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周龙,他在李愔手中算是一个万金油般的人才,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要是需要人的地方,他就能顶上。这个人虽然长相凶恶,但却是一个全才,冲锋陷阵他比不过虎力,统率大军他比不过苏定方和薛仁贵,海上争锋他也不是陆青的对手。但是周龙却有周龙的优点,比如说到练兵,他可以说是李愔手中第一练兵大家,另外他对陆战、海战都很有研究。

也正是周龙的这个特点,他在军队中主要负责练兵一事,前两年李愔效仿长安军校,在台湾也开办了一所军校,分为海军和陆军两个分校,而周龙则兼任两个分校的校长,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最合适不过,只是这次为了彻底掌控马六甲,李愔让周龙再次上阵。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现在海军正处于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老一代的只有陆青和周龙等人可用,年轻的一代的虽然有朱冲等人,但却人数极少,所以海军中能用的人才极其有限,不过等到海军学校中的学员毕业后,相信这种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李敬业站在陆青的身后,仔细观察海战之中的各种战术,遇到不解之处,还会向陆青询问,而陆青也会悉心解答,虽然现在李敬业还只是他手下的一个校尉,但是陆青却知道,以对方和齐王殿下的交情,以及这个年轻人的才干,日后肯定会受到重用。

陆青以坚船利炮对付末罗游等国的这些小战船,简直就像是壮汉在欺负一帮婴儿一般,更何况这些小战船还是以接舷战为主,而陆青手中的战舰却是以火炮和床弩对敌,根本不会对方靠近的机会,因此这场海战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

海战一直持续到下千,末罗游等国的一千战船损失过半,剩下的水军在这种打击下,终于选择了撤退,本来陆青若是追击的话,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命令舰队返航。

这并不是陆青仁慈,而是之前他已经接到周龙的战报,偷袭狮城的船队已经与他们交上了手,虽然他们的战舰占了绝对的上风,但想要将对方全歼,却根本不太可能,所以陆青才选择与周龙前后夹击,将偷袭的船队消灭了再说。

陆青之所以想要将偷袭船队全歼,这主要还是遵从之前制定的战略,因为这一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末罗游等国的有生力量,为日后占领末罗游等国打下基础,而相比已经被他们打残的船队,后方的偷袭船队载着大量的士卒,只要将他们全歼在狮城,才会让末罗游等国元气大伤,再无抵抗的力量。

当陆青带着船队回到狮城港外时,刚好遇到正准备撤退的偷袭船队,结果他与周龙前后夹击,将这些偷袭船队消灭大半,剩下的也都选择了投降,只有个别船只才侥幸逃过陆青舰队的堵截,只是当他们把偷袭船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带回去后,以末罗游为首的联盟全都感到一种彻骨的惊惧,整个联盟不攻自破,再无一个势力敢向狮城挑衅。

狮城外港之一战,彻底奠定了李愔在马六甲的霸主地位,而李愔也在狮城设立海关,向来往的船只征收税收,船只交过税收之后,就可以悬挂一面齐王府颁发的商旗,凭着这面商旗,他们的船只就能来往于马六甲到大唐沿岸之间,绝对不会有人敢为难他们。

不过就在李愔刚刚接到狮城海战的战果,正准备集结兵力,将末罗游等国完全占据之时,大唐那边却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听到这个消息的李愔沉思半晌,最后却忽然一笑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唐备战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堂!”李治将讲台上的书本与粉笔收拾干净,然后笑呵呵的对下面的学生说道。而学生这时立刻起身,向李治躬身一礼道:“先生慢走!”

李治对着学生们点了点头,然后夹着书本离开了教室,而直到这时,教室里肃立的学生才开始放松下来,有些调皮的学生打打闹闹的笑个不停,有些则结伴去厕所解决个人问题。

现在李治已经将横波造船厂的搬运工作给辞了,因为他在工厂学堂里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而每当旬日,都会有外界的老师到工厂学堂里教学,一来二去的,李治就认识了不少学校的老师,而他的学问又很扎实,所以不少老师在知道李治的情况后,都纷纷推荐他去应聘老师。

对于这个建议,李治考虑了一下后,立刻决定听从别人的建议,将工厂里的活给辞了,然后应聘做了一位老师,这倒不是他嫌工厂里的活太苦,而是因为他在工厂里已经呆了一月有余,身边的环境已经引不起李治的兴趣,所以他才想换个环境。

对于李治的这种做法,当时正忙于应付马六甲局势的李愔,也并没有反对,甚至他还感觉很高兴,因为按照他的计划,本来就没打算让李治一直做工人,而是会安排人给他换另外一些工作,现在李治能靠自己的能力,主动找到工作,这不但让李愔节省了气力,而且也证明李治自己的主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强。

李治应聘上正式老师后,被教育院颁发了一份正式教师证书,然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李治就被分配到基隆城南三十里外的一座小镇上担任教师,这座小镇周围全都是甘蔗园,而且这些甘蔗园也是台湾第一批开发完成的甘蔗园,所以这座小镇也被命名为甘蔗镇,镇上有一所小学,同样也被命名为甘蔗小学,李治就是在这所小学里担任语文老师。

本来以李愔在后世的经历,是想将小学也定为六年,中学是初中加高中,算起来也是六年,然后再加上四年的大学,一共是十六年的学习时间,不过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教育院上下的一致反对,因为他们拿不出那么多的东西给学生们学习,所以小学只定了四个年级,中学则只有三年,大学同样也是三年,加在一起刚好十年,倒是应了十年寒窗这句话。

李治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语文,本来小学中的老师都是随着班级走的,比如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教他的老师是不变的,不过甘蔗小学以前的那个三年级老师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另外一所新建的小学担任校长了,所以才由李治这个新老师顶上。

“李老师好!李老师好……”

李治顺着走廊向自己的办公室走时,不时有认识他的学生向他打招呼,而李治也一一点头微笑。他来到这所学校也有将近一个月了,学校中十几个老师中,除了他以外,全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大步,所以他这个才十七八岁的年轻老师自然很惹人注目,再加上他的性子随和,和学生们也能玩到一起,不像其他老师那么呆板,因此在学校中颇受欢迎。

整个甘蔗小学一共分为四个班级,其中一、二年级都是一个班,三年级则是分成两个班,四年级暂时空缺,因为这所小学一共才成立了三年,而三年级之所以要分成两个班,主要是因为第一年招收学生,好多年纪大一些的学生也都来报名,比如李治教的那个班,就有几个都已经十五六岁了,几乎和李治差不多大,而这也是李治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学生们的眼中,这位老师和身边同学的年龄差不多,对他自然没有什么畏惧。

李治顺着楼梯下到一楼,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们的办公室都不大,一般是两人共用一间,比如李治这间办公室除了他之外,就是同样教授三年级语文的余老师,这位余老师年纪在五十岁左右,以前就是私塾里的先生,长的有些黑瘦,性子也很死板,对学生更是十分严厉,动不动就打学生戒尺,学生在背后都叫他余阎王。

李治拿着教材推开门时,刚好看到板着一张脸的余老师要出去,下一节有他的课,因此李治笑着顺口说道:“余老师,您要上课了。”

余老师听后瞥了李愔一眼,鼻子里发出“嗯”的一声,算是和李治打了招呼,然后抱着教材出了办公室。对于余老师这种冷淡的态度,李治也不禁苦笑一声。

说起来他和余老师同处于一个办公室,关系应该不错才是,但是他太过年轻,性子自然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跳脱,平时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有时还会带着学生外出游玩。但是余老师却是个极其古板的人,对他这种教育方法根本看不上,认为李治这是在误人子弟,结果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对李治的态度也慢慢变得不怎么友好。

不过李治对此倒不怎么在意,平时该有礼数还是要做,而且他也从余老师身为体会到一件事,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自己,只不过以前他身为太子,别人对他只有敬畏,哪怕是真的不喜欢自己的人,他们也不敢表露出来罢了。

看着余老师离开后,李愔把办公室的门关上,然后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口气喝了下去,以前他在长安时,身边围着一群的老师,他看着对方给自己讲课时,每个人都是神采飞扬,一讲起来就是几个时辰,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声音高亢,好像一点都不累似的。

但是现在轮到李治给别人讲课时才发现,原来当老师也不是个轻松的话,每天为学生的学习要操碎了心,讲课更是像军训一样,一站就是半个时辰,而且声音小了后面就听不到,光是嗓子就受不了,特别还有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时,他还要费心费力地去管,这一堂课下来,整个人都感觉快散架了,嗓子更是干的想要冒青烟。

一连喝了几杯茶水,李治才感觉嗓子好受了些,然后他坐下来,将今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批改完毕,今天上午他只有第一节有课,剩下的时间很充足,当他把作业批改完毕时,发现离吃饭还有大半个时辰,想了想也没什么事要出去,所以李治干脆拿起旁边的报纸,一边看新闻一边等着食堂开饭。

《大唐备战:剑指西突厥!》

李治刚一打开报纸,就看到这份台湾发行量最大,消息最齐全的台湾日报的头版头条出现这么一个爆炸性消息,这段时间他根本没有与李愔联系过,所以消息也比较闭塞,平时只能从报纸上获取一些信息,不过他没想到今天报纸竟然会爆出这么一个消息,按说他离开大唐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西突厥虽然内乱,但却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若是大唐真的想对西突厥动手的话,最少在一年前就应该做准备了,可是他却根本没听说过这件事?

带着心中的疑惑,李汉立刻将这篇报道看了一遍,结果发现台湾日报的消息传递还是十分迅捷的,而且可信度也很高,因为他们在文章中引用了十天前大唐日报的一些报道,而大唐日报则有着半官方的性质,属于朝廷的喉舌,他们的报道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作假。

李治从报纸上透露的消息分析得出,自己那位父皇可能真的要对西突厥动手了,而且这次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只打败西突厥就可以了,而是准备一战平定西突厥,彻底的将突厥这个威胁中原上百年的强横对手给抹掉。

说起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大唐与西突厥爆发了直接冲突,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龟兹引发的。

西突厥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在西域,甚至最强盛时,他们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后世的山西地界,同时西域各国全都要听从西突厥的调遣。

不过西突厥的这种强盛早已经过去了,自从贞观初年,统叶护可汗被杀后,西突厥就一直处于内乱之中,国内无一日之宁,不过经过近二十年的战乱后,再加上大唐的暗中插手,使得西突厥的局势日渐明朗。

现在西突厥主要分成南庭与北庭两个势力,其中南庭的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牙于睢合水北,背后有着大唐的支持。而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建牙镞曷山西,称北庭,实力日渐强大,正在逐渐蚕食南庭的地盘。

因为北庭的日渐强大,原来属于南庭的一些势力纷纷倒向北庭,不过因为南庭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无比的大唐,所以这些势力虽然暗中与北庭勾结,但明面上却还与大唐保持着友好,甚至有些还向大唐朝贡。

不过背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他早就想将西突厥统一,但是慑于大唐的兵威,使得他一直不敢对大唐支持的南庭动手,但是这种忍耐也是有限度的,随着北庭实力的一再增长,乙毗咄陆可汗终于忍不住了,于是他做出一个决定,可是没想到也正是这个决定,为他和西突厥引来了灭顶之灾。

第五百四十三章 集体意识教育

乙毗咄陆可汗虽然想统一西突厥,但却又不敢太过得罪大唐,所以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原属于南庭,现在却暗中投靠他的龟兹出兵,频频打劫陆上丝绸之路的商队,截断这条对大唐十分重要的商路。以此来试探大唐的反应,若是大唐无力西顾,或者只是虚张声势的话,那么他就会尽起大军,一举将整个西突厥统一。

不过乙毗咄陆可汗却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几年大唐的兵锋鼎盛,先是灭了西域的高昌,两年前又灭了北方草原的薛延陀,要知道薛延陀的实力并不比现在的西突厥差。特别是高昌就在龟兹的旁边,被灭之后被大唐设立为安西都护府,驻扎着上万精兵,可以说大唐的尖刀已经顶在了龟兹的喉咙上,他们怎么可能会彻底的得罪大唐?

对于乙毗咄陆可汗的命令,龟兹王苏伐叠不敢违背,但是却也没有出全力,比如他们出兵抢劫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但是只要是遇到汉人,他们就只取货物不伤人命,有时甚至还会客客气气的护送对方回大唐。另外龟兹王还暗中派人到长安求见李世民,将乙毗咄陆可汗的命令和盘托出,并且向李世民真诚道歉,表明自己也是无奈而为之,希望大唐千万不要怪罪他们龟兹。

本来对于这件事,大唐只要向安西都护增兵,同时向乙毗咄陆可汗施加压力,立刻就会让对方打消统一西突厥的念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毕竟这几年大唐的战绩实在太过惊人,连整个北方草原都被大唐掌握在手中,更何况一个四分五裂的西突厥了。

不过这次李世民却不知道发了什么疯,他让人将乙毗咄陆可汗的计划发表在报纸上,让所有大唐人都知道对方的阴谋,结果这下搞的大唐是群情激奋,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于乙毗咄陆可汗都是一片讨伐之声。

面对这种情况,房玄龄等几位重臣虽然感觉现在对西突厥用兵有些仓促,但是舆论的力量已经被李世民发动起来,哪怕是他们也不敢再反对,所以最后李世民‘顺应’民意,向西突厥宣战,同时安西都护郭孝恪带领一支精兵进驻龟兹,而李世民也发出数道圣旨,号令吐蕃以及西域各国,命他们出兵共同讨伐西突厥。

李治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虽然不全,但是以他对西域局势的了解,有些东西也能猜得出来,只是让他想不通的是,明明可以不战而屈人之战,让乙毗咄陆可汗不敢妄动,为何父皇却偏偏选择要与西突厥发生战争?

虽然现在大唐兵强马壮,但是两年前,大唐刚刚灭掉薛延陀,将北方草原纳入大唐的版图内,但这也消耗了大唐相当大的实力,两年的时间并不能让大唐完全恢复,况且现在西突厥的内乱正在慢慢消失,实力比几年前要强横的多,这时候攻打对方的话,恐怕并不是个好时机?

“咦?等等!”李治忽然间感觉灵光一闪自语道,“西突厥已经乱了近二十年,正所谓分久必合,难道是父皇已经料到西突厥很可能会在被乙毗咄陆可汗统一,所以才想趁着西突厥北庭还没完全消灭南庭,想要将对方扼杀在襁褓之中?”

李治越想感觉越对,西突厥若是统一,肯定不会甘心受大唐的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