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衡见曹操不明白,也不便点破,苦笑摇头。

早上八点,梁衡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前来听他讲课,他们的礼仪之正规、穿衣之简朴、面庞之清瘦、目光之坚定……对梁衡之尊敬,使曹操肃然起敬。

私学只是在房子和办学条件方面比不上官学,其实他们学得更刻苦,更艰难。私学子弟们明明知道想要通过上私学谋一官半职何其之难,这不妨碍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

学生们听说曹操从洛阳来,是太学的毕业生,更是大司农之子,此番壮游路过,很是敬佩和羡慕。相互行完见面礼,就认真地围着梁衡席地而坐,静心听讲。

私学讲课也按照十三经分基本科目,除此之外每天一个议题,由学生提问,再由先生讲解,如此相互,教学相长。

梁衡今天讲的题目是:老子是否真的出关而去?

梁衡在讲解《道德经》时,身形并茂,神色超脱,如同老子在世。

学生们陆续问问题,老子出关以后回来了吗?他当初为什么出关?是壮游,还是像曹孟德这般为了考察?

最后一个问题问得所有人大笑。

梁衡对每一个问题的讲解都妙趣横生,且平易近人,竭尽所学。看来私学先生想要招收学生,就必须练得一身好本领。

官学教授拿着津贴和好工资,享受社会声誉,每天课程就那么一点,可以到别的私学客串讲学赚钱,还能以各种名目申请国家特殊经费。私学则不行,这关系到先生的收入和名望,成败和是非。

曹操听梁衡讲课,颇有收获。下课后,曹操和学生们一起来到他们住的房子。虽然是矮小简陋的“学庐”,跟曹操在百工课上学习建造的“猪圈”差不多。但里面整洁干净,每个人的床铺整齐排列,简单的洗漱用品摆得有条有理。

每人一张席子、一个土坯包着布当枕头,一床单薄的被子。席子有的是破的,棉被还打着补丁,可能只有很少的棉絮,但不妨碍这些物件和使用它们的主人那样不可轻视。

朝廷的新生力量不仅在京城,更多的在民间!这些学子们很多一生都无缘仕途。曹操感觉国家在浪费人才,浪费生命!

第三天,曹操拜别梁衡和众子弟,前去曹阳、郏、函谷关。梁衡的妻子准备了一个布包给曹操。袋子里有三天的粮食和一点钱,够曹操游历一番,节俭着用,应该能平安回到洛阳。

曹操接过布包,梁衡家已经很困难,怎么还能带走这么多资用?曹操跪地拜谢,坚决不要钱,只愿意留下大约一天的粮食。

梁衡扶曹操起来,语重心长:孟德,在家千番好,出门事事难。年轻人,你想壮游,看看天下的状况,这很好。不过要记住,只有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曹操点头,知道梁衡在告诫他不要轻易将粮食和钱全部给别人。

梁衡要曹操见到桥玄一定要待他问好,他们将要迁往弘农山中,开辟山林,自耕自足,躲避即将到来的乱世。

后来,曹操西征张鲁,路过弘农,还专门前往山中找寻梁衡,可惜从此一别再无音讯。曹操如同翻开梁衡和那些私学子弟的人生,只是看到刚完成的部分,却再也无法看到结尾。

曹操恐怕是梁衡教过的时间最短的学生。

告别梁衡,曹操心情更加沉重。带着梁衡挤出的干粮和一点微薄资费上路,一路上看到民生凋敝,路边不断有倒地而死的穷苦人。

渑池、曹阳一带官府大户却粮仓满盈,商人乘机哄抬物价,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走到一座叫甘甜的小镇,甘甜不甜,处处哀鸿遍野。街道两旁到处是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当曹操经过,听到一片求卖之声:小官人,买一个奴才回去吧,只当买一条狗,一只鸡。

忽然,前面有哭声传来,曹操牵马去看,只见一个十四五岁姑娘正俯在刚死去的老妇人身上哭喊。

这个叫“春”的女孩姓刘,家中七口人饿死五口,只剩下她的老祖母和她艰难度日。刘春本来想要把自己卖掉,给祖母换几天粮食,谁知祖母竟然饿死在当街。

刘春伤心欲绝,朦胧泪眼中看到曹操牵马走来,跑到曹操面前跪下,求他买了她,将祖母埋葬。

曹操为难,自己只有差不多两天的资用,哪儿还有钱帮助他人?旁边围观的穷苦人一起恳求曹操,希望能帮助刘春。

与吃饭相比,刘春的祖母下葬更重要。曹操买了席子和纸钱,借了铁锹和拖车,将老人拖到荒郊埋葬。曹操要跟刘春道别,谁知刘春跪地苦苦哀求曹操带上她。

刘春的眼中透露出一股急切报恩的神情,不断地给曹操磕头:主人,奴婢就是您的牲口,您到哪儿,奴婢就去哪儿。路上没吃的,奴婢可以为主人乞讨,奴婢可以照顾主人,给主人洗衣缝补喂马割草,请主人一定要带上奴婢。

曹操看着一口气说了六个“奴婢”的刘春,至少她还有点文化,懂得恰当的称呼进退。可是由于受灾太久,个头跟身体不相称,头发干枯,两腮无肉,胸平腰细,除了声音和凄惨的眼神,将就能是个活物,实在算不上是个女子。

曹操挥挥手:沿途艰难,多有不便。

曹操刚转身要走,刘春泪水涟涟问曹操:主人,您不要奴婢,是不是奴婢就可以随便处置自己的性命?

曹操点头。

刘春泪水滂沱:全家七口只剩下奴婢一人,如今奴婢也不想再活下去,不如早点到阴间跟家人相聚。

刘春说着就要伸舌头,她这是想要咬舌自尽。曹操吓得慌忙跑过去,拦住刘春:不能胡来。

刘春抑止不住地泪水涟涟,对曹操说:从今以后,奴婢能活一天,命就是主人给的,奴婢宁愿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主人恩德。

曹操为难,刘春跟着自己是为了报恩。再说她一个弱女子,又能去哪里。曹操想起桥玄说过的那件事,别伤了一条性命。

曹操牵着马,刘春坐在马上。尽管她死活不肯骑,怎奈曹操以主人的命令要她骑,她哪敢不从命。

曹操为难,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哪里还能再带一个活口?两人沿途乞讨,艰难度日。刘春对曹操关心得无微不至,若不是年龄太小,还真比曹操的母亲在世照顾得都好。

曹操带着刘春向西奔曹阳、后经郏郡、弘农,盘缠有限,曹操不敢逗留,一路奔函谷关。前路还有什么磨难等待着这对临时凑合起来的主仆二人?

世间有爱高如山

曹操和刘春走到郏县以西,村落越来越稀少,好像还没有受到瘟疫和干旱等问题的困扰,民众的生活和买卖还能勉强维持。可看到的百姓劳作,没有一块土地是他们自己的,所有干活的人们,田埂上都坐着监工,悠闲地喝茶,鹰隼一样地盯着干活的人,生怕他们偷懒。

一路西行,进入秦岭山脉北端,道路崎岖难行,有很多临绝壁开凿的道路就在悬崖之上,曹操不敢看脚下的滔滔黄河。

只觉得南边的巍峨的秦岭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古时秦岭草木苁蓉,山上岭下整齐分布着各个高度生长的植物。前面到达函谷关,不知道还有多远,整个小路只有一人可以步行通过。时值三月,乍暖还寒,曹操走得汗水直流,里面的中衣被汗水淋湿得贴在衣服上,脚下的皮靴极其炎热,都快渗出水来。

曹操二人牵着马不知道和马在万丈千仞的悬崖绝壁上走了多久,顺着山势而下,渐入山谷低地,太阳西垂欲坠,才终于来到函谷关。

曹操站在谷底,仰望函谷关,不禁心生敬畏。

函谷关巍峨伫立在两山之间,别说攻克,就连看一眼也感觉头晕。不愧为东汉八大雄关之一。

函谷关东临弘农涧河,西接衡岭塬,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是东西两京的交通咽喉。

函谷关始建于周代,分秦函谷关、汉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中最著名,最使攻方兵家伤透脑筋的关隘。

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车道只可以单向行驶,马也只能单行通过,因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关。函谷关中驻扎军队,远处可见锦旗飘扬。关上可见守城将士秩序俨然,身处群山环抱、深谷幽闭之中的雄关,紧锁东西咽喉。

曹操感叹,这么巍峨险峻的雄关,守方只需要一个石丸就能彻底堵塞它。

太学先生在讲课时,认为老子的《道德经》不一定是在函谷关写的,也怀疑老子凭什么要受到一个叫“喜”的守城令“要挟”,现在看来,东来之客无论是谁,必须要从此关经过关西,也只能听凭喜摆布。

曹操来到关中,和守城将士打听老子当年的逸闻趣事。由于那段往事代代相传,守关令祝杳说起来滔滔不绝,并带曹操参观老子当年住的那间石屋。

屋内石几案,石窗台,一切都为石头所造。曹操感慨良久,难道当年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道德经》并从此西去不回?

祝杳告诉曹操,尹喜当年用讲课的方式证明了老子的身份后,留老子给守关将士连续讲了四天。

“朝闻道,夕死可矣。”

尹喜突然顿悟,挂印函谷关,执意随老子西去……

天地依旧,圣人不再,思想永存。

曹操叹息,很难想象八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为什么这么高不可攀,简直是个巨大的迷。对于函谷关的将士,圣人已经离开,影响力却留在了这里。

旅途已经过了半月,从函谷关向西到长安,至少还有六百里,如今还多了个刘春,行路更加不便。中间有坦途和山路,走走停停大概需要二十天,再往回走,约需要一个月,加起来一个月。这样会耽误回去交壮游报告的时间。

只能放弃原先去长安的打算,从函谷关向北,越过黄河。

曹操本以为从函谷关就能向北越过黄河北去,可此处河面很宽,两岸地形复杂,黄河上没有桥可以通行,他必须继续西行到渭南,才能有桥北去。

曹操带着刘春继续前行。将士们叮嘱他河北地形复杂、盗贼蜂起,白天赶路,走人多的地方。

他们一路西行,沿着七百多年前老子和喜的脚步。山行路险,很多地方只能下马前行,还有被泥石流冲毁的路段,大大阻碍了前进的速度。

渭南东濒黄河,西临长安,南倚秦岭,北接河内,渭水横贯其中。日后曹操以此为大本营,跟马超恶战。渭南大桥飞跨两岸,滔滔河水在桥下奔流向西,曹操伫立岸边,遥看渭水飞跃千山,融入黄河,最终追寻大海。奔涌不息的黄河孕育着中原文明,塑造着大汉民族的不朽光辉!

大汉的疆域是那么的辽阔,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江山,万姓子民都是圣人的儿女!

曹操设想,要是当今年少的皇帝也能出来走走,看看他的壮丽河山和无数黎民苍生,是不是就不会久居深宫弹丸之地,不再沉溺声色犬马?

曹操不禁失笑,普通众生哪里能体会帝王所求?

曹操带着刘春一路北去。沿河北大地,经潼关、首阳山,直奔洛阳。过了潼关,想要前往首阳山,那里有伯夷、叔齐退隐让贤之地。

怀着对圣人的向往,一路前往首阳山,去完首阳山,晚上到大阳山驿站投宿。忽然从两边密林中穿出十几个庄稼汉,抢走了他们的包裹和马匹。

曹操醒来头痛欲裂,伤势严重,这才知道父亲要他留在洛阳搞调查是那么的正确。主仆俩相互搀扶,一瘸一拐地走到天光放亮,才看到规模不大的“大阳山驿站”。

当差的听到曹操说话带有洛阳官腔,突然全身一紧,顿了顿,跑到后堂去叫管事的。

管事的出来,上下打量曹操,问曹操是不是从洛阳来,是不是曹大司农的儿子曹孟德?

曹操一一对答。管事的慌得大叫一声:这就是了!

三四个当差的慌忙将曹操扶到里面的席子上躺下,在管事的吩咐下,给曹操端水的,拿烧饼的,换衣服的,洗脸的,不一会儿曹操吃饱,脸上身上的伤口和淤青也都抹上伤药。

等曹操安顿好,管事的才告诉曹操,他们早在三天前就接到京城通知,只要沿途遇到大司农的儿子,一定要给他提供帮助。

历经劫难之后,曹操突然感觉泪眼酸涩,涌起一股暖流。父亲就像儿子头顶上的一片天。儿子总想脱离天对他的掌控,却在危难的时候感觉到天罩着他,是那么安全,那么幸福。

由于曹操伤痛严重,不能即刻启程,只能在驿站养伤。离上交报告还有半个月,曹操决意带伤上路,管事的派一名当差跟随曹操,一路沿途驿站休息,快马加鞭,五天就赶到洛阳黄河大桥。

曹嵩本来还惦记曹操,害怕他不能活着回来。当他看到曹操身无分文,马和行李全丢失。还带着个没一点美感和女人味的“丧门星”回来,气得破口大骂。

刚感受到浓浓父爱的曹操,迎来曹嵩一通臭骂,不具任何优势的卑贱女刘春何去何从?

想说真话何其难

曹嵩指着曹操大骂:这种全家死绝了的女子,你也敢要?

曹嵩想不明白曹操为什么这么做,只知道他如今正事不干,歪事一堆。想要婢女哪儿没有?一百钱买三个,脸盘、身板随便挑。非得巴巴从大老远带回来这么个丧门星,怎么做决定之前不动动脑子?

不过,曹嵩绝不担心曹操会跟刘春有染。虽说她也有五官,但那都不叫女人的面孔,面色萎黄,眼眶深陷,嘴唇几乎包不住牙齿。像刘春这样的流浪女,奴仆阿才都未必看得上。

刘春一直俯在地上不敢出声。她不知道曹操是当今大司农的儿子意味着什么,更没想到曹家这么富贵豪华。对于铁了心一辈子要做奴婢的人来说,主人家的富贵跟她能有多大关系?

曹操满含委屈跪在地上,这一路什么坏事都碰上了:难民、乱民、乞讨、抢劫,差点丢了性命。如今终于安全抵达洛阳,却遭到父亲这一通数落。曹嵩责备得没完,曹操突然向前栽去。

他的头伤还没好,一阵眩晕,支持不住。

曹嵩吓得赶紧喊人一起将曹操扶到席子上,给他灌糖水。刘春更是照顾备至,前后伺候。

曹操昏迷,曹嵩着急问刘春怎么回事,刘春操着曹阳方言,蛮七咕噜地一边说话一边打手势跟曹嵩解释。曹嵩听不懂,只好叫刘春闭嘴。丢下一句话:这种货色,东市有的是白给的。

曹操醒来,将遇到歹人和怎么帮刘春的过程细说。曹嵩免不了又责怪一番,只好答应让刘春当奴仆。不过,只能当奴仆。

晚饭后,父子对席而坐,曹嵩对曹操说:休息两天好好写报告,为父争取给你谋个好差事。多写好话,上头爱听。

曹操抬头:儿子想照实写。

曹嵩看着曹操:实话没人爱听。

曹操想要辩解,曹嵩抬手:你先写,写完我看看,再交上去。

休息几天过后,曹操快笔书写壮游报告全文:

今有太学生曹孟德,历时二十日,东至洛阳,西至渭南,游历黄河南北沿线,将沿途所见,写成调查报告,现撰文如下:

吾所见沿途瘟疫流行,民生凋敝,少无所依,老无所养,民众流离,社会动荡。富户大官,满盈粮仓,商贾居货,坐地涨钱。遍野饥荒,路有饿殍。百姓家中无粒米,靠卖儿卖女偿还债务、上缴税赋。→文·冇·人·冇·书·冇·屋←致使民间百姓人人争为盗,个个恨皇天无眼。“极贫生暴民”,如此下去,不堪忍受重负之劳苦大众定会揭竿而起。倘若暴乱将至,生灵涂炭,百姓处于苦海之中,万民如置地狱之底。圣人云“民之从有道者,如饥之先食,寒之先衣,暑之先阴”。若君有道,民归附,君无道,民逃离。学生希望皇帝陛下能以百姓为“子”民,让黎民有所养。开仓赈灾,减免税赋,留财于民,薄征徭役,民安耕织,整顿吏治,天下清平。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