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逊赶紧将自己的印信递了上去,道:“这是在下的印信,请查验。”

那名军司马接过印信,看了一下,蜀汉官员的印信是证明官员身份的重要凭证,虽然仅凭印信尚不足以打消他的怀疑,但明显地可以看到那军司马的神色已经是缓和了许多,按军职,游击校尉是校尉职衔,比军司马要高。

“卢校尉既是汉中游击校尉,那为何不在汉中却到达五丈原?”

卢逊不禁叹息一声道:“此事说来话长,后面有魏军追兵迫来,情况紧急,还请军司禀明将军,就说卢某有要事求见。”

那军司马看了卢逊一眼,他似乎也看到了斜峪关方向有大队兵马运动的迹象,不过此次还得回禀刘胤,在未得到刘胤首肯的情况下,这名军司马是无权是擅自带卢逊去见刘胤的。

“好吧,你在此稍后,某自会禀明大将军,由大将军定夺。”那军司马说着下令部下,严密监视卢逊等人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有任何异动,一律地格杀勿论。而他亲自返回中军,向刘胤禀报。

“卢逊?竟然是他?”刘胤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汉中时的情形,自己和卢逊倒是有一面之缘的,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在这种场合下再次相见。在刘胤的印象之中,卢逊是一个性格率直之人,很好打交道;当年在汉中之时,自己就曾向其面授过机宜,卢逊倒是虚心接受,后来汉中沦陷,估计卢逊也只能是按原计划进行游击作战,也不知自己的提点对他有多少帮助,不过此刻在能在此相见,也算是一种缘份了。

刘胤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笑意,说道:“有请。”

第410章汉中的消息

“敢问军司,你方才口中所言的大将军可是姜大将军吗?”卢逊很快地得到了晋见有答复,他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只要让他这几百人进入蜀军大部队的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看蜀军现在的声势规模,至少也有五六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加上方才这位军司马口称大将军,卢逊自然把这个“大将军”和大将军姜维联系到了一起。

那位军司马呵呵一笑道:“非也,非也,现在领军的是镇北大将军,非是姜大将军。”

卢逊微微一怔,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这位镇北大将军是何人,也难怪卢逊会孤陋寡闻,自从汉中沦陷之后,他们各自为战,消息就处于极度闭塞的状态,就连蜀汉朝廷迁都南中这样的大事他都不知晓,更遑论何人晋升为镇北大将军了。

卢逊正待想问一问这位镇北大将军的名讳,那位军司马已经引他来到了刘胤的近前,道:“到了,大将军就在前面,你自己过去吧。”

说着,那位军司马微微地欠了一下身,很有礼貌地退下了下去,刘胤听到卢逊的名字,立刻便召其来见,很显然这位游击校尉是刘胤的熟人,那位军司马自然不敢怠慢,将卢逊带到了刘胤的身边。

刘胤已经看到了卢逊,微笑着打招呼道:“是卢校尉啊,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卢逊一脸的错愕,此时此地再次见到刘胤,让卢逊自然是吃惊不已。“右丞大人?怎么您会在这儿?”

刘胤呵呵一笑道:“我早已不是什么中尉右丞了,卢校尉,汉中一别,已近两载,不知近况如何,看卢校尉的模样,倒是狼狈得很。”

卢逊很是尴尬地一笑,也难怪刘胤会说他狼狈,此刻的卢逊,还真是狼狈不堪,身上的衣甲残破,军服褴褛,如果不是军人的身份,大概跟叫花子也没啥区别了。

“右丞大人,真是一言难尽呐,当年蒙您提点游击战之妙法,下官才得以迂回周全,保得性命不失,大恩不敢言谢,将来如有用得着卢某之处,必定衔草相报。”

刘胤从卢逊的模样上可以看得出打游击战的确很辛苦,汉中大部沦陷之后,想必卢逊等人的处境也是相当地艰难,不禁叹道:“此皆卢校尉之功也,某岂敢贪之,卢校尉何怀介怀。”

“右丞大人,汉中之事容某稍后一一细禀,现如今魏将荀恺追之甚急,下官欲求见镇北大将军,请他派一支人马御之。”卢逊虽然对刘胤是感恩戴德,但此时情况紧急,卢逊也没有时间细述详情。

刘胤不禁是莞而一笑,敢情这个卢逊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职为镇北大将军之事。身边的中军官对卢逊道:“这便是我们的镇北大将军刘大将军,你如有事,便可直接向他禀报。”

卢逊是又惊又喜,他做梦也想不到刘胤此刻竟然已经是官居镇北大将军的宝座,要知道先前刘胤担任的可是中尉右丞,中尉府的官职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和军队并不成为一个系统,卢逊还真没有看到过有什么人可以从中尉府高迁到军队上担任将军职务,更何况,刘胤的镇北大将军的位子那可是蜀军之中数一数二的高位,除了大将军和车骑将军卫将军之外,排得上号的将军,他能从中尉右丞高迁到镇北大将军,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

“卑职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将军见谅。”卢逊有些惶恐地拱手施礼道。

刘胤含笑着摆摆手,道:“你我是老相识了,无须客套,方才你所言魏军追兵之事,情况到底如何?”

卢逊禀道:“是这样,卑职一直活动于汉北山区,去岁以来,粮草匮乏,军容不齐,便暗中准备劫取取魏军从斜谷而来的运粮队,岂知那正是魏护军将军荀恺暗使的诡计,卑职冒死突围,奈何归途被很人所截,无奈之下只得望北而行,先出斜谷再说。荀恺一直率兵穷追不舍,现在已在十里之外,须臾即至。”

刘胤点点头,吩咐中军道:“速传傅著前来。”

五丈原之战已经是接近尾声,魏军纷纷溃败,各路蜀军正在大规模的追击,战果辉煌。刘胤既然已经知道荀恺领兵兵出斜谷,自是十分重视,当即下令将傅著召回,令其引虎骑右营前往斜谷口,会战荀恺。

傅著领命而去,卢逊稍有些担忧地道:“荀恺为人诡计多端,大将军须小心对付才是,切莫轻敌。”

刘胤不以为然地轻轻一笑道:“勿须担忧,少顷便会有捷报传来。卢校尉,汉中现在的情况如何?”虽然刘胤通过一些中尉府的渠道,知晓了汉中的情况,但毕竟消息有一定的滞后性,刘胤一直欲求一份汉中的详尽情报,此时卢逊自汉中而来,对汉中的军情消息知之甚详,刘胤自然要问。

卢逊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禀大将军,汉中汉、乐、黄金三城被魏军所困,处境维艰,城中粮草渐尽,守军恐怕已无法久持。卑职与另位三位游击校尉各引一部人马游击作战,屡屡为荀恺所破,其他三位游击校尉全部阵亡,其部大部被歼,汉中四路游击之中,唯卑职独存,却也无法在汉中立足。以卑职看来,汉中全部沦陷,已迫在眉睫,如果三两个月内没有援兵,汉、乐必失守矣。”

刘胤神情有些凝重,虽然他已经料想到了汉中军情困难,但危急到这种情形,却也出乎刘胤的意料,四路游击校尉三路皆亡,看来姜维的计划有着很大漏洞,最起码在游击战这个环节上,打得并不出色,汉乐黄金到现在没有失守,并不是代表这三座城池有多么的坚固,而是魏军投入的兵力不多,只能采用围困的方法,尚不足以强攻硬取,如果当初钟会不是择阳安关要点攻之而是逐一取之,想必汉城乐城的防守压力会空前的巨大。

第411章败局已定

刘胤布局关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汉中,现在汉中大部在魏军的手中,就算拿下整个关中,也必将可能会遭到钟会的反扑,而且关中是钟会的生命线,一旦失守,钟会的反扑将是必将是极其疯狂的,甚至他可能会放弃在益州的既得利益回师关中。

如果想要掐断钟会回师关中的可能,就必须要拿下汉中,所以刘胤对汉中的军情极其关注,卢逊的到来,无疑能给他提供最为详实的情报,为刘胤下一步攻略汉中奠定基础。

根据先前掌握的情报,汉、乐、黄金三个据点尚在蜀军手中,四大游击校尉在外策应,汉中的局势尚可,如果刘胤进军汉中的话,这些军队无疑是一大助力。而现在卢逊提供的情报来看,三大游击校尉已经是败亡了,而汉、乐、黄金守军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三城被困一年有余,粮草物资已经处于极度匮乏的状况,甚至有随时失陷的可能,这让刘胤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看来攻略汉中势必将要提前,而且必须要抢在钟会回援汉中之前,就得肃清汉中之敌,将汉中重新夺回来。

但摆在刘胤面前的困难是关中还未曾拿下,倘若再分兵去取汉中的话,那无疑就违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给司马望一些喘息之机,对拿下关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卢逊也在担忧,但他所思所虑显然和刘胤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刘胤派出去一个年轻的小将是不是荀恺的对手,要知道荀恺可是一员悍将,汉末名臣荀彧的曾孙,汉中三大游击校尉都败在他的手中,智勇双全,能力出众,卢逊都自认为难以匹敌,眼看刘胤只派只有二十出头的傅著出马,卢逊不禁是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刘胤却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傅著出战斜谷,刘胤并未有半点的操心,他的注意力,仍旧停留在五丈原的战场之上。

虎骑右营的调离并未让战局有什么改变,司马望的一字长蛇阵被刘胤的三路出击死死地扼制住,阵形无法变化,败亡之局便无可挽回。

姚弋康的三万羌骑在此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羌骑果劲,骁勇善战,在攻击战斗中将羌人英勇作战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尽致,魏军步兵对抗骑兵,最大的倚仗就是来自于结阵,依靠紧密的步兵方阵来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但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魏军的阵型便变得散乱起来,这无疑给了羌骑兵最好的发挥舞台。

各自为战正是羌骑兵最擅长的攻击手段,用骑兵对付步兵,这完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姚弋康急于在刘胤面前表现自己,攻击的时候是不遗余力,不恤兵力,整个蛇尾阵形在羌骑兵有力地冲击之下,很快地就崩溃了。而蛇首和蛇腰由于处处受制,也是无力抵御蜀军的攻击,整个一字长蛇阵进入了全盘崩溃的模式。

司马望亲眼看着魏军的败乱之局,心头一片冰凉,自街亭之战失败之后,五丈原之战他又不得不再次咽下失败的苦果,如果说街亭之败败在轻敌,那么五丈原的再次战败,司马望已经是输的心服口服了。精心的准备,周密的策划,司马望可以说是将毕生所学都用到了这一仗上,但结局依然是无比凄惨,司马望遭受到了戎马生涯之中从未有过的两连败。

他知道,此役之后,整个关中的形势将会彻底地遭到逆转,魏国再想保住关中不失已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带尽可能多的魏兵逃回长安,现在留给司马望的机会,也只剩下了固守长安,等待司马昭再次地派出援兵。

但无数的溃兵涌向渭水浮桥的时候,司马望发现,这才是魏军真正灾难的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魏军渡过渭水之后并没有将浮桥拆除,给败下阵来的魏军保留了一条退路,但从北向南渡河之时魏军是有序而过,而此刻追兵在后,魏军再想排出井然有序的队列已经是毫无可能,无数的魏军士兵拼命地挤上了浮桥,人人心里很清楚,逃过渭水就等于是捡回一条性命,生死攸关之际,也就不会有什么人来发扬风格了,都打破脑袋地挤向了浮桥,真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即视感。

没等蜀军追杀过来,为了抢夺上桥的资格,魏兵们已经是自相践踏,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很多的士兵眼看着距离浮桥就是几步之遥的距离,可就是死活也无法从人潮之中挤上去,许多人被挤倒在地,无数只脚便会毫不留情地踩踏上去,在绝望的**声中一命呜呼。

就算勉强挤上浮桥的士兵也不一定就能到达北岸,只能同时容纳两匹马通行的窄窄浮桥此刻也是人满为患,许多的士兵被挤落入水,北兵大多不识水性,掉落到河中都在无助地挣扎着,但无论是岸上的人和还是桥上的人,都无视于他们的死活,任由他们在水里沉浮,直到被水流所吞噬。

胡世也率着重装步兵退到浮桥附近,而蜀军的骑兵则大举地掩杀了过来,胡世看到司马望在众亲兵的护送之下,正被挡在了浮桥口上,前面拥挤不堪,根本就无法通行。

司马望此刻一脸的灰败之色,目光迷离,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对眼前的一切似乎是熟视无睹,完全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之中。

胡世急了,追兵就在身后,此时再不过河的话,很可能就没命了,他快马冲到司马望的跟前,大声道:“大都督,情况紧急,速速过河吧。”

司马望满脸萧索之色,仰天长叹道:“晋王付我雍凉大任,今日功败垂成,我又有何面目东归?”

胡世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都督又何须自怨自艾,待回到长安,重新收拾兵马再战未迟。都督先走,某来断后!”

第412章千军万马独木桥

胡世一边与司马望说着,一边大声地喝斥挡在桥头的士兵,让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整个浮桥上又经是乱成了一锅粥,纵然有些士兵畏惧胡世,不自主地准备向后退去,但后面的士兵却无法听到胡世的声音,依然如浪涌一般地向前涌来,挤着前面想后退的士兵也无法后退。

胡世勃然大怒,眼看着蜀军的追兵已近,再不走就迟了,他拨剑在手,怒喝一声:“挡道者杀无赦!”一剑便是当头斩落,砍死了一名挡在他身前的小校。

胡世一动手,手下的亲兵更是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挥刀乱砍,生生地在桥头上砍出了一条血路来。

众军士畏惧,这才算是勉强地让出一条路来。胡世保了司马望,向浮桥上退了过去。

主将逃逸,剩下的魏兵真的成为了一盘散沙,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骑兵和羌骑兵的凶猛冲击,蜀军如雨的箭矢轻易地射穿魏军士兵的铠甲,蜀军锐利的长矛毫不费力地戮穿魏军士兵的身体,原本一场势均力敌的对阵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整个五丈原的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渭水之中,浮尸几乎可以将河面淤塞,鲜血几乎将河面染红。

许多的魏军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那些人试图顽抗的,则毫无悬念的惨遭了杀戮,仗到这个份上,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歼敌多少的问题了。

卢逊已经知晓魏军主帅就是魏国骠骑将军司马望,对于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宿将,卢逊也曾在当年姜维北伐的长城之战中领教过司马望的本事。当时卢逊还是一名小小的都伯,参与过攻打长城的战役,要知道司马望可是连姜维都不曾撼动的名将,而如今却在刘胤的手下一败涂地,眼前的战况,把卢逊看得是目瞪口呆,他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他知晓刘胤已经是豪取陇西六郡,曾在街亭之战中大败过司马望一次,卢逊更是惊讶地合不拢嘴。

“大将军是如何到的陇西,末将在汉中,可是从未听过有那支军队路过汉中进入雍凉的?”卢逊提出了这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刘胤微微一笑,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前往陇西,又何止汉中一条路,出其不意,才可攻其不备。”

“不止汉中一条路?”卢逊喃喃自语,他就是蜀地人,长这么大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不走汉中就可以从蜀地前往陇西的,不过刘胤没有细说究竟走的是那条路,他也就不好再多问了,只是暗自纳闷不已。

战事已临近尾声,各路报捷的大军是络绎不绝,根据不完全统计,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