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须笑道:“孙绍不过才十七岁,才智未熟,他岂会有自立对抗孙权的魄力,孙绍不过是傀儡,真正在幕后谋事者,却是孙静父子,不过孙静年事已高,深居简出,有传闻说他已去世,真相尚不知,但其次子孙瑜却野心勃勃,自认为雄才大略,可取代孙权,如果我没有料错,孙瑜才是吴郡起兵的主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贺齐开口道:“孙权从不准孙氏子弟执掌军权,孙瑜虽然被封为奋威将军,却是徒有虚名,不过吴郡都尉公孙阳从前是孙静的部将,他应该是向孙瑜效忠,所以我认为,孙瑜掌握了吴郡的军权。”

“贺将军能否告诉我,吴郡有多少军队?”陈矫又问道。

贺齐笑了笑说:“吴郡军队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公孙阳掌握一万军队,另外黄盖在吴郡训练民团,手中有五千民团军队,据我所知,黄盖曾和公孙阳因粮食供给一事交恶,所以黄盖常去毗陵郡屯田,他兼任毗陵典农校尉,如果孙瑜在吴郡起兵,黄盖应该不会跟随。”

陈矫目光变得急切起来,连忙道:“如果我们能联络上黄盖,要求和黄盖联合出兵镇压孙绍造反,黄盖是否会答应呢?”

“这个不知,不过可以请韩当去说服黄盖,毕竟黄盖也因派系问题被排挤,遭到孙权冷落,我们可以一试。”

正商议着,有侍卫快步走到堂下禀报:“启禀主公,江北曹丞相有急信送到!”

第758章 江东风云(二)

堂下士兵将一名信使带了上来,陈矫立刻认出,此人是曹操的亲兵,他连忙问道:“丞相的信在哪里?”

士兵取出一只卷轴,呈给了陈矫,“这是丞相之令,请陈先生过目。”

陈矫接过信轴看了一遍,眼中露出喜色,他将信又递给众人传阅,笑道:“孙权在豫章兵败,现已在归途,丞相认为,我们时机成熟了。”

众人一一传阅曹操的信,又是欢喜,又是愤恨,贺齐低声骂道:“穷兵黩武,却屡战屡败,这样的人还当什么江东之主!”

朱治沉吟一下道:“倒不一定马上起兵,我们应该将孙权惨败之事在江东广为宣传,再添油加醋,激起民愤,这样我们便有借口起兵了,也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

“那黄盖那边呢,我们要和他们联系吗?”孙贲问道。

朱治点点头,“是要去联系,但这和我们起兵没有关系,不管他答应与否,我们都要按照正常计划行动。”

众人都兴奋起来,又商议了细节,这才各自散去,朱治却暗中叫住了孙贲,请他和自己乘一辆马车,马车辚辚而行,车上,朱治不露声色问道:“长公子真的打算投靠曹操吗?”

孙贲冷笑一声道:“我是失败一次的人了,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曹操也好,刘璟也好,他们都是想控制我,用我做傀儡,我是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我绝不会成为他们的傀儡,出卖江东。”

朱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我和程普、韩当都一致认为,我们是要取代孙权,而不是出卖江东,所以程、韩两位将军对陈矫颇为不满,他们今天不肯来参会,就是这个原因,只要长公子能把握原则,利用一下曹操和刘璟,倒也不妨。”

“君理放心,我心中如明镜一样,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那我就放心了,我去告诉韩、程二人,让他们也放心。”

马车加快了速度,向孙贲的府中驶去。

三天后,江东军兵败豫章的消息传遍了江东,使江东上下一片哗然,消息说孙权胡乱指挥,以致十万江东军在新吴县被两万交州军击败,孙权为自己逃命,弃将士不顾,使得十万江东军全军覆没,江东军士兵的人头堆成了小山。

这些消息在江东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愤怒的风暴,江东民众愤怒了,他们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起来,换来的却是如此惨痛的结果,江东军竟连交州军也敌不过,而且十万大军被二万军击败,这要多么无能才会得到这个下场。

要求孙权下台的呼声响彻江东大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酒馆青楼,任何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可听见愤怒士子在痛斥孙权,号召民众起来反抗孙权的统治。

人民强烈愤慨的情绪开始席卷江东,江东各地屡屡发生了针对官府的暴动,吴县三万人冲击郡衙,太守吕范逃走,郡衙被大火焚毁,丹阳县、曲阿县的县衙被烧毁,两县县令被愤怒的民众痛殴致死,建业两万士子上街游行,和镇压他们的军队发生了血腥冲突,数百人死亡。

就在各地反对孙权的暴动风起云涌之人,沉寂多年的孙贲在会稽郡发表檄文,痛斥孙权昏庸误国,不再承认孙权为江东之主,会稽郡组建新的江东政权,孙贲接任吴侯之爵,他废除孙权的一切苛捐杂税,号召民众支持江东新主,齐心协力讨伐误国之贼。

孙贲的檄文在关键时候出现,顿时赢得了江东上下的一片喝彩,会稽民众强烈支持,捐钱捐粮,青壮者踊跃从军,短短数天便招募了一万三千余名精壮之士东吴县,一辆马车在数十名带刀侍卫的保护下,缓缓停在了陆氏府宅的大门前,奋威将军孙瑜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孙瑜是孙静次子,当年孙策意外早逝,孙氏内部为继承者发生了分歧和争执,孙静是支持孙策的三弟孙翊,孙翊勇猛果断,酷似孙策,赢得了朝野很多人支持,孙静就是重要支持者之一。

但最终还是孙权登上了江东之主,孙静也就退出官场,回家养老,不久,孙权借孙翊心腹侍卫边鸿之手除掉孙翊,孙静便彻底沉默了。

时间过了十五年,孙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执政危机,很多当年反对他的人都一一登场露面,孙静的态度无人知晓,但孙静次子孙瑜却是反对孙权的急先锋,他主张还政孙绍,恢复正统。

孙瑜年约三十七八岁,身材高大魁梧,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同时也野心勃勃,孙绍性格柔弱,正好符合他的条件,孙瑜虽然没有掌握军权,但吴郡的两大都尉,公孙阳和朱桓都是孙静的旧部,都表示支持孙绍继位。

另外孙瑜也得到了郡丞周鲂的支持,也渐渐控制了吴郡军政,但孙瑜知道,他还需要得到吴郡三大世家的支持,吴郡的三大世家,陆氏、顾氏和张氏控制着吴郡的经济命脉和话语权,他们培养出的门生遍布江东,三大世家自身也是人才辈出,在江东官场出任要职,如陆康、陆绩、陆将军,顾雍、张温等人。

得到这三大世家的支持,在江东也就有了根基,孙瑜不止一次前来拜访三大世家,今天他又一次上门来拜访陆家,也是为形势所迫,孙贲已经起兵,他再也等不了。

孙瑜的亲兵快步走上台阶,对门房道:“请禀报家主,就说奋威将军前来拜访!”

门房连忙奔去禀报,孙瑜负手站在门前,凝望天空,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快要下雪了此时在陆家内堂,几名重要的陆氏家族成员正在紧急商议对策,陆氏家主是陆康长子陆俊,年约四十余岁,另外还有族弟陆明,幼弟陆绩和刚从荆州返回来的陆立。

陆俊就在今天上午接到了陆将军的快信,信中说他若回江东,必被孙权所害,所以暂时留在汉军,待风头过后再回江东。

陆将军矢口不提他已做了刘璟的幕僚,更没有告诉族人,他投降了刘璟,但陆将军和孙权翻脸,身陷汉军的消息还是俨如晴天霹雳,令陆氏家族慌了神,陆家最寄以希望的顶梁柱居然被江东革职,无论是陆俊还是陆绩,都难以接受这个消息,要知道,陆将军可是孙策的女婿。

但现实已经发生,不能他们能不能接受,陆将军和孙权翻脸的事实已经摆在那里,在吴郡尚未自立之前,他们只能想办法将这个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众人商议半晌都无计可施。

这时,一直沉默的陆立慢慢吞吞道:“我觉得家主也不用太担心,这未必是坏事。”

陆立是昨晚才返回吴郡,作为家主,陆俊还来不及和他细谈,这时,陆俊听出陆立话中有话,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问道:“亭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回来之前,汉王特地接见了我,和我谈到了陆家。”

这句话令其他几人同时吃了一惊,几人面面相觑,陆俊不由暗骂自己糊涂,他明明知道陆立是汉王妃的姑父,汉王接见陆立完全有可能,自己居然把这件事忘了,不等陆俊开口,旁边陆明便急不可耐地追问道:“汉王怎么说?”

“汉王说,上次荆州公开取士,天下名望世家大多派子弟去参加,但没有陆家子弟,他一直觉得很遗憾。”

陆俊和陆明对望一眼,这句话再明白不过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拉拢陆家了,陆俊作为家主,一直考虑如何在江东各派别中进行平衡,从未想过和汉国有什么关系,之所以重视陆立,也是因为孙权看重他。

而此时陆立的一番话忽然使陆俊眼前就像推开了一扇窗子,令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壮丽景色,他的思路顿时开阔了。

这时,陆立又对陆绩笑道:“汉王还让我待他问候公纪,他很怀念从前在襄阳和公纪的交往,也对公绩腿部受伤而感到歉疚,他希望公纪去成都走一走,他会亲自带公纪饱览巴蜀山水。”

这番话更让陆俊动容,刘璟何等身份,居然要亲自陪同陆绩游览山水,这个面子太大了,不管是不是真的当向导,当他肯这样说,无疑也是对陆氏家族的重视,陆俊怦然心动,作为家族之主,如果能将陆氏家族从江东世家升格为天下世家,这是何等诱惑。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陆将军真的投降了刘璟又何尝是坏事呢?

陆绩坐在一旁默默无语,他在当年去襄阳时被蔡瑁抓住,并打坏了腿,使他从此成为严重的瘸子,不能再入仕,便在家中研究易经玄学,他没想到刘璟还能记得当年的一段交情,令他心中感动不已。

就在这时,门外有子弟禀报道:“启禀家主,奋威将军来了,有急事要拜见家主。”

……

第759章 江东风云(三)

孙瑜居然来了,这在陆俊的意料之中,他起身对其他几人道:“你们继续谈,我去见见他再回来。”

说完,他转身向堂外走去,这时,陆绩在背后提醒道:“兄长,孙瑜恐怕是来挑明态度了。”

陆俊笑着点了点头,“我也明白,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应对他。”

陆俊快步向前面的贵客堂走去,心中却在盘算如何应对孙瑜,就在刚才,他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支持孙绍变成了决定投靠刘璟,这个巨大的立场转变,使陆俊也必须要考虑陆家的命运前程了,眼前的孙瑜他不能得罪,但他又不想陷得太深,他在考虑怎么才能保持一个平衡。

走上贵客堂台阶,只见孙瑜坐在堂内低头喝茶,显得心事忡忡,陆俊也曾经继承父亲之志出任庐江太守,很有官场眼光,善于察言观色,他见孙瑜满腹心事,便知道他是求自己,他心中稍松了口气,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从容把握立场了。

“呵呵!让孙将军久等了。”陆俊走进贵客堂爽朗地笑道。

孙瑜连忙起身行礼道:“因为有急事,所以事先没有相约,请家主见谅。”

陆俊点点头,一摆手道:“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孙瑜叹息一声道:“现在的江东乱象,想必陆家主也知道了。”

“现在江东确实很乱,恐怕这也是孙权始料不及之事,他若再不回来,恐怕建业城就保不住了。”

“有那么严重吗?”孙瑜吃了一惊问道。

陆俊淡淡一笑,“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舆论突然而来,象暴风骤雨般猛烈,短短几天,整个江东就被愤怒吞没了,如果说背后没有人指使操纵,孙将军相信吗?”

孙瑜点点头,“这必然是孙贲所为,而且添油加醋,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江东军没有全军覆没,大概损失了六万人,另外还有三万多战俘在汉军手中,没有意外的话,刘璟会将他们放回来,以收拢江东人心,这样前后算起来,实际上只损失了两万多人,去被孙贲渲染为全军覆没,人头堆成山,民众也容易受愚弄,让他最终轻易得逞。”

“怎么,孙贲已经自立了吗?”陆俊忽然听懂看孙瑜的言外之意。

孙瑜无奈地叹了口气,“孙贲已经自立,自封为吴侯,成立新的江东政权,他大规模募兵,现在他的兵力已达四万人,而我们手中只有一万余人,一旦孙贲军队北上,我们该如何应对?”

“孙贲的四万军队,一大半都是新募之兵,未经训练,真正能作战的军队也就两万人,而孙将军手中的一万余人,也能抵达对方,但问题不在这里,难道孙贲一定要攻灭孙将军的军队吗?”

“除非我们投降他,增强他的实力,而且不能再自立,否则他很快就会进攻余杭一带,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孙瑜的语气变得沉重。

陆俊顿时明白了孙瑜的忧心所在,他担心敌不过孙贲,可投降又不甘心,所以他才左右为难,陆俊微微一笑道:“孙将军就明说吧!需要陆家做什么?”

孙瑜嘴唇动了动,低声道:“我得到了最新消息,陆将军被交州军交给了刘璟,能不能请陆家联系陆将军,请汉军进入江东,从西面支援我们。”

陆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孙瑜是希望得到汉军的支持,陆立是汉王妃姑父,陆将军又身在汉军,孙瑜此时焦头烂额,想得到刘璟的支持,只能请陆家帮忙,这让他心中蓦地一松,他缓缓摇头又道:“陆将军只是被交州军交给了汉军,他未必会投降刘璟,只是身陷汉军而已,恐怕陆家帮不了这个忙。”

“这个我知道,但陆家和汉王妃有姻亲关系,就冲这一点,刘璟也会善待陆将军,况且陆立不也回来了吗?家主就不要太自谦了。”

孙瑜认定陆家和刘璟暗中有往来,不管陆将军有没有投降刘璟,但刘璟一定会给陆家的面子。

陆俊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也愿意牵这根线,陆俊想了想道:“就怕时间上来不及。”

孙瑜见陆俊松了口,心中暗喜,他知道孙贲是得到了曹操的支持,如果自己能得到刘璟支持,那么他也有胜算了,他相信刘璟愿意帮助自己,关键是要找一个可靠的中间人,陆家无疑最适合。

孙瑜连忙道:“可以用鸽信联系,再说孙贲需要训练士兵,一时不会大举北上,而且我们也能抵挡孙贲军队一阵子,时间上应该来得及,关键是此事事关重大,希望家主能够保密,除你我之外,不能让第三人知晓。”

陆俊点了点头,“我可以尽力一试,但不能保证,不过请孙将军放心,我是知道分寸之人,此事绝对保密!”

……

孙权的船队已经过了濡须口,数百艘大船正浩浩荡荡返回建业,此时孙权心急如焚,他得到了情报,曹操屯兵八万在濡须口,虎视江东,而建业只有两万军队,如果孙贲在会稽郡造反,引曹军入江东,里应外合,江东的孙氏基业就完了。

船舱内,孙权背着手来回踱步,桌上放着一份情报,是南岸芜湖的情报点送来的鸽信,江东各地发生了暴乱,官衙被毁,县令被杀,虽然还没有孙贲的消息,但孙权知道,现在就是孙贲造反的良机,还有吴郡孙瑜,他们也会趁机发难。

现在江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该怎么办?孙权心乱如麻,想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这时,船舱外传来张昭的声音,“吴侯,老臣求见!”

孙权连忙开了门,一把抓住张昭手腕,将他拉了进来,又将情报递给他,用一种哀求的语气道:“子布,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张昭打开情报看了看,他也暗暗吃了一惊,形势居然这么混乱了,不过张昭毕竟经验丰富,他很冷静,没有慌乱,他便对孙权道:“吴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