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大理寺少卿冷哼了一声,便带着使团返回长安,向李世民禀报这个消息。李世民听闻之后,淡淡一笑,却是让众位大臣加紧做战前准备。

李治的婚事是在贞观十七年腊月举行的。

太子大婚,天下共贺。

这场热闹的大婚从腊月一直到正月,连同新年一道庆贺了。这两个月里,当真是歌尽桃花,舞低杨柳。那宽阔的朱雀大道之中,随处可见那些表演的艺人,抛绳、解连环诸般杂技幻术呈现在长安居民的眼前。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和中原的剑舞、扇舞遥相呼应,似乎想要决出胜负来。那些店家们见到这等好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甚至直接将摊子摆在了朱雀大道之上。对于这些商人的行为,掌管长安城治安、整洁的金吾卫,全当没看见。一群群欢笑的童子手捧着风车、零食,在大街上追逐着,一处处的敲着那些表演的地方。

在这样喜庆的气氛之中,大唐军队却是在紧锣密鼓的整军备战。一个个赋闲在家或是驻守地方的武将在新年过后渐渐汇集到了长安。那一车车的军粮和各类物资也不知往营州方向运了多少过去。在大唐军界,大战气氛渐渐浓厚。

就在大战将起的时候,张允文家中却来了个意外的人。

“苏大哥,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西域么?”当只有我回到家中看到苏定方的时候,不由先是一愣,接着惊喜的说道。

苏定方满脸尘土之色,见到张允文,他哈哈笑道:“这不是听说高丽这边有打仗打,大哥就眼巴巴的赶回来了么?”

张允文知道他这是在说笑,当下说道:“来了正好,陛下即将发动灭国之战,你回来参加,可比你呆在西域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强多了!”

苏定方笑了一笑,沉声说道:“实不相瞒啊,老弟!老哥是半个月前接到调令,让我自收到调令之后,二十日内返回长安。一路上打听才知道,高丽这边,可是有大杖要打了。陛下此次作战的规模可真是空前啊!安西都护府那边除了将我调了回来,还有另一名郎将。当我路过祁连山大营的时候,进去休息了一下,一探听才知道,整个祁连山大营也调走了将近四分之一的中级军官。竟然需要如此多的将领,由此可见,这参战的人数还真是非同一般啊!”

不单单是苏定方,没过两日,张允文也接到李世民的诏令,让他在大唐军事学院之中选拔两千名各系学员,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这选拔的两千人,多是已经在学院里混了三年、四年的老生了。

除了这将领的集结之外,士卒也开始集结起来。除了如今驻扎在长安城外的十多万募兵之外,河南。河东两地各处军府也是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

这种紧张的动员情绪从二月开始,便一直在军中蔓延。然而李世民和众人却还没有出发的意思。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准备工作尚未做好。

虽然一车车粮草运往山东和营州,但是这几个月来靠着这陆路运输所输送的粮草仅仅供大军食用两个月。至于其他物资,亦是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李世民只好继续等着。

见到这种情况,张允文忽然想起来贞观四年征讨**厥的时候,曾经借世家之手输送军粮一事。如今何不效法之?况且大唐沿海诸州,艨艟巨舰不计其数,往来商船与水军兵船交相呼应。若是以这些船只作为运载辎重的工具,走水路,那不就有足够的运力来为大军提供补给和运送先期物资了?

当张允文将这个建议向李世民提出来之后,李世民沉吟片刻,便微微颔首,欣然同意。

于是,李世民派下太常卿韦挺、民部侍郎崔仁师两人负责统筹整个河北地区的军粮调度。着重是用黄河以北的诸港口,采用征用或是租赁的方式向那些世家商人征用船只,运输军粮。而太仆少卿萧锐,则负责河南之地的军粮运输。这河南之地的军粮,主要供给的是大唐水军。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一章 御驾亲征

 和长安城比起来,平壤城充其量算得上一个上州的州城。平壤城的布局也是仿照长安城来的,街道纵横,市坊分明,如同棋盘一样。高句丽皇宫坐落在平壤城的北部。围绕着皇宫,是高句丽各职能机构的办公地点。在这些建筑之中,有一处高大巍峨的阁楼耸立。这却是那渊盖苏文的府邸所在的。拿出高阁却是渊盖苏文家中的观景楼。

每日,络绎不绝的高丽官员来往于办公地点与渊盖苏文府邸之间。而那渊盖苏文平素决断国事,也是在自己家中,而非是在皇宫之中。

高句丽的君主宝藏王高藏,彻底的被国内的臣子忽略了。

高句丽皇宫之中,白白胖胖,张着一双倒八字眉的高藏正在蒙着眼睛,和一群宫女嬉笑追逐着。每当他伸出手抓住身边的一个宫女时,便会发出一阵大笑来,猛的一扯蒙在眼睛上的黑布,一双胖手便毫不客气的揉捏上去。而四周的宫女对此视若不见,习以为常。

整个高句丽皇宫之中,少有男性侍卫,除了宫娥,便是瘦弱的太监。

这是渊盖苏文安排下来的。对此,宝藏王也是无可奈何。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迈步来到了宝藏王玩乐地方。那些宫女见这老者到此,纷纷停住了嬉戏,望着老者。

这老者穿着一身内侍的衣衫,白面无须,头发花白,却是一名年老的太监。

这老太监却是当初留荣王时,皇宫的一个老太监。当初渊盖苏文叛乱之时,这位老太监第一时间打开宫门,从而留住了一条性命。如今这老太监被渊盖苏文派来监视着高藏王的一举一动。

老太监遥遥的挥了挥手,那些宫娥顿时恢复过来,再次围绕着高藏王嬉戏起来。一时间,阵阵笑声在高丽皇宫回荡着。

老太监转过身子,遥遥的望着宫外那高耸的阁楼,在转过头来,看着那蒙着眼睛追逐宫娥的高藏王,不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怎么?我们的君上还是那般贪玩?”

此处乃是新罗的一座不大的城池内。自渊盖苏文亲自领军攻击新罗以来,短短几个月,已经连续攻破了三座城池。如今这一座,正是最近才攻破的。

听了身边的亲兵介绍了一下平壤城中的情况,这渊盖苏文便问道。

那名亲兵跪在地上,也不敢抬起头来,只是用低沉是声音说道:“回大莫离支的话,君上正是那般喜好玩乐!”

这大莫离支乃是渊盖苏文弑君立新主之后,自封的官职。

渊盖苏文闻言,站起身来,露出一丝笑容:“君上能玩乐,那也是非常不错啊!”说着,他迈步向外面走去,“昨日才打下来的城池,今日可要好好看看,这可是我们的城池!”

这渊盖苏文说这是倒也是实话。这些城池不仅仅现在属于高丽,几十年前,同样也属于高丽。

前隋炀帝兴百万之兵,三征高丽。面对中原帝国的大军,高句丽人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北面抵挡隋朝大军,而他身后南方的这些城池却被新罗乘机占领而去。足足占去了高句丽五百里土地。

当那位鸿胪寺少卿宣读李世民的诏书,让高句丽从新罗撤军时,那渊盖苏文嚣张狂傲的说道,如果新罗不能将隋末以来占领的五百里土地归还,那就不可能停止进攻。而鸿胪寺少卿闻言,冷冷一笑,反唇相讥说道:““既往之事,焉可追论!至于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丽岂得必求故地?”

言下之意却是如果你高句丽要坚持收回新罗占领的土地,那我大唐便要收回辽东之地。然而,此时的渊盖苏文却根本听不进大唐使臣的话。收了诏书,却没有从新罗撤兵。

这高句丽乃是东汉时期便建立起政权来,趁着三国魏晋南北朝那段中原混战的时期,打败了辽东豪强地主,夺取了整个辽东地区。待隋朝再次统一中原,历开皇之治,国力渐强,那隋炀帝杨广便谋划着夺取辽东之地,可惜功败垂成,白白葬送了百万汉家男儿。

出了屋子,这渊盖苏文便要往军营之中走去。然而没走多远,便瞧见一匹快马从街道那头飞奔过来。

“不好了!大莫离支,不好了!”来人飞速下马,跪在渊盖苏文面前,急声说道。

“什么事情,这般慌慌张张的!”渊盖苏文瞧见来人呢的神色,不由面色微怒。

来人知道这渊盖苏文的脾气,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大莫离支,大唐此次似乎要动真格的了!这是我们的情报人员收集的情报!”

渊盖苏文打开情报一看,不由面色微微改变。

这上面却是写着大唐在长安集结的兵力估计将近十五万,还写着一系列的人事任命。通过这些,渊盖苏文一眼就推断出来,大唐这是在做一场大仗的战前准备。而合谁打?这已经很明显了。

看到这里,渊盖苏文的脸色也不由微微一变。

但是他乃是心机深沉狠辣之辈,脸色迅速恢复,冷冷的说道:“昔日隋朝皇帝带着百万大军三次攻打我高句丽,还不是被我大军击败,反而损兵折将不少!此次唐朝想凭借着十多万人便和我高句丽打上一仗,真是不自量力!”

听得渊盖苏文说这样的话,那名报信之人的脸色这才微微好转。既然他们的大莫离支如此有信心,那就说明他们此次真的能够击败大唐。

然而,当所有人离去,渊盖苏文独自一人站在场中之时,他的脸色却是倏地沉了下来。

背负起双手,在场中一遍又一遍的踱着步子,苦苦的思考着应对之策。

就在渊盖苏文踱着步子,思考应对之策的时候,李世民也是同样的背负双手,在大殿之中踱着步子。

今日朝会之上,李世民提出,自己想要御驾亲征。话音刚落,便遭到了众位大臣的一致反驳,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李世民说道:“朕自十六岁从军以来,大小征战,不下百次。至于兵法韬略,朕也是颇有自信。今征讨高丽,起精兵十五万,众位爱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众大臣闻言,顿时默默不语。倒是一些和李世民并肩作战已久的武将不由微微颔首。

这时候那褚遂良出列道:“可是陛下,此战胜负尚未可知。胜利了倒是还好,若是败了,对国家,对陛下你都是不好!”

此言刚刚落下,那李绩便出言反驳道:“上次陛下打算跟踪追击,消灭来侵犯的薛延陀部,结果被魏征苦苦劝住。当时要真那么做了,薛延陀部连一匹马都别想回老家。如今他们缓过气,又经常来骚扰咱们,我一想起那件事就觉着遗憾呐!如果陛下当时在军中,审时度势,坚持己见,那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了!”

李世民闻言,顿时颔首道:“这倒的确是魏征的错啦,当时朕挺后悔,但为了给大家树立直言敢谏的榜样,也就没露出这个意思!”

虽然李世民这般说了,但是,仍然有许多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不过其理由也倒是颇有些道理。像有人说李世民御驾去了辽东,这国事当如何?李世民便令太子监国,同时留下房玄龄等一大批正值能干的官员作为辅助。也有人说起万一西突厥进攻怎么办?李世民却说有安西都护府在此,西突厥不敢来攻,不过为了预防万一,还是令祁连山大营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在处理完这些问题之后,仍旧有一些官员反对。李世民说道:“古代的尧舜,再圣明也不会冬天种地;普通的农夫,春天播种就会有收获,这是因为顺应天时的缘故。高丽渊盖苏文施行**,老百姓伸长脖子望着咱们什么时候去援救呐,这就是天时。大家说那么多反对意见,可没一条讲到这个。请诸位放心吧,这次一定会胜利!”

听了李世民的这番话,那些出言反对的大臣终是默默不语。

于是,李世民亲征高丽,已经成了定局。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此时,无论是隋炀帝三征高丽,还是李世民口中的高丽,指的都是高句丽。也成为高氏高丽。历史上的李世民没能灭高句丽,他的儿子李治却完成了这项使命。高丽灭亡之后,唐军与新罗联军又灭掉了百济,从此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统一之后,改称高丽,也称为李氏高丽。这个李氏高丽才是现在棒子的祖先!小半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哈!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二章 应对之策

 草原上青青的牧草从脚下一直绵延到天尽头。一片纯粹的嫩绿色,让人的心情不由高昂起来。

这里是漠北草原。带着浓浓寒意的春风吹绿了草原,也吹化了积雪。融化的积雪化成水,为这牧草的生长提供了足够多的水分。但是,那些隐藏在草丛之中的浅浅水洼却是让人头疼万分,尤其是来自于高句丽的使臣。

当渊盖苏文得知了大唐极有可能对自己采取军事行动之后,这位大莫离支虽然表面上十分镇定,还训斥了几个害怕的下属,而实际上,他的心理面也是非常担忧的。

和前任高句丽君主留荣王不同,渊盖苏文对待大唐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在留荣王时代,那位留荣王意识到大唐并不是大隋,李世民也并非杨广,前者是一位出色的谋略家、政治家与将军,而后者却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所以,荣留王选择了向大唐臣服。每隔一两年,他便会派出使臣来向大唐进贡,缴纳丰厚的贡品。使臣言辞更是恭敬无比。这却是荣留王想通过这种恭顺换取高句丽的和平。事实上,他也成功了。

而这渊盖苏文就不同,在对待大唐的这个宗主国的问题上,是十分强硬的。这种强硬体现在他不向李世民朝贡,不遵大唐号令,而是想裹胁住那百济新罗两国,共同对抗大唐,由一个属国变成一个能和大唐平等对话的大国。

这种冲突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

这一点,渊盖苏文知道。所以,为了应对唐军的可能的进攻,他采取了许多的措施。这派出使臣来到漠北,便是其中一条。

当初定襄城大战,薛延陀精锐十去七八。不过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之后,这薛延陀的实力也恢复了一些,不过想要达到定襄大战以前的水平,估计还有等上十年。

夷男真珠可汗已经在定襄大战之后,受到火炮惊吓,而后又风寒入体,缠绵病榻。卧病期间,又时刻担忧着部落安全与大唐兴兵报复,忧急忧思,终于在贞观十七年年初的时候,离开人世。当

夷男死后,其嫡子拔灼杀庶长子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待他自己立为可汗之后,这才像长安报告,述说了夷男病死之事。

李世民闻言,心头怨恨那拔灼隐瞒不报,在为夷男举哀之后,却并不急着派出使臣赐予那拔灼节符鼓橐等物,而是一直拖着,这一拖便是一年多。

拔灼性格暴戾,见李世民如此拖延,心头不忿,亦是常常私下口出悖言。因为大唐没有确认拔灼这个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的合法性,所以,回纥、仆骨等铁勒部落一直不承认拔灼可汗之位。

邀请这拔灼趁着唐军进攻辽东的时候,从唐军后面杀出,这便是渊盖苏文为抵抗唐军所做出的第一条措施。

于是,渊盖苏文遣国中能言善辩之士作为使臣,前往薛延陀,说服者拔灼出兵。

不光光是薛延陀,在邻近高句丽的山林之中,住着靺鞨人、室韦人等,这些部落分居山林之中,只要能给以厚礼,便能说服他们参加自己军队。

这也是渊盖苏文的第二条措施。他向后向高句丽境内外的那些名义上归属于高句丽管辖的部落贿以厚礼,换来这些部落出兵相助,直接参加战争。仅此一项,高句丽平添数万大军。

当然,事情也不是那样一帆风顺的。有些部落知道大唐的强大,没有敢收下礼物,也没有派出军队助阵。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渊盖苏文便显现出了枭雄本色,派遣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