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眼下的陈克复已经不再担心统一不了天下,因为虽然还有割据势力,可只要稳中求胜,顶多十年,他就能收复江山,一统天下。真正要让他操心的是如何治理这天下。他不能如杨广一下,拥有一统的江山,亿万的财户,以及令世界都要为之颤抖的百万强军,最后却是毁于一旦,大隋江山二世而亡。

虽不期望千万年基业,但怎么也得有个二三百年,才能算是开创强盛王朝,才能算是给华夏汉族获得更加辉煌的机会。收兵天下兵马,这事情确实是要做的。毕竟打天下得靠武将们,但治天下却得偃武修文,武将军队是把双刃剑,既维护一个帝国,也能使一个帝国内部崩塌。不过武将集团牵涉太广,而且如今天下还未平息,陈克复也不可能马上做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所以在小幅度调整军队之时,他首先着眼于新朝的制度建立。而其中第一刀,陈克复选择了行政区划的更变。面对于州郡县制度的不适应现状,陈克复已经着手实行一个新的区划。那就是省,府,县三级试制。和州郡县不同,陈克复的新区划,直接将整个华夏一起全算进去,划分为三十余个省份,基本和后世相同,然后大量合并下面的郡县,合并后,天下将分为三十余省,二百左右的府,和一千左右的县。大量的减少多余的冗沉地方官府,又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效律。

不过长孙无忌也说的好,天下一下子变成三十余省,那因地域不同,有的一省可能人口是其它省的数倍,甚至造成地方势力过大的情况。为此陈克复也参考了后世明朝的做法,分权。一改如秦汉时代,州刺史可以自已任免幕僚的情况,不但所有官员和吏员都中朝廷吏部任免,而且还将行省这一大单位,进行三权分割。

长孙无忌即将上任的河东行省,就将包括长平、上党、太原、雁门、马邑五府,行东行省将分为河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管政事,司法,兵马三权。

布政使司长官为总督,下设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提督,下设左右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督,下设左右指挥使。三督为正三品职,副职为从三品职。而且为了分权,陈克复还消弱了些三督的权利,将左右副职的权利提升。使一省大权分为三部,一部大权又分为三位正副长官,相互掣肘平衡,防止出现地方官员权利过大的可能。

长孙无忌,正是新任河东行省政事官员正三品大员河东行省总督。看完又无聊

第786章 清洗军队

长孙无忌听着陈克复细说,听的也是频频点头,更是直接从一旁取过笔墨,一手执卷,一手执笔,开始边听边记起来。开始他还担心这行省的衙门太大,但等听到行省没有如过去一般的一地长官的大权。甚至一省三督,一司三长官的权利制衡后。他也感觉到这新设的行省制,其实一个总督除了管的人口多点,地方大点,实际上甚至不如南北朝时的一个太守,毕竟那时的太守不但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而这行省的权利层层分割,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且各省府县的那些不入流的吏员都由朝廷考核任免,这总督被分掉了司法与军事,又没了举荐官员,任免属吏幕僚的权利,权利已经很弱小了。甚至他从陈克复的那些话中,已经隐隐听出,就算如此,陈王估计也不打算给三督多少实权,除了正三品的高职外,三司的实权将尽在那三司的六名副手的手中。

听明白怎么一回事之后,长孙无忌心底下还是有一点点失落的。本以为真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好好大干一番。却没有想到,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清贵些的官职,真正的权利似乎不大。不过转念一想,这样弄确实不错,最起码,想如李渊当初在河东那样起兵割据是不太可能了。

“殿下,那这提督和都督又将由谁担任?提督倒没什么。可这都督总管一省兵马,会不会权利太大?毕竟总督和提督可不一定就能管的住带兵的武将。万一有人拥兵自重如何是好?”长孙无忌很快的就又想到了一个漏洞。总督管民事权利虽大,管着一省上百县的人口。可真和都督比起来,似乎又算不了什么了。毕竟刚经历南北朝和隋末,人们心里武将还是比文官权大的。而南北朝那么多国家王朝灭亡,基本上也是属于武将集团们的叛乱的。

陈克复微微笑了笑,他当然不可能留下这样的一个破绽,也就给他解释起来。这个行省制度陈克复想了许久,借鉴了不少后世的制度经验。不过拿到这个时代来,他也还是有些信心的。不过这还没有给其它人谈过,正好先与无忌议议,看看有什么漏洞破绽,正好改进,等到新朝之时,就行推行。

对于行省三权分立,都督管军一事,陈克复当然是有过仔细思虑的。兵者凶器也。圣人都有说过。有关军队的事情都得谨慎。陈克复一个千余年后的人,对这些当然更有深层次的理解。

唐朝是所有汉人们的骄傲,可是这样的盛世就是亡于武将们拥兵自重。节度使们的藩镇割据,最后亡国。而同时被称为华夏最开放,最富饶的时代大宋。却又由于开国皇帝因担心重蹈唐的后路,过于严厉限制武将,整个宋朝武将集团被文官们压抑的太厉害,以至于宋朝虽富裕,可一直得给外族交岁币买和平,最后也难逃被外族灭国。相对来说。明朝一开始的时候,武将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明朝的军队表现也很不错。可惜,明朝军队最后又毁在了军官军户世袭之上。

种种前人的经验教训,陈克复心中都有数,也因此在制定这些可能影响到将来整个王朝的制度时,他也融入了各朝中的优秀制度,而去除了一些错误不当的制度。比如此时的这个行省都指挥使司,陈克复对他就是思虑的最多的。

军队得勇猛,才能卫国开疆,可军队又得节制,不然就会失控,如唐朝一样。可又不能过于压制,不然就会有宋朝那样军队太弱的可能。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才是最正确而又最难的。

“我已经想好,和你一起上任的河东都指挥使司都督是王仁恭将军,左指挥使是尉迟敬德,右指挥使是秦叔宝。而提督由尧君素担任,左提刑按察使由陈孝意担任,右提刑按察使则会调刚归附朝廷的萧瑀担任。你的副手则拟定由长孙顺德担任左布政使,李孝常担任右布政使。这些,今后可都是河东行省的同僚了,未来你们至少得共事三年。”

听到王仁恭和秦叔宝与黑炭头尉迟恭来担任河东的兵马统率,长孙无忌倒是放心了些。这些人都是河北军中最忠于陈王的人,虽然王仁恭老头是半路加入的,但秦琼和尉迟敬德可是陈王的心腹将领了,有他们坐镇河东,倒不用担心军事这一方面。他现在唯一还有些担忧的则是这个都指挥使的权利过大。

陈克复看出了他的担忧,笑道:“别这么担忧,你上次说的收天下兵马之权的事情我还言犹在耳,怎么可能现在又犯下这么明目的过错呢。告诉你,都指挥使司虽然说是统领一省兵马,不过他们统领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各府县乡兵和民团。都指挥使司负责乡兵、民团的训练,登记挑选,以及粮草装备供给。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朝廷与地方府兵们的联络。”“就这?”长孙无忌有些不想信一省的都督,听起来风光无比,位高权重,结果只有这么点权利。

“当然。”陈克复微微一笑,笑的无比灿烂。

要想不让武将拥兵自重,就不能给他们任何机会,这可是陈克复从自身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随时能拉出去打,又能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军人乱政,陈克复可是绞尽了脑汁。最后还是觉得杨坚的府兵制度很好,就和后世的美国一样,最高的单位只是师营,唯有战时才会集结。而隋时,军队以鹰扬府为单位驻扎各处,鹰扬郎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全养在京城。只有打仗的时候才集结军队。平时是兵将分隔开来的。

为此,陈克复最后也还是选了府兵制度,加了一点改良。

陈克复如今麾下的几十万军队。其中就有一部份是府兵,当初陈克复还没入关时,在辽东、辽西、漠北就设立了约一百个鹰扬府,人数约为十万人。后来兵马扩编,又招募了约十万左右,然后还有十万左右的塞外联军,剩下的还有约十万左右的关外的乡兵、民团。剩下的。则是河北、山东、淮南、河南等各地投降的兵马,这些人数也约还有二十万在军中。

如今的河北军,人数多达六十余万人,这些还只是算在征的兵马,辽东关外以及河北等地的未征用乡兵,民团并未算在其中。这么多的大军,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隋朝时常规军的最高数字。

现在河北军兵马众多,将领更是众多。虽然整编解散了大量的俘兵降兵,但河北军的成份仍然十分复杂。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纯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现在陈克复也必须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来解决。

新的府兵方案加行省都指挥方案,就是陈克复的全盘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克复会开始将所有的部队转换身份。除保留二十万禁军外,其余所有的部队全部转换为各地的府军以及乡兵、民团。

在陈克复的计划中,天下三十余省。近两百个府,每府将设置一个鹰扬府,每府一千兵马,所有的府兵人数约有二十万。然后将军队中的那些降兵、俘兵再清除出来,转为各府乡兵、民团的预备役兵马。再加上单独的十万水师,也将转为水师四舰队。

如此除掉那十万雇佣的塞外联军。河北军将保留五十万常备军,以及保持约四十万人的常规预备役乡兵部队。和四十万左右的二线预备役民团。

而且为了解决掉那些大量的降将,以及非嫡系的优秀将领,陈克复决定将他们通通明升暗降。

如东都军的那些将领,陈克复通通将他们升职,然后塞进各省都指挥使下面的预备役乡兵部队中任职。预备役乡兵虽然不是正规部队,但每年都会有一个月时间的完整训练,并会有下发装备,及专门的营级常备武职军官。那些如今军中最差的一批将领都将丢去那里,不过他们乡兵都是以营为单位,他们最次也能是营级军官。

而如淮北、山东、河北等地归附的将领中的一大部份将领,则将各行省都指挥使的上层职位中。至于那些本来就职位很高的一方统领级的非嫡第将领,陈克复打算将他们通通调入朝廷。

为此,陈克复在原本的兵部、及参谋幕僚本部以及破军讲武堂这三大军官的集中地,又在原八卫的基本上扩增,将八卫改成了二十四卫,其中包括内府禁卫军八卫,外府军十二卫,水师四卫。

外府军十二卫依然沿用隋制,为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侯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

而内府禁卫八卫则是神武、神策、羽林、骁骑、龙骧、虎贲、鹰扬、凤翔八卫。这八卫分领二十万最精锐的河北军,也将是最嫡系中的嫡系。

剩下的水师四卫则由原来的海龙卫四舰队改编成,分别是怒海、镇海、凌波、安澜。

天下兵马皆归二十四卫,外府军为鹰扬府,每府千人,内卫军为营,每营五百人。水师为分舰队,每分舰队两千五百人。各鹰扬府管兵,最高将领为正五品郎将。

鹰扬府统兵,练兵。

兵部管征兵、粮草器械、调令。

参谋本部管训练方案,制定战争计划,掌情报调查。

二十四卫将军府管所有将领,和事时在将军府,战时领令出征,班师后交令回将军府。

行省都指挥使专管乡兵、民团,挑选登记与训练,地方剿捕盗匪,并地方城墙等防卫。

隋朝的制度是鹰扬府,兵部,十二卫将军府三级制度。陈克复干脆更狠点,直接鹰扬府,兵部,参谋本部,二十四卫将军府,行省都指挥使司五级制度。陈克复就不相信,如果一来,他的大陈朝还有谁能拥兵自重。感觉如流水

第787章 金凤云盘,禅位诏书

“铛!”

“铛!”

“铛!”

黎明的曙光刚刚出现,洛阳城高高的钟鼓楼上就已经传来悠扬的洪亮钟声响遍全城。不同于往日的晨间报时,今日的钟声却是一声接着一声,一直响个不停。

伴随着这一百零八道铜钟声,整个洛阳城仿佛都被惊醒。紧接着洛阳城九门开始大开,九门外无数的长角大鼓响起,一支支全都披着鲜红战袍,明亮铠甲的河北军列队入城。

六月初八,隋皇的退位,新皇的登基大典开始了。洛阳城中,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所有的街道都提前三天清理,无数的陈字彩旗已经插遍了全城。三天前,洛阳城内城外就已经聚集了三十万河北大军。这是陈克复麾下兵马最大的一次聚集,也是一次最盛大的youxing阅兵。

分为九个阅兵集团的河北军从九门进入,绕过洛阳城无数的街道之后,最后汇集于朱雀御街。宽达百步的朱雀大街的两旁已经成了人流的海洋,无数的百姓在期待着几天前就已经知道了的河北军入城阅兵式。

一骑飞快策马而过,战马的铁蹄敲击在石板之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来了,来了。”无数的百姓翘颈张望,果然,在无数的长角声中,最先过来的是足足五十个一百人重装骑兵方阵。当先最打头的那个方阵正护着一面巨大的陈字旗缓缓而来。五十名骑士人人身着重骑兵铠,整个人都套在那红色罩袍下面的黑色铠甲之中。战马是清一色的五十匹红色战马。此时这些战马的马甲上面也同样罩上了红色的罩袍。

五十骑的方阵,阵容齐整,步伐统一,手中端着马朔。缓驰而来。大长的红色披风迎风招展,红色的盔缨更显此时的欢乐气氛。

这支传说中的骑兵们的首先登场,无疑让早已等候的百姓们激动不已。破军营的传说早流传中原,可是真正见到这支军队如此全副武装,他们还是第一次。一阵阵的欢呼声响起,御道两侧的人群都为自己身为这样强大军队保护下而高兴。

破军营的五千重装骑兵们就如同一道引线,他们通过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举手欢呼。兴奋不已。他们彻底的点燃了东都百姓的激情,也为阅兵式展开了精彩的开端。

一支支部队过去,重装骑兵,轻骑兵。轻步兵,盾步兵,长朔兵,长枪兵,弓兵。弩兵,重装步兵,重装长矛兵,重装陌刀兵。甚至还有工兵营。医疗营,辅兵营。讲武堂学军等一支支的军队经过。每过一会,总会有一种最精锐的部队出现在其中。一面面的营旗。让不少的东都百姓都能指认出来。

定都洛阳,使得陈克复可以放心的把重心转移到了中原,转移到了如何与其它势力对峙的前方。

大军一支支开过,并没有停顿,也没有高级将领和出现。

这些军队今天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承天门,在太庙,朱雀大街上的阅兵式前进,只是今天他们的一个小任务。

皇城承天门外,这块巨大的开阔广场上,此时已经聚集了一支又一支的精锐部队。不过今天到的部队太多,因此只有最精锐的那些部队,那些拥有着营号的一部队强军才会留在这里。而其它的部队在穿过朱雀大街后又会转一圈从九门外出去,按兵部最新下达的军令分赴各处鹰扬府驻地。

虽然只留下了一小部队,可这一小部队依然超过十万之数,十万河北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嫡系中的嫡系。一个个的方阵整齐的列在广场之上,长矛如林,旗帜如海,十余万将士们身上的锃亮的铠甲反射出一片片耀眼的明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