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看来,这高昌之兵不足为虑啊!陛下若是给我五千兵马,老夫定能灭了高昌!”一名老将军拍着胸脯出言道。

“老臣只要三千!”

“老臣只要两千!”

……

殿内,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了!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域动荡

 这时候,李靖却是出言道:“陛下啊,这王玄策这般一动,我等讨伐高昌之策,恐怕就得暂时搁浅了!”

李世略一思索,便相通此节,点点头,用微微低沉的声音说道:“药师说得对啊,高昌袭击我大唐使团,我等理当伐之。可如今王玄策竟然带着龟兹兵联合焉耆兵将高昌打败了,使团自己报了仇,我等若是兴兵而伐,定会遭到朝中某些大臣的反对的!”

虽然李世民没有说是哪些大臣,但是众人都知道,这“某些大臣”指的是以孔颖达、萧瑀为代表的老儒生,他们做学问是一流,做官却是二流,做决断更是三流,若是李世民将这种情况提出来,定会被他们以一堆孔子曰孟子云之类的话语阻拦吧。想想前几次大规模战争,貌似这些老头子都跳出来反对过。

“哼哼,哪些老家伙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整天说什么‘王道’,依俺老程看,直接派兵打去,费什么口舌啊!”程咬金有些不满的嘟囔道。

李世民却是摇摇头,这不光是一个单独的是否征伐高昌的问题,说大了,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若是不遵规矩,不顾制度,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嗯,以臣看来,如今边军战斗,全仗朝廷粮草,而今秋收未到,不如这征讨高昌之事,暂且搁下,等秋收之后再做决断!”张允文以商量的口气说道。

此时,李世民已经萌生了暂停攻伐高昌之意,而张允文便适时的提出粮草问题来,让李世民找到台阶下来,正是符合李世民的心意。

果然,只见李世民轻轻的抚了两下唇上的髭须,笑道:“允文此言在理!还是等些日子,观察一下西域局势,再决定出兵与否?也趁着这段时间,筹措军粮,以征讨之用!”

众将领顿时同时拜道:“陛下圣明!”

于是,这讨伐高昌之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然而,此时的西域,却并不平静。

自从高昌对焉耆用兵失败之后,便再也没有过任何动兵的举动了。焉耆也渐渐的从紧张中舒缓过来。

当手下使团成员和士卒向王玄策问起如何劝服龟兹国王出兵时,王玄策笑而不答。

刚到龟兹国,王玄策没有急急跑到龟兹皇宫里向龟兹王求援,而是在一个客栈住了一夜,打听清楚了龟兹王的喜好,龟兹军队状况等消息,然后在第二日的时候,这才打扮的整整齐齐,拿出大唐使臣的威严,走进了龟兹王宫。

昨日,王玄策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龟兹王虽然不善民政,然而却喜军事,常常与豪壮之士引弓狩猎,好武之风体现无疑。

所以,王玄策抓住龟兹王的这一点,来到皇宫之后,表明身份,威逼、激将诸法挨着用了个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终于让龟兹王点点头。然而龟兹王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本王听说当年高昌的麴文泰在大唐买了许多的弩机,不知本王能不能买些啊?”

此句虽说是询问语气,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感觉。你要不卖,本王就不借兵与你。恐怕龟兹王便是这样想的。

王玄策沉吟片刻,便一口答应下来。他知道,上次卖弩机与高昌,张允文从中出了不少力。回到长安之后,再请张允文帮忙,再卖一批弩机给龟兹,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他才敢这样应承下来。

听到王玄策承诺的龟兹王顿时大喜,当下借了两员将领,三千士卒给王玄策。

当王玄策带着龟兹兵回到焉耆城外时,只见五千高昌兵正不停的攻打焉耆城那并不算高的城墙。

王玄策当机立断,从后面杀出来,直攻向高昌兵后面。

那正指挥守城的焉耆王见援军到来,心头大喜,然而看看手下士卒,却是不愿带兵开城门出击,以免有所损伤。

看到焉耆王的这番举动,使团内的唐军士卒当下冲下城区,打开城门,杀了出去。

那焉耆王正要令人关闭城门,却见己方的士卒犹如潮水一般从四面杀出,直杀向那些高昌兵。

后来,焉耆王才知道,这些大唐士卒竟然假传命令,令焉耆兵全军出击,夹击高昌兵。

这场大战,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焉耆和龟兹联军终于将高昌兵打败。后者四散奔逃。

此战之后,高昌没有攻打焉耆的动静了,而是在从焉耆到大唐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游骑。当然对于这个,焉耆并不知道。

另外,那西突厥使者再次出现在麴文泰面前,对其许下了大量的承诺,只要高昌能将西域通往大唐的道路封锁住,那这些承诺会一一实现的。

西突厥终于按捺不住,决定自己亲自动手了。

就着这时,全然不知情的龟兹派出了一支前往大唐购买弩机的使团。五名大唐士卒怀揣着王玄策的信件,跟着使团,往长安而去。

就在焉耆以东,高昌以南的沙碛之中,他们遭遇了高昌的士卒,一场血战下来,这支使团仅有五人逃脱,四名大唐士卒护送着龟兹使者往东逃去。

当他们到达长安时,已是十一月末了。

来到长安,他们第一个找的人,便是张允文。

其实张允文也从调查院内了解了一些情况,然而却不够详细。听的士卒说了之后,张允文不顾礼仪,带着五人便来到皇宫,觐见李世民。

五人将西域那边的局势细细的说了一遍,李世民的脸色,也随着这些人的陈述渐渐铁青起来。

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带着这些人下去。

“好哇,这高昌当真是铁了心跟着西突厥与我大唐作对了!”李世民愤声说道。

张允文却是不知如何接口,只得默默不语。

李世民发泄一通之后,便又示意张允文下去,同时口中说道:“明日朕会在朝会上提起此事!”

张允文一怔,李世民的决心非常坚决啊!

朝会之上,李世民面色阴沉的说道:“众位爱卿,昨日朕收到一个情报,高昌麴文泰继袭击我大唐使团之后,又封锁了西域诸邦通往大唐的道路,更是阻截了龟兹派往我大唐的使团!另外,西突厥虎视西域,如今已经是蠢蠢欲动,而这高昌便是西突厥下面的一条狗!众卿家说说,这事情当如何是好?”

明显的听出了李世民言语中带着的杀伐之意,萧瑀和孔颖达等儒生却是没有做声。

“启奏陛下,臣以为西域之于大唐,如漠南,如吐谷浑,皆为缓冲之地。若是西域一失,尽入突厥之口,怎我大唐便会直接毗邻西突厥。此等情形,却是我等不愿见到的。所以臣以为,这西域绝对不能丢,不能落于西突厥之手!”

一大把白胡须,穿着绯红官袍的房玄龄出列奏道。

李世民听罢,点点头:“朕亦知这西域位置值重要,然当下之际,却是做出决断,采取措施,遏制西域糜烂之势!”

长孙无忌接着出列道:“若要一振西域之局势,臣以为,当下猛药,行重典,出大军讨伐高昌,灭亡之后,驻兵于此,那西突厥又有何胆色,敢窥测西域?再者,这高昌投效西突厥,若是灭亡之,则可打掉西突厥深入西域之触手,在以高昌为中心,收拢焉耆、龟兹诸国以为外屏,就算是西突厥大军来攻,又有何惧?”

这话正是李世民想听的。只见他抚摸着唇上髭须,露出满意的笑容来。

“如此看来,众爱卿之意,皆是出大军攻伐高昌,灭亡之?”

众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零零落落的声音响起:“臣等皆是此意!”

这零零落落的声音却是让李世民不由微微皱眉。

这时候,魏征出列道:“臣以为,讨伐高昌尚可,若是灭亡之,则是有亏仁德!再者,灭亡高昌之后,数千士卒驻扎高昌,所需军草粮秣,皆要由内地供给,路途遥远,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魏征此言一落,殿内顿时响起了不少的附和声。

张允文却是不由翻了个白眼,什么有亏仁德,这魏征倒还有股迂腐之气啊!不过李世民肯定不会采纳魏征的建议的。

如同张允文所料,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话,却是挥挥手:“此事朕有决断,高昌必灭,定派驻军!”此言说得不容置疑,连半点余地都没留下。

魏征不由微微摇摇头,退回队列之中。

李世民站起身来,用男中音缓声说道:“朕决定,明年出兵,定要一举灭亡高昌!中书令何在?”

中书令当即上前:“微臣在!”

“朕给你十日时间,写出一份檄文出来,朕要让全天下人知道,朕此次出兵,非是出师无名,乃是高昌犯我大唐威仪,朕方才兴正义之师讨之!”

中书令行了一礼:“喏!”接着退回队列之中。

说到这里,李世民不由沉吟了一下,目光在众武将身上挨着扫过。

“至于这出征大军及主帅之事,朕先思考一下,过些日子在宣布!”

此言一出,那些目光热切的盯着李世民的武将,目光顿时黯淡下来。

当然,张允文不在这些人之中。他盯着前面侯君集的身影,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历史上讨伐高昌的便是这位侯君集吧,如果此时的历史仍旧按照原先的轨迹在运行,此次讨伐高昌,主帅依旧会是侯君集。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谁人可为帅

 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整个唐军上下边极重功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已经从军的士卒还是准备从军的少年,皆是带着一股豪迈的情怀,无一不想征战沙场,立下军功。所以才有边塞诗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才有“男儿本自重横行”,才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才有“男儿何不带吴钩”。

就是这种弥漫于大唐上下的豪迈的,渴望立功万世,扬名宇内的情怀,才使得唐军能保持住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眼见李世民已经定下了讨伐高昌的基调,众武将们心念急转,皆是想着要怎样才能上战场,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整个长安的武将们,为了能够上高昌战场,一个个每天跑到皇宫里,在李世民面前溜达,吹嘘着自己武艺是如何了得,谋略是如何高明,在哪些战争中打了什么仗。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让李世民派他们上高昌战场。

对此,李世民是无可奈何的的拍拍脑袋,看着那些到来的武将们吵成一团。

当然,能进皇宫,在李世民面前大吹特吹的武将至少都是十六卫将军一级的,而那些中郎将、郎将,则是走那些大将军、将军的路子。

如今,大唐军中第一人的李靖闭门绝客,所以这些人不会去找李靖,再往下一数,十六卫大将军除了那些在外面驻守的,剩下的第一人便是左卫大将军侯君集。

于是,侯府的门外聚满了那些来请求上战场的郎将们。

然而此时侯君集却是拿出了大将军的威风来,只见他站在门口,对着面前的郎将厉声道:“你等乃是我大唐未来之将军,军中之栋梁。而军人要的是服从命令,能上战场最好,不能上就给我呆在长安!如今你们却学那些文官们的举动,真是堕了我唐军之威仪啊!”

听了侯君集的话,这些郎将们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去那些大将军、将军的府上了。

眼看就到年末了,张允文游走于几个几个部门之间,争取在年这边将今年的事情处理完。

无论是百骑,还是宪兵营以及炮兵营,见到张允文到来,那些校尉和士卒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嘿嘿,大人,我等什么时候可以上战场啊?此次高昌战场可有我们的份?”

对于百骑,张允文瞪了他们一眼:“想也别想,你们是陛下的亲卫,除非陛下御驾亲征,不然你们基本上是没有上战场的机会的!”

一听完这话,这百名骑兵顿时呼天抢地,到一边哀伤去了。

对于宪兵营,张允文则是沉吟道:“这个嘛,我会向陛下请示的!”

宪兵营的士卒顿时大喜。

然而张允文又泼冷水道:“别高兴得太早,你们是宪兵,不会参加战斗,只管纠察军纪军风!”

“唉——”他们齐齐发出一声哀叹来。

最后是炮兵营。张允文道:“你们能不能上战场我可不敢肯定,只能跟陛下说说!还有,就算上了战场,万一那主帅不用你们,你们还不是一样的白搭!”

一名炮兵接口笑道:“我们可是拥有这般犀利的火器,哪个将军会不用啊!呵呵,你们说是不是啊?”

众士卒纷纷起哄。

“那可不一定,比如程大将军便喜欢用投石机!”张允文慢条斯理的说道。

于是这些炮兵营的士卒齐齐诅咒,千万别让程咬金这厮当上此次讨伐高昌的主帅!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家中已经到了一位客人。

“苏大哥,你怎么来了?”一见到这位客人,张允文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恍然,口中却是笑着问道。

苏定方放下茶杯,看着张允文走进大厅内,笑着说道:“哥哥这不是许久没见兄弟,过来看看你么?”

张允文哈哈一笑:“苏大哥,你就别瞒着小弟了,一看你这神态,小弟便猜出你的目的来了!”

苏定方顿时惊愕的看着张允文。

张允文接着道:“是不是苏大哥捺不住寂寞,想要一展身手啊?”

苏定方苦笑了一下,自己的这位兄弟当真是机灵得紧,自己的心思如何瞒得住啊!当下说道:“唉,不瞒老弟,哥哥却是是来求老弟帮帮忙的!”

张允文一屁股坐在苏定方旁边,一旁侍立的侍女端上一碗茶水来,轻声说道:“老爷请用茶!”

张允文接过茶盏,却是对苏定方道:“大哥啊,不知李大将军是否同意了此事?”

苏定方郁闷的摇摇头:“大哥到师父的府上去了数次,连个人影都未见到,也不知师父是如何打算的!”

张允文轻笑一声:“那就再等等呗,反正这大唐的战事又不是仅有这一次!”

此言一落,张允文便看见苏定方满脸愀然,只听他长叹一声说道:“老弟啊,哥哥我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可是如今还在郎将的位置上呆着,当初比我小上许多的同僚,如今都已经是中郎将了,可是……”

说道这儿,苏定方却是沉默下来,端起茶水便饮了一口。

张允文看着苏定方的皱起的眉头,沉默片刻:“好吧,那小弟定为大哥绸缪一下,让大哥上这高昌战场!”

苏定方顿时大喜,眉头陡然舒展开来:“既是如此,那为兄便多谢允文刘武!”

张允文道:“不过哥哥可要做好准备啊,小弟将会为哥哥谋一个中郎将职位,到时候独领一支兵马。至于最后的战果如何,还要看大哥你的本事了!”

苏定方抱拳肃声道:“请老弟放心,哥哥定不会让允文你失望的!”

朝中武将大臣的目光尽皆集中在李世民身上,期望他们早一点拿出出征大军及出征将军名录,这样也好安众人之心。

李世民也是反复衡量着这场战争该由谁来挂帅的问题。李靖,已经年迈,身体大不如前,今年入冬,才生了一场病,又如何能挂帅?李绩,此刻正守着太原,不能轻动。尉迟恭,呃,和李靖一样,也老了,头上青丝已经花白。面对这样的人,他李世民又如何忍心差遣?程咬金,这人身体倒还壮实,勉强算一个候选人吧!

遍数了朝中武将,李世民最后选出程咬金、侯君集、李道宗还有张亮四人来。至于张允文,直接忽略。李世民要的是统帅,不是将军。

确定了一些人选之后,李世民将李靖请入皇宫之中,向其询问何人可为帅!

李靖在看了李世民列举的名单之后,淡淡的笑着说道:“老臣何德何能,敢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