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打开情报看了看,他也暗暗吃了一惊,形势居然这么混乱了,不过张昭毕竟经验丰富,他很冷静,没有慌乱,他便对孙权道:“吴侯的当务之急是要冷静下来,着急于事无补,反而会自乱阵脚,有机会也会把握不住。”

张昭的话俨如一盆冰水迎头泼下,孙权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军师说得不错,我是该冷静下来。”

张昭走到沙盘前,凝视着沙盘,他指了指濡须口道:“曹操就驻兵在这里,我们一个时辰前刚刚经过,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我就有点想不通,曹操为何不趁我们回来之前,勾结孙贲攻打建业,里外夹击,便可一举灭了江东,为何他迟迟不动手?”

孙权也冷静下来,张昭的话让他也感到奇怪,是啊!明明有机会灭了江东,为何曹操不抓住?他沉吟一下道:“难道曹操是想等我们军队回到江东,一鼓作气,将我们全歼,再占领江东吗?”

张昭摇了摇头道:“刚开始我也是这样考虑,但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我想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忌惮刘璟,才没有抢先动手。”

“刘璟吗?”孙权眉头皱成一团,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又感觉似乎哪里有点不靠谱。

张昭用木杆指了指长江,缓缓道:“我们现在在大江之上,对荆州的情报不明,但曹操在陆地,他应该及时获得荆州情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刘璟已经击溃了交州军,现在汉军主力战船也正前往江东的途中,所以曹操投鼠忌器,不敢对江东轻举妄动,毕竟汉军牵涉进来,局势就变复杂了,曹军就很可能吞得了江东,却咽不下去,最后白白给刘璟做了嫁衣,曹操一定是忌惮这一点,所以才按兵不动。”

孙权点了点头,张昭的最后一句话说到根本上了,曹操不是不想吞并江东,而是他不想白白给刘璟做了嫁衣,想到这,孙权心中顿时燃起一线希望,急忙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或许还有希望。”

张昭微微一笑说:“这就是我想劝吴侯的话,如果曹操和刘璟谁也吞不掉江东,那么他们宁可江东维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绝不会一家独大,我想应该是一种分裂状态,至于是两家对峙,还是三家分吴,我不好说,但至少我们还有重新统一江东的希望。”

孙权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心中又变得沉重起来,就算是江东分裂,他也难以接受,他有何面目再去见父兄?孙权长叹一声道:“我真的无能,没有能继承父兄的基业,以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父亲在天之灵也不会饶我!”

张昭连忙劝说孙权,“吴侯不必自责,这是因为有了刘璟,才使江东失去了西扩的机会,几次西扩失败,最终导致今天的被动,不仅是吴侯,曹操何尝不是如此,刘璟的强势北上,曹军日渐衰败,当年战胜袁本初的强盛曹军到哪里去了?”

两人的心情都沉重起来,谁也不想说话,就在这时,船舱外面有人大喊道:“吴侯,有一艘小船到来,好像是曹军的船只,上面插着曹军战旗。”

孙权一怔,这是怎么回事?张昭却冷冷道:“曹操这是要给吴侯挖陷阱了。”

不多时,一艘五百石的小船靠近了孙权坐船,船上一名文士拱手道:“在下刘晔,是曹丞相帐下主簿,奉曹丞相之命,前来面见吴侯,有要事相商。”

早已士兵去禀报孙权,片刻士兵回来,抛下了一条软梯,“吴侯请刘先生上船!”

第761章 江东风云(五)

此时汉军的船队也同样在长江上劈波斩浪,顺流而下,距离江东船队约有千里,这是三天的航程,大江之上,八百艘千石战船风帆鼓起,在强劲的西北风吹拂之下,船速疾快,八百艘战船列队而行,绵延数十里。

这一次汉军东征出动了三万五千军队,其中三万水军,五千刘璟的直属军,并携带了充足的粮食和物资,事实上刘璟并不是东征,而是去监视曹军,控制江东局势,既要使江东分裂,也不能让江东局势失控,要让江东保持一种分裂状态下的平衡,这才最符合汉军的利益。

船舱内,刘璟正伏案给家里写信,他在出发之时,接到了家信,陶湛在信中说,邺都已经确认了曹宪的身份,那个贸然闯入刘府的曹宪,真是曹操的女儿,这让刘璟心中有些惊讶,曹宪到底是什么动机,虽然陶湛在信中也含糊透露了一星半点,但刘璟却不太愿意往那个方向考虑。

刘璟停住笔,眼前又出现了曹宪那美貌的容颜,高挑而丰满的身材,以及雍容华贵的气质,不能否认,曹宪对男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刘璟也不例外,虽然她是曹操的女儿,但还是让刘璟感到怦然动心。

刘璟沉思片刻,又提笔写道:‘若此女不愿北归,可暂住府中,待问清其父态度后,再令其北归,可善待于她’

写完信,刘璟细细读了一遍,便吹干了笔墨,小心地收入信封,打上了火漆,对旁边亲兵道:“这封信可交给信使,请他速回成都,将信交给王妃。”

亲兵接过信快步离去了,刘璟负手走到船窗前,望着北岸的风景,不由心潮起伏,他从当年那个逃避战乱的少年,一步步走到今天,一晃已经十三年过去了,可有时候却觉得一切都发生在昨天,那个真正的刘璟,刘景升父子,江东周郎,一切都如江水滔滔而去,时光再也不会回头,却不知他几时才能走完这段时光之旅,几时才能实现他当年从未有过的念头,统一天下。

正沉思着,这时船舱外传来了敲门声,打断了刘璟的思绪,他心中略略有些不快,问道:“什么事?”

“启禀殿下,有斥候禀报,说江东陆家有急信给殿下。”

刘璟微微一怔,江东陆家居然来找自己,他们怎么找到自己?刘璟当即令道:“把斥候带上大船!”

他索性也走到甲板上,望着江面上驶来的一条小船,片刻,小船靠近坐船,有士兵用软梯将报信斥候拉了上来,斥候取出一封信,在刘璟面前单膝跪下禀报,“这是陆家给殿下的信件,请殿下过目。”

刘璟接过信,又问道:“怎么会接到陆家的信?”

“回禀殿下,陆家在前方的皖口有中转站,他们收到鸽信后派人找到了我们。”

刘璟点点头,打开信件看了一遍,心中略有些诧异,信中不光是陆家的事,而是孙瑜希望得到自己的支持,居然将孙瑜卷进来了,这时,陆将军闻讯匆匆赶来,“殿下,听说有陆家来信?”

刘璟将信递给他,“你看看吧!很让人意外。”

陆将军接过信看了一遍,他也有些吃惊,但转念又一想,这其实也正常,陆将军便道:“如果殿下了解前因后果,或许就不会奇怪了。”

刘璟点点头笑道:“去船舱里说吧!”

两人走回船舱,刘璟请陆将军坐下,这才笑道:“说吧!我洗耳恭听。”

陆将军略略整理一下思路道:“孙氏家族在建安四年为争夺江东之主,已经爆发过一次内讧,那一次是孙权胜了,孙静和孙贲失败,但矛盾并没有消除,在孙翊意外暴毙后,孙静就彻底和孙权翻脸,这次名义是孙家吴郡族人支持孙绍继承父业,实际上是孙静次子孙瑜想取孙权而代之,不过在江东的三支孙氏势力中,孙瑜最为弱小,一旦孙贲在会稽郡自立,肯定会北征,吴郡首当其冲,孙贲得到曹操支持,而孙瑜压力巨大,他只能寻找外援,恰好陆氏家族也表态支持孙绍,孙瑜自然就会寄希望于汉军。”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回头笑道:“那伯言认为我是接受孙瑜的请求,还是视而不见?”

陆将军知道刘璟已有决定,只是考量一下自己,他想了想道:“卑职以为,如果殿下要维护江东的势力平衡,就应该支持孙瑜,只要孙瑜保持中立而不败,那孙权和孙贲也就无法最终决斗,三孙分吴之势也就确立了。”

刘璟笑了起来,“伯言所说正合我意,我给伯言三千精锐,就算是陆氏家兵,由伯言带兵入吴,支持孙瑜抗击孙贲北征。”

陆将军大喜,这样一来,他就不再是江东叛逆了,他深深行一礼,“感谢殿下对陆家的厚爱。”

刘璟又道:“伯言也不用下船,等后天到了芜湖,伯言直接率一支船队从芜湖进入吴郡,我也将驻兵芜湖,静观江东局势。”

两天后,汉军船队渐渐抵达了濡须口,大将沈弥率领一支二十艘快船组成的斥候船队向北岸靠近,靠近岸边时,可以清晰地看见两座双阙楼,以及双阙后面的军城,军城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士兵。

岸上的曹军士兵发现了他们,开始涌到岸边,一齐向江中射箭,密集的箭矢射向汉军哨船,哨船被迫后退,离开了箭矢射程,就在这时,河口处鼓声如雷,一支曹军船队疾驶而来,这是曹军巡哨船,为首将领名叫薛巨,是张辽部将,原是长江水贼黑旗军头目,率领数百部众投降曹军后深得张辽器重,成为曹军中比较少见的水军将领。

曹操船队约五十余艘,都是二三百石的小船,非常灵活,船上士兵个个身材彪悍,水性精通,都曾是长江上的水贼,他们迅速组阵,从四面八方将汉军船只包围。

沈弥见对方深通水阵,而且人数远超自己,他不敢轻敌,立刻率领船队向西北方向突围,薛巨指着沈弥大骂,“包围他们,一个不准逃走,那个为首敌将给活捉剥皮!”

沈弥大怒,驾船向薛巨冲来,四周箭矢如雨,沈弥单手执盾,另一手执精钢长枪,抵挡并拨打箭矢,片刻冲至敌船前,沈弥大喝一声,一跃跳上敌船,挺枪向薛巨刺去,薛巨挥刀迎战,两人在船上激战在一处。

战了七八个回合,薛巨渐渐不支,他慢慢后退至船边,大吼一声,连劈数刀,转身向江中跳去,沈弥早料到他要跳船,长枪疾刺,一枪刺穿了他的左肩,薛巨惨叫一声,坠入江中,江面上不见了踪影。

这是水战中最常用的擒贼先擒王,只要干掉敌首,其余船只失去了指挥,就会不战而溃,汉军船只见敌将落水,顿时士气高涨,向敌军船只杀去,江面上喊杀声一片,曹军哨船无心恋战,损失了十几艘哨船后,撤回了濡须河口中,薛巨也被一艘船救上,狼狈逃回军营。

这时,沈弥已经发现了曹军设在濡须河口内的水寨,水寨规模不大,大约有五百多艘战船,其中一半是千石战船,水寨被两层木桩包围,木桩上搭建通道,数千名曹军士兵执弩以待,防御十分严密,极难靠近,沈弥见部众已捞起了落水的弟兄和十几名曹军士兵,便挥手道:“撤退!”

船队迅速驶离北岸,向停泊在江心的汉军船队驶去,不多时,沈弥上了刘璟的座船,向船头刘璟抱拳禀报道:“启禀殿下,卑职已大致探明曹军水寨情况。”

刘璟点点头问道:“敌军有多少战船?”

“回禀殿下,战船约五百余艘,一半是千石战船,水军八千人,水军主将为李典,另外,曹操本人就在北岸军城内,卑职抓获的战俘今天还亲眼看见他来水寨中视察。”

刘璟眉头一皱,曹军怎么会有五百多艘战船,哪里来的?他心中不解,这时,沈弥命人将一名战俘推了上来,战俘是屯长,合肥本地人,他吓得跪下磕头,哀求饶命,刘璟瞥了他一眼道:“你好好问答我的问题,我放你回去。”

“小人明白!”

刘璟注视他问道:“我想知道,曹军中怎么会有五百多艘战船,是几时得到的?”

战俘战战兢兢道:“大半是江东军的粮船,孙权当初在合肥败退时,在巢湖中来不及撤走,被曹军俘获,另外一百多艘船是张辽这两年高价招募船匠打造,很多船匠都是从江东过来。”

孙权当真是败家子,屡战屡败,连船只都拱手送给了曹军,还污蔑战败原因是汉军救援来迟,刘璟暗骂一声,命人将战俘带下去,这时,庞统走上前笑道:“莫非殿下准备在江东和曹军开战吗?”

刘璟摇了摇头,“这次东来,并不是为了和曹军开战,而是为了江东,一旦打破平衡,江东的局面恐怕就会失控了。”

说到这,刘璟又回头问沈弥道:“离芜湖还有多远?”

“回禀殿下,约还有二十里。”

刘璟当即下令道:“去芜湖驻兵!”

汉军船队又再次,缓缓向十里外的芜湖城驶去,这时,就在双阙台上,曹操正负手望着江面上的汉军船队。

汉军船队声势浩大,一眼望不见尾,这让曹操的神情十分凝重,他和刘璟交战无数次,在水上还从未战胜过刘璟,使他心中对和刘璟水战有了一种骨子里的畏惧。

也就是六年前的此时,他在赤壁大败,成为他兴衰的转折点,至今还令他心有余悸,曹操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自言自语道:“但愿这一次,不要再重蹈赤壁覆辙!”

第762章 江东风云(六)

入夜,汉军船队缓缓停靠在芜湖县码头,几千支火把将码头照如白昼,在猎猎火光中,一队队士兵开始列队上岸,刘璟在数百名侍卫簇拥下也上了岸,这时,一名士兵快步奔来,施礼禀报道:“启禀殿下,江东鲁肃求见!”

刘璟回头望去,只见鲁肃就站在不远处,几名士兵陪同着他,他表情十分严肃,没有半点笑容,刘璟点点头笑道:“请他过来!”

片刻,鲁肃匆匆走上前,躬身施礼道:“参见殿下!”

刘璟微微一笑,“我未经吴侯邀请,便直接登上了江东的领土,子敬可是来兴师问罪?”

鲁肃苦笑一声道:“殿下不要开玩笑了,事到如今,江东还有选择余地吗?”

这时,有士兵在码头旁边的税亭中铺上了软席,刘璟笑道:“我们去亭中一叙!”

鲁肃跟着刘璟来到亭中,两人分宾主落座,鲁肃叹息道:“今年是江东的多事之秋,江东内讧,竟然一分为三,民心混乱,吴侯心中也极为忧虑,他派我前来,想和殿下坦率地谈一谈。”

刘璟脸上笑容消失,淡淡道:“我需要先告诉子敬,我之所以率军赶来江东,并非是想图谋江东,而是我得到情报,曹操亲率八万大军饮马长江,对江东虎视眈眈,我是担心江东不保,所以特来救援,这是为了保住江东,也是为了荆州的安全,希望子敬能明白这一点。”

鲁肃点点头,“我心里明白,吴侯也很清楚,殿下不必解释,我这次前来,是希望殿下能支持吴侯,防止孙贲霸占江东,殿下应该也知道,孙贲和曹操是亲家,一直和曹操暗中往来,这次曹操兵压濡须口,就是为了支持他,一但孙贲取代吴侯,那江东就是曹操的盘中之餐了。”

“那吴侯需要我怎么支持他呢?”刘璟笑问道。

“吴侯希望殿下能释放被交州军俘获的战俘,将他们交还给建业,其次,希望我们在和孙贲作战时,汉军能从侧面进攻孙贲,助我们击败叛军,当然,作为补偿,我们会答应一切力所能及的条件。”

刘璟却沉思不语,半晌,他抬头看了一眼鲁肃,见他神情十分紧张,便笑道:“子敬不必这么紧张,事情还没有到最坏之时。”

“这么说,殿下是答应我们的要求了?”

“也不尽然!”

刘璟摇了摇头,肃然道:“刚才我也说了,我不希望江东灭亡,所以我会尽全力保住吴侯,至于吴侯提出的要求,被俘士兵问题。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子敬,我不想江东毁于战火,这些士兵是江东的未来,他们将承担江东的复兴,而不是战死疆场,所以我只能让士兵们自己选择,如果有愿意回来为吴侯作战,那么我会让他们回来,可如果有人选择不想打仗,只想种田捕鱼,那么就恕我不能交给吴侯,我将等战争平息后,直接放他们回乡。”

鲁肃叹息一声,“江东年年战争,人口凋零,不能再破坏了,虽然我很支持殿下的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