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促进产业链接通的途径通常有二种:一是直接将区域内已存在的各孤环或断环有机衔接;二是新创造出若干承上启下的产业部门(链环)实现断环接续。一般而言,后者较前者更为常见。产业链接通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利益和风险的传导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对外综合竞争力(龚勤林,2004)。163
  2.产业链延伸
  产业链延伸即指通过对产业部门追加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投入,使产业链的后续产业环节得以增加,或是得以增生扩张以获取追加收益的过程。它通常受一定经济目标驱动,如追求劳动力吸纳量最大化、产业资金追加量极大化、产业技术含量极大化和产业附加价值最大化等经济偏好(龚勤林,2004)。164
  3.产业链迂回
  产业链的迂回有两种形式:一是生产活动用更多的加工程序来完成,借助于不同的设备经由多道加工程序不断进行功能积累,而非一次性将功能目标实现。二是不在企业内部进行所有的生产活动,而是在社会上进行细致的分工,保证每个阶段的专业化优势,实现高效率生产,由此形成产业链的迂回(吴金明等,2005)。165产业链的迂回与延伸有相互交叉的部分。
  4.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整合即指以主导企业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链上的资源与活动进行调整,以达到风险、成本和利益共担的协调运作目标,获取协同效益(卜庆军等,2006)。166它通常表现为两个步骤:①对区域内隶属于各个行业部门的产业资源和产业活动进行整合,将在经济技术上存在前后向关联的产业环节合理组织,通过资产重组重新构建产业链。②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区域竞争力为目标,突破行业束缚,在更大范围内或更高的产业层次上,在新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上,重新构建与调整产业链环的联结状态(任保平和洪银兴,2005)。167产业链整合存在股权并购型、战略联盟型、产业集群型等多种模式,包括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和混合整合等方向。
   (六)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及动力机制
  1。 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
  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主要表现为(陈朝隆和陈烈2007):168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产业链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和源点。对资源加工型产业(采掘业、冶金业等)、自然禀赋依赖型产业(农业、林业等)而言,自然资源不仅影响着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区位分布,而且也决定着产业链的种类。
   (2)区位条件。在产业链的缔结、延伸过程中,区位条件的比较优势是一个重要参量,在吸引区域外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
   (3)产业基础。产业链发展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已有的产业基础是区域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性开端。
   (4)地域文化。经济行为深嵌于地域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作为社会资本的载体,地域文化能将各种要素组合,朝其增值的方向运转,对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5)产业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产业链源于链环之间的技术关联,是一种技术链。技术的革新将改变产业链的组织结构、链接模式和空间结构。
   (6)正式制度安排。宏观经济政策是引起产业链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开放性政策有利于产业链的缔结和延伸,限制性政策则易导致市场分割,阻碍区域间的产业链联系。专门化的制度结构,如商会、研究机构、培训部门等,是产业链发育的基础保证。
   (7)历史事件与机遇。某一区域一旦由于某种历史机缘而选择了一个特定路径,在不发生巨大反向扰动的情况下,这一路径很可能被锁定。因此,历史性的偶然事件和机遇也会对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区域产业链形成的动力机制
   (1)驱动机制。产业链的形成主要依靠下游市场的〃拉力〃或〃引力〃驱动的,则属拉力驱动型产业链。即:产业链的产品或服务,最终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或认可,否则产业链将瘫痪或崩溃。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权利、地位与它们在产业链中的驱动力量等同起来,市场才是产业链运行的原动力,影响产业链的形成、缔结方向和区位,企业的强势只有转化为市场动力才有意义。
   (2)运行机制。区域产业链以自组织(self…organized)为基本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内在驱动为主的自组织系统,系统成员间的非线性竞合作用是产业链运行与演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形式。产业链的演化是链内所有主体基于生存与发展动机而自发采取行动的结果,它们依次链接、延伸,相互竞争、协同,无需外界指令而自行组织、自行创新、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当出现〃涨落〃触发时,产业链系统内部将自发做出反应,通过成员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竞合互动,使系统运行进入新的有序状态(陈朝隆和陈烈,2007)。169
   
  二、区域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从学术史视角而言,对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170工业组织理论中的工业区论、韦伯(1909)171工业区位理论中的集聚指向论。当代西方学术界对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的再度关注始于1980年代对〃第三意大利〃经验(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成功个案)的总结。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议题。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基于竞争力研究框架首倡〃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又称作〃产业簇群〃) 概念。172波特被公认为将产业集群应用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的第一人。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及实践现已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实践、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实践等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由于区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区域产业空间组织形态。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概念界定上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的当推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说。
  波特认为: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四类(见图4。4),另加〃机会〃和〃政府〃两类变数,构成完整的钻石体系(Diamonds framework,又译作〃菱形架构〃、〃 菱形模型〃、〃钻石模型〃)(见图4。5);产业是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一国的成功并非来源于某一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173产业集群虽然包含了钻石体系中的一个方面(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但它最能体现钻石体系四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74
  
  
  
  
  
  
  
  
  
  
  
  
  
  
  
                                           
  
   波特先后在《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on〃,1998)、《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的新议题》(〃Clusters and petition: new agends for panies; 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 1998)、《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Location; clusters and petition〃,2000)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见表4。5 所示。
    表4。5                 波特关于〃产业集群〃概念内涵的基本观点
文献名称(英文版年份)
     概念界定
  内涵特征
         集 群 成 员
《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
  产业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 特定区域
   · 特定领域
   · 相互关联
  · 公司
  · 供应商
  · 关联产业
  · 协会
《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
   · 特定领域
· 相互关联(上下游联系、横向联系)
   · 地理集中
 · 零部件、机械设备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供应商
  · 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者
  ·下游产业( 销售渠道、客户)
  · 互补性产品制造商
 · 与技能、技术或公共投入相关产业的企业
 · 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大学、标准制定机构、思想库、职业培训提供者、同业公会)
《产业集群与竞争》(1998)

《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2000)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因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而成的群体。
   · 特定区域
   · 地理邻近
   · 相互关联
   · 共通性、互补性
  · 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
 · 专业元件、零部件、机械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
  · 金融机构
  · 相关产业的企业
  · 下游产业的成员(销售渠道、顾客)
  · 互补性产品制造商
  · 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
 · 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大学、思想库、职业培训提供者),以及标准制定机构
· 对集群有重大影响的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
· 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资源来源:①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再版介绍〃。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② PORTE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venes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77…90。
③ '美'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与竞争'G'//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高登第,李明轩,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0。
④'美'迈克尔·波特。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G'// '英'G。L。克拉克,'美'M。P。费尔德曼,'加'M。S。格特勒主编: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刘卫东,等译。 商务印书馆,2005:258。
   
  从表4。5可见,尽管波特提出了三种略存差异的〃产业集群〃定义说,表述失之严谨,但均强调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内、特定(产业)领域中一群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
  王缉慈是将产业集群研究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开创者。王缉慈(2002)在借鉴波特产业集群定义说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进一步界定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75王缉慈等(2002)认为:①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商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性产品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②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集群是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176
     总之,产业集群概念蕴含〃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两大特性(魏江,2003)。177(1)产业特性。产业集群通常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产及服务展开,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通过产业链或其他竞合关系联结,共享产业要素,塑造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构成产业生态系统。(2)地域特性。产业集群成员在地域上相互临近,共同〃锁定〃于特定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空间聚集特征。
   (二)区域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
  1.弹性生产组织
  产业集群的弹性生产组织特征是基于集群成员联系弹性层面的概括。集群企业间通过专业分工、垂直分离形成的新型弹性化关系,扩大了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促进了强实用性和缄默性的知识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传播,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同时,产业集群与企业内部弹性生产互为促进。企业的弹性生产驱动着产业集群形成,而集群的诞生和成长延伸了弹性生产的活动边界,丰富了其内涵,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2.中间性体制组织
  产业集群属处于纯市场交易和一体化科层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一方面,产业集群比市场稳定。集群内企业不仅因地理集聚所形成的分工较一般市场更为细致,实现了较高的市场交易化程度,且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彼此间经常性的正式、非正式交流,集群有效降低了纯粹市场交易内生的信息搜寻、甄别和监督等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较科层组织灵活。集群内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没有支配或依附关系的平等市场主体,协作与竞争受价格机制和特定的规则调节,有利于避免科层组织金字塔型控制结构在管理方面的刚性。
  3.网络型组织
  从社会经济网络的研究范式考察,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由各类具有决策能动性的独立活性网络结点,如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公共部门乃至消费者等,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系链条共同编织而成。具体的联结纽带包括资源、产权关系、法律合同、组织文化、价值观念、学习行为等多种因素。根据各结点的联结特征,可分为经济网络、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它们相互嵌套,互相促进,螺旋上升。
  4.创新型组织
  产业集群以渐进式创新为主,创新活动与生产、市场紧密联系,突出本地化和集体行为,有效克服了福特制下突破性创新的缺陷,是区域应对外部竞争的关键所在。产业集群存在三方面促进创新的动力机制:激烈的微观竞争和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构成创新永恒的驱动力;中小企业的规模局限引致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集群环境有利于创新。
   (三)区域产业集群的类型
    理论界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提出了多种产业集群分类说。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分类说主要有:
  1。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性质分类
  阿明(Amin,1994)按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和系统结构,将产业集群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集群、基于大企业的产业集群三类。178
  还有部分学者按产业集群的产业性质,将产业集群分为制造业集群、零售业集群和服务业集群三类。制造业型产业集群表现为内部企业主要进行相关制造行业的生产;零售业集群表现为以大量的商品交易为形式的一种集群,企业彼此共享销售网和市场信息,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服务业集群则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同类企业聚集而成的一种集群,如餐饮业集群。
  2。 基于产业集群内部产业关联、企业关系分类
  马库森(Markusen;1996)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