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实际上,达曼也有一定的头脑,他果断下令投降,并向刘璟卑躬屈膝,这才保住了性命,对于一向重视名誉的匈奴贵族,就很难做到一点。

刘璟又道:“这次大战之后,我认为匈奴应该发生一些变化了,呼厨泉不适合再做匈奴之主,我希望匈奴能换一个单于,与我汉军相邻为善的单于。”

达曼叹了口气道:“这次匈奴损失如此惨重,完全是呼厨泉的责任,就算殿下不提,匈奴内部也会反对他再为单于,他本身地位就不稳,这一次我父亲不会再支持他,他只能倒台。”

刘璟点点头,“你父亲云丹是匈奴的第二号人物,资历极老,深有智慧,我愿支持他为匈奴新主。”达曼连忙起身行礼,“多谢殿下厚爱,但父亲身体一向不好,年纪又大,恐怕没有精力为匈奴之主,当年匈奴各部族都推荐他为新单于,却被父亲婉拒了,才有呼厨泉的登位。”

刘璟微微笑了起来,“如果你父亲不愿意,那就由你来出任单于之位,如何?”

这才是刘璟要说的重点,他将达曼留下,就是看中了达曼,让他来出任匈奴单于,此人乃是平庸之辈,贪图享受,又无雄心大志,有他为匈奴单于,北方边疆也就无忧了。

达曼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他怎么会有机会成为匈奴单于,有刘去卑和刘豹在,怎么也轮不到他,他疑惑地向刘璟望去,见刘璟的目光分明不是开玩笑,极为严肃认真。

这一刻,达曼内心的权力欲望忽然熊熊燃烧起来,为什么自己不行,他父亲是匈奴的实力派人物,他又是父亲的独子,匈奴只论实力说话,他完全可以继承单于之位,何况又有刘璟的支持。

达曼忽然明白了,他再次跪下举手道:“感谢殿下对我的看重,我达曼在此发誓,我若为匈奴单于,我一定会和殿下和睦相处,匈奴军队永不南犯,若背叛此誓,天诛地灭!”

刘璟缓缓点头,他盯着达曼森然道:“以这次大战后,我所确定的边界为准,我不准匈奴军队南犯一步,否则我将联合鲜卑,灭了整个匈奴,你明白吗?”

达曼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点了点头,“我会记住!”

刘璟命人将达曼带下去,他回头望向司马懿,淡淡一笑,问道:“如何?”

司马懿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夸赞,“殿下高明!”

一队斥候骑兵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疾奔,两边是大片草原,再远处便是茂密的森林,一直向南北延伸,和巍巍群山联成一体,就仿佛是群山系着的一件深绿色裙袍。

但此时已是十月的最后一天,即将进入隆冬,再过几天,黄河就要开始结冰,然后便会迎来漫天的大雪,天气逐渐对匈奴人不利,汉匈大战也要进入最后的高潮,无论对汉军,还是对匈奴人,最后的五天将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斥候骑兵队冲上一座低缓山岗,远处便看见了气势雄伟的汉军大营,为首屯长大喊一声,带领着众人向汉军大营冲去。

汉军大营已经变成了板墙式的结构,板墙是用木头和泥土石块修筑,十分坚固,每隔五十步还修建一座哨塔,有哨兵在哨塔内警惕地望着远处。

按照汉王刘璟的命令,汉军始终按兵不动,等待着时机到来,这个时机便是并州匈奴渡过黄河而至。

这时,骑兵队奔至大营前,举起军牌大喊:“斥候营第八屯回营,有紧急军情要禀报主将!”

营门开启,一名当值军官出来,验证了军牌,对众人道:“进营吧!”

斥候进了大营,在巡逻哨兵的引领下沿着马道缓缓而行,一直来到大帐前,有巡哨上前去禀报,片刻,一名赵云的亲兵出来对斥候屯长道:“将军命进去禀报!”

斥候屯长连忙跟着亲兵进了大营,大营内,众将领正坐在一起商议军情,赵云看见了斥候屯长进来,便对众人笑道:“大家听一听最新情报吧!”

屯长上前单膝跪下禀报,“启禀赵将军,卑职率领弟兄们发现了并州匈奴主力!”

众人顿时有了兴趣,大帐里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竖起耳朵听斥候的禀报,赵云又问道:“是在哪里发现并州主力?”

“回禀将军,是在獐狸沟!”

赵云立刻起身来到沙盘前,众人也纷纷围了上来,赵云凝视沙盘片刻,用木杆一指其中一条距离黄河不远的山坳道:“是在这里吗?”

斥候屯长看了半晌,这才点点头,“就是这里!”

旁边法正又补充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匈奴军队,他们在做什么?”

“回禀军师,是昨天傍晚,卑职发现他们时,他们正在驻营。”

“有多少军队,装备如何?”这又是庞德在问。

“回禀庞将军,约有五万人左右,全部是骑兵,装备皮甲和长矛,不过和以前的匈奴骑兵不同,这支骑兵拥有盾牌,很多士兵的弓箭也和我们一样。”

这在情理之中,并州匈奴长期呆在中原,虽然无法装备鱼鳞甲胄,但得到中原军队的盾牌和弓箭也极为容易,赵云点点头对众人道:“等曹操动手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将获胜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我建议主动出击,第一步就是灭了呼厨泉的后勤大营。”

马岱站出来抱歉道:“灭后勤大营的任务就交给卑职,我只须一个时辰就拔掉它!”

赵云答应了马岱的请战,又笑道:“马将军,大营内的牛羊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卑职遵令!”

第878章 并州匈奴

呼厨泉的后勤大营一直汉军的监视之下,大营内只有四千匈奴士兵,没有单于的命令,他们不敢弃营而走,但也不敢赶着牛羊离开大营南下,那样他们必死无疑,他们就像被逼在墙角的羔羊,无助等待着被屠夫宰杀,或者主人来救他们。

就在这时,他们得到了并州匈奴渡过黄河消息,军营内沸腾了,士兵们纷纷收拾行装,准备向东撤退,和左贤王的军队汇合。

但就在这时,军营哨塔上的警报钟声敲响了,‘当!当!当!’有士兵奔跑大喊:“汉军从西面杀来了!”

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感受到大地在颤抖,远处尘土飞扬,黑压压的汉军骑兵正向大营疾奔而来,匈奴大营内一阵大乱,士兵心慌意乱,纷纷上马奔出军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顾不上数十万头牛羊,只管自己的性命。

但匈奴骑兵刚刚奔出不到三里,铺天盖地的箭矢便从侧面树林内疾射而来,匈奴骑兵纷纷惨叫中箭,紧接着鼓声如雷,无数汉军士兵从树林内冲出来。

这时高奴县城中的汉军,他们得到赵云的消息,在张任的率领下,三千军队就埋伏在旁边的树林内,张任一马当先,大喊道:“兄弟们,雪耻之日就在今天,杀啊!”

高奴守军被匈奴大军包围了数月之久,每个人的心中都憋足了怒火,这一刻,他们终于得到发泄,每个人都大喊着向匈奴骑兵冲来,尽管都是步兵,但他们作用是拦截敌军逃跑。

长矛疾刺,战刀劈砍,匈奴骑兵心急如焚,拼死要杀出一条血路,而汉军士兵愤恨万分,死活不让他们突围,双方激战在一起。

而就在这时,马岱率领一万汉军骑兵终于杀来了,马速疾快,瞬间便杀进了匈奴人的队伍中,将匈奴骑兵冲得七零八落,他们迅速包围,两支汉军汇合,截断了匈奴骑兵的退路剿灭匈奴后勤大营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迎战刘豹的军队才是汉军主力的重要任务,赵云率领五万大军一路向东而行,次日下午,他们终于在枣林镇外的旷野里遇到了刘豹的大军,赵云立刻喝令大军在旷野摆开阵型。

五万汉军由三万骑兵和两万步兵组成,骑兵除了五千汉人骑兵外,其余两万五千人都是由汉军招募的乌桓人和羌人组成。

这和马超带领的汉羌联军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些骑兵虽然是乌桓人和羌人,但他们却是真正的汉军编制,在细柳营接受了长达近三个月的严格训练。

无论军纪、阵法、装备都完全和汉军一样,他们已脱胎换骨,加上他们自身的精湛骑术,他们便是一支最精锐的汉军骑兵,完全可以和匈奴骑兵抗衡。

另外赵云还携带了一支秘密武器,那就是对付骑兵的杀器——蜂弩,一共有三千部,由九千名士兵操纵,但这九千人同时也是长矛步兵,他们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呜——”汉军吹响了号角,天空乌云密布,北方呼啸,号角声在低垂的乌云下格外苍凉。

五万汉军在茫茫的旷野里布下了三翼大阵,庞德率一万骑兵为左翼,马岱率一万骑兵为右翼,冷苞率另外一万骑兵为后援,前锋是赵云亲率的一万长矛军方阵,在方阵背后却隐藏着三千部蜂弩,由张翼统帅。

此时,刘豹大军在四里外也缓缓停了下来,同样地迅速列阵,刘豹已经从几名败兵口中大致了解到了目前的战局,他敏感地意识到,呼厨泉并没有对自己说实话,他隐藏了至关重要的几个信息。

首先是他兄长刘去卑的军队被困在直道内已有十余天,一直无法脱身,其次便是呼厨泉落入了汉军的陷阱,被汉军拖在洛川道内,也同样难以脱身。

就在这种情况下,呼厨泉却发金箭令,命令并州匈奴渡河西进,共同围剿抵达高奴县的汉军主力。

汉军主力是抵达了高奴县,但呼厨泉的大军又在哪里?分明是哄骗自己来援救他,或者是他利用自己来引开汉军主力,刘豹心中恨极。

但此时他却没有选择余地,他已经在面对汉军主力大军,可以说,他完全落入了呼厨泉的圈套。

刘豹心中愤懑,大声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列阵,准备出击!”

这时,一名万夫长悄悄靠近刘豹,低声道:“汉军这种阵型似乎有点奇怪。”

刘豹眼睛眯了起来,他也发现了,一般汉军都是弓弩手在前,步兵在后,两侧护卫骑兵,而在这里,两侧骑兵没有问题,但弓弩手呢?却没有了踪影。

“卑职怀疑,军队中可能隐藏着什么?”

刘豹凝视片刻,摇了摇头道:“不管他们隐藏着什么,我们都必须要面对。”

万夫长立刻躬身道:“卑职愿率军为先锋,冲击敌军主阵!”

“好!”

刘豹当即令道:“你可率一万骑兵为先锋,冲击敌军中心步兵,我会安排军队敌住敌军两翼,希望你能给我砍下敌军帅旗。”

“遵令!”

万夫长回头大声喝令,这时匈奴军鼓声大作,‘咚!咚!咚!’鼓声震天动地,一支一万人的匈奴骑兵从队伍里冲出,他们不断催动战马,挥舞着战刀,气势奔腾如雷,大地颤抖,尘土弥漫,杀气冲天,向数里外的汉军步兵席卷而去,刘豹随即又对另外两名万夫长令道:“你们各率本部,给我顶住汉军的左右两翼,掩护萨达冲击敌军的中心。”

两名万夫长接令而去,片刻,两支各一万人的匈奴骑兵从左右两边杀出,三支万人骑兵队呈品字型向汉军疾攻,刘豹紧张地注视着三万军队的冲击,这是他第一次派出这么数量的骑兵,希望他们不要让自己失望。

赵云冷冷地注视着敌军奔来,当三支骑兵阵型已成,赵云立刻令道:“蜂弩变阵!”

指挥台上令旗挥舞,红旗举起,绿旗挥出,前方的一万长矛步兵迅速后撤,露出了他们身后的三千部蜂弩车,五百部弩车为一排,一共列出了六排,阵线长达一里,正好覆盖住了前方的第一支万人骑兵队。

这三千蜂弩车都是木牛之身,体积极大,做工坚实,他一方面是汉军的弩车,但它同时还有着另一个作用,那就是步兵障碍战车,这是汉人和游牧民族长期的作战中摸索出的战法,用战车为障碍,步兵在战车和游牧骑兵作战,使游牧骑兵无法发挥机动高速的优势,一直到隋朝杨素对阵突厥骑兵,才最终甩掉了战车障碍。

而此时,这三千部木牛弩车推出,具有极大的迷惑作用,刘豹和匈奴将领们都被迷惑住了,他们这才恍然,原来隐藏在汉军队伍中的神秘武器,竟然就是几千辆战车。

刘豹冷冷哼了一声,区区几千辆战车,也能挡住五万骑兵的冲击吗?刘豹觉得他不需要将五万骑兵全部投入战场,只投入三万骑兵足矣。

但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大将发现战车摆放的阵型不太对,不是传统的圆圈型,而是列队成阵,这或许是汉军的一种秘密武器。

一万匈奴骑兵先锋越来越近,冲进了五百步内,三千部蜂弩车都已经准备就绪,三十支铁弩矢在阳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泽。

一万骑兵冲进了三百步内,骑兵铺天盖地,就像一幅巨大的黑色地毯,在旷野里疾速移动,所有的骑兵都大喊起来,“杀啊!”

一名哨兵奔至赵云面前高声道:“将军,敌军骑兵已进入射程内!”

赵云凝视着铺天盖地杀来的匈奴骑兵,冷酷地下达了命令,“发射!”

三千部蜂弩早已严阵以待,随着主将赵云的一声令下,发射蜂弩的令旗挥下,鼓声大作,一千部蜂弩骤然发射,三万支铁弩矢腾空而起,黑压压的一片,就仿佛饥饿的蝗虫,呼啸着向迎面驰来的匈奴骑兵群扑去。

为首的万夫长发现了密集射来的弩矢,高声大喊:“是箭矢!”

匈奴骑兵一向不喜欢用盾牌,因为盾牌会影响他们在马上的作战发挥,他用双层皮甲防御,坚固异常,在八十步外,普通的箭矢无法射穿他们身上的皮甲。

但刘豹的军队长期生活在中原,受中原军队影响较大,再加上中原长年战争,大量的兵器早已失控,匈奴也得到了中原军队的轻盾,成为他们的固定装备。

眼看密集的箭矢射来,不用首领下令,匈奴骑兵纷纷举起盾牌,盾牌加上皮甲,他们完全可以防御一般的弩矢,但匈奴骑兵做梦也想不到,今天他们面对的竟然不是普通弩矢,而是铁弩矢。

铁弩矢头重脚轻,自身重量加上速度,使它在空中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穿透力,只听见噼噼啪啪一阵密集声响,铁弩矢射穿了盾牌,也射穿了匈奴人两层皮甲,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

第879章 关键一战

士兵中箭坠落,战马中箭扑倒,马上的骑兵翻滚出去,三万支铁弩矢造成了一千三百余名士兵的损失,尽管死伤惨重,但还是没有影响到匈奴骑兵的冲击。

但汉军有三千部蜂弩,用三段射来连续射击,当第一次千部蜂弩刚刚射出,第二次和第三次蜂弩又依次射出,不等匈奴骑兵喘过气,铺天盖地的铁弩矢再次出现了,力道更加强劲,无坚不摧,大片骑兵被射翻,盾牌和皮甲挡不住夺命的弩矢,哀嚎声响彻原野。

汉军的蜂弩在这一刻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第一轮九万支铁弩矢射出,一万匈奴骑兵便死伤近半,而他们距离汉军还有一百八十步。

但噩耗并没有因此消除,三段射的精髓就是永不停止,当第三批弩矢射出时,第一批蜂弩已经换好了箭匣,两名士兵摇动绞盘,上足了弓弦,他们一气呵成,动作简练而快捷。

不需要命令,发射士兵立刻扳动了悬刀,‘崩’的一声,弓弦强劲弹出,三十支铁弩矢腾空而起,和周围的铁弩矢汇集成一片,迅速形成了宽达一里的弩矢乌云,这一次,它们不仅是打击前面的骑兵,连同两侧的另外两支万人骑兵也在铁弩矢的覆盖之下。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原之军和匈奴骑兵便不断地爆发大大小小的战争,尽管匈奴骑兵以精湛的骑术和娴熟的骑射在战场占据主动,但中原军队先进的远射武器,尤其是弩箭,给匈奴骑兵同样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汉朝中期后,随着汉军骑兵不断增加,开始对匈奴军队进行主动攻击,强大的弓弩成为汉军制胜的法宝,也成为匈奴人败亡的重要因素。

而今天,汉军的武器在马钧等著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