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6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侥幸逃脱,而李定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归顺了商毅,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当然和中华军交过战的大西军士兵已经没剩下几个了,但冯双礼、白文选当时就己经跟着张献忠干了,因此和中华军的几次交战,也是全程跟下来,只不过这一晃过去了七八年的时间,中间又发生了不少事情,两人也渐渐淡忘了,当然这些年来,李定国随中华军东征西杀,名声鹊起,几乎是天下皆知其姓名,大西军虽然在云南偏远,也隐约听到过一些,但因为互无来往,因此也没有太留意。

而现在双方再次交锋,那时的记忆才又都重新被翻了出来,两人都记得,当时中华军的火枪就十分犀利,一排一排的射击,火力又密集又连续,大西军的士兵几乎无法冲到中华军的近前,因此也给两人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而现在看起来,中华军的火力比当时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这一次的对手,可不好对付。

虽然说这个时候的大西军要比张献忠那个时候强得多,但仍然是一支纯冷兵器的军队,面对着中华军这样后近代的军队,当然不对手,结果大西军连续向西堡司发动了三次进攻,都被中华军以猛烈的火力击退,而且连城墙都没有碰着,而人马损失,己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余人。

两人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该继续进攻,还是撤退,但就在这时,从战场的一侧杀来了一支骑兵部队,原来是十二军的骑兵师派来了一支骑兵团増援西堡司。

虽然一个骑兵团只有二千七百多人,但骑兵对步兵天生都有优势,再加上中华军的骑兵也都配有火枪,因此就算是步军布好了方阵防守也没有用,只能给中华军当靶子。

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还没有冲到大西军的近前,就先是一阵火枪射击,打倒了一排大西军的士兵,而大西军的士兵刚才进攻西堡司时,在中华军的火枪上大吃了不少苦头,心存恐惧,而见中华军的骑兵居然也配有火枪,那里还敢再交战下去,立刻纷纷败逃,白文选和冯双礼也收陇不住,当然两人也知道,这一战是肯定打不赢的,也就将败就败,率军逃离了战场。

而这时西堡司里的中华军也杀城来,随后追杀了一阵,中华军大获全胜,歼灭了大西军近四千人,另外还俘虏了一千畲人,这也是中华军入贵以来,第一场歼灭超过了俘虏的战斗。

随后中华军又退回西堡司驻守,第二天罗远斌率领大军赶到,中华军合兵之后,立刻向普安州进发,主动来与大西军决战。

白文选和冯双礼败阵之后,回到了普安州,向孙可望报告了与中华军交战的情况,并且也着重说明,中华军的火器更胜当年。

当年的战斗,孙可望也是亲身经历的,对中华军的密集火力,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当然只要是和中华军交过战的军队,就不可能印像不深,因此孙可望对两人的讲说并不怀疑,而且在出兵之前,孙可望等人对中华军也作过一些调查,知道中华军的一些战术特点,另外也知道,李定国现在确实在中华军里干活,而且据说还混得相当不错,是什么军区司令员,大约相当于明朝挂将军总兵,不过一来是兄弟分别的时间太久,而这一次进攻川黥,并没有李定国带队,因此孙可望等人也把李定国是敌对势力的情况无视掉了。

大酉军是一支纯冷兵器的军队,只有极少数量的火炮和鸟铳,但基本都是摆设,很少在战场上使用,不过现在的大西军手里,也有一张王牌,这也是这次大西军敢于从云南出兵,迎战中华军的底气所在,而且孙可望也相信,凭着这张王牌,大西军是有希望战胜中华军的,不过仅靠自己这一部人马与中华军去硬拼,孙可望显然不会干,因此他也立刻派人赶到安龙,请刘文秀和艾能奇立刻率军赶到普安州来,和自己合兵,迎战中华军,虽然这时孙可望对刘文秀和艾能奇都有些意见,但毕竟是大敌当前,兄弟之间的私怨都放在一边。

本来按计刬,刘文秀和艾能奇应该占据安南卫,和普安州呈犄角之势,但现在要集中兵力,迎战中华军,因此孙可望也认为,刘文秀和艾能奇没有必要再去安南卫驻守,应该赶快赶来与自己合兵。

孙可望对刘文秀、艾能奇有意见,但刘文秀、艾能奇到并没有什么想法,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并没有向朱由榔讨封,是朱由榔主动要封自己为王,而且也同时封了孙可望,大家本来就是平起平坐,谁也没有高过谁,因化也没有多想,接到了孙可望的信之后,两人也立刻辞别了永历朝廷,率军赶到了普安州。

而就在这时,罗远斌也带领着第二、十二军,进驻了安南卫,双方的距离不足百里。

孙可望立刻下令,三人一起率领大军出击,赶到普安州和安南卫之间的新兴所驻扎。

新兴所离安南卫只有四十多里的距离,而且大西军居然是主动找了上来,这在中华军入贵作战以后,还是第一次遇到敢主动来和自己叫板的对手,因此全军上下也都十分兴奋,希望大西军不要让自己失望,这一次能够痛痛快快的打一场。

而敌人找上门来,中华军当然也不能示弱,罗远斌也下令全军出击,在安南卫以西二十里的沙子岒驻扎,双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第183章 大西军出战(三)

就在中华军进驻沙子岭的时候,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也率领大西军,到了江西坡驻扎,双方大营相距只有十余里的距离,大战几乎一触即发。

这一次出战,大西军出动了七万四千人,其中刘文秀、艾能奇所带的人马几乎全部出战,在西堡司一战中,孙可望部损失了五千多人马,而刘文秀、艾能奇却丝毫未伤,因此孙可望留了一手,安排了两万人马,驻守普安州等地,这样一来这一战的主力就成刘文秀、艾能奇部。

虽然手里把有王牌,但通过白文选、冯双礼的回报,孙可望也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决不可小视,这一战就是获胜,也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因为这次出战的人马以刘文秀、艾能奇部较多,那么损失也必然以他们两部为重,但三人都率军参战,功劳却是一样的,因此这也是一箭双雕。

不过孙可望这样的布置也说得过去,因此后方要地,也确实要留一部份人马驻守,而且普安州本来就是孙可望的驻地,留孙可望的人马驻守,也十分合理,刘文秀和艾能奇也说不出什么来,当然他们也对明天一战充满了信心,因为手里有这一张王牌可打,这一点两人和孙可望的想法到是一样的。

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孙可望以永历朝廷秦王的名议,向中华军发来了一份战书,约定中华军明天一早亮全队,决一死战,并问中华军敢不敢应战。

虽然中华军也打过不少野战、会战,但像这样收到敌人的下书挑战,这在中华军的历史并不多,似乎还是第一次,当然在中国进入战国时代之后,这种堂堂正正的作战模式也不多见了,大部份都是偷袭、遭遇战,那怕是会战,大多也是双方都默认好一个战场,然后开打。

因此罗远斌接到了孙可望的挑战书之后,也觉得十分好笑,但还是马上把主要的将领招集起来,开会讨论,当然迎战是肯定的,只是这一仗该怎么打。

罗远斌首先将孙可望的挑战书出示给众人,道:“这个孙可望,到是有点意思,居然还下来一份战书!”

副司令员王信也道:“答应他就是了,虽然来不及布置防线,但这种两军对圆列阵的战术,对我们是有利的,而且从兵力上看,我们也不处劣势!”

这次中华军出动的是第二军和第十二军,共计有二个师、三个旅,一个骑兵师,不过留下了一个旅守卫后方的其他地区,目前的总兵力为步兵约三万六千余人,骑兵八千余人,尽管在人数上少于大西军,但综合比较起来,中华军绝对占着优势,毕竟大西军的战斗力,不可能比清军更强吧,而且这种双方排好阵式,然后开打的模式,也确实有利于中华军发挥火力上的优势,因此众将也都认为这一战确实是胜券在握。

第二军长吴礼林道:“既然孙可望一心想送给我们一份大礼,如果我们不收下,岂不是太辜负了他这一片好心吗!”

其他几名主要军官听了,也都不禁大笑起来。

参谋长刘伯涛却摇了摇头,道:“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大意,孙可望也不傻,七年多以前我们就交过手,而且几天以前,我们刚刚在西堡司教训了他们一下,孙可望不可能不清楚我们的战斗力,现在他还敢主动向我们挑战,必然是有他的道理!”

这一番话说得其他人也都频频点头,罗远斌想了一想道:“刘参谋长说的有道理,我想孙可望敢于向我们挑战,不外两点,一是他有比我们更好,或者说和我们大体相当的武器,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否则在西堡司就该拿出来了,第二种就是他另有阴谋诡计,明天的决战只是晃子,另有其他目标!”

王信道:“还能有什么目标,要去偷袭南安卫吗,在那里有一个旅驻守,大西军根本不可能攻的下来,除了南安卫以外,其他的地方就算是被大西军偷袭得手,也不重要,总不至于去偷袭贵阳吧,而且如果大西军有动向,我们的侦察兵也不可能一点查觉都没有,再者说了,孙可望就不怕我们乘势进取普安州,然后杀进云南吗,我看我们不必去管大西军有什么计划,以我为主,攻其必守之地,就算大西军有别的诡计,也不得不收兵!”

刘伯涛点了点头,道:“这到也对,不过我到是还有一个计划,说着,他指着地图,道:“你们看这里!”

————————————

第二天,双方果然如约出兵,相距大约六百余步,各自排好了阵式,其实在这个距离上,中华军的中重型火炮,和霹雳火箭都够得上射程,大西军还是以七年多以前做标准来衡量中华军,如果换了是清军,至少会拉开八百到一千步以外,当然这时的清军己经普遍装配了望远镜,而大西军却还没有几架,如果拉大到一千步以外,根本就看不清战场上的情况了。

因此罗远斌和中华军的众将也都认为这一战其实是胜劵在握了,不过罗远斌想看一看,大西军敢向中华军发动挑战,是不是真有什么特殊的手段。

另外罗远斌也是惯彻商毅的思想,给大西军一个沉重的打击,迫使大西军接受南京政府的条件投降,争取能够和平解决云南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对大西军进行远程的轰击,那么大西军就可能立刻从战场撤退,这样中华军虽然能够取胜,但对大西军的打击力度有限,未必能让大西军知道痛,因此罗远斌也希望,让大西军先攻上来,等被中华军打得损失惨重之后,在中华军向大西军发动反击的时候,再使用远程打击。

大西军排出的,仍然是一个五方阵,全军列成五个四方型,周围四个略小,中间的方阵稍大,而是在方阵的边缘,有许多旗帜,让人看不清方阵里的内容,只能看见在中央立起了一座高台吊斗,显然就是指挥者的位置,五方阵的特点就是兵力分布匀均,全阵平衡,没有明显的弱点,但缺点是移动不便,另幺布阵需要时间,当愁在这种两军打开架子再动手的场合,到是很适合用五方阵。

而中华军仍然是采用的线型纵队列阵,横向展开达到一千余步,虽然这布阵的战斗经历得并不多,但中华军平时的训练中可并没有少练这种战术,因为这是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最基本的战术之一。

虽然中华军排出的是线型阵,但采用的并不是传统的三段射击战术,但实际是以营为战斗单位,一个营又按连的编制分成四个小战斗单位,全连排成五行纵队,第一排以单跪的姿式,进行自由自由,后四排又分为前后两批,前二排釆用原地站立姿式,轮流射击,后二排垫高一尺,实际是进行双排火力射击,每个连纵队之间,空出一条通道的距离,而士兵在射击完之后,并不是前后换位,而是统一方向,从一侧绕行让出射击位置。

这是因为追求密集火力,要求士兵之间的站位紧凑,但前后换位就容易产生混乱,因此釆用向一侧德行的方式,就可以避免混乱,另外在射击时,全营的四个连也并不是一起射击,而是交错射击,即第一、三位的连纵队首先射击,再是第二、四位的连纵队射击,周而复始,另外在射击方向上,也不是向正前方射击,而是稍遍斜一点,两个连纵队形成交叉火力的射击,而在连纵队的空隙中,布置火炮。

这一套战术当然不是商毅创造,而是山寨另一时空里一百年以后的天才军事家,腓特烈二世发明的火枪战术阵型,当然商毅也做了一定的修改,而且现在中华军使用的火枪性能,和腓特烈二世那个时代差不多,因此这一套战术也完全能够适用现在的中华军。

这样的战术阵型,可以将火炮和火枪有效的集中在一起使用,可以很好的保证军队火力的密集度和连续性,在没有布置好阵地的纯防守战中,远比单纯的三段射击战术有效得多,当然这也需要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能够使用得好。

中华军以第三师的两个步兵团布置线型的战斗阵型,炮兵团安插在纵队当中,第四师为第三师的预备队第三旅和第四旅各抽出一个团,分别为左右翼保护,另一个团充当预备队,而骑兵师位于全军的后方,等待出击的时间。

双方差不多是同时列好了自己的阵式,孙可望在吊斗上手搭凉棚,向对面看了看,这一点到是没有变,中华军排出的依然还是这种横面极宽,但几乎毫无纵深的阵式,不过孙可望现在可不敢小看这种阵式。

当然孙可望并不打算一开始就把杀手铜放出来,立刻下令,命大将贺九义率领五千人马,首先发动一次试探的进行。

第184章 大西军出战(四)

大西军的第一次进攻,连三十分钟都没有维持下去,就退了下来,损失的兵力,接近两千,而冲得最远的士兵,离中华军的防线还有二三十步的距离,而且中华军连火炮都没有用,完全是靠火枪的火力,就把大西军给打退了。

虽然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败得这么快,也这么干脆,也确实大大出乎了大西军的三员主将的意料之外,听了白文选和冯双礼的回报之后,虽然三个人心里都有准备,中华军比七年前更厉害,但毕竟只是想象,亲眼在战场上见到之后,三个人才知道,七年以前的中华军,和现在相比,几乎就像一个小孩和大人比一样。

而这时三人也对自己一直寄以厚望杀手锏的信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连孙可望都有些后悔,早知是这样,就不该向中华军下书挑战,而是退守普安州,但现在人马都己经拉出来了,队伍也亮像了,总不能就这么收手吧,而且对面的中华军也不会容自已从容的撤军。

(‘文)孙可望看了看刘文秀和艾能奇,道:“怎么样,还打不打!”

(‘人)刘文秀转头看了看中华军的方向,道:“大哥,到了这一步,不打也不行了,就拼一把吧!”

(‘书)艾能奇也点了点头,道:“是啊大哥,如果我们一退,中华军随后追杀,我们必败无疑,只能拼一下,说不定还能够机会!”

(‘屋)孙可望听了,也咬了咬牙,道:“好吧,是成是败,就在这一举了。”说着,把手中的令旗一摆,大喝道:“出击!”

孙可望等人离得虽远,但他们的动作表情都被罗远斌用望远镜看得十分清楚,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也能猜出几分来,见孙可望最后晃动令旗,罗远斌也知道,大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