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得大败,人马被追赶到赤水河,践踏淹死,不计其数,杨展和李占春都死在乱军之中,袁韬带领残兵,想逃回赤水卫,那知中华军早已分兵攻占了赤水卫。

袁韬只好又逃到毕节卫,但中华军紧跟着就杀到了毕节卫,结果袁韬在无奈之下,只好向中华军投降,而贵州与四川边境,也被中华军切断。

不过在中华军的中路、和西路合击,进攻贵阳的时候,朱由榔再次发挥自己善于逃跑的特长,还不等中华军杀到,立刻再次放弃贵阳,逃到了安南卫躲避。

中华军再次扑空,没有抓到朱由榔,罗远斌虽然十分恼火,但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下了贵阳,也算不错,不过安南卫在贵州省的南端,中华军一时也不敢孤军深入,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华军计算军功,是以实际的战果来计算,对于生擒敌军的主将,或是君主,并不会算特殊大功,因此中华军的各部队重视的是歼灭和俘虏敌军的数量,占领的地区等等,朱由榔跑就跑了吧,等下一次再说。

贵阳大体位于贵州的中间位置,现在贵州还有大部地区被永历朝廷的各军阀把持着,因此中华军也以贵阳为核心,开始对贵州省的其他地区进攻清理。

十二军付责收复贵州东部的黎平府、都匀府,这一带是贵州总兵皮熊的地盘,他也是贵州实力最强的军阀,占领的地盘也最大,手下共计约有五万多人马,皮熊也知道自已不是中华军的对手,因此派人向中华军请降,但要求保留军队,仍然驻守贵州。

到这个时候还讲这些条件,十二军的军长刘远报把派来请降的使者大骂了一顿,让他回去告诉皮熊,除了能够保住他这一条命之外,什么条件都没有了,不然就等着挨枪子吧。

皮熊也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主,见中华军拒绝了自己的条件,也有些羞恼成怒,立刻准备人马,和中华军决战,但皮熊的人马虽多,都是招募的地痞无懒,无业游民,再不就是抓壮丁抓来,全是一批乌合之众,不仅军纪极差,而且战斗力也极抵,平时撕压百姓到是可以,和其他军阀争一争,也能靠人数的优势取胜,但遇动了中华军,就不行了。

十二军是江西军区里配了骑兵师的军队,虽然贵州的地势并不适合骑系驰骋,但在局部战场,骑军还是能够发挥大用,而且中华军的骑军是配了火枪的骑兵,结果皮熊的大军被中华军的骑兵一冲,立刻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人马四散败逃,而骑兵立刻分散追击,只杀得皮熊的人马死伤无数,纷纷投降,结果皮能只带着数百骑兵,逃出了战场,躲进黎平府里驻守。

中华军随后就追到了黎平府,架起火炮,对城墙一阵猛轰,将黎平府的城墙轰开,杀进城里,结果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占了黎平府,并在城中活捉了皮熊。

眼看着永历朝廷又跑了,实力最强的皮熊,到了中华军手里,就像抓小鸡一样的容易就给灭了,贵州其他各地的军阀,官员们也都明白,这一次是真的大势已去了,中华军可不是永历朝廷那么好糊弄了,还是要保住自已的小命要紧,因此像侯永锡,马应试这样的小军阀纷纷打开城门,主动向中华军请降,而实力稍强的王祥还有些不甘心,带着人马也退到了安南卫,和永历朝廷汇合。

第181章 大西军出战(一)

这时贵州省除了南安南卫和普安州之外,其他的地区都基本己经被中华军攻占了,而从江西军区向贵州发动进攻时开始,前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中华军在攻占贵州的战斗中,基本没有遇到永历朝廷军队的有力抵抗,同时在战斗中,共计只歼灭永历朝廷的军队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三人,而俘虏和投降的军队却多达七万三千二百六十九人,虽然说这次中华军南下之后,就出现了俘虏、投降的敌军,远远超过被歼灭的敌军数量,但在收复贵州的战斗中,歼灭和俘虏、投降比例悬殊之大,还是让人觉得十分意外。

有不少中华军的士兵对永历朝廷的士兵都非常鄙视,这都算什么军队,简直就是一打就散,一冲就逃,一追就降,甚致出现了战斗才一开始,永历朝廷的军队就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不动,武器全都放下,一个个全都高举双手,宣布投降,动作之熟练,显然已经是经验丰富了。

虽然这样的结果造成中华军在这次南下作战出伤亡极少,这次攻取贵州的战斗中,中华军的全部阵亡人数才二百三十七人,但大量的俘虏却给中华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江西军区的全部三个军也才只有七万八千多的兵力,而俘虏的人数就达到和江西军区的总兵力一样多,看管起来,当然也需要拖住了中华军的大量兵力,另外俘虏每天的消耗,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学。

因此罗远斌也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首先把俘虏的事情处理完,而这种情况在中华军南下之后的战斗中,也不是一回二回了,现在中华军处理起来,也极有经验,首先进行一道排查,将拉壮丁和在本地居住的士兵全部挑出来,放回家去,这就可以砍出一大半,对于剩下的,先根据自愿,想当兵的留下来,不想当兵的则组织起来开荒锄田,挖渠修路,总之得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能闲着,而对自愿当兵的,在进行训练,合格之后才能成正式的中华军士兵,付责维护地方的治安事务。

尽管这一套工作,中华军处理起来,都十分熟练了,但要把这一批降兵都处理完,也需十几天的时间,因此逃到了南安卫的永历朝廷君臣一行,才算是能够稍微喘一口气。

这时跟随在朱由榔身边的大臣只剩下了二十来个,其余的不是向中华军投降,就是见永历朝廷没有前途,偷偷的跑了,而军队还有五千余人,是由王祥带领,在南安卫稳定下来之后,朱由榔又招集众臣,商议下一步怎么,同时也提出,正式封孙可望为一字王,以换取孙可望对永历朝廷的支持。

虽然这肘那信暂旦旦,坚持维持祖制,不能给孙可望封王的给事中金堡早己不知去向,但大部份大臣到了这一步,还不打算给孙可望封一字王,首先是马吉翔建议,封孙可望为澄江王,也有人建议,既然孙可望请封秦王,则可以在秦字上加一字,或用兴秦,或用定秦,作为孙可望的封号,但被澄江王、平辽王、兴秦王、定秦王都是二字王,换汤不换药,就连朱甴榔都觉得说不过去。

但就在这时,孙可望又派杨畏知到南安卫朝见朱由榔,表示国家危机,自已不计爵位,将会马上率大西军进军贵州,与中华军任战,并请永历朝廷君臣到云南境内的罗雄州去安置。

原来孙可望虽然在云南等着看永历朝廷的笑话,等着永历朝廷来求自已,但也没有想到,中华军的进攻会这么迅速,而永历朝廷竞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就把整个贵州省都丢得差不多了,这也太能败家了吧。

尽管永历朝廷在孙可望封王这件事情上的上的动为让孙可望大丢颜面,也确实让孙可望十分恼火,但孙可望毕竟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楚的,云南贵州地方相连,唇齿相依,一但贵州失守,云南也就失去了一个缓冲地带,将直接面对中华军的兵锋。

现在云南是大西军的大后方,经营云南的这几年时间,也让孙可望对根据地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张献忠起事的时间、资历都要大于李自成,但到了明末的几年,实力却远远不及李自成,主要原因就在于李自成已经有了稳固的根据地,而张献忠却一直都没有,因此在当初大西军愿意归顺永历朝廷,一是看中了永历朝廷这块正统招牌,另一面也是希望把和中华军的战场推到贵州省境内,保证自己的根据地不受侵害。

如果现在再不出手,恐怕贵州就全被中华军占领,那么与中华军作战的战场也就从贵州推到了云南境内,这对大西军来说,当然不划算,因此在这个时侯,孙可望也就不再意小节,主动向永历朝廷表示,自己将不计条件,愿意出兵,同时也希望永历朝廷迁到云南境内的罗雄州,这样就好控制永历朝廷。

而刘文秀和艾能奇对封王、封爵看得到并不是那么重,一早就主张不要在乎爵位高低,尽快出兵才对,结果因为孙可望强烈坚持,才拖到了现在,而这时再不出兵就不行了。

因此孙可望也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自己统领,带大将白文选、冯双礼、王尚礼、贺九义等人率军五万,由曲靖府出击,进入普安州,另一路由刘文秀和艾能奇两人统领,率军五万,由安龙所出击,进驻永南卫,利用贵州现有的地区,阻挡中华军。

虽然大西军号称有三十万之众,但实际的精锐就是这十余万人,是以原来大西军的士兵为班底组成,因此也可以说这次大西军是倾巢出动了。

而永历朝廷接到孙可望的书信之后,也是悲喜交加,这可真是雪中送碳来了,但偏偏就在这时,又有大臣向朱由榔建议,孙可望初附,人心不知,冒然进驻云南,恐为其所挟,因此不如暂迁致安隆所,静观其变。

安隆是位于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千户所城,虽然离云南很近,但毕竟还不是在云南境内,可以不受大西军的控制,而一但有了危险,也可以随时躲进云南省去,而孙可望派来的使者杨畏知也认为这样可行,因为杨畏知还是心向永历朝廷,他也担心由于封风的风波,孙可望已经对永历朝廷十分愤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不可能真扶助永历朝廷,如果让永历朝廷置于孙可望的控制之下,并不是什么好事。

另外杨畏知从昆明出发的时候,也知道了大西军的进军计划,知道是由刘文秀和艾能奇领军走安隆,进驻永南卫,而且杨畏知和大西军相处几年,也知道孙可望素有野心,另外相对来说,刘文秀和艾能奇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而且在对待永历朝廷的态度也比孙可望要好一些,因此把永历朝廷置于他们两人的控制之下,就要好一些。

朱由榔到是想直接躲进云南省去,离中华军越远越好,但见众大臣都主张先到安隆,静观其变,连杨畏知都这样建议,也只好听从众臣的议见,先到安隆所去驻扎。

就这样永历朝廷君臣人等在安南卫住了没几天,又立刻启程,赶奔安隆所,而随行的武将匡国公王祥不愿随永历朝廷去安隆,率军占据了普安州。

安隆只是一个千户所,地方简陋之极,连吃喝用度都十分短缺,尽管这时永历朝廷的人数己经很少了,随行的大臣只有二十余人,加上家眷和护行的士兵,一共只有七百余人,但还是不够,好在是永历朝廷君臣人等到达安隆所之后没有三天,刘文秀和艾能奇就率领大军到了,两人立刻来朝见朱由榔,而且态度也十分恭顺,并且送来了大量的粮食、酒肉物资,供应永历朝廷君臣人等。

这也令朱由榔大为感动,下旨改安隆为安龙,暂时留驻,而这一次朱由榔终于独断了一回,封刘文秀为蜀王、艾能奇为晋王,当然也封了孙可望为翼王,一口气封了三个一字王,并且为将大西军的大将白文选、冯双礼、王尚礼、贺九义四人为公爵,又封杨畏知为礼部尚书兼右都御士,内阁大学士,带诏书到孙可望的大营去策封。

而这时孙可望己率领大军,进入了贵州省境的普安州,正好王祥占领了普安州,怕孙可望到了普安州之后,抢了自己的地盘,于是派人送信给孙可望,表示自己受永历朝廷所封,守卫普安州,因此没有朝廷旨意,不敢私自让境放行,请大西军从其他地方绕行。

孙可望这时本来就对永历朝廷憋着一肚子火,见王祥居然还打着永历朝廷的招牌来吓唬自已,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不是不放行吗,那我就动手开打,因此立刻下令冯双礼和白文选,向普安州发动进攻。

结果王祥不是大西军的对手,被大西军攻破了普安州,自己也被白文选生擒,孙可望进驻普安州之后,立刻下令,以阻挡自己大军的罪名,将王祥斩首示众,并以普安州为大西军的驻地,准备迎战中华军。

第182章 大西军出战(二)

就在孙可望攻占了普安州之后,杨畏知带着永历朝廷的策封敕书,来到普安州,面见孙可望。

虽然这一次永历朝廷终于封孙可望为一字王了,但封的是翼王,不是孙可望要的秦王,现在孙可望在云南己经使用秦王的仪式敕命了;当然仅仅是翼王、秦王,也还好一些,反正都是一字王,仪式敕命这些东西,以后都是可以改过来。

但永历朝廷同时又封了刘文秀为蜀王、艾能奇为晋王,这让孙可望非常不爽,因为孙可望讨王封的主要目地就是为了能在爵位上压住刘文秀和艾能奇一头,结果这样一来,三个人的地位还是一样平起平坐,而且自已讨个王爵费尽了心机,还大大失了面子,而刘文秀和艾能奇却毫不费力,也得到了王爵封赏,更是让孙可望十分恼火。

而且永历朝廷只迁到安龙,并没有迁到云南,现在反而被刘文秀和艾能奇控制,孙可望也颇有一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正好在杨畏知的随从中,有一个孙可望过去的旧部,偷偷告诉孙可望,永历朝廷在安龙定居,是杨畏知的主意,孙可望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杨畏知处斩,随后下令,派冯双礼和白文选带领一万五千人马,进攻西堡司。

现在中华军在贵州的兵力分布是,由十六军驻守贵州西北部与四州、云南的边境接壤的一带地区,以防四川的吴三桂向贵州或是云南方向流窜,第二军驻守贵州南部,十二军驻守贵阳府,这时贵州的降兵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而罗远斌也接到了报告,知道大西军总算是出兵了,因此罗远斌也立刻调集人马,准备迎战大西军。

西堡司是普安卫治下的一个千户所,由贵州进入四川北部官道的必经之路,也中华军在贵州驻守的范围边缘,中华军在这时留下了一个团驻守。

冯双礼和白文选率领人马,杀到了西堡司,因为在出兵之前,两人也打听过了,在西堡司里驻守的中华军只有三千多人,虽然西堡司也有城墙守护,但城墙极为简陋,大部份地段都只有一丈多高,几手徒手都可以爬上去,因此两人也信心十足,认为这一战是胜券在握了,这是大西军出滇之后的第一战,说什么也要打好。

但战斗一开始,情况就大大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中华军将兵力分散在城墙上,完全以火枪射击,大西军还没有靠近城墙,就被打得伤死无数,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中华军击退了回来。

冯双礼和白文选互相看了一眼,对这样的场景,两人似乎还有些印像,而一些陈年旧事,也慢慢在两人的头脑中回忆起来。

其实大西军以前也和中华军交手过几次,那还是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初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商毅才是刚刚暂露头角,中华军也还在创使阶段,名称还是叫商家军,而且还没有占领浙江省,只有山东穆陵关这一块地盘。

商毅是奉明朝的命令,从山东南下湖广,平定张献忠的叛乱,双方在湖广交战数次,但当时中华军就是以火枪为主要的武器,虽然当时大部份还是用的火绳枪,但使用线型阵,以密集的火力远程打击对手的战术,也让张献忠吃了不少苦头,结果被中华军打得狼狈逃窜,从湖北一直逃到湖南,十几万大军被打得不足万人,最后一直躲进深山里,中华军还不停手,幸好是当时明朝又调中华军去打李自成,这样张献忠才侥幸逃脱,而李定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归顺了商毅,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当然和中华军交过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