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遭殃的就是阿芙乐尔号,这艘后世打响了**第一枪的名舰,短短五分钟内至少被命中了超过二十发152毫米穿甲弹,加上这个距离炮弹弹道变得陡直,攻击的几乎都是几位脆弱的水平甲板,炮弹穿透毫无防护的主甲板后,再次贯穿了薄薄的穹甲命中了被保护的要害。

尤其是其中一发,穿透了薄薄的舰艉装甲命中了舵机后,彻底葬送了阿芙乐尔号离开的希望。

亚速号同样好不到哪去,三艘北极星级战列舰和三艘海参崴级重巡,把全部的火力都倾洒到了它身上,虽然六艘主力舰已经老去,舰炮射程不能和靖海级新锐比,但亚速号只是一艘3200吨的二级穹甲防护巡洋舰,全身最厚的地方也不过152毫米,所以被一枚重达三百多公斤的305毫米炮弹“擦”了下左侧船舷后,船身立刻裂开一道一米宽的裂缝,大量海水涌入了锅炉舱后亚速号也彻底的失去了速度。

十分钟后,当三艘海参崴级重巡一马当先冲到了六千米内后,在海面打转的两舰顿时遭遇了灭顶之灾,尤其是三舰均放弃了昂贵的穿甲弹改用高爆弹后,对两舰来说简直就是一次虐杀。

一枚枚装药近三十五公斤烈性TNT的203毫米炮弹如蛮牛般突破装甲后,在舰体内部爆炸,剧烈的爆炸撕开了甲板,在两舰身上留下了一个个触目心惊的伤口,当最后一枚炮弹准确的击中阿芙乐尔号弹药库后,整个战斗结束。

持续时间仅仅三十分钟。

但当这场被誉为二十世纪第一场大海战的细节在很多年后逐渐解密,大家才明白这场毫无难度并且被一艘英国驱逐舰看到并详细记录下来,被英国海军戏称为大象踩死蚂蚁的战斗影响有多大。

但接下来一幕就让英国人很不高兴了,因为新华海军六艘主力舰以搜寻落水者为由,横在马六甲海峡入口一堵就是整整一天一夜。

罗杰斯特温斯特并不知道新加坡至班达亚齐的海上交通线被截断了一天一夜,要不然他肯定会怀疑,但正在班达亚齐,已经加完煤等待消息的他几乎在同时接到亚速号和阿芙乐尔号发出的电报后,立即下令起锚。

海峡出口有拦截并不出于俄国舰队的预料,六艘主力舰,八艘靖海级显然不是新华帝国海军的全部力量,而且他们也根本不会想到,亚速号和阿芙乐尔号能够在遭遇敌人的同时就发挥了信息。

所以罗杰斯特温斯特立刻下令舰队出发,准备强行突破马六甲海峡,因为敌人还不知道自己的部署在哪里的力量已经暴露了。

这么点军舰根本拦不住庞大的俄国舰队,尤其是其中只有六艘主力舰。

但当罗杰斯特温斯特下令起锚后不久,准备利用他所谓“巨大的无线电情报优势”强行闯关的时候,另一封来自奥恰科夫号的电报却让他陡然冒出了冷汗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欣喜。

纳土纳群岛,四艘新式战列舰,四艘不明型号崭新的一级装甲巡洋舰。

足足八艘主力舰。

这是之前各国都认为李默可以拿出的新式军舰的最大数量,它们悄悄停泊在纳土纳群岛,却让八艘靖海级和六艘老式主力舰大前锋,明显就是要吸引自己强行闯关。

虽然还有六艘公爵级没出现,但此时罗杰斯特温斯特倒是巴不得他们出来拦截自己,因为已经没什么可以阻挡庞大的俄国舰队前往帝力了,如果它们出来,反而会成为自己的猎物,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要趁新华海军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他们在马六甲出口的部署,尽快抵达帝力,只要有充分的燃煤,那么那一带破碎的岛屿将是自己和新华海军周旋的最佳场所。

四月十日,在班达亚齐待了三天的罗杰斯特温斯特和第二舰队司令涅博加托夫,参谋长尼古拉克拉多准将,以及几位副手商量后,最终在新华海军大部分主力舰均在马六甲外,距离印度洋最近的也有五百海里的情况下,决定抢先越过最关键的巽他海峡,前往帝力。

下午三点整,拥有足足六十五艘战舰的庞大舰队启程,同时三艘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观战巡洋舰也同时出发。

晚九点整,一封由驻新加坡的俄国公使发来的电报才姗姗抵达抵达班达亚齐,但那时舰队已经启程六个小时。

电报抵达的同时,四艘吉林级,四艘大连级以及四艘公爵级和十二艘驱逐舰组成的主力舰队悄然通过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

同时,八艘靖海级和四艘保卫级驱逐舰也以高达28节的速度全力追来。

晚十点整,龙国章下达了全体人员睡觉的命令。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23章 大海战一,他害怕了?

十月十一日清晨。

六点整,当地一丝鱼白从舷窗透射进来,希佩尔就已经穿戴整齐。

舱门外的过道内依然安静如斯,只有一种独特的隆隆动力声在回荡,虽然起床的铃声还未响起,但居住在这个独立船舱里的希佩尔和其他六位德国海军实习生却都很清楚,整艘战舰其实都已经苏醒了。

从昨夜十点整舰队司令官下达了睡觉命令后,他就知道战斗会在今天爆发。

房间里,伙伴们全都没有说话,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准备工作,而希佩尔也打开了斜跨的望远镜包,取出了从德国国内带来的最新八倍望远镜。

这是德国光学的最新成果,不仅比以前的老式望远镜看得更清楚,而且镜片上还首次上下都添加了刻度线,可以让观测手很轻松的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打开镜头片,希佩尔小心翼翼的擦拭着镜头,他为德国的成就自豪,但也通过这个小小的望远镜知道了李默在对待海军上的态度。

因为这几天他发现,新华海军哪怕是驱逐舰的观测手都已经装备了和自己一样的望远镜,那不是新华自产的,虽然他们曾经得到了德国全部的光学制造技术,但工艺和技术上的细微差距使得他们自己的八倍望远镜实际上达不到要求,而且刻度上也没有如此清晰。

所以得知了德国制造出了最新的望远镜后,李默立刻向德国采购五百只,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这种望远镜即便是用新华蓝币计算,也达到了每只一千价格。

这就是态度,对待海军和海权的态度。

李默从不吝啬装备,从建军开始,他一直都在把最好的装备交给海军,在这种关心下,海军将士更是坚持严格训练,并最终横空出世。

在新华海军的几年生活,让希佩尔真正的见识了什么叫严格训练,他才不屑外界关于运气的说法,仅仅是每年上万枚的训练弹药消耗量,就足以证明这支年轻的海军崛起绝非偶然。

希佩尔对着镜头哈了口气,小心翼翼的擦拭着,在无法得知新华海军这次全部作战计划的情况下,他主动选择了做一名观测手,因为在军舰上,只有观测手才能拥有全景视线,才能看清楚双方的各类机动战术和交战中的选择。

当然,他对俄国的战术没多大兴趣,罗杰斯特温斯特连风帆时代的战术都没有学全,他更关心的是新华到底会如何使用脚下这八艘最新的主力舰。

起床的铃声,终于姗姗响了起来,当他推开舱门,四周的新华水兵们也早已拥挤到了过道内,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穿戴着整齐干净的白色海军服,挤入狭窄的洗漱池,再从厨师那里接过肉饼、馒头和水壶后,陆陆续续向战位走去。

顺着梯子,希佩尔很快爬到了前桅上,即将登上桅盘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望着那张黄色黑瞳,带着微笑的脸庞,他也微微一笑,一把握住大手挤入了狭窄的桅盘。

狭小的桅盘挤入两个大汉显得有些拥挤,两台电话机分别紧贴在桅盘内侧的防弹钢板上,电话线从中空的桅杆内穿过,一直联系到舰桥内。

和那位新华观测手一样,希佩尔将携带的水壶挂在了舱壁上,再次整理和清点了一遍望远镜,六分仪等装备后,才套出馒头和肉饼咬了起来,但无论是他还是旁边那位,都很少喝水。

像这样的观测手在吉林号上有十六位,分别在前后桅盘和舰桥上,别以为观测手是个轻松的活,尤其是在即将开战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在上面一待就是一整天,如果喝太多的水爬上爬下来回洗手间会造成麻烦,所以很多时候观测手们都要忍受干渴。

咬着肉饼,希佩尔观察着舰队,和出发时相比舰队的规模小了一大半,尤其是主力舰,在连续离开六艘和两艘后,仅剩下十二艘。

他们为何离开?是抛出去的诱饵,还是埋伏在了某处?难道新华就要靠这十二艘主力舰对抗总数多达六十五艘的俄国舰队?

希佩尔深思间,八艘猬集在身边的驱逐舰突然开始加速,虽然不能确切的知道这些被放大了的驱逐舰的具体数据,但那至少超过28节的航速,还是让他有些咋舌。

忽然前出的驱逐舰让空气凝固了起来,老手们都知道,这是舰队开始搜寻目标的征召,预示着编队已经进入了战区,敌人随时有可能出现。

半小时后,希佩尔发现,八艘靖海级巡洋舰带着四艘驱逐舰忽然从后方追了上来,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便四散而开保护在了主力舰前后左右,仿佛经过严格训练的猎犬,这种速度和航行技巧都让他怦然心动。

花了17个小时,飙了460海里,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靖海级轻巡狂飙突进的速度优势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何轻巡如此受到海军的重视,因为当突发事件或者远距离高速支援时,目前也只有这些家伙能做到。

八艘轻巡的回归,让龙国章放下了最后一丝担忧,有这些家伙在,俄国舰队中数量众多的二级巡洋舰和驱逐舰甚至是鱼雷艇就没办法突破他们来袭扰主力舰。

至于封锁马六甲海峡、打击帝力和抢占荷属几内亚岛的八艘主力舰由于速度和任务,已经确定无法在参与这场海战了。

九点十五分,龙国章对舰队进行了重新编组。

第一战列舰分队,吉林号、黑龙江号、广西号和广东号,指挥官龙国章。

第二战列舰分队,公爵号、亲王号、明石号和津轻号,指挥官林泰曾。

第三重巡分队,大连号、丹东号、奉天号和哈尔滨号,指挥官季濡山。

第四轻巡分队,靖海号、定海号、宁海号、平海号、安海号、四海号、扬海号和镇海号,指挥官乐飞。

驱逐舰分队,十六艘保卫级,指挥官蓝建枢。

随着任命下达,各分队指挥官迅速按照自己编队各舰的情况,对战队排位,炮击顺序进行了划分和微调,这些小规模的调整让希佩尔猛的站直了身体。

十点零五分,戍卫号驱逐舰发来电报,与金雕号取得联系,同时根据电波导航确定,俄舰队主力进入明打威群岛外海,距离75海里。

当新华皇家海军主力舰队上空警报声不绝于耳的同时,旗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内,罗杰斯特温斯特却坐立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因为无线电全部失灵了。

是的,所有无线电只要打开全部都是嘈杂刺耳的声音,这个情况从昨晚凌晨就开始了,虽然从北海起无线电就时常忽然出现间歇性此类异状,次数不下百次,但最长也不过一两个小时,总会很快消失,所以大家只认为是无线电故障而已,尤其是那位发明家季甫琴科诊断后也没有下文,更坚定了他这个想法。

但现在情况似乎有些怪异,无论是那一台,既要开机就立刻陷入尖啸之中,这可让他急死了,要知道无线电不仅是他手里的最大王牌,而且已经在万里航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敌区,却忽然全部失灵,似乎有些太蹊跷了。

“难道是对手也知道自己有无线电?”

念头升起的同时,旋即又被罗杰斯特温斯特自己给压了下去,季甫琴科自从发明了这个东西后就一直在海军部的视线中,而且无线电并没有大规模制造,都是季甫琴科一个人弄出来的,所以泄密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季甫琴科和那艘堪察加号维修船也在那晚在混乱中被炸沉了,大家还找到了一些堪察加号上水兵的尸体,而且早在堪察加号还在时这个现象就出现过,会不会真的是故障?

罗杰斯特温斯特很想弄明白这个事情,但此刻已经容不得他继续耽误了,距离最后可能遭遇拦截的巽他海峡还有一百五十海里,那里是南洋进入印度洋的重要海峡,无论是敌人从马六甲海峡来,还是从吕宋来,都必须经过那里。

昨天自己派出的亚速号和阿芙乐尔号能不能逃回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华海军主力昨晚肯定会逗留在哪里,就算是今早发现异常,从马六甲抵达巽他海峡也有四百海里,以18节的速度也要22个小时,而自己越过巽他海峡只需要12个小时,就算剩下的六艘公爵级还未出现,但六艘就想拦住自己根本不可能。

十点四十分,鉴于之前被两艘靖海级袭扰时的混乱,加上又要抵达最危险的区域,罗杰斯特温斯特也对编队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列舰分队,指挥官罗杰斯特温斯特,旗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苏沃洛夫公爵号、鹰号和光荣号,这五艘满载15200吨,拥有两门双联305毫米舰炮和四门210毫米舰炮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是他手里最强的力量,除此之外,博罗季诺级的原型,法制皇太子号也被编入了分队,这样不仅血统统一,而且性能也不会差很多。

第二战列舰分队,指挥官舰队副司令福克萨姆,旗舰胜利号,佩列斯维特号、奥斯利亚比亚号同为佩列斯维特号一等战列舰,再加上切萨列维奇号,以及从美国采购的列特维占号和塔夫里亚公爵波将金号,同样也全都拥有两门双联40倍口径305毫米主炮,最小排水量也达到了12700吨。

第三战列舰分队,指挥官涅博加托夫,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塞瓦斯托波尔号、波尔塔瓦号,伟大的西索伊号、和两艘英国出售的原快速级彼得大帝号、圣彼得堡号,虽然前四艘主炮为305毫米,后两艘为254毫米,但这六艘却都是二等战列舰,尤其是后两艘,虽然口径下,但射速快,十四门190毫米副炮更是傲视群论。

这十八艘战列舰,是罗杰斯特温斯特手里的核心打击力量,除此之外他还分了三支巡洋舰战队。

第一巡洋舰战队分别是格罗姆鲍伊号、俄罗斯号、三圣徒号、纳瓦林号、亚历山大二世号和尼古拉一世号,后两艘虽然属于二级战列舰,但考虑到已经下水十几年,所以被编入了巡洋舰战队。

第二巡洋舰战队,留里克号,巴扬号、帕拉达号、狄安娜号、瓦良格号、勇士号。

第三巡洋舰战队,卡古尔号、奥列格号、阿斯科尔德号、乌沙科夫号、谢尼亚文号和诺维克号。

至于剩下的一些二级巡洋舰、大型炮舰和驱逐舰被组编为另外两个分战队,这样一来彻底解决了乱哄哄的场面,俄舰队也首次整齐了起来。

随着舰队缓慢的完成组编,罗杰斯特温斯特消失了已久的信心终于回来,就连各舰上的俄国水兵都开始为雄壮而庞大的舰队自豪的时候,一艘小巧的驱逐舰却如幽灵般陡然钻出了海平线。

“敌舰。”

凄厉的警报声和忽然直冲而来的驱逐舰让俄军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陡然紧绷起来,望着天际边的小家伙,每个人心头都升起了一丝阴霾。

驱逐他?

罗杰斯特温斯特想了想后,令人奇怪的并没有下令巡洋舰出动,甚至没有改变航向,而是命令加速通行。

他的这个命令,让一直伴随在俄国舰队外航行的多内加尔号上的费舍尔和西摩尔都皱起眉头,很显然,那位俄国中将阁下犯了和当年日本人同样的错误,并未意识到新华海军拥有一种可以远距离联络的神秘手段。

二十分钟后,又有两艘驱逐舰以闪电般的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