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名侍女对望一眼,缓步离开了偏厅。

“孙道长,刚才你说这岁月无情,似乎另有所指啊!来来,你且低声说说,那位的情况怎么样了?”张允文压低声音说道。

孙思邈摇摇头:“有些事情,就算是允文你想听,老道也不能说啊!”

张允文顿时有些失望了,看着孙思邈:“要不你再说说那岁月如刀,时光无情?”

孙思邈微微一笑:“这天道无常,我辈岂能强求?比如老夫吧,这养生之法,也不过是尽人事而已!终究逃脱不了岁月的碾磨啊!”

张允文听了这话,面色不由微微一变,孙思邈言下之意,那这救治长孙皇后也不过是在尽人事?

“呵呵,允文你且说说,老夫今年多大了?”孙思邈见张允文的脸色的变化,恍若未觉,口中仍笑呵呵的说道。

“呃,大概有七八十岁吧!”张允文上下打量了一下孙思邈,张口说道。

“错了,错了,老道今年九十有二了!”孙思邈抚摸着颌下银须笑道,“看人年纪,光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医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方能窥探到病人的实质,就如同这年纪一样。外表看着光鲜,可是很多的东西都已经老了!”

说到这里,孙思邈忽地起身:“好了,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允文你说了这么久的话!老道也该去太医院那边看看他们的药配得如何了!”说罢,不待张允文挽留,便离开了这间偏厅。

张允文只好一面喝着茶水,一面回味着孙思邈的话语。

没过片刻,一名侍女出现在偏厅门口,向张允文行了一礼,轻声道:“张将军,陛下唤你过去!”

张允文连忙跟着这名侍女过去。而这名侍女走的方向赫然便是长孙皇后的卧榻之处。

站在门口,张允文朗声道:“小婿张允文奉岳父大人之命过来!”

话音刚落,里面便传出一个淡淡的声音来:“你直接进来吧,还行什么礼啊!”

张允文心头却是不屑的撇撇嘴,万一自己礼数不周,惹起了正伤心的李世民的怒火,那可就有的受了。

推门进入房间,只见里面除了李世民的子女之外,几位妃嫔也在此处。

一看到床上躺着的长孙皇后,张允文不由微微愣住了。

只见露在被盖之外的长孙皇后的俏脸之上,竟然散发着淡淡的红晕,看起来极像一个健康的人。

然而,张允文满脑子想到的却尽是孙思邈刚才的话语。

光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难道长孙皇后真如孙思邈所言,病入膏肓了?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东宫危机

 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张允文脑海中还在回忆着孙思邈的话语,还在回忆着长孙皇后那消瘦却有带着红润的脸颊。

如果说李世民是一柄剑,那么长孙皇后便是这剑鞘,她用自身的温柔,包裹着李世民,时刻劝诫着他,督导着他,使她少犯错误,或是犯错之后,能迅速改正。同时协调内臣外臣的关系,往往是李世民在前面训斥了某位官员,隔上两日,长孙皇后便送上慰问之物,委婉的劝诫这位官员一下。朝中诸位官员,没有人没有受过长孙皇后的赏赐和劝诫。

所以,朝堂内诸位官员对于这位皇后,是非常敬重的。这种敬重不仅仅针对的是长孙皇后皇后的身份,还有长孙皇后的品节。长孙皇后曾经多次劝诫长孙无忌从朝中退出,以修养自身。长孙无忌也听从了这位妹妹的话,多次向李世民请求退隐,然而李世民说他重用长孙无忌看重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那层亲戚关系。

如今,这长孙皇后病危,而且据孙思邈说,此次多半无救,心头不免产生一丝怅然。

“相公,你这是怎么了?”李宇有些不解的看着张允文,“平白无故的,叹什么气啊!”

张允文淡淡一笑:“没什么!对了,那些糕点娘娘可曾吃过?”不欲让李宇知道真相,张允文转移了话题。

一说起自己做的糕点,李宇顿时眉飞色舞起来:“呵呵,母后尝了一点,说是手艺不错!把剩下的全分给了弟弟和妹妹们!他们吃得也很是高兴!”

“好,那就好!”张允文随口说道。

夷男远遁漠北,连连大战再加风寒入体,被唐军追赶之时,更是心神恍惚,所以一回到老家,夷男便病倒了。床榻之上,夷男让自己的嫡子拔灼派遣使者前往定襄李绩行辕之处,向李绩请罪,并将随大军一起返回长安。准备向李世民请罪。

这场薛延陀挑衅大唐权威的战争便以薛延陀服软而结束。

大军没有返回关中,而是分散驻扎在漠南草原一线,共计建立了五个大营。而原本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军队,则将会随着李绩返回关中,在关中养上几年。

趁着这次机会,大唐边军的换防开始了。

转眼之间,这贞观十五年便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令张允文感到意外的是,如今已经是正月初了,可长孙皇后依旧是红光满面的,虽然是缠绵病榻,但气色还是喜人。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和他的一干二女同时松了一口气。就连张允文也有些疑惑了,难道是孙思邈诊断错误?或者是自己理解错误?

就在张允文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长孙皇后的身体却突然间垮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长孙皇后原本稳定下来的病却在一夜之间急剧恶化。那红润的脸庞迅速变得焦黄、苍白,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急剧退化,卧在床上,咳嗽不止。洁白的手绢之上,咳出来团团乌黑的血。

这种情形可把长孙皇后身边的侍女吓坏了,她们赶紧通知李世民,又找来御医,让他们为长孙皇后诊治。

这些太医也非什么等闲之辈,在把过脉之后,齐齐脸色一变。

见三位太医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李世民心头咯噔一跳,一股不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走,出去说去!”李世民沉声对那三位老太医说道。

三位太医对望一眼,正要跟着李世民出去,却听见病榻之上的长孙皇后幽幽说道:“就在这儿说吧,本宫也想听听!”

李世民当下微微一笑:“既然皇后想听听她的病情,你们三人就在这儿说吧!”说着眼光闪烁的望着三名老太医。

这三位都是成了精的老家伙了,对于李世民眼中传达的意思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当下,一名满头银发的太医缓缓说道:“娘娘此病,乃是风寒所致!加之娘娘身体虚弱,这才有此症状!依微臣看来,只要能祛除风寒,再扶阳壮气,慢慢静养,则风寒可逾!”

其余两名太医也说道:“宋太医所言甚是!娘娘之病,看似严重,实则不然,只需好生调理便可康复!”

“对对,正是如此!微臣也是这般认为的!”

然而这三人话音一落,长孙皇后便轻声道:“你们三人实话实说吧,本宫想听听实话!二郎,你也别拦着太医他们了!”

李世民轻叹一声,转过身去。

三名太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扑通一声”齐齐跪在地上:“陛下、娘娘,臣等无能,还望陛下娘娘恕罪啊!”

长孙皇后轻声问道:“咳,本宫身体到底如何了?”

一名太医嚅嗫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娘娘此病,实属心力耗竭,臣等无力回天啊!”

一听了这话,李世民猛地转过身来,狠狠的看着三名太医。

被李世民恍若实质的目光一望,三名太医心头不由颤抖了一下。

长孙皇后幽幽的说道:“这般说来,本宫是没救了么?”

三名太医默默不言,叩首如捣蒜。

虽没有明说,但是看这三人的表现,便知道事情并不乐观。

李世民怒声道:“叩首有什么用,还不快想想办法救救皇后!若是你们想不出应对之策,朕便将你们全部都砍了!”

李世民此言一落,三名太医顿时身体颤抖如筛糠。

长孙皇后却是嗔怒的望了李世民一眼:“二郎啊,你可是一国之君,不要再这般胡闹了!听三位大夫之言,臣妾的病乃是天命,非人力可挽!你也就别为难他们了!唔,你们三人,先下去吧!”

三名太医连忙退出了宫殿。

李世民挥挥手,让边上侍立的宫娥内侍也退了出去,自己走到长孙皇后的床边坐下,握着长孙皇后干瘦的手,望着那张苍白的脸庞,久久不语。

东宫,明德殿。

李承乾负手立在檐下回廊之上,望着西面的重重宫阙。此时他的脸上无悲无喜,一脸平静。

贺兰楚石站在李承乾的身旁,目光闪烁不定的望着李承乾。

“贺兰,你可知道,母后卧病在床了!”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贺兰楚石偷偷瞧了一下李承乾的脸色:“呃,这个,皇后娘娘不是以前也病过么?结果在太医的治疗之下,还是顺利的康复了!”

“这次不一样!”李承乾转过身来,看着贺兰楚石,“孤有种预感,母后此次可能危险了!”

贺兰楚石讪讪一笑,却不知该如何去接话。

李承乾没管贺兰楚石,继续说道:“若是母后危险了,那孤也危险了!”

贺兰楚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李承乾前些年荒唐嬉闹,干了许多出格的事,按照李世民的脾气,恐怕早就存有废嫡之心了吧!而李承乾能坚持到现在,一来是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人的反对。二来就是长孙皇后的竭力庇护。这一内一外,两股强大的影响力影响着李世民的决策。

然而,如今长孙皇后病危,李承乾的保护伞去了其一,被废的可能性陡然大增。

虽说李承乾是嫡长子,但是,李世民的皇位是从兄长隐太子建成夺过来的,所以,李世民对于立长立贤这两个衡量太子的标准,比较中意的是后者。

想到这里,贺兰楚石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呵呵,是很震惊吧!当初孤想通此节之时,也是这般模样!”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所以啊,贺兰,孤需要你和你岳父的帮助!”

贺兰楚石平复了一下心头的激荡,望了望四周,只见四面的卫士离两人都比较远,顿时恍悟,原来这李承乾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找自己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贺兰你去跟你岳父说一下,若是父皇在朝中说起有关孤的事,请他竭力帮孤一把!”李承乾双眼看着李承乾,口中轻声说道。

听到李承乾这般要求,贺兰楚石默默的点了点头,也不再言语。

李承乾转过头,再次望着西面的重重宫阙。希望母后能顺利康复吧!他心头说道。

魏王府中,李泰同样望着皇宫的方向。

地面上的积雪已经被扫开,堆在道路的两旁。一位文士在雪地之中奔跑过来,一边跑,空中还一边呼道:“殿下,出来了,出来了!”

一听到这话,李泰那肥胖的身子猛的转过来,一脸惊喜的看着那奔跑过来的人影,两步来到阶梯之前:“什么?印出来了?”

那人重重的点了点头:“嗯,已经印出来了,五百五十卷全印出来了,现在正放在殿下的书房里!”

李泰哈哈一笑,拉起那人的衣袖:“走,萧著作,陪本王一起去见见这《括地志》!“原来是当初李泰及其文馆众人编修之《括地志》编撰而成,印制成书了。从贞观十二年李泰上书请求编撰这部《括地志》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

这四年之间,李泰府中之人,走遍了大唐各个州县,在当地地方官的配合之下,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终于编成此书。接着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修订。最终在贞观十五年七月的时候,完成了定稿。本来李泰欲将这书稿交给李世民过目,但又恐其凌乱,难以阅读,便令人将这五百五十卷尽数雕版。长安、洛阳、太原三地的雕版工匠几乎都参加了这次规模浩大的雕版行动。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半年之内便将这五百五十卷的书稿全部完成雕版。

雕版之后,便是印刷了。一直到今日,这部《括地志》才算是正式完成。

来到书房,李泰一眼便瞧见了那堆得厚厚的书籍。当下满是喜悦的走了过去,翻看起书籍来。

李泰本就是博学之人,草草翻看了两本书籍,略瞟了两眼,便啧啧赞叹起来:“此书包容各地民风民情,网罗各处掌故旧闻,当真是一部好书啊!”说着,得意的扬了扬手中书籍,“萧著作,凭借此书,你我便可留名青史了!”

那萧著作连忙谦虚道:“此乃是下官托了殿下的洪福,这才有幸参与到此书编撰之中,万万不敢居功啊!”

李泰眼中露出浓浓的笑意来:“萧著作不必自谦,该你的,本王一点也不会少给你!好了,你先下去吧,本王在此先翻翻这书!”

萧德言闻言,向李泰一揖,退出了书房。

李泰抚摸着这些书籍,眼中的喜悦之意,却是怎么藏掖藏不住。在他的眼里,这些书籍不光光是是流传后世的书籍,同时还是自己的近身之资。

想到这里,李泰忽然想起了自己卧病在床的母后,自己该不该那两本书籍过去,让她高兴高兴,顺便再向父皇禀报这书籍出来的消息?

*******************今天非常郁闷,带着自己一岁多点的外甥女去卫生服务站打疫苗,见到的是一片人山人海。排队快到自己的时候,发现医生已经下班了。结果下午又跑了一趟。天啊,今天34°的高温啊,还背着个人,着实把俺累坏了!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香消玉殒

 自御医断定长孙皇后命不久矣之后,李世民每日便会花大把时间陪着长孙皇后。/

所以当李泰献上那《括地志》的前两卷之时,李世民也刚好在场。

“父皇、母后,此书乃是儿臣集府下文馆中人,历时四年编撰而成!今日印刷出来,请父皇母后过目!”李泰双手捧着两本书籍,恭敬的呈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前。

听了李泰的话语,李世民不由面露一丝喜色,将两本书籍拿过来,一本递给倚坐在床榻上的长孙皇后,自己翻起了另一本来。3。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皆是出身于世家,自幼读书写字,学识虽比不上孔颖达那些人,但是,也算得上学识过人,所以,看起这《括地志》来,也是毫无阻碍。

“好好,朕观者《括地志》之纲目,条理清晰,包罗万象,历数我大唐治下各个州县之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诸事,面面俱到,实乃是一部旷世巨典啊!”李世民详细的看了一下目录,有草草翻了几页,一边翻,一边大声赞叹道。

长孙皇后也轻声说道:“青雀啊,你这书,编得确实不错!如今做出这番成绩来,也实在难得。8。可母后还是希望你能够戒骄戒躁,好好的治学啊!”

李泰躬身一礼,向长孙皇后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待李泰出了皇宫大门,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道:“观音婢啊,你看青雀多争气啊,历时四年便编撰出了这样一部书来!而且一印出来便拿来给你我观看,可见这孩子孝心十足啊!”

看到李世民对于李泰有着相当明显的好感啊!看到这里,卧病的长孙皇后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光芒。1。

就在李泰献书之后不久,长孙皇后招来了自家兄长长孙无忌,在床榻之前细细叮嘱了一遍。当然,他们兄妹说话之时,没有人站在旁边,也就没人知道长孙皇后对其兄长说了些什么话语。

不过众人知道的是,当长孙无忌从宫殿里面出来的时候,面色沉如水,眼中更是有阵阵悲痛闪过。

冬日里的积雪堆积得厚厚的 ,待到雪化之时,那天气反而更加冷了。

就是在一个积雪悄悄融化的夜里,长孙皇后终于没有熬过那日渐衰退的身体,溘然长逝了。6。

临逝之前,长孙皇后倚着床头,静静的听着外面的声音。

“二郎,外面是什么声音啊?滴滴答答的,好像是水滴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