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6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懦弱的奥斯曼帝国不断走向衰败的时期,耶路撒冷却成为了部分从欧洲逃回的犹太人最终归宿,他们希望能在耶路撒冷等到救世主的到来,而基督教也有很多的教徒涌入耶路撒冷,相信他们的耶稣也会降临人间拯救苍生,因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占领该城之时,老城区已经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而新城区则相对而言比较繁华。

一战结束之后,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巴不得犹太人这异教徒不要在他们的国家肆虐,因而很是支持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属于犹太人的独立国家,可大量的犹太人涌入势必与已经在当地繁衍壮大的阿拉伯人产生冲突,所以,就算法西斯不占领巴勒斯坦和约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迟早都会打起来,让熊熊战火再次围绕耶路撒冷燃烧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不是一个意外,而德意联军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侵入倒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因为英国自打将巴勒斯坦一刀两半的分裂成两个国家后,在当地并未驻扎太多的军事力量,而且北非战役打响之后不久,英国本土战事又吃紧,因而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军几乎被抽调一空,这就造成了活跃在当地的犹太人武装和阿拉伯人武装力量之间摩擦不断。

隔了上千年还想重建以色列的犹太人欲望非常强烈,而背后有不少阿拉伯国家撑腰的阿拉伯人也是寸土不让,双方一度在法西斯尚未入主这片土地之前,大大小小的暴力冲突上演过无数次,五六十万的犹太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满怀希望回到“祖国”的,他们也是毫不畏惧的抗争,直到隆美尔的军队开入耶路撒冷,长期扮演看戏角色的基督教徒们欢呼了,阿拉伯人觉得无所谓,而犹太人却吓破胆了。

纳粹德国在欧洲大路上到处“搜集”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名已经名扬全世界,德国号称已经拿下了六百万余犹太人,这是犹太人在整个世界的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恰恰是这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每时每刻都在德国呈数量递减态势,因为德国每天都在制造死亡、诞生尸体,轰轰烈烈的种族大屠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犹太人已经闻之色变,法西斯给欧洲国家带来的侵略阴影都不及给犹太人带来的毁灭厉害,而这也是活跃在美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犹太人,不断出钱出力的鼓动美国,要重建大西洋舰队,要杀回欧洲搞死希特勒的原因。

法西斯军队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不慌不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的背后就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再往北去还有伊朗,虽然彼此之间是不同派别的穆斯林信仰,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信仰安拉的,在支持阿拉伯人拥有巴勒斯坦整个地区尤其是耶路撒冷这个问题上,波斯湾八大国家都持统一而又明确的意见,他们都如此作为了,共和国自然而然也会站在阿拉伯人这一边。

显然,论背景、论实力,阿拉伯人是底气最足的,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很早之前就因为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种种行为,而将大量的军队和作战物资囤积在了西部边境地区,大有随时开入巴勒斯坦地区,直接帮助当地阿拉伯人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阿拉伯国家的架势,要不是共和国迟迟不表态,估计两个国家的军队,在隆美尔还在埃及开罗作战的时候,就已经轰隆隆的杀入耶路撒冷,把恬不知耻的犹太人全部赶下地中海,至于其他基督教徒肯定也得不到好果子吃。

宗教,这一令人捉摸不定且难以解释的东西,往往都充满着神秘莫测的力量,它往往都能促使人们做出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举措,就好比当年欧洲各国为何要组织十字军,费尽千辛万苦和许多财资来征伐耶路撒冷一样。

如今,法西斯拿下了耶路撒冷、占领了古老而又命运多舛的巴勒斯坦地区,在外界普遍看来,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还并不尖锐,双方甚至还有坐下来谈判解决的可能,毕竟背后有波斯湾八国和共和国撑腰的阿拉伯人底气十足,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强大,也并不代表西亚也绝对强大,可是在法西斯与犹太人之间,或许连谈判的可能都没有了,能够轻轻松松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纳粹德国,对于区区几十万的犹太人,也就是眨眼之间就能做出决定的事情。

由此一来,各国媒体对在巴勒斯坦地区的50余万犹太人命运并不看好,德国是否会在耶路撒冷附近修建一个集中营来处理掉这些犹太人,这个话题比这些犹太人似乎能够奇迹般生还的噱头还要更具有卖点,共和国国家主席张宇在访问波斯湾八国期间,德国可能还会有所收敛,不会妄自制造大规模的屠杀来影响地区形势,但如今张宇回国了,整个访问期间并未和德国之间有任何的联系,似乎对法西斯占领巴勒斯坦地区持默许态度。

天堂和地狱到底何去何从,自从背井离乡离开巴勒斯坦地区后流亡全世界的犹太人就一直在苦苦寻觅民族的出路何在,他们有这最为古老的宗教、他们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和思想、他们更是有着独特的聪明和才智,总能够在艰难地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且取得不错的经济地位,可财富往往带给他们的,并不是种族的发展壮大,而是一次次的驱逐与迫害,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如果将犹太人当成单独的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到如此之多的不幸,不被逼疯、不被逼上极端,就已经足以说明犹太人的宗教力量有多么的强大,但这并不代表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心存善念,试图以和平的手段重建国家,也并不能证明犹太人中没有极端主义者,多舛的命运总能激发出他们对暴力和鲜血的渴望,尤其是在欧洲各国尤其是法西斯的反复屠杀迫害之下,除非犹太人真的愿意充当任人欺负的小绵羊,否则这种深仇大恨迟早会演变成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甚至是战争。

幸运的是德国人占据了上风,他们强大武力确保了他们可以肆意的对犹太人疯狂屠杀,而如同丧家之犬的犹太人只能在满世界乱窜,即使是在从古至今都从未排斥过犹太人的中国,犹太人也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所以,如今共和国派出军事观察团赴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进行地区形势的观察和审读,一方面是给予阿拉伯国家以信心,而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在向轴心国示威,而这一切都与犹太人无关,与宗教无关,即使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深深爱着那片土地,并乐于为之杀戮、为之战争。

救世主、耶稣、安拉,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第六十一章 第107边检站

第六十一章 第107边检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军事观察团一行来伊拉克107号边境站的一路上,曲炳良总算是见识到了西亚的沙漠和国内的沙漠到底有何不同,由于波斯湾地区更加靠近赤道,因而在曲炳良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十二月末的伊拉克西部荒漠地区,白天依然热力十足。

宽阔的水泥马路笔直的通向西部边境,大卖石油的波斯湾国家任何一个都与共和国之间经贸关系匪浅,因而这波斯湾八大国也学共和国,“要想富,先修路”,地广人稀用不着修建昂贵的高等级公路,但让水泥公路四通八达还是不在话下的,尤其是伊拉克和与昔日的约旦之间本身就有着比较不错的边境贸易。

公路很宽很平,军事观察团所乘坐的奔驰空调大巴里更是宜人如春,而担负军事观察团保卫任务的两个机步排,分别隶属于伊拉克王国皇家卫队和共和国海军陆战队,走在前面的自然是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的那个机步排,而伊拉克的则担负押尾工作,浩浩荡荡的一支车队相当壮观。

辆辆沙漠迷彩涂装的武装悍马和轮式步兵战车,以及底盘厚实连车窗玻璃都是防弹的奔驰大巴,自驶出费卢杰之后一路西去,五百余公里的路程不到九个小时就可以跑完,而这一路上曲炳良都坐在车窗前,戴着黑色的太阳眼镜看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

一望无垠的荒漠上,毗邻双向四车道水泥公路的还有不少杂草堆,以及大大小小凌乱的乱石,而举目远望,随着视线的拉长,细细的黄沙开始无边无际的堆砌成了一道道沙丘,坐在座椅上仰头着脖子望去,根本看不到那黄沙到底蔓延到什么地方,倒是路上不时预见骆驼队,在汽车已经普遍使用的时代里,伊拉克王国境内依然还有不少骆驼队,它们的存在更大意义上在于为游客提供观光服务。

曲炳良一路上也曾想过,要是自己能坐在一头骆驼上,吹着猎猎沙风,看着无边无际的沙海,狂野的心也会变得安分许多,可如今自己不能下车,奔驰大巴不快不慢的跟在一辆轮式步战车的后面,整整有两个机步排的兵力护送着这支军事观察团,自己还有更为重要的使命。

时近中午,车队终于在一片绿洲畔停了下来,两辆奔驰大巴车上的观察员们并未被允许立刻下车,担负开路先锋的陆战队机步排装备有三武装悍马和两辆轮式步兵战车,因而在停车之后,一辆轮式步战车和一辆悍马便驶下了公路,在车队的侧翼展开了防御态势之后,车上的共和国陆战队士兵下车持枪警戒,担负为车队押尾的那个伊拉克机步排也照样布置好了防御。

“牛班长,让头车前出五十米,再安排两个人疏导交通,所有车辆减速通过这一路段”

隶属于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的贺勇少尉排长果断的下达了命令,此次的任务可谓是非常特殊,越是靠近伊拉克西部边境线,他就得越小心起来,毕竟此时此刻距离边境已经不足3个小时的车程。

武装悍马底盘高、车体宽,而且非常皮实,在车顶上伸出了老长一根天线的这辆悍马也就是贺勇的临时指挥车,将通话器挂上后,贺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这才打开悍马车门,站在有些滚烫的水泥公路上,有沙漠作战靴保护,丝毫不觉得发烫,但穿着厚厚的迷彩作战服还穿戴着战术防护背心等,在这中午时分暴晒在太阳之下,还是很热的。

整个机步排昨天才从伊朗王国的阿巴斯海军基地“整体搬迁”到了伊拉克来,所有重装备连同物资在内,被一架“巨无霸”战略运输机就给搞定了,也幸亏如此,否则贺勇就不得不去使唤那些伊拉克军队装备的悍马和步战车了,武器装备,还是自家的好使。

收到命令的牛班长已经让车队队首的武装悍马前出了五十米,远远的贺勇就看到一个熟悉的后背露在了由钢板焊接而成的顶部射击口,对每一个兄弟都知根知底的贺勇一看就知道是山西老乡在摆弄着架设在悍马车顶上的12。7毫米重机枪,这家伙后坐力忒大,不过射速快、火力猛、杀伤力极强,真要是有不长眼的东西敢乱窜,非得打成筛子不可。

而在头车的悍马后,一辆6乘6轮式步战车的后舱门已经打开,顶部的重机枪也似乎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火,至于搭乘步战车的10名陆战队士兵,已经以步战车为核心警戒起来,驶下公路的悍马和步战车也都保持着戒备状态,临时休息仓促布置,也只能如此了。

贺勇转过身对奔驰大巴的司机打出了一个手势,会意的司机摁下了奔驰大巴车门的开关按钮,另外一辆大巴也开启了车门,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观察员们终于可以下车活动活动,不过由于是在野外,所以午饭也就只有自行解决,每一个人出发前都带有野战口粮的。

“好久没有坐过这么长的长途车了”曲炳良下车之后,首先便是伸了个懒腰,随即才感觉到午日的阳光还是有些晒人的。

“我也是,整天在国防部呆着,都快发霉了,出来晒晒也是好事儿”翻译官王亮说着,颔首示意了一下一旁的曲炳良,一身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标准沙漠作战装备的贺勇已经走上前来了。

看到贺勇上前来大有要立正敬礼外加请示的姿态,曲炳良赶紧说道:“不用那么拘礼,咱们下车活动活动就走”

虽然不同一个序列,贺勇起码的东西还是知道的,即使自己是海军陆战队一个不起眼的排长,对面站着的是来自国防部的中校,光是军衔和年龄上就差了一大截,所以他还是敬了军礼,这才语气正常的说道:“这里是绿洲,环境比沙漠里好许多,暂时休整之后,我们再上路”

车队临时休息,虽然中伊关系不错,但这个时候双方明显是各自聚成一团,更何况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双方也并不好邀请对方一起进餐,穆斯林可不愿意吃猪肉,而贺勇等人手里的许多自加热食品,却要么是含有猪肉,要么就有猪油等,因而为了避免尴尬,所以双方打了招呼之后,便各自聚在一起用餐了。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一片荒漠中的绿洲中不难存活一些有着“阿拉伯母亲”之称的椰枣树,正如有“阿拉伯父亲”美誉的石油一样,属于棕榈科又名海枣树的椰枣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它们主要生长在中东地区及北非的沙漠地带,因而在中东,椰枣便是最为重要的农副特产,其果肉香甜,营养丰富,既可作粮食与果品,又是制糖和酿酒的重要原料。

椰枣树也是春花秋实,而在这12月的下旬,繁忙的公路横穿绿洲而过,往来的车辆车主免不了会在秋季将果实采摘,所以曲炳良等人自然是看不到果实的,不过在城市里就充当绿化树木主力军的椰枣树,在这片难得的绿洲里,寥寥几棵却依然是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曲炳良等人便坐在一张张小马扎上,享受着这椰枣树带来的树荫凉快,一边努力消绞着手中的食物和一旁搁着的矿泉水。

都说野战口粮不宜多吃,虽然口味众多,但胜不住味道不如人意,但对于之前不久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担当总领事馆武官的曲炳良而言,难得吃上一次的野战口粮貌似味道还不错,风卷残云的消灭掉之后,曲炳良这才收拾起包装袋和喝光的矿泉水瓶,站起身来打量四周的风景,沙漠中的绿洲郁郁葱葱,仿若世外桃源一般,偶尔从路上驶过的车辆,曲炳良都能明显感觉到车上的乘客包括司机在内,都对这群临时在这绿洲中小憩的军人侧目,尤其是那一辆辆分外惹人眼球的军车。

闲来也无事,机步排已经轮换着吃饭,曲炳良亦步亦趋跟着两名士兵走上了公路,这才问道:“上等兵,你是哪儿人啊?”

“首长,你是问俺吗?”伴随着说话声,一张憨厚的笑脸绽放在了曲炳良眼前。

“废话,你难道不是上等兵?”曲炳良看了一眼眼前的两人,一个是上等兵而另一个则是个士官,士官估计是个班长,全副武装之下两人都显得非常壮实,很有一种大兵的味道。

“俺是山东青州人,名叫郝冬,这位是俺的牛班长,牛长青,正儿八经的重庆人”郝冬爽朗的介绍道。

曲炳良笑了笑,继续走在公路上,侧头看着身旁这两个个头差不多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戴着轻量化防护头盔、穿着沙漠作战服而且还穿挂着战术防护背心,腰间的武装带后面,还挂着水壶、急救包等,右腿腿部还都有手枪,手中分别拿着自动突击步枪和冲锋枪,而且身体壮实许多的郝冬手中的突击步枪,还挂有榴弹发射器,枪口向下的端着,却非常轻巧。

“平时你们在沙漠里训练,都会戴着防风镜和战术手套吗?”曲炳良问了一个比较白的问题。

“防风镜会戴上”牛长青笑了笑,直接敲击了一下自己的有色防风镜,说道:“咱们野外驻训风尘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