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

而荷兰的教官只付责平时训练水军,并不能参加水军的聚议,因为清廷对荷兰人同样也十分防备。因此在决定出战之后,郑芝龙才派人通告荷兰的教官,让他们随舰队出战。但荷兰人接令之后,立刻就表示自己只是付责训练水军,并不是雇佣军,因此没有帮助清军战斗的义务,而拒绝出战。

其实荷兰人比郑芝龙更清楚,清军水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与中华军相比,守在基地里,依靠两侧的炮台,还可以与中华军相抗衡,出去迎战,只是死路一条。荷兰人当然不想白白为清军送死。

荷兰人不愿意随军出战,郑芝龙到也没有强求,当时立刻下令,由李杜国带领龟甲舰队,为先锋船队,自己率领六十艘其他战船,作为第二梯队,随后接应,而刚购买的四艘荷兰战船也全部出战,其中最大的一艘船,也被郑芝龙当做自己的旗舰。

不过在登船之后,郑芝龙的身边立刻有人劝告他:身为全军的主将,不可亲身试险,因此郑芝龙只在后面指挥作战,千万不要亲自冲锋陷阵。

郑芝龙当然知道,虽然表面上是关心自己的安危,但实际上还是在防范着自己,看来逃脱的希望不大,只能见机行事了。

第005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二)

“龟甲船?清军这是从那里淘来的古懂货?”

成钢放下单简望镜,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可理解。龟甲船他当然是知道的,但那是五十多年以前的玩意了,经历了这么多次海战以后,成钢也对海战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来龟甲船的弱点。而且经过了商毅的熏陶之后,成钢也深深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在过去了五十多年以后,海战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龟甲船这种东西,当时或许可以称雄一时,但现在早就已经过时。清廷的海军居然还拿出这种东西来出战,成钢心里也觉得十分可笑。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着,但成钢的命令却丝毫也不慢,立刻向舰队下达了迎战的命令。

联合舰队中立刻分出了三支舰队,中路舰队由二艘二级战列舰,八艘三级巡洋舰,五艘四级逐驱舰组成,以“之”字型的航线行驶,正面迎击清廷的龟甲舰队。而左右两支舰队分别由一艘二级战列舰,四艘三级巡洋舰,四艘四级逐驱舰,三艘五级护卫舰组成,分别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过去。但三支舰队全部都是按纵队排列。

清廷的舰队排出的是雁形阵,以三艘体形较大的龟甲船组成一个三角形为核心,其余的战船都分别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大巨的箭头形态,但横向的宽度达到了三百余步。

而李杜国就在正中的座船上,虽然自己的战船数量要比对手少得多,但他依然信心十足的带领着船队,向中华军的舰队逼近过去,同时在头脑中已经开始想象着等一会儿自己如何率领着船队,大破敌军。

就在这时中华军的船队首先发起了进攻,担任正面迎战敌军小队的首舰是二级战列舰豼貅号,开始炮击,第二层甲板的十六门火炮一起开火,率先向清军发出了怒吼声。

“轰——轰——轰——轰——”

在一连串火炮的轰鸣声之后,在清军战船附近的海面上立刻升起了十余水柱,直冲天空,面清军舰队中,有两艘龟甲船被炮弹击中,不过覆盖了铁甲的船体确实要比一般的战船坚固得多,尽管甲片被炮弹击中之后,凹下去了一大块,但毕竟没有被击穿。但也引起了船身的一阵巨烈摇晃,里面的清兵站立不稳,大部份都率倒在船甲板上。

清廷的龟甲船也纷纷开火还击,但这时双方的距离有三百多米。但由于龟甲船的体形太小,装配的都是中小型火炮,射程根本就不足,几乎大部份的炮弹都离着还有一定的距离,就落到大海里,就算有少数几颗击中的中华军的战船,但也是强弩之末,造不成什么损伤。

因为龟甲船本质上还是一种近战型的战船,配备的武器大半的是火箭,喷火筒一类,只有接近到对方三四十米的时候,才是龟甲船最理想的攻击距离,可以利用火箭、喷火筒直接烧敌军的战船,而自身的铁甲又可以抵挡敌军同样的手段进攻,因此在海战中大占优势,当年的李舜臣就是这样使用龟甲船,往往可以一挡十。但在这时的海战中,交战距离已经扩大到数百米以上,而龟甲船无法装配重型火炮,使当年的优势,也变成了绝对的劣势。

只有三艘体形较大的龟甲船上,各装配了四门二千四百斤的红衣大炮,有两门是设在船首的位置,还能够对中华军的船队造成一定的危险,但首轮的六发炮弹无一击中目标,全部都落进海水里。相反还因为红衣大炮的反作用力,震船体摇摆起伏不定。

因为这三艘龟甲船虽然体形较大,但只是相对其他龟甲船而言,长度不超过四十米,宽度也只有五六米,重量约在五百吨左右,但这是加上了甲片的重量,其实也只相当于中华军的五级护卫舰大小,用这样的战船发射红衣火炮,确实有一些吃力。而且在龟甲船上的火炮又没有使用炮车和反震一类的装置,因此所受的反作用力确定不小。

红衣火炮发射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够重新发射,而这时中华军的战船几乎都进入了自己的射程,因此各船上的火炮都纷纷开火,一时间海面上硝烟大涨,炮声轰鸣不断,炮弹一轮接着一轮,尽向清军的龟甲船激射过去。

而由于距离太远,清军的还击几乎毫无力量,结果完全陷入了下风。尽管龟甲船的防御力要比一般的战船强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在木质的船体外面覆盖上一层铁甲而己,并非真正的铁甲舰,因此也架不住火炮的轮番轰炸,有好几艘龟甲船已被炮弹击穿了船体,将铁甲击穿了几个大洞,碎裂的铁片和木屑四散飞溅,船内的清兵伤死无数。而且有两船都已经进水,开始下沉了。

李杜国完全没有想到,战局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龟甲船大显神威,以自己的铁甲抵挡住敌军的进攻,然后用火箭、喷火筒等武器将敌舰一艘一艘的烧毁才对。谁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靠近敌军的机会,而且对手的火炮实在太过猛烈了,铁甲虽然不说完全没有用处,但和自己预想中的相比,还是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李杜国心里也不由十分了郁闷,自己完全是按先祖的那一套做的,怎么就不灵了呢?

但现在没有时间了李杜国思考年代差异的问题,这时龟甲舰队和中华军的中路舰队相距已不足一百米,尽管这时龟甲船快要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内,但中华军的舰队根本就不给他的一丝机会,已经在龟甲舰队前方横向列开,都以自己侧舷正对龟甲舰队的船首,因此在各条船上的火力全开,炮弹密如雨点一样,向清军打去。

而且由于这时的距离太近,因此火炮的力道和命中率也大大提高,有不少龟甲船都被炮弹击中,打得铁甲裂碎,桅断舵拆,转眼间就有十余艘龟甲船失去了战斗力。

这时中华军左右两侧的舰队也已经包抄到位,从两肋插入清军船队的阵列中,两舷的火炮一起开火轰击清军的战船。清军的舰队本来就已经完全落入了下风,这一下更是被中华军阵型大乱,结果分为数截,只能各自为战,而且清军的战船在数量上也远远少于对手,更是被打得几乎全无反抗之力。

就是三艘大型的龟甲船虽然也都在奋起的抵抗,无奈能够给对方靠成危胁的,只有各船的四门红衣大炮,其余的武器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红衣大炮的数量大少,再加上战船在海中颠簸起伏不定,而且清军的炮手的训练也不及中华军,因此能够相火炮成功的打出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准头,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而且这三艘大型的龟甲船也是中华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每一艘船都会遭到数艘中华军的战船围攻,结果不多时也都各中十数炮,都被打得多处铁甲裂开凹陷,甚致有一艘船的桅杆被打拆,帆蓬落下,而在侧舷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拼命的涌入,眼看着向海底沉没。而另一艘同时也被五艘中华军的战舰围攻,炮弹如同冰雹雨点一样,落到船体上,被打得铁甲支离破碎,船体开裂了四五处,覆没也只迟早的事情。

李杜国的座舰情况还算略好一点,虽然船头的龙首雕塑被击得粉粹,船体也被打得多处凹陷,但还算是没有被击穿。而李杜国到还保持着几分先祖的血性,虽然明知战局不利,但却并没有从战场逃离,还是指挥的本舰的所有火炮拼命开火反击。

但在这时清军在战场上的劣势己是不可挽回,仅靠这一艘战船的抵抗,根本就毫无用处,而且就在这时,底层甲板的桨手们突都跑了上来,向李杜国报告,船底漏水了。

原来龟甲船本身的尺寸太小,承受不住红衣大炮发射的反震力,北方的造船工匠不及南方的手艺精通,因此船板与船板之间连结的牢固程度也不足,在平时训练时还不觉有什么,但在战场上连续发射红衣火炮,又连遭对方炮火的轰击,结果造成了接缝炸裂,海水不断的渗入。

如果是在平时,到还可以先堵住渗水口,免强应付一下,保证战船不会沉没,但这时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战斗中,谁也没有留意船体渗水了,结果等明白过来的时候,船底的积水己达近一尺深,而且对方的舰炮还在不断的向船体轰击,根本没有空闲去堵渗水口。

而这时在船舱内,清兵也是一阵大乱,到现在清兵还能够支撑着战斗,除了是李杜国坚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艘船的船体还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因此清兵的心里都还有一点安全感,现在这艘船也开始渗水下沉,清兵们顿时军心大动,没有人愿意再坚持战斗,也没有人再听李杜国的指挥命令,纷纷跳海逃命。

第006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三)

这吋郑芝龙率领着清军的后援部队在二三公里以外的地方观战,其实整个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清军先锋船队己全面败阵,被中华军的舰队打得溃不成军。

郑芝龙心里也不仅暗暗吃惊,虽然他也预料到,龟甲舰队决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但也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干脆,在中华军的舰队面前,龟甲船几乎毫无抵抗力,完全是一败涂地,而且这时己被中华军全部包围起来,如果没有援军,只怕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时清军的第二梯队中,还有六十余艘战船,但郑芝龙并没有下令让舰队出击,去救援龟甲舰队,而且全线调头,撤回军港中去,依托大沽口炮台驻守。

因为郑芝龙十分清楚,自己带出来的这六十多艘战船,也是以打酱油居多,真正能有一战之力的,还不到十艘,郑艺龙也看得十分清楚,中华军出动战船,其实还不到总数的一半,还有一大半都在后面按兵不动,估计就是等自己的后援舰队上去之后,再来一个大包围作战。因此自己带队上去也是白送死,就算能够解救出几条龟甲船,但也要付出解救船只几倍的代价,根本就得不偿失。搞不好还真的就把所有舰队都交侍在这里了。

另外郑艺龙还在中华军的舰队中,看到了不少“郑”字的旗号,从清廷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华军的海军部里并没有郑姓的大将,因此郑芝龙心里也估计,这应该是儿子郑成功的舰队,也可能儿子是亲自带队出战。那么这一来,父子可就是在战场上同室操戈,兵戎相见了。

郑成功和商毅达成联盟,一致抗清的消息,郑芝龙也是知道的,心里也觉得十分欣慰,虽然自己一家都失陷于清廷,但总算是还有大儿子逃过了这一劫,而且还重新招募自己的旧部,又创下了一番基业。

这两年来郑芝龙也奉清所令,连续写了四五封信,或以父子之情相劝,或以富贵名利相诱,劝郑成功投降清廷,但都被郑成功义正词严的拒绝,虽然每一次收到了郑成功的拒绝信之后,郑芝龙都会在清廷面前表现得痛哭流涕,大骂郑成功逆子不孝等等,但心里却是暗爽不己。这一点郑芝龙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但郑成功也投降了清廷,郑氏一族也就真的没有半点指望了。而现在起码来说,假如自己一家真的在清廷有什么不测,致少还有一个可以为自己报仇的人在。

因此不想和儿子在战场上交手,也是郑芝龙下令撤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清廷的水军诸将们对这一道命令都没有异议,毕竟刚才的战况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谁都明白,上去根本就是白白送死,就连郑芝龙身边几个监视他的清军将官也都这样想,结果清廷的后续船队纷纷调头,向军港败退而去。

这时在战场上,战斗基本都已经结束,清军先锋船队的全部二十五艘龟甲船,被击沉十七艘,剩余的八艘也都降帆投降,可以算是真正的全军覆没了。在刚才交战的海面上,尽是清军残破的战船碎片,烂帆残舷和在海水里挣扎的士兵。

而中华军出战的三十九艘战船,并无一艘被毁,只有五艘战船受了一些轻微的伤损,人员只被对方打死了九个人,总体来说,并不影响战斗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华军的战船数量太多,而且已经将龟甲船全部包围,令龟甲船根本就无路可逃,另外龟甲船只有一根主桅,运转不灵活,速度不快的弱点,也在这时候全部暴露出来,虽然有几艘船能够及时的转过了方向,想要逃离战场,但也没跑多远,就被中华军的战船追上,不是被击沉,就是选择投降。当然清廷的后续船队也没有赶来救援,也是别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在中华军的阵中,没有出战的郑成功,及手下的诸将也都震惊不己,其实这一战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中华军的舰队凭借的就是强大的火力,可以说全场战斗,中华军都是倚靠的压到性的优势火力,完全硬吃对手,毫无花哨。但越是这样,也越显得中华军的海军实力强大。

郑成功估计,如果换上自已的舰队出战,要打赢这一仗当然也不成问题,但要像中华军这样赢得轻轻松松,游刃有余,而且还几乎是零伤亡,哪可就做不到了。

现在郑成功手里也有六艘两千料的战船,但都是中国传统的福船样式,这一次带来了四艘,但每艘船只能装配四十门左右的火炮,而红衣大炮只有十门左右。而这样的战船,在伏波军的舰队中,只能当辅助战船来用。伏波军里真正的两千料左右的主力战船,属于二级战列舰,火炮数量一般都在九十门左右,而现在伏波军二级战列舰一共有八艘。更不用说还有一艘一级战列舰。双方最顶尖水平的战船,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上。

因此这时郑成功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两年来,商毅能够连续战胜日本和西班牙军,占领吕宋。当然盟友的实力越强大,对自己来说也越有利。郑成功也对击败清廷的信心更足。

这时成钢已经看到了清军的后续船队掉头撤退,因此也立刻下令,所有主力战船马上脱离战场,追击清军的舰队,进攻大沽口的清军船港,辅助战船留下来,打扫战场,接收清军战船的投降,抓俘清军落水的士兵等等。而郑成功带来的船队,也随主力战船一起追击。

命令传到郑成功的座舰上之后,随郑成功一起出战的郑鸿逵指着远处清廷撤退的战船帆影,道:“明俨,大哥也许就在那边。”

其实不用他说,郑成功早就看见对面船阵中的“郑”字旗号,他当然知道郑芝龙出任清廷水军提督的消息,也自然可以猜到,对面恐怕确实是郑芝龙亲自率领船队出战。虽然自己的舰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