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在一个积雪悄悄融化的夜里,长孙皇后终于没有熬过那日渐衰退的身体,溘然长逝了。6。

临逝之前,长孙皇后倚着床头,静静的听着外面的声音。

“二郎,外面是什么声音啊?滴滴答答的,好像是水滴一样!”长孙皇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断断续续了。说这话时,几乎是眯着眼睛。

“那是积雪融化的声音!”李世民一支手臂环绕着长孙皇后,口中喃喃说道,脑海之中,却是渐渐回忆起了当初他们相识、成亲,互相扶持走过几十年的画面来。1。想着想着,眼睛不由有些湿润了。

“积雪融化?呵呵,二郎,雪化了之后是什么啊?”长孙皇后半睁开眼睛,黑色的瞳孔里流露出一股迷离的色彩来,嘴角微微扬起,想要挤出一个笑容来,却是根本办不到,知道嘴唇翕动了一下。

李世民当即愣了一下,望着怀中的长孙皇后:“积雪融化之后当然是水了!”

“呵呵!”长孙皇后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疲惫,“宇儿告诉我,积雪融化之后便是春!春天啊,我却看不见了!”

说道这里,长孙皇后猛的发出两声咳嗽来。7。可惜,这运足咳嗽声在李世民的耳中还是那般微弱。

“太医!太医!”李世民见到长孙皇后咳嗽,当下向门外吼道。

两名白胡子老太医赶紧进来,正要为长孙皇后搭脉的时候,长孙皇后却是轻声道:“本宫不用你们看了,你们下去吧!”

两名太医听了,顿时愕然在地,不知所措的望向李世民。

长叹一声,李世民挥挥手,让两名太医先行出去。6。那两名太医刚刚走到大门边时,李世民忽地说道:“你们就呆在外边吧,待会儿朕唤你们的时候可要尽快的进来!”

二人连忙躬身道:“微臣领命!”

二两名御医呆在外面偏厅里边。偏厅里炉火熊熊,温暖如春。然而这两位太医却是不敢睡觉,大大的睁着眼睛,随时准备响应李世民的召唤。

终于,在凌晨的时候,房间内传来李世民焦急的怒吼声:“太医!”

第二日,李世民没有出现在朝会之上,而是由一名内侍宣布了长孙皇后的死讯。8。纵然是心头早有准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还是喧哗一片。

再四下一看,原本应该让几位重臣和亲王站的地方到现在还是空空如也,恐怕他们早已得到消息,根本没有来朝会之上,而是直接去了皇宫之中。

宫殿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寒风吹进了大殿之中。

一张华丽的床榻之上,白色的缦纱随着料峭春风四下飞扬。偌大的殿宇之中,除了这一张床榻之外,再无他物。4。

阵阵春风呼啸在殿宇之中,不停的盘旋。

一股莫名的凉意在大殿之中升起。

一夜之间,李世民仿佛苍老了几岁,额上平添皱纹若干。

长孙皇后安详的躺在床榻之上,四面放着一簇簇鲜花。

张允文和长孙无忌等朝中外戚站在大殿的一角,望着那随风飘扬的缦纱。

在离长孙皇后不远处,李承乾及一众皇子公主皆跪在地板之上,面色悲痛。3。那些公主皆是低低的抽泣着。至于李承乾,则是目光恍惚的望着那张床榻,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后宫其余的嫔妃站在宫殿的另一角,皆是垂着脑袋,让人看不清眼神。

大殿之中,气氛肃穆而又压抑。

今日一大早,天还未亮,黄外依旧是寒风呼啸。张允文家的房门便被敲个不停。

门房打着呵欠起身,口中不耐烦的问道:“谁啊?这天儿还没亮呢,便在这儿敲门了!”

来人用尖利的声音焦急的说道:“小人是宫里来的!劳烦通知一下张郡公,说是宫里有大事发生,让他与公主即刻进宫!”

门房一听见这“宫里来的”四个字,顿时心头一突,不敢怠慢,连忙敲响了内院丫鬟的窗子。

接到消息的梅香不敢怠慢,即刻将此事传达给睡眼朦胧的张允文。一听到这个消息,张允文心中立刻想到了长孙皇后。此时李世民叫人来唤自己和李宇,恐怕是长孙皇后出事了。

当下不敢迟疑,从支柔的床上爬起来,又将李宇唤起来,二人洗漱一下,立刻往乘车往皇宫而去。

于此同时,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等人府上大门也是大开,一辆辆马车往皇宫方向飞驰而去。

****************

长孙皇后还是挂了,虽然俺也不咋希望她挂!不过她不挂,后面的剧情就不好展开了!木办法。再说,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在贞观十年就挂了。呃,各位想要拍砖的轻点,别砸脸!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章 各自待遇

 自贞观十六年二月十九长孙皇后逝世之后,整个皇宫似乎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李世民连续十天,每夜都呆在长孙皇后的寝宫中,或是对月长吟,或是举酒独酌。这个时候,没人敢来打扰他。长孙皇后十二岁时便嫁给了李世民为妻,相守的几十年里,二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其感情不可谓不深。李世民要领军出征时,长孙皇后便为他披上衣甲,默默的守好家等着他回来。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心情恍惚,长孙皇后安慰他,支持他。当李世民登上皇位,面对铮臣劝诫而勃然大怒的时候,也是长孙皇后在平复其情绪。长孙皇后掌管内宫,平息宫中争斗,使得李世民后院不至于失火

所以,在李世民看来,长孙皇后不仅仅是一个妻子,同样还是自己的一位战友,一位良佐。7。

所以,长孙皇后的逝世,令李世民伤心欲绝。

同样伤心的还有李治等长孙皇后的亲生骨肉。如今,还留在皇宫里的只有李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三位了。其中,李治也到了开府的年纪,今年也要搬出皇宫了。留下两个没有母亲的小女孩子在皇宫之中,显得格外的孤独。

长孙皇后逝世之后,其丧葬仪式也开始了。

这严格按照《礼记》、《仪礼》制定的丧葬程式繁琐至极,从丧前之礼、五服之礼到居丧守孝、祭祀之礼,都有着严格的程序。4。一点也不容马虎。

至于长孙皇后的寝陵,早在李世民即位不久就开始修建了。呃,似乎古代的皇帝都是在即位之初便开始修建自己的寝陵。不过纵观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家寝陵,唯有唐朝是开山为陵,将整座山掏空。这种气魄,是空前绝后的。

张允文作为登记在册的皇室中人,也参加了这葬礼的部分仪式。光是这些仪式便让他有些头大。真不知那些要参加全部仪式的人如何承受得了。

终于,历时两个多月,这长孙皇后的丧葬之礼总算是挨着完成了。4。

当张允文见到那完成了全程礼仪的李治时,发现他的脸颊已经陷下去了,整个人瘦了不少。这让张允文很是感叹,幸好自己只参加了部分礼仪。

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可以稀释一切,可以冲淡忧伤。当繁杂的工作压在张允文身上,他来不及感叹长孙皇后的离去,来不及劝劝情绪低落的李治,便被这工作给围住了。

几个月里,积累了许多需要张允文处理的事情。

首先是吐蕃那边的情况。冬季大雪封山,根本就传不出什么消息来。5。所以直到现在,那些藏身吐蕃的探子这才传出消息来。如同当初李世民预见的那样,吐谷浑向钦陵发出警告,集结了近两万大军毕竟吐蕃边境上,让整个吐蕃都知道了此次吐谷浑的事全是他钦陵搞出来的。还说明了钦陵的计划。

这个举动一做出来,吐蕃各势力也作出不同的举动来。部分势力开始疏远孤立禄家,对于他们而言,一个有能力,有野心,有心机而又年轻的家主实在是让人敬畏。另外一些人则根本不将钦陵放在眼中,认为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毛头小子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也没多加在意。

而这钦陵见到有人开始提放自己,为了拜托被人疏远、孤立,当即声明此事与他钦陵无关。1。甚至还将那些投过来的宣王等人斩去首级,以示清白。

当张允文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感叹一声,这钦陵还真够狠的。

接着便是薛延陀的事情。定襄一役过后,薛延陀彻底服软。向大唐告罪的同时,献上战马五千匹,羊两万头,貂皮五万张作为贡礼。还提出了向大唐和亲,迎娶大唐公主的要求。此时长孙皇后的葬礼还在进行中,薛延陀使臣提出这个要求来,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怒,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最后却是高丽一事。8。贞观十五年九月中郎将陈大德出使高丽。在使团之中,却是有近半数的调查院探员。他们跟着陈大德在高丽转了一圈,将各地民风民情都记录下来,山川地貌都画了下来。还有几名身为“奴隶”的探员被陈大德送与了高丽的权贵。

一直到今年,这支使团才返回长安。然而一回来便遇上了国葬。一直拖到现在。

不光光是张允文,朝中各位大臣也忙碌起来。在这忙碌之中,很多事情被抛开了。

今年夏季李世民没有到九成宫去,而是守在了长安。以前每年去九成宫的时候,都有长孙皇后陪着,如今伊人不在,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心情去九成宫了。4。

长孙皇后过世之后,李世民将以前对长孙皇后的关注转移到了他和长孙皇后生的孩儿之上。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共有三子四女。三子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四女却是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新城公主。其中,新城公主今年才八岁,晋阳公主也才九岁。

看着膝下的子女,李世民自是万分疼爱。两位年纪还不到十岁的小公子不用说,尚未出嫁的城阳公主被万分疼爱,就连已经嫁人的长乐公主也得到了大量的赏赐。

至于三个儿子,相对于女儿而言,就要差些了。9。李治住在宫中,所受待遇不算太差。而李承乾和李泰二人的待遇便是大有不同了。

其中,太子李承乾除了李世民赏赐的东西之外,就召见过一次,而那些赏赐的物品,大部分都是书籍。而李泰则不一样,短短十日之内,李世民便召见了李泰三次,赐下大量的物品来。其中,有很多是古玩珍宝。

面对着这赏赐不公,李承乾咬咬牙,忍了。

然而没过多久,李世民在朝会之上说他想让李泰搬进武德殿,也好能时常见面。

此言一出,李承乾不由得将一口牙齿咬得紧紧的。6。这入住武德殿之事,李世民以前也提过,不过是闲暇交谈时顺口提出来的。如今再被提出来,却是在朝会之上提出来的。

这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乃是当年齐王李元吉住过的地方。而众所周知,李元吉这家伙曾经想要当皇帝,若是让李泰住进武德殿,难免不会使他产生什么想法。

所以,谏议大夫褚遂良,魏征等人尽皆上奏,反对李世民的这个决议。

李世民沉默半天之后,在李泰失望,李承乾得意的目光中,收回了刚才的话。

虽说这场关于李泰入住武德殿的风波是以李承乾的小胜而结束,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李承乾勃然大怒。1。

李承乾出生于皇家,自幼便是锦衣玉食,奢侈异常。然而,当时长孙皇后还在,管着东宫用度,所以每月东宫的支出也倒不多。然而,在长孙皇后过世之后,李承乾没了管束,花起钱来,自然渐渐放开,东宫用度一直呈上涨趋势。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太子左庶子张玄素上书李世民,上面写道:“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宁可胜计!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这道奏章传递给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当即令有司限制东宫用度。

李承乾听了这消息之后,怒火中烧,对着张玄素可谓是恨得咬牙切齿。

于是,这李承乾干出了一件蠢事来。

他令其户奴手持大马棰,守候在宫门之外。当张玄素来上早朝的时候,这户奴便以大马棰击之,差点将张玄素毙命。而那名户奴随即被赶来的卫士杀死。

此事一出,李世民震怒不已。虽然那户奴被杀,但是明眼人一看便能看清事件的主谋。前面张玄素刚刚上书请求削减限制东宫用度,后面就被人袭击,几近丧命,这也太巧了吧!

于是,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狠狠的打了李承乾一巴掌,罚他禁足东宫半年。

虽然李世民的这种做法是在偏袒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并不领情,心头却记恨起朝堂上的那一巴掌来。

正文 第三百八十九章 李治开府

 按照《仪礼》上的规定,这皇子公主须得守孝三年。也就是说长孙皇后的那些儿女们需要在昭陵守孝。虽然说着守孝只是名义上的,到时候只需派遣一个亲近之人守在昭陵即可,但是,还是有着许多的忌讳,如不得嫁娶,不得饮酒作乐之类的。

当然这些规矩都被很好的遵守了下来。几位年幼的公主不用说,像李治这家伙,正处于丧母的悲痛之中,甚至守昭陵都是自己去守的。至于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在昭陵守孝几天后便被李世民接了回宫。毕竟是两名幼小的女孩,论起吃苦来,比起男孩子要差了一些。

所以,晋阳公主将武媚娘派到昭陵替自己守孝,而新城公主也将自己身边的侍女派了过去。

至于李承乾,自从挨了李世民一巴掌之后,变得老实了许多,当然,这所谓的老实不过是做给李世民看的,在私下里,李承乾的顽劣作风更是变本加厉。4。而那位差点被杀了的张玄素,也是个妙人,身体康复之后,不仅没有收敛一下那直谏的作风,反而是更甚,遇上看不顺眼的事情,便直言进谏,着实让李承乾非常不爽。

而李泰的表现则像个乖宝宝,让人挑不出半丝毛病来。就在长孙皇后大葬后不久,他便上书请求大赦天下,以纪念长孙皇后。这个主意赢得了朝堂上下的一致好评。

当张允文听说李治呆在昭陵守孝,而武媚娘也同时在昭陵的时候,一双眼睛不由鼓得大大的,难道他们二人竟然同守昭陵,难道会擦出什么火花来?

想到这里,张允文嘿嘿一笑,脸上满是暧昧之意。

当张允文和李宇去昭陵祭拜的时候,看到了李治和武媚娘等人。2。

“姐夫、二姐,你也来了!”李治看到张允文和李宇携手而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

张允文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治如今所居之处。这里不是什么宫殿,却是一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民房。看李治的表情,也倒是住得悠闲自得。

“呵呵,看来小治在这里还住得挺习惯的嘛!”张允文毫无客气的坐在屋内,对着李治说道。

李治笑道:“小治为母后守孝,就算是结草为庐,也会住得怡然自得的!“说着,他站起来,推开窗户,只见昭陵之外,却是一片繁华景象,无数的工人往来于昭陵西侧,运来巨大的木料和砖石,准备在昭陵西面建造一座小型宫殿来。3。

随着李治的目光,张允文的眼光也看向了外面。

“陛下大兴土木,在这昭陵边上兴建宫殿,却是为了纪念娘娘啊!另外,宫里面好像也建了一方高台,以供陛下能够遥望娘娘!可见陛下对娘娘真是用情至深啊!”张允文看着面前这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不由有些感叹的说道。

李治点点头,不再说话,眼中却是露出了一丝光芒来。

“哦,对了小治,你应该是今年开府吧!”张允文忽然想起来,问道。

李治颔首道:“是啊,今年小治已经十五岁了,可以开府了!”

张允文笑道:“小治若是一开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