很久之前,就和你们之中有一些臣子议论过的,朕不反对享受荣华富贵,不反对官吏和士绅富户的家人过上好的日子,朕也不会如同流寇那样,打着均贫富的旗帜,对于士绅富户进行大规模的掠夺,这些事情,都是朕的底线,如今有些人,错误理解了朕的底线,他们不清楚,朝廷颁布的号令,就是朕的最大底线,任何触碰这个底线的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朕都不会轻饶的。”
  “溧水县发生的事情,徐大人按照今日商议的处理,行凶者赔偿性命,指使者一并斩首,而且还要拿出来钱财,赔偿被杀害的官吏,具体如何的办理,刑部和大理寺过问,按照相关的规矩来办理。”
  “今日朕请大家商议一个决定,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政策,是必须要坚持的,绝对不能够动摇,朕以前想着能够平稳的收归朝廷所有,看来是不可能了,那么就商议一个办法,强行的收回土地,刑部和大理寺拟出来律例,朕的意见,凡是强行违背此项决定的人,官府一律直接追究责任,该关押的关押,该严惩的严惩,若是因为在收回土地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凶杀事件,当事者一律斩首,其家里的财产,大部分充公,留下少部分给家眷生活,朕要提醒你们,这个律例一定要清楚明白,要能够易于操作。”
  “内阁必须把关,刑部和大理寺最终监督执行。”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商议,律例出台之后,士绅富户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清楚,朝廷动手了,来真格的,若是继续和朝廷对着干,或者是隐瞒土地,遭遇的惩罚是悲惨的,特别是财产充公这一条,可以说是击中了绝大部分的软肋。
  从这之后,清理和收回土地的事宜,得以迅速铺开,为大晋王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以不变应万变'

  偏安与南方,不仅仅是苏天成不会同意,就是朱审烜等人也不会善罢甘休的,大晋王朝如此的强大,江宁营骁勇无比,而且兵精粮足,如此有利的局面之下,若只是想着统领南方,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商议了如何推进土地改革的事宜之后,接下来就是想着北方进兵的事宜了。
  这方面存在两种意见,也就是两个进攻的方向。
  第一种意见认为,从湖广和江苏省等地开始,朝着河南、山西以及陕西等地展开进攻,拿下了北方诸省之后,最后进攻北直隶,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就是,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此举能够很好的稳住辽东的局势,令大明朝廷总是抱有一丝的幻想,等到最终剩下京城的时候,江宁营也就能够控制辽东的局面了。
  第二种意见认为,从山东方向,直接朝着北直隶进攻,目标就是大明朝廷的京城,而且要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京城,只要能够拿下京城,就有可能出现拿下南直隶时候的情况,南方的其余诸省,根本不可能抵抗,也没有实力抵抗,只能够是归顺。至于说辽东的局面,问题不是很大,只要尽快的进入北直隶,一样能够掌控辽东的局面。
  当初苏天成也是支持第二种意见的,并且做了一定的准备。
  可提出来第一种意见的人,居然是朱审烜、杨嗣昌和范景文等人。
  这就令苏天成高度重视了,他很清楚,朝廷里面的诸多文武大臣,内心里面还是有着一丝情结的,那就是对大明王朝的愧疚,想着能够尽量让大明王朝存在的时间长一些。毕竟这些人都曾经是大明朝廷的文武大臣。
  这是属于思想工作的范畴,不能够忽视,至少需要在适当的场合提出来一下,化解一下朝廷大臣的心结。
  进攻方向的问题好解决,其实朝中文武大臣也明白,直接进攻北直隶,是最好的选择,夜长梦多,万一辽东和草原的局面变得难以控制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故而这就是苏天成开口解释一下,安抚一下众人的心,也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关键问题还在于苏天成接到的最新情报。
  这个情报是通过大明内阁首辅周延儒传出来的。
  后金的皇太极,居然派出了济尔哈朗抵达了大明的京城,提出来和大明朝廷联合。共同来对付大晋王朝的事情了,而且双方开始了实质性的接触和谈判。估计很快就要达成协议了。
  这是出乎苏天成预料的。
  这样一则关键的消息。同样经过了情报机构的分析。
  说到情报机构,登基称帝的时候,苏天成曾经想到过,专门成立一个情报机构,隶属于自己直接领导,但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没有运作,这也是因为大明的情报机构过于的臭名昭著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留给文武大臣的只有噩梦。如此的情况之下,苏天成不好公开成立情报机构,至于说锦衣卫之类的机构,他肯定是要废除的。
  情报的事宜,依旧是渠清泽和苏俊直接负责,渠清泽成为内阁大学士,高居丞相之位,以刑部尚书的职务是不够资格的,其实还要负责情报工作的。
  知道这个最新消息的,也就是寥寥数人,当然,来到乾清宫商谈的众人,基本都是知道的,他们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丞相之中,除开张溥和渠清泽,朱审烜、杨嗣昌和范景文都是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